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汽车防涝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25 18:26: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保护技术领域,涉及汽车防涝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自然灾害的频发地区,如一些沿海城市经常会发生台风进而引发强降雨,在排水系统不够顺畅的区域,易产生积水,使过往、停靠的车辆因浸水而导致内部结构故障,所以需要对汽车进行保护,防止水进入汽车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汽车防涝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4.汽车防涝装置:汽车防涝装置,包括气囊,所述气囊的表面设置有充气口:
5.所述气囊的侧面延伸形成保护部,所述保护部包括第一保护部和第二保护部,所述气囊与保护部呈一体式形成,所述第一保护部和第二保护部间隔以形成容纳轮胎的空间。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保护部与气囊之间热封有阻隔气体流通的第三热压痕,所述第三热压痕的长度小于第一保护部的长度。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保护部与气囊之间热封有阻隔气体流通的第二热压痕,所述第二热压痕的长度小于第二保护部的长度。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保护部还包括第三保护部,所述第三保护部形成于第一保护部相对一侧,所述第三保护部与气囊呈一体式形成。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保护部与第三保护部的中心位置分别热封有阻隔气体流通第一热压痕和第五热压痕,所述第一热压痕和第五热压痕均形成排水沟渠。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热压痕至第二保护部侧面边缘位置热封有阻隔气体流通第四热压痕,且气囊充气后,所述第四热压痕形成排水沟渠。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保护部和第三保护部充气后延伸至汽车外部。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保护部和第二保护部连接处形成有防撕边,所述防撕边为r角或弧形褶皱边。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气囊包括耐磨层和高分子层,所述耐磨层材质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所述高分子层材质为橡胶。
14.通过对气囊充气,使汽车漂浮,防止汽车进水,气囊鼓气第一保护部与第二保护部翻转防止漂浮过程中撞击到其他物件而损伤,且在气囊表面安装第二热压痕,使气囊充气后,气囊的边缘位置翘起,对车身保护,且第一热压痕以及第五热压痕利于排水,防止气囊表面存在水,而防撕边有效防止拉扯时而造成撕裂。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囊的俯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囊的局部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囊的剖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囊充气后a-a处的剖面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囊的使用场景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囊其他形态图。
21.附图标记:1、气囊;11、耐磨层;12、高分子层;2、保护部;21、第一保护部;22、第二保护部;23、第三保护部;3、充气口;4、防撕边;5、第一热压痕;6、第二热压痕;7、第三热压痕;8、第四热压痕;9、第五热压痕。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如图1~图6所示;
24.包括气囊1,气囊1的表面设置有充气口3:
25.气囊1的侧面延伸形成保护部2,保护部2包括第一保护部21和第二保护部22,气囊1与保护部2呈一体式形成,第一保护部21和第二保护部22间隔以形成容纳轮胎的空间;
26.当地面水聚集过多时,将气囊1拿出,拖至汽车底部,通过在气囊1的充气口3充气,使气囊1整体鼓起,通过气囊1鼓起,使气囊1顶部的汽车1漂浮在水上,通过第一保护部21对车头与车尾保护,且第二保护部22对车身保护,且第一保护部21鼓起将汽车1的发动机舱顶起,防止发动机舱进水,保护效果更好,且当气体充入后,达到第二保护部22和第一保护部21的位置时,对车身进行保护;
27.第一保护部21与气囊1之间热封有阻隔气体流通的第三热压痕7,第三热压痕7的长度小于第一保护部21的长度;
28.方便气体通过第三热压痕7,使第一保护部21翘起,对汽车保护;
29.第二保护部22与气囊1之间热封有阻隔气体流通的第二热压痕6,第二热压痕6的长度小于第二保护部22的长度;
30.方便气体通过第二热压痕6,使第二保护部22翘起,对汽车保护;
31.气囊1的四周边缘位置热封有阻隔气体流通第一热压痕5,且第一热压痕5一端与气囊1便于位置平齐;
32.保护部2还包括第三保护部23,第三保护部23形成于第一保护部21相对一侧,第三保护部23与气囊1呈一体式形成;
33.通过第三保护部23,可以对汽车尾部保护,且保护效果好;
34.第一保护部21与第三保护部23的中心位置分别热封有阻隔气体流通第一热压痕5和第五热压痕9,第一热压痕5和第五热压痕9均形成排水沟渠;
35.当对气囊1充气时,气囊1略微鼓起,使第一热压痕5和第五热压痕9的位置略微倾斜,方便导向气囊1表面的水,使气囊1表面的水排出,防止水在气囊1聚集;
36.第二热压痕6至第二保护部22侧面边缘位置热封有阻隔气体流通第四热压痕8,且气囊1充气后,第四热压痕8形成排水沟渠;
37.当对气囊1充气时,气囊1略微鼓起,使第四热压痕8的位置略微倾斜,方便导向气囊1表面的水,使气囊1表面的水排出,防止水在气囊1聚集;
38.第一保护部21和第三保护部23充气后延伸至汽车外部;
39.在对气囊1充气时,由于第一保护部21与第三保护部23伸出汽车车头与尾部,使第一保护部21与第三保护部23鼓起,在漂浮过程中,可以使第一保护部21和第三保护部23与其他物件先接触,对汽车车头保护;
40.第一保护部21和第二保护部22连接处形成有防撕边4,防撕边4为r角或弧形褶皱边;
41.在拉扯气囊1时,由于气囊1边缘位置设置有防撕边4,对气囊1拉扯时不会导致气囊1撕裂;
42.气囊1包括耐磨层11和高分子层12,耐磨层11材质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高分子层12材质为橡胶;
43.而高分子层12可以有效防止撞击与拉扯,导致气囊1的表面损坏,而耐磨层11可以鼓气,方便漂浮。
44.本实用新型汽车防涝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地面水聚集过多时,将卷起的气囊1取出,拖至汽车底部,通过在气囊1的充气口3充气,使气囊1整体鼓起,通过气囊1鼓起,使气囊1顶部的汽车1漂浮在水上,当气囊1充气体时,且第一保护部21鼓起将汽车1的发动机舱顶起,气体达到第二保护部22和第一保护部21的位置时,由于第二热压痕6的阻挡,使第二保护部22和第一保护部21延着第二热压痕6的位置向上翘起,气囊1略微鼓起,使第一热压痕5、第三热压痕8和第四热压痕9的位置略微倾斜,导向气囊1表面的水,且第一保护部21、第三保护部23一侧延伸至汽车外部,第一保护部21和第三保护部23鼓起后向上翘起,将汽车首尾均挡住,防止受到撞击。
45.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