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共享卡丁车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16 19:14: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智能共享卡丁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共享卡丁车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智能共享卡丁车作为现如今较为流行的休闲活动,已经广泛入驻各大商超或室外竞技场地。而卡丁车的车身重量较轻,且驾驶位缺乏防护,一旦在竞赛过程中发生撞击事故之后,驾驶员极易被甩出驾驶位或者出现车辆前翻得情况,尤其在一些卡丁车撞击到赛道旁边的防护墙后,由于卡丁车底盘极地,十分容易插入防护墙内,此时,被掀飞的防护墙极易飞向驾驶员面部。
3.综合以上情况,现有的卡丁车存在的最大安全隐患是在发生事故之后缺乏对驾驶员面部的防护,以及向前翻车时,由于驾驶位缺乏防护,易出现驾驶员飞向前方撞击被撞物体,造成严重的二次伤害。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共享卡丁车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共享卡丁车安全防护装置,从而解决或者至少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其他方面的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共享卡丁车安全防护装置,包括:
6.前挡板,其遮盖在方向盘的斜上方,所述前挡板的前端固定有支撑轴,且所述支撑轴转动安装在卡丁车的车架上;
7.弹射机构,其包括弹射弹性构件和弹射联锁构件,所述弹射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前挡板与所述车架之间,所述弹射联锁构件设置在所述弹射弹性构件与所述车架之间;
8.触发机构,其设置在所述车架的正前方,并连接所述弹射联锁构件;
9.所述触发机构在碰撞作用下断开与所述弹射联锁构件的连接,且所述弹射联锁构件对所述弹射弹性构件解锁,所述弹射弹性构件是的所述前挡板向前翻转并在其翻转后对所述前挡板锁止。
10.在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共享卡丁车安全防护装置,可选地,所述前挡板包括外侧挡板和内侧挡板,所述外侧挡板与所述支撑轴固定连接,所述内侧挡板安装在所述外侧挡板上,且所述外侧挡板和所述内侧挡板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
11.在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共享卡丁车安全防护装置,可选地,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弹性伸缩杆、缓冲弹簧和盖板,其中:
12.所述缓冲弹性伸缩杆的套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外侧挡板的内表面上,所述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套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内侧挡板的内表面上,所述外侧挡板上设置有用于所述缓冲弹性伸缩杆的内杆伸出的通道,所述盖板对应于所述通道设置将所述通道封堵,且所述盖板与所述车架之间设有盖板驱动机构,所述盖板驱动机构配置成在所述前挡板向前翻转时驱动所述盖板将所述通道开启。
13.在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共享卡丁车安全防护装置,可选地,所述缓冲弹性伸缩杆还包括螺纹柱和杆弹簧,所述螺纹柱的外表面与所述套管的内壁面螺纹配合,所述螺纹柱的内壁面沿轴向设有条形槽,且所述螺纹柱的内壁面的内侧端设置有与所述条形槽连通的弧形槽,所述内杆表面的内侧端设置有与所述条形槽和弧形槽滑动配合的滑块,所述杆弹簧的一端通过杆弹簧座与所述内杆的内侧端转动配合。
14.在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共享卡丁车安全防护装置,可选地,所述盖板的一端与所述外侧挡板转动配合,另一端与所述外侧挡板之间设有锁扣,且所述盖板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车架与所述锁扣之间。
15.在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共享卡丁车安全防护装置,可选地,所述盖板设置成在平行于所述外侧挡板表面的平面转动。
16.在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共享卡丁车安全防护装置,可选地,所述盖板驱动机构包括钢丝绳和顶绳凸轮,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并经过顶绳凸轮连接盖板,顶绳凸轮固定在支撑轴上。
17.在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共享卡丁车安全防护装置,可选地,所述弹射弹性构件包括弹射扭簧和扭簧调节部件,所述弹射扭簧的一端与支撑轴固定,弹射扭簧的另一端连接扭簧调节部件,并被扭簧调节部件支撑。
18.在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共享卡丁车安全防护装置,可选地,所述弹射联锁构件包括联锁棘轮、联锁弹簧和联锁连板,所述联锁棘轮对应于所述支撑轴的两端均设置一对,且所述的一对联锁棘轮之间反向设置,所述联锁棘轮中的棘轮固定套设在所述支撑轴上,所述联锁棘轮中的棘齿通过棘齿座可升降的滑动设置在支座上,两个所述棘齿座的同侧面上均设置有连接轴,同侧的两个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联锁连板滑动配合,所述联锁连板的中心部转动连接有联锁支撑板,且所述联锁支撑板固定在所述车架上,所述联锁弹簧在两个所述棘齿座与所述车架之间均设置一个;
19.其中,所述的一对联锁棘轮中,同一时刻保持其中一个联锁棘轮处于啮合状态,另一个联锁棘轮处于分离状态,且所述的一对联锁棘轮中,其中一个用于锁止所述前挡板保持在初始状态,另一个用于锁止所述前挡板保持在向前翻转之后的状态。
20.在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共享卡丁车安全防护装置,可选地,所述触发机构包括弹性触发板和垫板,所述弹性触发板的一端从所述车架的前方伸出,所述垫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弹性触发板的尾端,且所述垫板的另一端支撑在用于锁止所述前挡板处于初始状态的联锁棘轮的棘齿座的底部,使得该联锁棘轮处于啮合状态、该棘齿座底部的联锁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另一个联锁棘轮处于分离状态及该另一个棘齿座底部的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21.根据本发明的智能共享卡丁车安全防护装置中,通过将前挡板的前端通过支撑轴转动安装在车架上,且设置弹射弹性构件,使得前挡板在弹射弹性构件的作用下,迅速向前翻转并呈遮挡在驾驶员前方的状态。当驾驶员在意外情况发生时冲撞赛道旁边的防护墙时,被掀飞的防护墙被前挡板阻挡,不会迎面撞击驾驶员面部,降低二次事故的危险,提高安全性。
22.根据本发明的智能共享卡丁车安全防护装置中,通过设置弹射联锁构件在前挡板翻转后对其进行锁止,当卡丁车撞击并产生车尾向前的翻车情况时,翻起的前挡板能够直接接触墙面或撞击物,防止卡丁车整体前翻车以及前挡板位于撞击物与驾驶员之间,防止
驾驶员面部和头部撞击被撞物体,降低二次事故的危险,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2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在附图中:
24.图1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的智能共享卡丁车的整体示意图。
25.图2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的智能共享卡丁车的图1中的a处放大图。
26.图3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的智能共享卡丁车安全防护装置的示意图。
27.图4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的智能共享卡丁车安全防护装置的图3中的b处放大图。
28.图5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的智能共享卡丁车安全防护装置的图4中的局部示意图。
29.图6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的智能共享卡丁车安全防护装置的图5中的c处放大图。
30.图7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的智能共享卡丁车安全防护装置的图3中的局部示意图。
31.图8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的智能共享卡丁车安全防护装置的图7的另一视角图。
32.图9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的智能共享卡丁车安全防护装置的缓冲弹性构件的拆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智能共享卡丁车安全防护装置的结构组成、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不应用于对本发明形成任何限制。
34.在本文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仅是用于进行区分性表述目的而无意于表示它们的顺序和相对重要性。此外,对于在本文中所提及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本发明仍然允许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者删减而不存在任何的技术障碍,从而应当认为这些根据本发明的更多实施例也是在本文的额记载范围之内。另外,为了简化图面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零部件和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或若干处进行标示。
35.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的只能共享卡丁车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前挡板4、弹射机构6和触发机构7。
36.前挡板4遮盖在方向盘的斜上方,用于遮盖方向盘的转轴。前挡板4的前端固定有支撑轴3,且支撑轴3转动安装在卡丁车的车架1上。支撑轴3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支架2,支架2的底端固定连接在车架1上,支撑轴3被支架2转动支撑在车架1上。支撑轴3与前挡板4之间固定连接。
37.弹射机构6包括弹射弹性构件61和弹射联锁构件62,弹射弹性构件61设置在前挡板4与车架1之间,具体的,弹射弹性构件61设置在支撑轴3与前挡板4之间,弹射弹性构件61包括弹射扭簧611和扭簧调节部件612,弹射扭簧611的一端与支撑轴3固定,弹射扭簧611的另一端连接扭簧调节部件612,并被扭簧调节部件612支撑。其中,扭簧调节部件612包括支撑块6121、调节螺杆6122和调节螺套6123。支撑块6121上开设有用于弹射扭簧611的另一端插入的支撑槽6124,调节螺杆6122的顶端与支撑块6121铰接,调节螺套6123螺纹连接在调节螺杆6122的底端,且调节螺套6123转动安装在车架1上。
38.通过转动调节螺套6123驱动调节螺杆6122上下位移,可调节弹射扭簧611另一端
的高度实现对弹射扭簧611的扭力调节,进而调节弹射力量的大小。在前挡板4翻转后的恢复过程中,可通过扭簧调节部件612卸去弹射扭簧611对支撑轴3的作用力,便于前挡板4的恢复。并在前挡板4恢复之后,通过扭簧调节部件612可再次恢复弹射扭簧611对支撑轴3的作用力。
39.弹射联锁构件62设置在弹射弹性构件61与车架1之间。具体的,弹射联锁构件62设置在支撑轴3与车架1之间。在初始状态下,弹射联锁构件62通过锁止支撑轴3以克服弹射扭簧611的扭力作用,使得弹射扭簧611保持对前挡板4的蓄力状态。在前挡板4向前翻转并弹射出去之后,联锁构件通过再次锁止支撑轴3固定前挡板4在翻转后的状态。
40.弹射联锁构件62包括联锁棘轮621、联锁弹簧622和联锁连板623,联锁棘轮621对应于支撑轴3的两端均设置一对,且的一对联锁棘轮621之间反向设置,联锁棘轮621中的棘轮6211固定套设在支撑轴3上,联锁棘轮621中的棘齿6212通过棘齿座6213可升降的滑动设置在支座624上,棘齿6212的底端转动设置在棘齿座6213上,且棘齿6212与棘齿座6213之间设置有棘齿6212扭簧图中未视出,支座624上开设有纵向分布的升降滑槽627,升降滑槽627内滑动设置有升降滑块628,且升降滑块628固定在对应的棘轮6211座上。
41.两个棘齿座6213的同侧面上均设置有连接轴625,连接轴625可转动安装在棘轮6211座上,同侧的两个连接轴625与联锁连板623滑动配合,联锁连板623的中心部转动连接有联锁支撑板626,且联锁支撑板626固定在车架1上。联锁支撑板626用于支撑联锁连板623转动,而联锁连板623转动用于配合两个联锁棘齿6212在高度方向的反向运动,以实现两个联锁棘轮621切换对前挡板4的锁止。
42.联锁弹簧622在两个棘齿座6213与车架1之间均设置一个,对应于将前挡板4锁止在初始状态下的联锁棘轮621的联锁弹簧622处于拉伸状态,此时,通过联锁连板623的作用,另一个联锁弹簧622被其对应的棘轮6211座下压呈压缩状态;
43.其中,的一对联锁棘轮621中,同一时刻保持其中一个联锁棘轮621处于啮合状态,另一个联锁棘轮621处于分离状态,且的一对联锁棘轮621中,其中一个用于锁止前挡板4保持在初始状态,另一个用于锁止前挡板4保持在向前翻转之后的状态。
44.将弹射联锁机构作出如上设置之后,利用联锁棘轮621中的棘轮6211和棘齿6212可极大地适应于前挡板4向前翻转后的不同状态,以更好的适用于不同撞击物的场景。此外,当前挡板4翻转时,用于锁止前挡板4呈初始状态的联锁棘轮621从啮合状态切换至分离状态,而该联锁棘轮621对应的联锁弹簧622从拉伸状态恢复,使得该棘齿6212下降。此过程中,用于锁止前挡板4在翻转后状态的联锁棘轮621中,其棘齿6212上升并与棘轮6211啮合,该联锁棘轮621对应的联锁弹簧622从压缩状态恢复。同时,在上述过程中,联锁连板623会在两个棘齿6212的动作过程中发生转动。而当上升的棘齿6212在与其对应的棘轮6211啮合之后,无法继续上升,此时,其对应的联锁弹簧622依然保持被压缩状态,以提高其啮合的稳定性,更好的锁止翻转后的前挡板4。此外,由于上升的棘齿6212无法继续上升,进而通过联锁连板623使得下降的棘齿6212无法继续下降,该棘齿6212对应的联锁弹簧622将依然保持拉伸状态,并通过将该弹性力利用联锁连板623传递至上升的棘齿6212上,进一步提高对反转后的前挡板4的锁止效果,提高翻转后前挡板4的稳定性。
45.触发机构7设置在车架1的正前方,并连接弹射联锁构件62。触发机构7用于在卡丁车的车头发生撞击时,驱动弹射联锁构件62动作,使得弹射联锁构件62对支撑轴3向前转动
的过程解锁,并在前挡板4向前转动后再次对支撑轴3锁止,以固定前挡板4翻转后的状态。
46.触发机构7包括弹性触发板71和垫板72,弹性触发板71的一端从车架1的前方伸出,垫板72的一端连接在弹性触发板71的尾端,且垫板72的另一端支撑在用于锁止前挡板4处于初始状态的联锁棘轮621的棘齿座6213的底部,使得该联锁棘轮621处于啮合状态、该棘齿座6213底部的联锁弹簧622处于拉伸状态,另一个联锁棘轮621处于分离状态及该另一个棘齿座6213底部的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垫板72设置两个,并分别固定在弹性触发板71的尾端的两侧。弹性触发板71包括板体部以及连接在板体部与车架1之间的弹簧杆,弹簧杆用于支撑弹性触发板71处于从车架1前方伸出的状态。当弹性触发板71受到撞击时,向后方位移,并压缩弹性杆,此时,弹性触发板71使得垫板72从棘轮6211座的底部抽出。此时,在联锁弹簧622的作用下,两个联锁棘轮621同步动作,且前挡板4向前翻转。
47.支座624的顶端对应于上述的上升的棘齿6212的升降滑槽627设置有恢复螺栓8,恢复螺栓8螺纹连接在支座624上,其底端延伸至该升降滑槽627内。当将前挡板4从翻转后的状态恢复至初始状态过程中,需要将动作后的联锁棘轮621恢复至初始状态。此时,通过转动恢复螺栓8,恢复螺栓8会将其底部的升降滑块628下压,此时,上升后的棘齿6212下降并压缩其对应的联锁弹簧622。而通过联锁连板623的作用,另一个棘齿6212会上升并拉伸其对应的联锁弹簧622。之后在弹簧杆的作用下,触发板会向前位移恢复并带动垫板72运动,重新插入至其对应的棘齿座6213的底部,使得弹射联锁构件62恢复至用于锁止前挡板4呈初始状态。
48.结合上述方案,在对翻转后的前挡板4进行恢复时,利用恢复螺栓8将两个联锁棘轮621恢复至初始状态,再利用扭簧调节部件612卸去弹射扭簧611对支撑轴3的作用力,可极为方便的将前挡板4向后翻转至初始状态。当前挡板4恢复至初始状态的同时,联锁棘轮621已实现了对恢复后前挡板4的锁止作用。之后,只需再操作扭簧调节部件612使得弹射扭簧611的作用力恢复以及将恢复螺栓8恢复至初始位置即可。利用上述的恢复螺栓8与扭簧调节部件612的配合,更加便于前挡板4的恢复。
49.作为其中一个示例说明,前挡板4包括外侧挡板41和内侧挡板42,外侧挡板41与支撑轴3固定连接,内侧挡板42安装在外侧挡板41上,且外侧挡板41和内侧挡板42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5。通过讲前挡板4设置成外侧挡板41和内侧挡板42,并在外侧挡板41与内侧挡板42之间设置缓冲机构5,当卡丁车撞击后向前翻车的过程中,在驾驶员面部撞向撞击物时,通过与内侧挡板42接触,并配合缓冲机构5实现缓冲,以降低事故造成的二次伤害,更好的保护驾驶员。
50.其中,缓冲机构5包括缓冲弹性伸缩杆51、缓冲弹簧52和盖板53,缓冲弹性伸缩杆51的套管511的一端固定在外侧挡板41的内表面上,缓冲弹簧5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套管511的另一端与内侧挡板42的内表面上,外侧挡板41上设置有用于缓冲弹性伸缩杆51的内杆512伸出的通道43,盖板53对应于通道43设置将通道43封堵,且盖板53与车架1之间设有盖板驱动机构54,盖板驱动机构54配置成在前挡板4向前翻转时驱动盖板53将通道43开启。当通道43开启时,内杆512自动从通道43内伸出至外侧挡板41的前方,当前挡板4向前翻转过程中,内杆512会接触到撞击物,并对前挡板4进行缓冲,该缓冲作用通过施加在前挡板4上以传递给整个卡丁车,降低顿挫感以及瞬时冲击力,提高安全防护效果。同时,利用缓冲弹簧52对内侧挡板42进行缓冲,当驾驶员撞击到内侧挡板42上时,缓冲弹簧52和缓冲弹性伸
缩杆51均具有对驾驶员的缓冲效果,更好的保护驾驶员受到的二次伤害。
51.其中,缓冲弹性伸缩杆51还包括螺纹柱513和杆弹簧,螺纹柱513的外表面与套管511的内壁面螺纹配合,套管511内壁面上与螺纹柱513的外表面设置有相适配的螺纹,当转动螺纹柱513时,螺纹柱513可在套管511内沿轴向位移。
52.杆弹簧的一端通过杆弹簧座与内杆512的内侧端转动配合。杆弹簧座转动连接在内杆512的内侧端上,使得内杆512可相对于杆弹簧转动,同时,杆弹簧的另一端可固定在套管511的内侧端上。杆弹簧在套管511的径向位于螺纹柱513的内腔中。
53.螺纹柱513的内壁面沿轴向设有条形槽514,且螺纹柱513的内壁面的内侧端设置有与条形槽514连通的弧形槽515,内杆512表面的内侧端设置有与条形槽514和弧形槽515滑动配合的滑块516。当滑块516位于条形槽514的内侧端上时,内杆512可通过滑块516在条形槽514内沿螺纹柱513的轴向位移,在杆弹簧的作用下向外伸出,并利用其可轴向位移的功能,实现缓冲效果。当内杆512伸出之后,转动螺纹柱513并使得其在套管511内向外位移,直至滑块516位于条形槽514的内侧端之后,转动内杆512,使得滑块516进入弧形槽515内。此时,再转动螺纹柱513使得其向套管511内位移,并在此过程中,内杆512跟随螺纹柱513同步转动并位移。此时,螺纹柱513驱动内杆512压缩杆弹簧。之后,转动盖板53将通道43封堵,再转动内杆512使得滑块516从弧形槽515内进入条形槽514,同时,内杆512被盖板53限制在套管511中,且杆弹簧保持在被压缩的状态。
54.作为进一步的说明,盖板53呈环形机构,当盖板53将通道43封堵后,盖板53压在内杆512的外侧端的边缘,以使得内杆512的外端面裸露并能够被转动。
55.盖板53的一端与外侧挡板41转动配合,另一端连接盖板驱动机构54。盖板53与外侧挡板41之间设有盖板53弹簧未视出,盖板53弹簧未视出使得盖板53在初始状态下保持在将通道43封堵的状态。盖板驱动机构54包括钢丝绳541和顶绳凸轮542,钢丝绳541的一端固定在车架1上,并经过顶绳凸轮542连接盖板53,顶绳凸轮542固定在支撑轴3上。当前挡板4向前翻转时支撑轴3带动顶绳凸轮542转动,顶绳凸轮542将钢丝绳541向外顶起后,钢丝绳541拉动盖板53向一侧转动并离开内杆512的外侧端,以释放内杆512。且盖板53设置成在平行于外侧挡板41表面的平面转动。
56.以上仅以举例方式来详细阐明根据本发明的双玻双面光伏组件。这些个例仅供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施方式之用,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形和改进。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属于本发明的范畴并为本发明的各项权利要求所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