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双顶针自动上下料的砂带研磨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6-14 18:25: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轴类零件研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顶针自动上下料的砂带研磨设备。


背景技术:

2.传统的研磨设备不具备自动上下料的功能,需人工上料、研磨、下料来完成每个工件的操作。不仅存在操作不方便,效率低下,还不能满足大批量加工需求。而且会由于操作人员的不规范操作造成对设备的伤害,降低研磨的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顶针自动上下料的砂带研磨设备,包含:
4.设备主体,
5.进料模块,进料模块与设备主体相连,用于工件的进料;
6.上料模块,上料模块与设备主体相连,上料模块位于进料模块的一侧,用于对进料模块输送的工件进行上料;
7.定位旋转模块,定位旋转模块与设备主体相连,定位旋转模块位于上料模块的一侧,用于对上料模块上料的工件进行定位旋转;
8.研磨模块,研磨模块与设备主体相连,研磨模块位于定位旋转模块的一侧,用于对定位旋转模块定位旋转的工件进行研磨;
9.下料模块,下料模块与设备主体相连,下料模块位于定位旋转模块的另一侧,用于对研磨后的工件进行下料。
10.进一步,进料模块包含:
11.进料通道,进料通道与设备主体相连,进料通道倾斜设置;
12.感应开关,感应开关与进料通道相连;
13.进料气缸,进料气缸与进料通道相连。
14.进一步,上料模块包含:
15.上料器主体,上料器主体与设备主体相连,上料器主体位于进料模块的一侧;
16.第一上料气缸,第一上料气缸与上料器主体相连;
17.第二上料气缸,第二上料气缸与上料器主体相连。
18.进一步,定位旋转模块包含:
19.主轴,主轴与设备主体相连,主轴位于上料模块的一侧;
20.主轴电机,主轴电机的输出端与主轴的一端相连,用于驱动主轴转动;
21.第一顶针,第一顶针与主轴的另一端相连;
22.尾座气缸,尾座气缸与设备主体相连;
23.第二顶针,第二顶针转动连接在尾座气缸的输出端。
24.进一步,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且相对设置。
25.进一步,研磨模块包含:
26.第一砂带气缸,第一砂带气缸与设备主体相连,用于提供沿y轴的驱动力;
27.第二砂带气缸,第二砂带气缸与第一砂带气缸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提供沿x轴的驱动力;
28.砂带输送装置,砂带输送装置与第二砂带气缸的输出端相连,砂带输送装置位于定位旋转模块的一侧,用于输送砂带对定位旋转模块定位旋转的工件进行研磨。
29.进一步,下料模块包含:
30.下料气缸,下料气缸与设备主体相连,下料气缸位于定位旋转模块的另一侧;
31.下料通道,下料通道与下料气缸的输出端相连。
32.进一步,下料模块还包含:输送装置,输送装置与设备主体相连,用于收集、输送下料通道下料的工件。
3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顶针自动上下料的砂带研磨设备,解决了人工上下料研磨的缺陷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动化的研磨,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参与,提高产品的质量,可实现大批量的加工,满足生产加工的需求。
34.要理解的是,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两者都是示例性的,并 且意图在于提供要求保护的技术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35.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双顶针自动上下料的砂带研磨设备的第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6.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双顶针自动上下料的砂带研磨设备的第二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7.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双顶针自动上下料的砂带研磨设备的旋转定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39.首先,将结合图1~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顶针自动上下料的砂带研磨设备,用于轴类零件的自动研磨使用,其应用场景很广。
40.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顶针自动上下料的砂带研磨设备,具有设备主体1、进料模块、上料模块、定位旋转模块、研磨模块以及下料模块。
41.具体地,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设备主体1用于起到支撑防护的作用,进料模块与设备主体1相连,用于工件7的进料,上料模块与设备主体1相连,上料模块位于进料模块的一侧,用于对进料模块输送的工件7进行上料,定位旋转模块与设备主体1相连,定位旋转模块位于上料模块的一侧,用于对上料模块上料的工件7进行定位旋转,研磨模块与设备主体1相连,研磨模块位于定位旋转模块的一侧,用于对定位旋转模块定位旋转的工件7进行研磨,下料模块与设备主体1相连,下料模块位于定位旋转模块的另一侧,用于对研磨后的工件7进行下料,通过进料模块、上料模块、定位旋转模块、研磨模块以及下料模块的相
互配合可实现工件7的自动上料、研磨以及下料,无需人工上下料,降低人工成本。
42.进一步,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进料模块包含:进料通道21、感应开关22以及进料气缸23。进料通道21与设备主体1相连,进料通道21倾斜设置,感应开关22与进料通道21相连,进料气缸23与进料通道21相连,其中,进料通道21可以蓄料,进行工件7的暂存,感应开关22用于感应工件7,感应到工件7时,通过进料气缸23进行工件7的放行,让工件7滑落到上料模块。
43.进一步,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料模块包含:上料器主体31、第一上料气缸32以及第二上料气缸33。上料器主体31与设备主体1相连,上料器主体31位于进料模块的一侧,第一上料气缸32与上料器主体31相连,第二上料气缸33与上料器主体31相连,其中,上料器主体31用于承接进料通道21滑落的工件7,第一上料气缸32用于将工件7提升至加工位,第二上料气缸33用于将工件7提升至研磨位。
44.进一步,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旋转模块包含:主轴41、主轴电机42、第一顶针43、尾座气缸44以及第二顶针45。主轴41与设备主体1相连,主轴41位于上料模块的一侧,主轴电机42的输出端与主轴41的一端相连,用于驱动主轴41转动,第一顶针43与主轴41的另一端相连,尾座气缸44与设备主体1相连,第二顶针45转动连接在尾座气缸44的输出端,其中,通过尾座气缸44驱动第二顶针45运动,可以对提升至研磨位的工件7进行压紧固定在第一顶针43和第二顶针45之间,然后通过主轴电机42运行可以带动主轴41转动,带动工件7进行转动。
45.进一步,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顶针43和第二顶针45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且相对设置,保证工件7压紧的稳定性。
46.进一步,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研磨模块包含:第一砂带气缸51、第二砂带气缸52以及砂带输送装置53。第一砂带气缸51与设备主体1相连,用于提供沿y轴的驱动力,第二砂带气缸52与第一砂带气缸51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提供沿x轴的驱动力,砂带输送装置53与第二砂带气缸52的输出端相连,砂带输送装置53位于定位旋转模块的一侧,用于输送砂带对定位旋转模块定位旋转的工件7进行研磨,通过第一砂带气缸51和第二砂带气缸52可以让砂带输送装置53进行位置的调节,使用规格不同的工件7。
47.进一步,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下料模块包含:下料气缸61以及下料通道62。下料气缸61与设备主体1相连,下料气缸61位于定位旋转模块的另一侧,下料通道62与下料气缸61的输出端相连,通过下料气缸61可以驱动下料通道62提升至接引下料位置,进行研磨后工件7的下料。
48.进一步,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下料模块还包含:输送装置63,输送装置63与设备主体1相连,输送装置63可为传送带,用于收集、输送下料通道62下料的工件7,保证工件7的同一收集。
49.在使用的时候,将工件7放入进料通道21内,当感应开关22感应到工件7后,通过进料气缸23将一个工件7方形,工件7在进料通道21内滑落至上料器主体31上,然后先通过第一上料气缸32将工件7提升至加工位,再通过第二上料气缸33将工件7提升至研磨位,由尾座气缸44运行带动第二顶针45移动将上升至研磨位的工件7压紧在第二顶针45和第一顶针43之间,然后第一砂带气缸51和第二砂带气缸52将砂带输送装置53移动至合适位置,然后让主轴电机42运行带动主轴41转动,进而带动工件7进行转动,同时让砂带输送装置53输送
砂带从而对工件7进行研磨,当工件7研磨完成后,通过下料气缸61驱动下料通道62提升至接引下料位置,尾座气缸44运行带动第二顶针45移动,不在压紧工件7,工件7通过下料通道62滑出至输送装置63,进行工件7的收集,然后下料通道62复位,进料气缸23继续放行下一个工件7,进行循环加工。
50.以上,参照图1~3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顶针自动上下料的砂带研磨设备,解决了人工上下料研磨的缺陷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动化的研磨,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参与,提高产品的质量,可实现大批量的加工,满足生产加工的需求。
5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含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2.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