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立式装箱机的制作方法

2022-07-12 20:20: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液包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立式装箱机。


背景技术:

2.大输液储存包装主要包括软袋、玻瓶和塑瓶三种方式,随着医药企业的不断研发,近几年又出现了可直立放置且可在大气压作用下自动排液的直立式软袋的包装方式。
3.由于直立式软袋的整体外形更接近塑瓶,通常在生产时将直立式软袋车间与塑瓶车间布置在一起,甚至会为了节省成本而共线生产。
4.目前的塑瓶装箱机,使用长集瓶台实现塑瓶的直立输送和理料堆积,最终将塑瓶用夹具进行抓取装箱。直立式软袋虽然也可直立放置,但其瓶体太软,堆积过多的直立式软袋存在挤瓶、卡瓶的情况,夹具抓取时存在漏抓等情况,无法适应于直立式软袋的生产包装。
5.此外,直立式软袋和塑瓶的规格尺寸不同,在切换生产规格时需要调整相应的隔瓶组件的位置和距离,或更换相应的规格件,且需要在更换后进行大量的调整试机工作。
6.综上所述,如何兼容直立式软袋和塑瓶的包装装箱,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式装箱机,理瓶输送组件的同步带均匀设有若干组包含至少两种规格的集瓶隔板的集瓶隔板单元,可通过驱动同步带调整集瓶隔板的位置实现多种包装规格的切换,兼容直立式软袋和塑瓶的包装需要。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9.一种立式装箱机,包括:
10.用于输送待装箱的产品的链板输送线,所述产品包括直立式软袋和塑瓶;
11.设置于所述链板输送线前端的分道输送组件,用于将所述产品输送至所述链板输送线后端的至少两条输送线;
12.设置于所述输送线后端的推瓶送料组件,用于将所述产品由所述输送线推送至理瓶输送组件;
13.所述理瓶输送组件,包括同步带和驱动所述同步带的驱动电机,所述同步带均匀设有若干组包含至少两种规格的集瓶隔板的集瓶隔板单元;
14.用于输送纸箱的纸箱输送组件;
15.设置于所述纸箱输送组件上方的撑箱组件;
16.设有至少两种规格的装箱夹具的夹具缓存架;
17.与所述装箱夹具可拆卸连接的机器人,用于抓取移动所述产品至所述纸箱内。
18.优选的,所述纸箱输送组件与所述理瓶输送组件平行设置。
19.优选的,所述链板输送线后端的若干条所述输送线均与所述理瓶输送组件垂直,
以便所述推瓶送料组件向所述理瓶输送组件侧向进料。
20.优选的,所述装箱夹具通过快换盘与所述机器人连接。
21.优选的,所述输送线沿所述理瓶输送组件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且相邻两条所述输送线的出口之间至少间隔有一组所述集瓶隔板单元。
22.优选的,若干条所述输送线沿所述理瓶输送组件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相邻两条所述输送线的出口对应相邻的两组所述集瓶隔板单元。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式装箱机在使用时,链板输送线将待装箱的直立式软袋或塑瓶产品输送至分道输送组件,按照产品的装箱排列方式a*b,分道输送组件将其输送至相应的a条输送线,每条输送线上包含b个;链板输送线将产品输送至推瓶送料组件处,并由推瓶送料组件将b个产品推送至理瓶输送组件的集瓶隔板单元内对应上述产品规格的集瓶位处;理瓶输送组件的驱动电机驱动对应的集瓶隔板将a*b个产品移动至装箱位置,此时纸箱由纸箱输送组件输送至撑箱组件下方,并由撑箱组件完成撑箱;机器人带动装箱夹具移动至抓取工位处抓取产品,并在抓取完成后将产品移动至装箱工位处完成装箱。
24.当更换所需包装的产品规格时,只需控制理瓶输送组件的驱动电机转动,使推瓶送料组件对齐更换后的产品所对应的集瓶隔板的集瓶位,并更换与机器人连接的装箱夹具。
25.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式装箱机可通过驱动电机调整与输送线的出口对应的集瓶隔板的位置,实现了多种包装规格的切换,可兼容直立式软袋和塑瓶的包装需要,同时避免了停机调整集瓶隔板的位置和间距以及更换后调整试机流程,减少更换包装规格的工序,节省了大量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包装效率。
26.此外,链板输送线的后端设有至少两条输送线,相比于单组输送线进料,进料速度快,可节省推瓶送料组件的返回时间,保障了生产的连贯性。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立式装箱机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图1中理瓶输送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30.图3为链板输送线后端的各输送线单独送料的进料流程图;
31.图4为链板输送线后端的各输送线同时送料的进料流程图。
32.图1-图4中:
33.01为产品、02为纸箱、1为链板输送线、2为分道输送组件、3为推瓶送料组件、4为理瓶输送组件、41为集瓶隔板、5为纸箱输送组件、6为撑箱组件、7为机器人、8为装箱夹具、9为夹具缓存架;a、b、c、d为四组平行设置的推瓶送料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立式装箱机,理瓶输送组件的同步带均匀设有若干组包含至少两种规格的集瓶隔板的集瓶隔板单元,可通过驱动同步带调整集瓶隔板的位置实现多种包装规格的切换,兼容直立式软袋和塑瓶的包装需要。
36.请参考图1-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立式装箱机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理瓶输送组件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链板输送线后端的各输送线单独送料的进料流程图;图4为链板输送线后端的各输送线同时送料的进料流程图。
37.需要进行说明的是,链板输送线1位于分道输送组件2前的部分为链板输送线1的前端,链板输送线1位于分道输送组件2后的部分为链板输送线1的后端。
3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式装箱机,包括:
39.用于输送待装箱的产品01的链板输送线1,产品01包括直立式软袋和塑瓶;
40.设置于链板输送线1前端的分道输送组件2,用于将产品01输送至链板输送线1后端的至少两条输送线;
41.设置于输送线后端的推瓶送料组件3,用于将产品01由输送线推送至理瓶输送组件4;
42.理瓶输送组件4,包括同步带和驱动同步带的驱动电机,同步带均匀设有若干组包含至少两种规格的集瓶隔板41的集瓶隔板单元;
43.用于输送纸箱02的纸箱输送组件5;
44.设置于纸箱输送组件5上方的撑箱组件6;
45.设有至少两种规格的装箱夹具8的夹具缓存架9;
46.与装箱夹具8可拆卸连接的机器人7,用于抓取移动产品01至纸箱02内。
47.请参考图1,链板输送线1的前端为一条输送线,经分道输送组件2后链板输送线1于后端分为若干条条输送线,以便多条输送线可同时送料,提高送料效率。
48.优选的,可以设置链板输送线1后端的若干条输送线均与理瓶输送组件4垂直,以便推瓶送料组件3向理瓶输送组件4侧向进料。相比于斜向送料,更容易控制产品01的进料方向,有利于简化推瓶送料组件3的结构。
49.推瓶送料组件3设置于链板输送线1的后端,用于将输送线上的产品01按照其包装规格成行推入理瓶输送组件4内。假设产品01的装箱排列方式为a*b,也就是说每箱装有a行产品01、每行含有b个产品01,则推瓶送料组件3一次可将一行b个产品01推入理瓶输送组件4的集瓶隔板41形成的集瓶位内。
50.链板输送线1、分道输送组件2和推瓶送料组件3的具体结构、形状、尺寸和连接方式等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参考现有技术确定,在此不再赘述。
51.理瓶输送组件4用于将成行的产品01转运至装箱位置处,以便机器人7通过装箱夹具8抓住。理瓶输送组件4工作时,驱动电机转动,带动位于同步带的集瓶位内的产品01向装箱位置,并在装箱夹具8抓取完成后从下方转动回上料位置。
52.为了方便推瓶送料组件3的上料,集瓶隔板单元沿同步带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集瓶隔板单元的总数量不应小于产品01的最大包装行数;单个集瓶隔板单元内设有至少两种
规格的集瓶隔板41,以便形成适用于直立式软袋的集瓶位和适用于塑瓶的集瓶位。
53.集瓶隔板单元的具体数量、间距、集瓶隔板单元内集瓶隔板41的数量以及各集瓶隔板41对应的产品01的规格等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参考现有技术确定,在此不再赘述。
54.以相邻两组集瓶隔板单元的中心距为l,为了方便理瓶输送组件4的运动控制和进料,可以设置集瓶隔板单元单次步进距离δl=nl(n≥1,且n为正整数)。
55.纸箱输送组件5用于将纸箱02输送至撑箱组件6下方,由撑箱组件6将纸箱02撑开,以备装箱夹具8将产品01装入纸箱02中。为了方便装箱夹具8的抓取和装箱,优选的,请参考图1,可以设置纸箱输送组件5与理瓶输送组件4平行设置,既减小了装箱夹具8的行程范围,也节省了立式装箱机所需的安装空间。
56.纸箱输送组件5和撑箱组件6的具体种类、结构、形状和尺寸等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参考现有技术确定,在此不再赘述。
57.机器人7与装箱夹具8可拆卸连接,优选的,可以设置装箱夹具8通过快换盘与机器人7连接,以便装箱夹具8的快速拆装,减少更换装箱夹具8所需的时间,进而提高包装效率。
58.机器人7将装箱夹具8移动至抓取工位,利用装箱夹具8抓取位于理瓶输送组件4的装箱位置的产品01,而后机器人7将夹装有产品01的装箱夹具8移动至装箱工位,利用装箱夹具8将产品01放入撑开的纸箱02内,完成装箱。
59.机器人7可以通过带动装箱夹具8转动的方式完成其在抓取工位和装箱工位之间的移动,也可以通过移动机器人7自身的位置实现上述功能,还可以结合上述两种移动方式共同实现上述功能。
60.机器人7和装箱夹具8二者的具体种类、形状、尺寸、连接和控制方式等,需要根据实际生产中需要确定,在此不再赘述。
61.装箱夹具8用于抓取和松开产品01,装箱夹具8的规格需要根据待夹装的产品01的尺寸进行调整。为了方便装箱夹具8的更换,在机器人7附近设有可容纳至少两种装箱夹具8的夹具缓存架9,以便机器人7在更换产品01规格时,更换与其连接的装箱夹具8。
62.使用时,链板输送线1将待装箱的产品01(直立式软袋或塑瓶)输送至分道输送组件2,按照产品01的装箱排列方式a*b,分道输送组件2将其输送至相应的a条输送线,每条输送线上包含b个产品01;链板输送线1将产品01输送至推瓶送料组件3处,并由推瓶送料组件3将b个产品01推送至理瓶输送组件4的集瓶隔板单元内对应上述产品01规格的集瓶隔板41的集瓶位处;理瓶输送组件4的驱动电机驱动对应的集瓶隔板41将a*b个产品01移动至装箱位置,此时纸箱02由纸箱输送组件5输送至撑箱组件6下方,并由撑箱组件6完成撑箱;机器人7带动装箱夹具8移动至抓取工位处抓取产品01,并在抓取完成后将产品01移动至装箱工位处完成装箱。
63.当更换所需包装的产品01的规格时,只需控制理瓶输送组件4的驱动电机转动,使推瓶送料组件3对齐更换后的产品01所对应的集瓶隔板41的集瓶位,并更换与机器人7连接的装箱夹具8。
64.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驱动电机调整与输送线的出口对应的集瓶隔板41的位置,实现了多种包装规格的切换,可兼容直立式软袋和塑瓶的包装需要,同时避免了停机调整集瓶隔板41的位置和间距以及更换后调整试机流程,减少更换包装规格的工序,节省了大量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包装效率。
65.此外,链板输送线1的后端设有至少两条输送线,相比于单组输送线进料,进料速度快,可节省推瓶送料组件3的返回时间,保障了生产的连贯性。
6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设置输送线沿理瓶输送组件4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且相邻两条输送线之间至少间隔有一组集瓶隔板单元。
67.请参考图3,立式装箱机自下而上设有四组间隔设置的推瓶送料组件3,分别为推瓶送料组件a、推瓶送料组件b、推瓶送料组件c和推瓶送料组件d;相邻两个推瓶送料组件3之间间隔三组集瓶隔板单元。
68.进料时,控制推瓶送料组件a向理瓶输送组件4内输送一排产品01;控制理瓶输送组件4向前步进相邻两组集瓶隔板单元的中心距l,推瓶送料组件a返回;控制推瓶送料组件b向理瓶输送组件4内输送一排产品01;控制理瓶输送组件4向前步进l,推瓶送料组件b返回;控制推瓶送料组件c向理瓶输送组件4内输送一排产品01;控制理瓶输送组件4向前步进l,推瓶送料组件c返回;控制推瓶送料组件d向理瓶输送组件4内输送一排产品01;控制理瓶输送组件4向前步进l,推瓶送料组件d返回;依照上述各推瓶送料组件3的送料顺序循环,直至理瓶输送组件4内的产品01达到其包装所需的排数,此时由机器人7控制装箱夹具8抓取产品01。
69.在本实施例中,当理瓶输送组件4步进和后续推瓶送料组件3送料时,进行前一推瓶送料组件3的返回,相比于单链板输送线,节省了推瓶送料组件3的返回时间,实现了理瓶输送组件4的连续不断进料,提高了送料效率和包装效率。
7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设置若干条输送线沿理瓶输送组件4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相邻两条输送线的出口对应相邻的两组集瓶隔板单元。
71.请参考图4,立式装箱机自下而上设有四组并列设置的推瓶送料组件3,分别为推瓶送料组件a、推瓶送料组件b、推瓶送料组件c和推瓶送料组件d。
72.进料时,控制推瓶送料组件a、b、c、d同时向理瓶输送组件4内输送产品01;控制理瓶输送组件4向前步进4l(l为相邻两组集瓶隔板单元的中心距),并控制推瓶送料组件a、b、c、d同时返回;待理瓶输送组件4完成步进且推瓶送料组件3返回后,重复循环上述两步,直至理瓶输送组件4内的产品01达到其包装所需的排数,此时由机器人7控制装箱夹具8抓取产品01。
73.由于理瓶输送组件4的步进距离为4l,远大于各输送线单独送料时的步进距离l,通常理瓶输送组件4步进完成时、各推瓶送料组件3也完成返回,不会出现理瓶输送组件4步进完成后等待推瓶送料组件3返回的情况。
74.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各输送线的推瓶送料组件3同时送料,同样实现了理瓶输送组件4的连续不断进料,提高了送料效率和包装效率。
75.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76.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立式装箱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