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止淬火水返炉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20 05:07: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轧钢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淬火水返炉的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热轧钢板生产线上,淬火机通常靠近热处理炉的钢板出炉端布置,淬火机采用水作为冷却介质对钢板进行淬火冷却。淬火前期,钢板头部进入淬火机,而尾部仍在热处理炉内,此时容易以钢板为桥梁发生淬火水返炉的问题,造成热处理炉内氧气气氛升高,炉底辊结瘤的问题。
3.目前,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防止淬火水返炉:(1)设置挡水辊;(2)使用压缩空气侧吹钢板板面。第一种方式的缺点是挡水辊的辊缝不易控制,辊缝过小钢板板面容易产生压痕,严重时出现卡钢事故;辊缝过大则起不到挡水的作用;第二种方式的缺点是压缩空气侧吹扫钢板表面,容易导致钢板表面温度不均,影响钢板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淬火水返炉的装置,采用挡水帘与挡水辊配合,可有效防止淬火水返回热处理炉内造成炉内氧含量高、炉底辊结瘤的问题,并且对钢板的性能和表面质量无任何不良影响。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防止淬火水返炉的装置,设于淬火机上,所述淬火机靠近热处理炉炉门设置,且位于钢板输送辊道的上方,由沿钢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淬火机机架及喷淋系统组成;所述装置包括挡水辊、挡水帘固定架及挡水帘;所述挡水辊设于淬火机机架的底部,挡水帘固定架设于淬火机机架朝向热处理炉炉门的一端,所述挡水帘设于挡水帘固定架的底部。
7.所述挡水帘至少沿钢板输送方向设置2道。
8.所述挡水帘是由耐高温不锈钢丝与耐火纤维编织而成的柔性材料。
9.所述挡水帘的底沿与钢板输送辊道顶面之间的距离为50~100mm。
10.所述挡水帘固定架由主框架及连接杆组成,2个主框架平行设于淬火机机架的两侧,2个主框架之间通过若干个连接杆连接。
11.所述主框架与淬火机机架之间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方式固定。
12.所述主框架为直角三角形框架,一个直角边用于与淬火机机架固定连接,另一个直角边即底边用于安装挡水帘。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采用挡水帘与挡水辊配合,可有效防止淬火水返回热处理炉内造成炉内氧含量高、炉底辊结瘤的问题,并且对钢板的性能和表面质量无任何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防止淬火水返炉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热处理炉炉门 2.淬火机机架 3.喷淋系统 4.挡水辊 5.钢板输送辊道 6.钢板 7.挡水帘固定架 8.螺栓 9.挡水帘 10.淬火水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防止淬火水返炉的装置,设于淬火机上,所述淬火机靠近热处理炉炉门1设置,且位于钢板输送辊道5的上方,由沿钢板6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淬火机机架2及喷淋系统3组成;所述装置包括挡水辊4、挡水帘固定架7及挡水帘9;所述挡水辊4设于淬火机机架2的底部,挡水帘固定架7设于淬火机机架2朝向热处理炉炉门1的一端,所述挡水帘9设于挡水帘固定架7的底部。
19.所述挡水帘9至少沿钢板6输送方向设置2道。
20.所述挡水帘9是由耐高温不锈钢丝与耐火纤维编织而成的柔性材料。
21.所述挡水帘9的底沿与钢板输送辊道5顶面之间的距离为50~100mm。
22.所述挡水帘固定架7由主框架及连接杆组成,2个主框架平行设于淬火机机架的两侧,2个主框架之间通过若干个连接杆连接。
23.所述主框架与淬火机机架2之间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方式固定。
24.所述主框架为直角三角形框架,一个直角边用于与淬火机机架2固定连接,另一个直角边即底边用于安装挡水帘9。
25.以下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26.【实施例】
2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用于防止淬火水返炉的装置由挡水帘固定架7、挡水帘9及挡水辊4构成。
28.挡水辊4为常规设置,设于淬火机机架2的底部,设置挡水帘9后,挡水辊4的辊缝与常规设置相比适当增加,以防止挡水辊4与钢板6接触影响钢板表面质量。
29.挡水帘9应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同时应具有柔性变形的能力。本实施例中,挡水帘9采用与热处理炉炉门门帘同样的材质,热处理炉炉门门帘的作用是在炉门开启时,防止空气进入热处理炉内,其由耐热不锈钢丝与耐火棉编制而成,具备耐高温和柔性变形的能力。
30.挡水帘固定架7主要起到固定连接和承重的作用。本实施例中,主框架及连接杆均采用槽钢制作,主框架为直角三角形框架,底边长度为700mm,底边与斜边的夹角为60
°
。2个直角三角形框架分别竖直设于淬火机机架2的两侧,主框架的三个顶点分别通过1根5000mm长的槽钢焊接固定。主框架的一条直边与淬火机机架2通过螺栓8连接,另一条直边即底边用于固定挡水帘9。
31.本实施例中,挡水帘9为2道,沿钢板6输送方向前后布置。在主框架底边的中间位置再焊接一根5000mm长的连接杆,2个挡水帘9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主框架底部外侧的2根连接杆上。
32.本实施例中,挡水帘9的底沿高于钢板输送辊道5顶面80mm。
33.淬火机未启动时,挡水帘9呈自由垂吊状态。淬火机启动后,挡水帘9的底端被钢板
6顶起后变为弧形,并始终与钢板6上表面紧密接触,由于挡水帘9为柔性材质,在起到挡水作用的同时不会损伤钢板6的表面。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止淬火水返炉的装置,设于淬火机上,所述淬火机靠近热处理炉炉门设置,且位于钢板输送辊道的上方,由沿钢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淬火机机架及喷淋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挡水辊、挡水帘固定架及挡水帘;所述挡水辊设于淬火机机架的底部,挡水帘固定架设于淬火机机架朝向热处理炉炉门的一端,所述挡水帘设于挡水帘固定架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淬火水返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帘至少沿钢板输送方向设置2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止淬火水返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帘是由耐高温不锈钢丝与耐火纤维编织而成的柔性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止淬火水返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帘的底沿与钢板输送辊道顶面之间的距离为50~10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淬火水返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帘固定架由主框架及连接杆组成,2个主框架平行设于淬火机机架的两侧,2个主框架之间通过若干个连接杆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止淬火水返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与淬火机机架之间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方式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止淬火水返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为直角三角形框架,一个直角边用于与淬火机机架固定连接,另一个直角边即底边用于安装挡水帘。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淬火水返炉的装置,包括挡水辊、挡水帘固定架及挡水帘;挡水辊设于淬火机机架的底部,挡水帘固定架设于淬火机机架朝向热处理炉炉门的一端,挡水帘设于挡水帘固定架的底部。本实用新型采用挡水帘与挡水辊配合,可有效防止淬火水返回热处理炉内造成炉内氧含量高、炉底辊结瘤的问题,并且对钢板的性能和表面质量无任何不良影响。板的性能和表面质量无任何不良影响。板的性能和表面质量无任何不良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王亮亮 李新玲 王若钢 张磊 张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9
技术公布日:2022/7/1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