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灭火棒的喷嘴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6-10 18:43: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消防器材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灭火棒的喷嘴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灭火棒是一种便携式灭火器材,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常用于家用或是携带在车上。
3.现有申请公布号为cn107998559a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手持式灭火棒,包括:壳体,由喷嘴、注药腔、中间件接头及手柄组成,喷嘴设于注药腔的一端,注药腔的另一端通过中间接头与手柄的一端连接;设于注药腔内的药柱,药柱靠近中间接头的端面上设有两根引线;设于手柄内的干电池,干电池的负极与其中一根引线连接,电池的正极通过触发开关与另一根引线连接,该触发开关设于中间连接件。
4.虽然现有灭火棒具有便携的优势,但是其喷嘴结构简单,如才有水基灭火剂则呈柱状喷射,喷射出的灭火剂覆有效盖面积小,灭火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灭火剂的覆盖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灭火棒的喷嘴结构,其内容如下:
6.一种用于灭火棒的喷嘴结构,连接于壳体上,其包括喷射座以及喷嘴本体,所述喷射座上开设有贯通喷射座的喷射孔;所述喷嘴本体位于喷射座与壳体之间,所述喷嘴本体一端伸入至喷射孔内相对的另一端伸入至壳体内部,所述喷嘴本体内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连通喷射孔和壳体内部,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旋流导向件;
7.旋流导向件包括n块围绕安装孔轴线设置的导流板,n为整数且大于1,导流板背离安装孔轴线的一侧呈弧形面且与安装孔孔壁抵接,所述导流板弧形面的厚度尺寸自靠近壳体的一侧向背离壳体的一侧逐渐变小,所述导流板靠近壳体的一侧呈围绕安装孔轴线的螺旋状,所述导流板靠近安装孔轴线的一侧倾斜设置,n块导流板靠近安装孔轴线一侧的中部相互固定连接。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灭火剂在压力作用下自壳体进入至安装孔内,在进过旋流导线件时,受到导流板靠近壳体一侧的导向作用,从而形成n股旋流,旋流离开安装孔并通过喷射座内的喷射孔时,由于离心作用,从而使得旋流在空气中发生相互扩散,而部分则依然呈直线运动,形成呈实心锥状被喷出的灭火剂,相较于呈柱状被喷出的灭火剂,提高了有效灭火覆盖范围,从而提高了灭火棒的灭火作用。
9.优选的,所述安装孔包括安装段、颈缩段以及过渡段,颈缩段的截面尺寸小于安装段的截面尺寸,过渡段、呈斗状,过渡段较小的一端与颈缩段连通,过渡段较大的一端与安装段连通;所述旋流导向件位于安装段内。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段用于安装旋流导向件,受到压力并且经过旋流导向件的灭火剂形成旋流,旋流自较大孔径的安装段进过截面逐渐变小的过渡段并且通过颈缩段
进入至喷射孔内,此时旋流将在颈缩段和过渡段内压力变大并且旋转速度变快,从而达到对旋流的增压加速,从而能够提高喷射出灭火剂的喷射距离以及覆盖范围。
11.同时,过渡段还能够减少旋流导向件在灭火剂的推动下与颈缩段靠近壳体一端抵接的概率。
12.优选的,所述旋流导向件还包括分流加固部,分流加固部包括固定连接于导流板靠近壳体一侧的分流板,分流板对应导流板设置有n块,n块分流板靠近安装孔轴线的一侧相互固定连接。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灭火剂在于导流板接触时部分灭火剂呈扩散运动,n块分流板、n个导流板以及安装孔的孔壁形成n个通道,而分流板、分流板以及安装孔孔壁形成的通道则能够减少扩散运动的灭火剂对相邻导流板位置的灭火剂的流动干涉。
14.优选的,所述导流板靠近喷射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提高导流板稳定性能的加固块。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固块能够提高导流板的稳定性能。
16.优选的,所述喷射孔靠近壳体的一端孔壁开设有用于容纳喷嘴本体背离壳体一端的避让槽。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避让槽用于容纳喷嘴本体,从而令喷射座与喷嘴本体之间连接更为紧凑,减少旋流在喷射孔内移动的距离,从而减少旋流动能的损耗。
18.优选的,所述喷射孔背离安装孔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封堵的堵头,所述堵头卡固连接于喷射孔内,所述堵头与喷射孔孔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小于灭火剂喷射时堵头施加的荷载。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灭火剂未被挤压时,堵头封堵喷射孔,减少壳体内灭火剂蒸发外漏的概率,同时减少外部杂质进入并堵塞喷射孔的概率。
20.优选的,所述喷射孔背离壳体的一端呈扩孔设置。
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扩孔设置的喷射孔在灭火剂离开喷射孔时,减少喷射孔端部对形成旋流的灭火剂的约束,从而提高自喷射孔离开后的灭火剂的覆盖范围。
22.优选的,所述喷嘴本体背离喷射孔的一端外侧壁开设形成螺纹端头。
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令喷射本体能够通过螺纹端头可拆卸连接于壳体的端部。拆卸喷射本体,以便回收利用。
24.优选的,n为2,两导流板相向的两侧之间均开设有相对的抵接缺口;两所述抵接缺口相互抵接时,其中一导流板较厚的一端在水平面上的竖向投影位于另一较导流板较薄一端在水平面上的竖向投影上。
2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抵接缺口从而令导流板较厚的一端与另一导流板较薄的一端之间形成通道,有效利用导流板背离壳体的一侧,提高对灭火剂的导流作用。
26.同时,便于对准、安装两导流板。
27.综上所述,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一种有益效果:
28.1、通过导流板靠近壳体一侧的导向作用,从而形成n股旋流,旋流离开安装孔并通过喷射座内的喷射孔时,由于离心作用,从而使得旋流在空气中发生相互扩散,而部分则依然呈直线运动,形成呈实心锥状被喷出的灭火剂;
29.2、通过颈缩段和过渡段的截面变小,从而在旋流经过时,增大旋流的旋转速度,从
而达到对旋流的增压加速;
30.3、扩孔设置的喷射孔在灭火剂离开喷射孔时,减少喷射孔端部对形成旋流的灭火剂的约束,从而提高自喷射孔离开后的灭火剂的覆盖范围。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3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n为2时的旋流导向件的轴测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
35.1、壳体;2、喷射座;3、喷嘴本体;4、喷射孔;5、避让槽;6、螺纹端头;7、安装孔;8、安装段;9、过渡段;10、颈缩段;11、旋流导向件;12、导流板;13、弧形面;14、加固凸块;15、分流板;16、抵接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36.结合说明书附图1-3,对本技术进一步描述。
37.本技术一种用于灭火棒的喷嘴结构,参照图1、2,连接于壳体1上,壳体1呈圆柱状,其包括遮蔽壳体1端部的喷射座2以及位于壳体1与喷射座2之间的喷嘴本体3。
38.喷射座2上同轴开设有贯通喷射座2的喷射孔4,喷射座2靠近壳体1的一端开设有避让槽5,避让槽5围绕喷射孔4轴线一周开设。
39.喷射孔4背离壳体1的一端呈扩口设置,喷射孔4内还卡固连接有一用于封堵喷射孔4的堵头(图中未显示),堵头与喷射孔4孔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小于灭火剂在被压力压出并对堵头的推力。
40.喷嘴本体3整体呈柱状,喷嘴本体3靠近壳体1的一端外侧壁开设形成螺纹端头6,螺纹端头6嵌设于壳体1的端部并且与壳体1螺纹连接。
41.喷嘴本体3背离壳体1的一端同轴伸入至避让槽5内,喷嘴本体3背离壳体1的一端与避让槽5背离壳体1的一端抵接,喷嘴本体3上同轴开设有贯通喷嘴本体3的安装孔7。
42.安装孔7的两端分别连通壳体1内部和喷射孔4。
43.安装孔7包括靠近壳体1内部的安装段8、靠近喷射孔4的颈缩段10以及连接安装段8和颈缩段10的过渡段9。
44.颈缩段10的截面尺寸小于安装段8的截面尺寸以及喷射孔4的孔径尺寸。
45.过渡段9呈斗状,过渡段9的两端大小设置,过渡段9较大的一端与安装段8同轴连通,过渡段9较小的一端与颈缩段10同轴连通。
46.安装段8内设置有旋流导向件11,旋流导向件11包括旋流形成部以及分流加固部。
47.参照图2、3,旋流形成部包括n块导流板12,n大于1且为整数。
48.导流板12背离安装孔7轴线的一侧呈与安装孔7对应安装段8孔壁相对的弧形面13,导流板12靠近壳体1的一侧呈围绕安装孔7轴线的螺旋形设置,从而使得导流板12弧形面13的厚度尺寸自靠近壳体1一端向背离壳体1一端逐渐变小。
49.导流板12较薄的一端且靠近壳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安装段8孔壁抵接的加固凸块14。加固凸块14能提高导流板12在安装孔7内的稳定性。
50.分流加固部包括n块分流板15,n块分流板15与n块导流板12一一对应设置,n块导流板12靠近安装孔7轴线的一侧相互固定连接。
51.在n为2的时候,两导流板12相向的两侧相互平行,两倒流板相向的两侧中部均开设以后抵接缺口,两抵接缺口相背的两侧相互抵接且固定连接,两抵接缺口相背的两侧与所在导流板12靠近轴线的一侧平行。
52.此时,两分流板15呈180
°
设置。
53.两抵接缺口,两导流板12相互交错嵌设,从而使得导流板12的较厚的一端在水平面上的竖向投影能够位于另一导流板12较薄一端在水平面上的竖向投影,令其中一导流板12较厚的一端与另一导流板12较薄的一端之间形成一个导流通道,从而有效的利用了导流板12较薄的一端,增加导流板12的导流作用。
54.本技术一种用于灭火棒的喷嘴的实施原理为:灭火剂在压力作用下自壳体1进入至安装孔7内,在进过旋流导线件时,受到导流板12靠近壳体1呈螺旋状一侧的导向作用,从而形成旋流。
55.旋流离开安装孔7并通过喷射座2内的喷射孔4时,由于离心作用,从而使得旋流在空气中发生相互扩散。
56.旋流在经过过渡段9和颈缩段10时能够增压加速,从而保障在进入喷射孔4时的旋转速度。
57.分流加固部能够提高n块分流板15的连接稳定性能,同时令旋流导向件11重心位于安装孔7的轴线上,保障旋流导向件11的安装稳定性能。
5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