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梯度式降温淬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09 13:35: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淬火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梯度式降温淬火装置。


背景技术:

2.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以大幅提高钢的刚性、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
3.而常见的淬火过程存在几个问题,第一,工件在传送带上加热时一般呈堆叠密集状,这些相互堆叠的工件在落入淬火槽时,相互接触部分散热不均,影响淬火质量;第二,工件直接的投入淬火槽中,到温度骤降速度过快,容易使工件发生扭曲或开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梯度式降温淬火装置,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的淬火过程工件堆叠以及淬火时工件骤然降温速度快影响淬火质量的技术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梯度式降温淬火装置,包括淬火槽,以及分别相对设置于所述淬火槽两侧的两组支架;
6.在每一所述支架设置有至少一组分流机构,且位于不同所述支架上的分流机构依次交错设置;
7.所述分流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支架上的固定块、分流板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分流板组件之间的弹性组件;
8.所述分流机构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且其设置有水管,所述水管上形成有出水口;
9.其中,所述分流机构转动时令所述水管上的出水口开启或关闭;
1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工件由上至下要落入淬火槽时,其会逐一经过位于不同支架上的分流机构的分流作用,从而令堆叠的工件在进行分流后可相互分开,保证后续的淬火效果;由于工件具有一定的重量,其在落下的过程中会令分流机构下压,分流机构可转动设于支架上,故此时分流机构会向下转动,将工件向下引导;
11.其中,当分流机构处于正常状态时,出水口处于关闭状态,当分流机构下压时,此时出水口打开放出水流,从而可对工件进行适度降温,而工件在经过若干组分流机构则可实现梯度式降温;从而在实现工件分流的同时,避免了工件温度骤降造成工件扭曲或开裂的现象发生,提升淬火质量。
12.优选的,还包括分流板组件,所述分流板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板体部以及出水部;
13.所述出水部形成有容纳所述水管的空腔,且形成有连通所述空腔与外部的通孔;
14.其中,当所述板体部转动时,所述出水口暴露于所述通孔处或隐蔽于所述出水部的内腔;
1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当板体部受到工件给予的下压力时,其带动出水部一同转动,
而在正常状态下,水管上的出水口隐蔽与出水部的内腔中,只有当出水部转动时,出水部与水管产生相对转动,令出水口暴露于通孔处,从而令水体可冲出水口、通孔流出,从而实现对工件的降温;
16.而当没有工件在板体部上时,弹性组件储存的弹性势能释放,将板体部顶起归位,从而令出水口离开通孔处,继续隐蔽于出水部的内腔;从而实现出水部出水过程的自动开启与关闭。
17.优选的,所述固定块截面呈三角形;
18.所述弹性组件为弹簧,所述弹簧一端抵接于所述固定块上,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板体部底面。
19.优选的,在所述板体部上设置有分流条;
2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分流条可对堆叠的工件起到进一步的分流作用,堆叠的工件在滑动时受到分流条的阻挡从而分开。
21.优选的,所述分流条交错设置;
2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分流条交错设置可提升工件落在分流条上的概率,从而进一步提升分流效果。
23.优选的,所述板体部包括至少一组可拆卸拼接的分体板;
2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板体部的长度影响工件的下落速度,而其长度可通过分体板进行调节,若需要延长工件的下落时间,则增加分体板的数量,延长板体部的长度;若需要减小工件的下落时间,则减少分别板的数量,令板体部长度变短;通过该方式实现灵活调整,令其可适应多种生产场景。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相间设置的分流机构对工件进行分流,且同时巧妙的配合出水口,在有工件落下时,出水口出水对工件进行降温,实现梯度式降温;在实现工件分流的同时,避免了工件温度骤降造成工件扭曲或开裂的现象发生,提升淬火质量。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分流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其中:10、淬火槽;20、支架;30、分流机构;31、固定块;32、弹性组价;33、分流板组件;331、出水部;3311、通孔;332、板体部;3321、分体板;3322、分流条;333、水管;3331、出水口;3332、进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
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31.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2.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3.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34.实施例
35.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以大幅提高钢的刚性、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
36.而常见的淬火过程存在几个问题,第一,工件在传送带上加热时一般呈堆叠密集状,这些相互堆叠的工件在落入淬火槽时,相互接触部分散热不均,影响淬火质量;第二,工件直接的投入淬火槽中,到温度骤降速度过快,容易使工件发生扭曲或开裂;
3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8.具体的,请参见图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帝都是降温淬火装置,包括淬火槽10,以及分别相对设置于淬火槽10两侧的两组支架20;
39.具体的,在每一支架20设置有至少一组分流机构30,且位于不同支架20 上的分流机构30依次交错设置;
40.进一步的,分流机构30包括设于支架20上的固定块31、分流板组件33以及设于固定块31与分流板组件33之间的弹性组件;
41.进一步的,分流机构30可转动设置于支架20上,且其设置有水管333,水管333上形成有出水口3331;
42.其中,分流机构30转动时令水管333上的出水口3331开启或关闭;
43.在上述方案中,工件由上至下要落入淬火槽10时,其会逐一经过位于不同支架20上的分流机构30的分流作用,从而令堆叠的工件在进行分流后可相互分开,保证后续的淬火效果;由于工件具有一定的重量,其在落下的过程中会令分流机构30下压,分流机构30可转动设于支架20上,故此时分流机构30 会向下转动,将工件向下引导;
44.其中,当分流机构30处于正常状态时,出水口3331处于关闭状态,当分流机构30下压时,此时出水口3331打开放出水流,从而可对工件进行适度降温,而工件在经过若干组分流机构30则可实现梯度式降温;从而在实现工件分流的同时,避免了工件温度骤降造成工件扭曲或开裂的现象发生,提升淬火质量。
45.具体的,还包括分流板组件33,分流板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板体部332以及出水部331;
46.进一步的,出水部331形成有容纳水管333的空腔,且形成有连通空腔与外部的通孔3311;
47.其中,当板体部332转动时,出水口3331暴露于所述通孔3311处或隐蔽于出水部331的内腔;
48.进一步的,水管333连接有进水阀3332,所述水管333与出水部331均呈圆柱状。
49.在上述方案中,当板体部332受到工件给予的下压力时,其带动出水部331 一同转动,而在正常状态下,水管333上的出水口3331隐蔽与出水部331的内腔中,只有当出水部331转动时,出水部331与水管333产生相对转动,令出水口3331暴露于通孔3311处,从而令水体可冲出水口3331、通孔3311流出,从而实现对工件的降温;
50.而当没有工件在板体部332上时,弹性组件储存的弹性势能释放,将板体部332顶起归位,从而令出水口3331离开通孔3311处,继续隐蔽于出水部331 的内腔;从而实现出水部331出水过程的自动开启与关闭。
51.具体的,固定块31截面呈三角形;弹性组件为弹簧,弹簧一端抵接于固定块31上,另一端抵接于板体部332底面;
52.具体的,在板体部332上设置有分流条3322;
53.在上述方案中,分流条3322可对堆叠的工件起到进一步的分流作用,堆叠的工件在滑动时受到分流条3322的阻挡从而分开。
54.进一步的,分流条3322交错设置;分流条3322交错设置可提升工件落在分流条3322上的概率,从而进一步提升分流效果。
55.具体的,板体部332包括至少一组可拆卸拼接的分体板3321;
56.在上述方案中,板体部332的长度影响工件的下落速度,而其长度可通过分体板3321进行调节,若需要延长工件的下落时间,则增加分体板3321的数量,延长板体部332的长度;若需要减小工件的下落时间,则减少分别板的数量,令板体部332长度变短;通过该方式实现灵活调整,令其可适应多种生产场景。
5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58.以上所述仅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