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铰链自动攻牙打螺丝机的制作方法

2022-06-07 23:26: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铰链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铰链自动攻牙打螺丝机。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铰链自动攻牙打螺丝机一般用于对铰链的固定底座及臂身上预留螺丝孔攻牙。但是固定底座及臂身攻牙完成后还要组装,现有的铰链自动攻牙打螺丝机一般只能实现攻牙操作,固定底座及臂身还需要通过工人手动组装,或者通过手动将攻牙后的固定底座及臂身移动至组装机进行组装。现有的铰链自动攻牙打螺丝机的集成度不高,由于工人参与较多,从而导致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铰链自动攻牙打螺丝机,本实用新型的铰链自动攻牙打螺丝机的集成度较高,且生产效率较高。
4.其技术方案如下:
5.铰链自动攻牙打螺丝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置有旋转工作台,所述旋转工作台的中部上方设置有固定工作台,所述旋转工作台的外缘上设置有工位治具,所述工位治具上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旋转工作台的周围依次设置有装底座装置、装臂身装置、打油装置、臂身攻牙装置、牙孔整形装置、底座攻牙装置、打调节螺丝装置、套底座装置、打尾螺丝装置、螺丝检测装置、翻转出料装置及不良品取料装置。
6.进一步地,所述装底座装置包括底座振动理料器、底座输送机构、底座顶料机构、底座移载机构,所述底座移载机构包括底座抓取组件及与所述底座抓取组件相连的底座移载组件,所述底座输送机构的一端与所述底座振动理料器相连,所述底座输送机构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底座抓取组件的下方,所述底座顶料机构位于所述底座输送机构另一端的中部下方,固定底座通过所述底座输送机构输送至所述底座顶料机构的上方后通过所述底座顶料机构顶起,所述底座抓取组件将顶起的固定底座抓取后通过底座移载组件移载至工位治具上。
7.进一步地,所述装臂身装置包括臂身振动理料器、臂身输送机构、臂身顶料机构、臂身移载机构,所述臂身移载机构包括臂身抓取组件及与所述臂身抓取组件相连的臂身移载组件,所述臂身输送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臂身振动理料器相连,所述臂身输送机构的另一端位于所述臂身抓取组件的下方,所述臂身顶料机构位于所述臂身输送机构的另一端的中部下方,臂身通过所述臂身输送机构输送至所述臂身顶料机构的上方后通过所述臂身顶料机构顶起,所述臂身臂身抓取组件将顶起的臂身抓取后通过所述臂身移载组件输送至工位治具上。
8.进一步地,所述打油装置包括打油固定座、打油移动机构、注油固定板及两个注油嘴,所述打油固定座固定于所述固定工作台上,所述打油移动机构固定于所述打油固定座
上,所述注油固定板与所述打油移动机构相连,两个所述注油嘴分别固定于所述注油固定板上。
9.进一步地,所述臂身攻牙装置与所述底座攻牙装置结构相同,所述臂身攻牙装置与所述底座攻牙装置均包括攻牙固定底座、攻牙伺服电机、传动轴、攻牙升降组件及丝攻,攻牙伺服电机与传动轴的顶部相连,攻牙升降组件包括牙杆,传动轴的底部与牙杆的顶部相连,传动轴带动牙杆转动;在牙杆转动的过程中,攻牙伺服电机通过传动轴驱动牙杆相对传动轴向上或向下移动,所述牙杆的底部与丝攻相连。
10.进一步地,所述牙孔整形装置包括整形固定底座、臂身限位机构、整形组件,所述臂身限位机构及所述整形组件分别固定于所述整形固定底座上,所述臂身限位机构至少包括臂身限位块,所述整形组件至少包括压头,所述臂身限位块位于所述工位治具的上方,所述压头位于所述通孔的下方。
11.进一步地,所述打调节螺丝装置包括调节螺丝振动理料器、调节螺丝输送滑道、调节螺丝分料吹料机构、打调节螺丝机构,所述调节螺丝输送滑道的一端与所述调节螺丝振动理料器相连,调节螺丝分料吹料机构包括调节螺丝分料组件、调节螺丝吹料组件及调节螺丝输送管道,所述调节螺丝分料组件与所述调节螺丝输送滑道相连,所述调节螺丝吹料组件与所述调节螺丝分料组件相连,所述调节螺丝输送管道的一端与所述调节螺丝吹料组件相连,所述调节螺丝输送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打调节螺丝机构相连。
12.进一步地,所述套底座装置包括套底座固定座、底座顶起机构、套底座升降机构、套底座机构及拉臂机构,所述套底座升降机构固定于所述套底座固定座上,所述套底座机构与所述套底座升降机构相连,所述拉臂机构与所述套底座机构相连,所述套底座机构位于所述工位治具的上方,所述底座顶起机构位于所述工位治具的下方。
13.进一步地,所述打尾螺丝装置包括尾螺丝振动理料器、尾螺丝输送滑道、尾螺丝分料吹料机构、打尾螺丝机构及护料机构,所述尾螺丝输送滑道的一端与所述尾螺丝振动理料器的一端相连,尾螺丝分料吹料机构包括尾螺丝分料组件、尾螺丝吹料组件及尾螺丝输送管道,所述尾螺丝分料组件与所述尾螺丝输送滑道相连,所述尾螺丝吹料组件与所述尾螺丝分料组件相连,所述尾螺丝输送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尾螺丝吹料组件相连,所述尾螺丝输送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打尾螺丝机构相连,所述护料机构位于打螺丝机构的一侧。
14.进一步地,所述螺丝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固定座、检测移动组件、检测固定板、检测针组件及检测接近开关,所述检测移动组件固定于所述检测固定座上,所述检测固定板与所述检测移动组件相连,所述检测针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检测固定板上,所述检测接近开关固定于检测针组件的一侧,检测针组件至少包括检测针,检测针与调节螺丝或尾螺丝接触后会相对检测固定板向上移动。
15.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16.该铰链自动攻牙打螺丝机工作时,首先将固定底座装到工位治具上,然后由旋转工作台带动工位治具移动至装臂身装置,由装臂身装置将臂身移载至工位治具上,并置于固定底座上。接着将固定底座及臂身移动至打油装置上,并由打油装置在臂身及固定底座上的预留螺丝孔内打油润滑。打油操作完成后,臂身及固定底座移动至臂身攻牙装置,由臂身攻牙装置在臂身的预留螺丝孔内攻牙。臂身攻牙完成后,由牙孔整形装置进行整形操作。整形操作完成后,由底座攻牙装置在固定底座的预留螺丝孔内攻牙。接着由打调节螺丝装
置将调节螺丝装到臂身上,然后由套底座装置将臂身与固定底座扣在一起。接着由打尾螺丝装置将尾螺丝装入固定底座上,然后由螺丝检测装置对调节螺丝及尾螺丝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由翻转装置将检测合格的产品输送出去,并由不良品取料装置将不良品输送出去。
17.本实用新型的铰链自动攻牙打螺丝机可自动完成固定底座与臂身的攻牙及组装,集成度较高,人工参与少,生产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18.图1是固定底座与臂身的组装示意图;
19.图2是铰链自动攻牙打螺丝机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铰链自动攻牙打螺丝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装底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装底座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装臂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装臂身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5.图8是打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是臂身攻牙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27.图10是臂身攻牙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28.图11是臂身攻牙装置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29.图12是升降组件与刀杆、丝攻的组合示意图;
30.图13是牙孔整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4是调节螺丝分料吹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5是打调节螺丝装置结构示意图;
33.图16是套底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7是打尾螺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8是螺丝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9是翻转出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7.图20是不良品取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39.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铰链自动攻牙打螺丝机,本实施例的铰链自动攻牙打螺丝机主要用于在铰链的固定底座1及臂身2上的预留螺丝孔内攻牙,并将固定底座1及臂身2组装在一起,然后将调节螺丝3及尾螺丝4锁付于固定底座1和臂身2上。
40.本实施例的铰链自动攻牙打螺丝机包括机体10,机体10上设置有旋转工作台11,旋转工作台11的中部上方设置有固定工作台12,旋转工作台11能够相对固定工作台12转动。旋转工作台11的外缘上设置有工位治具13,工位治具13上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优选
地,本实施例在旋转工作台11上设置有十二个工位治具13,十二个工位治具13在旋转工作台11的外缘上均匀分布。
41.为了实现固定底座1、臂身2的攻牙及组装,在旋转工作台11的周围依次设置有装底座装置20、装臂身装置30、打油装置40、臂身攻牙装置50、牙孔整形装置60、底座攻牙装置70、打调节螺丝装置80、套底座装置90、打尾螺丝装置100、螺丝检测装置110、翻转出料装置120及不良品取料装置130。
42.本实施例的机体10上设有透明罩14,装底座装置20、装臂身装置30、打油装置40、臂身攻牙装置50、牙孔整形装置60、底座攻牙装置70、打调节螺丝装置80、套底座装置90、打尾螺丝装置100、螺丝检测装置110、翻转出料装置120及不良品取料装置130均罩于透明罩14内。透明罩14上设有控制面板。
43.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装底座装置20用于将固定底座1安装到工位治具13上。为了实现固定底座1的安装,装底座装置20包括底座振动理料器21、底座输送机构22、底座顶料机构23及底座移载机构24。其中,底座输送机构22包括底座输送底板220、底座输送支撑板221、底座输送驱动电机、底座输送主体222及两条相对设置的底座输送带,两条底座输送带之间设有间隙。底座输送支撑板221的底部固定于底座输送底板220上,底座输送支撑板221的顶部与底座输送主体222相连,两条底座输送带置于底座输送主体222上。底座输送驱动电机固定于底座输送支撑板221上,底座输送驱动电机与两条底座输送带相连。底座输送驱动电机同时驱动两条底座输送带转动。
44.底座输送主体222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底座挡板223,两个底座挡板223分别位于两条底座输送带的两侧上方,固定底座1的两侧边位于底座挡板223与底座输送带之间。其中一个底座挡板223上固定有底座检测接近开关224。底座输送带的一端与底座振动理料器21相连。
45.固定底座1由底座振动理料器21输送至两条底座输送带的一端,然后由两条底座输送带将固定底座1输送至底座输送带的另一端。固定底座1在底座输送带上输送的过程中,通过底座挡板223对固定底座1进行限位,并通过底座检测接近开关224进行检测。
46.固定底座1由底座输送带的一端输送至另一端之后,由底座顶料机构23将固定底座1顶起。底座顶料机构23位于底座输送带的另一端的下方,底座顶料机构23包括底座顶料气缸230、底座升降限位滑块231及底座升降块232。底座顶料气缸230固定于底座输送底板220上,底座顶料气缸230与底座升降块232的底部相连,底座升降限位块上设有底座升降限位槽,底座升降块232的顶部穿过底座升降限位槽后位于两条底座输送带之间。
47.当固定底座1输送至底座升降块232正上方后,由底座顶料气缸230带动底座升降块232向上移动,并由底座升降块232将固定底座1向上顶起。固定底座1被顶起后,由底座移载机构24将固定底座1抓取后移载至工位治具13上。
48.为了实现固定底座1的移动,本实施例的底座移载机构24包括底座移载固定座240,以及固定于底座移载固定座240上的底座抓取组件及底座移载组件。其中,底座抓取组件包括底座夹爪241及底座夹爪241驱动件,底座移载组件包括有横向底座移载组件243及纵向底座移载组件244。底座移载固定座240固定于底座输送底板220上,底座横线移载组件与底座纵向移载组件相连,底座纵向移载组件与底座夹爪241驱动件相连,底座夹爪241与底座夹爪241驱动件相连,底座夹爪241驱动件驱动底座夹爪241的张开及闭合。横向底座移
载组件243、纵向底座移载组件244均通过气缸驱动移动。
49.底座夹爪241在初始状态时位于底座输送带的上方,且位于底座升降块232的上方。底座升降块232将固定底座1顶起后,由底座纵向移载组件带动底座夹爪241向下移动并抓取固定底座1。然后由底座横向移载组件带动底座夹爪241移动至工位治具13的上方,并将固定底座1放置于工位治具13上的预定位置。
50.固定底座1放置于工位治具13后,旋转工作台11带动固定底座1移动至装臂身装置30,并由装臂身装置30将臂身移动至工位治具13上,且令臂身置于固定底座1的上方。
51.如图6、图7所示,为了实现臂身的安装,该装臂身装置30包括臂身振动理料器31、臂身输送机构32、臂身顶料机构33及臂身移载机构34。其中,臂身输送机构32包括臂身输送底板320、臂身输送支撑板321、臂身输送驱动电机、臂身输送主体及两条相对设置的臂身输送带,两条臂身输送带之间设有间隙。臂身输送支撑板321的底部固定于臂身输送底板320上,臂身输送支撑板321的顶部与臂身输送主体相连,两条臂身输送带置于臂身输送主体上。臂身输送驱动电机固定于臂身输送支撑板321上,臂身输送驱动电机与两条臂身输送带相连。臂身输送驱动电机同时驱动两条臂身输送带转动。
52.臂身输送主体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臂身挡板322,两个臂身挡板322分别位于两条臂身输送带的两侧上方,臂身的两侧边位于臂身挡板322与臂身输送带之间。其中一个臂身挡板322上固定有臂身检测接近开关323。臂身输送带的一端与臂身振动理料器31相连。
53.臂身由臂身振动理料器31输送至两条臂身输送带的一端,然后由两条臂身输送带将臂身输送至臂身输送带的另一端。臂身在底座输送带上输送的过程中,通过臂身挡板322对臂身进行限位,并通过臂身检测接近开关323进行检测。
54.臂身由臂身输送带的一端输送至另一端之后,由臂身顶料机构33将臂身顶起。臂身顶料机构33位于臂身输送带的另一端的下方,臂身顶料机构33包括臂身顶料气缸330、臂身升降限位滑块及臂身升降块331。臂身顶料气缸330固定于臂身输送底板320上,臂身顶料气缸330与臂身升降块331的底部相连,臂身升降限位块上设有臂身升降限位槽,臂身升降块331的顶部穿过臂身升降限位槽后位于两条臂身输送带之间。
55.当臂身输送至臂身升降块331正上方后,由臂身顶料气缸330带动臂身升降块331向上移动,并由臂身升降块331将臂身向上顶起。臂身被顶起后,由臂身移载机构34将臂身抓取后移载至工位治具13上。
56.本实施例的臂身移载机构34包括臂身移载固定座340,以及固定于臂身移载固定座340上的臂身抓取组件及臂身移载组件。臂身抓取组件包括臂身夹爪及臂身夹爪驱动件342,臂身移载组件包括有横向臂身移载组件343及纵向臂身移载组件344。臂身移载固定座340固定于臂身输送底板320上,臂身横线移载组件与臂身纵向移载组件相连,臂身纵向移载组件与臂身夹爪驱动件342相连,臂身夹爪与臂身夹爪驱动件342相连,臂身夹爪驱动件342驱动臂身夹爪的张开及闭合。本实施例的横向臂身移载组件343与纵向臂身移载组件344均通过气缸驱动移动。
57.臂身夹爪在初始状态时位于臂身输送带的上方,且位于臂身升降块331的上方。臂身升降块331将臂身顶起后,由臂身纵向移载组件带动臂身夹爪向下移动并抓取臂身。然后由臂身横向移载组件带动臂身夹爪移动至工位治具13的上方,并将臂身放置于工位治具13上的预定位置,并令臂身位于固定底座1的上方。
58.如图8所示,臂身安装完成后,由旋转工作台11带动工位治具13移动至打油装置40,该打油装置40用于对臂身及固定底座1上预留螺丝孔打油,起到润滑作用,从而令后续的攻牙更加顺畅。打油装置40包括打油固定座41、打油移动机构42、注油固定板43及两个注油嘴44。其中,打油固定座41固定于固定工作台12上,打油移动机构42固定于打油固定座41上,注油固定板43与打油移动机构42相连,两个注油嘴44分别固定于注油固定板43上。打油移动机构42通过气缸及滑轨带动注油固定板43在打油固定座41上上下移动。
59.当放置有固定底座1及臂身的工位治具13移动至打油装置40后,由打油移动机构42带动注油固定板43向下移动,直至两个注油嘴44的底部分别插入固定底座1及臂身的预留螺丝孔内,接着由两个注油嘴44执行打油操作。注油嘴44的底部插入固定底座1及臂身的预留螺丝孔后,能够对固定底座1及臂身的预留螺丝孔的位置进行校正。当打油操作完成后,打油移动机构42带动两个注油嘴44向上移动恢复至初始位置即可。
60.打油操作完成后,旋转工作台11带动工位治具13移动至臂身攻牙装置50,通过臂身攻牙装置50在臂身上预留螺丝孔内攻牙。本实施例的臂身攻牙装置50与底座攻牙装置70的结构相同,底座攻牙装置70用于在固定底座1的预留螺丝孔内攻牙。
61.如图9至图12所示,臂身攻牙装置50及底座攻牙装置70均包括攻牙固定底座511、攻牙伺服电机52、传动轴53、攻牙升降组件54及丝攻55。其中,攻牙伺服电机52固定于攻牙固定底座51的顶部,攻牙伺服电机52的驱动轴与传动轴53的顶部相连。为了更好的实现传动轴53与攻牙伺服电机52驱动轴之间的连接及扭力的传递,在攻牙伺服电机52的驱动轴与传动轴53的连接处套设有免键胀套。
62.攻牙升降组件54包括牙杆540、牙套541及牙套固定板542,传动轴53的底部与牙杆540的顶部相连。攻牙伺服电机52在工作时能够带动传动轴53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牙套固定板542固定于攻牙固定底座51上,牙套541固定于牙套固定板542上。
63.为了实现牙套541与牙套固定板542的固定连接,在牙套固定板542上设有上下贯通的牙套固定孔543,牙套固定孔543的内径与牙套541的外径相匹配,牙套541固定于牙套固定孔543内。为了进一步实现牙套541与牙套固定板542的固定连接,在牙套541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槽544,在牙套固定板542的对应位置设有连接孔545,通过在连接孔545及连接槽544内钉入螺钉或螺栓等实现牙套541与牙套固定板542的固定连接。
64.牙杆540在转动的过程中,攻牙伺服电机52通过传动轴53驱动牙杆540相对传动轴53向上或向下移动。为了实现扭力的传递及牙杆540的上下移动,在牙杆540上设有外螺纹5410,在牙套541的内壁上设有与外螺纹5410匹配的内螺纹,牙套541通过外螺纹5410、内螺纹与牙杆540相连。
65.为了实现传动轴53与牙杆540的固定连接,牙杆540的顶部套设于传动轴53的底部外侧,传动轴53上设有固定孔,固定孔内固定有紧固件546,牙杆540的顶部设有升降槽547,紧固件546的两端位于升降槽547内。优选地,紧固件546为插销。
66.攻牙伺服电机52带动传动轴53转动的过程中,传动轴53通过紧固件546带动牙杆540转动。由于牙杆540与牙套为螺纹连接,牙杆540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相对牙套541向上或向下移动。由于牙杆540上设有升降槽547,牙杆540在向上或向下移动的过程中,紧固件546始终置于升降槽547内,并通过升降槽547对牙杆540的移动进行限位。
67.为了令牙杆540与牙套之间保持运动顺畅,牙套上设有从牙套的外周面延伸至内
壁的第一润滑孔5411,牙套固定板542上设有第二润滑孔5420,第一润滑孔5411与第二润滑孔5420相通。本实施例通过第一润滑孔5411、第二润滑孔5420向牙杆540与牙套541之间的接触面添加润滑油,从而保持牙杆540移动的更加顺畅。
68.臂身攻牙装置50及底座攻牙装置70均还包括刀杆832156、衬套57及衬套57固定板,衬套57固定板固定于固定底座上,衬套57固定板位于牙套固定板542的正下方。刀杆56的顶部与牙杆540的底部相连,刀杆56的底部穿过衬套57固定板后与丝攻55相连。优选地,牙杆540与刀杆56的连接处也设有免键胀套。
69.为了实现衬套57与衬套57固定板的固定连接,在衬套57固定板上设有上下贯通的衬套57固定孔,衬套57固定于衬套57固定孔内,刀杆56位于衬套57的中部。为了进一步实现衬套57与衬套57固定板的固定连接,在衬套57上设有第一连接件570,衬套57固定板上设有第二连接件581,衬套57通过第一连接件570、第二连接件581与衬套57固定板相连。
70.为了对牙杆540的移动距离进行检测,在攻牙固定底座51上还设有两个行程检测开关59,两个行程检测开关59均位于牙杆540的一侧边。牙杆540在移动时,通过两个行程检测开关59对牙杆540的移动进行检测,从而能更加精确的控制丝攻55的进给距离。
71.固定底座及臂身移动至臂身攻牙装置50后,并令臂身上的预留螺丝孔置于丝攻55的正下方。然后启动攻牙伺服电机52,攻牙伺服电机52通过传动轴53带动牙杆540转动,由于牙杆540与牙套螺纹连接,在牙杆540转动的过程中,牙杆540相对牙套541及传动轴53向下移动。牙杆540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带动刀杆832156在转动的同时向下移动,并通过刀杆56带动丝攻55在转动的同时向下移动。丝攻55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对臂身上的预留螺丝孔攻牙。本实施例的臂身攻牙装置50通过攻牙伺服电机52及传动轴53即可实现向丝攻55传递扭力,在扭力传动的过程中还可实现丝攻55的上下移动。本实施例的臂身攻牙装置50的结构相对简单,攻牙时效率较高。
72.如图13所示,臂身攻牙操作完成后,臂身及固定底座移动至牙孔整形装置60。牙孔整形装置60包括整形固定底座61、臂身限位623机构62及整形组件63,臂身限位623机构62及整形组件63分别固定于整形固定底座61上。臂身限位623机构62包括臂身限位623气缸620、臂身限位623安装块621、限位伸缩滑块622及臂身限位623块。臂身限位623安装块621固定于整形固定底座61上,臂身限位623气缸620与限位伸缩滑块622相连,臂身限位623块与臂身限位623安装块621相连。限位伸缩滑块622上设有向下倾斜设置的第一凸面,臂身限位623块上设有向下倾斜设置的第二凸面,限位伸缩滑块622通过第一凸面、第二凸面与臂身限位623块相接触。臂身限位623块位于工位治具13的上方。
73.为了实现对臂身限位623块的限位,在臂身限位623块上穿设有限位棒624,限位棒624的两端分别凸出于臂身限位623块的两侧面,臂身限位623安装块621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限位凹槽,限位棒624的两端分别置于限位凹槽内。限位安装块上还设有两个限位拉簧,两个限位拉簧的一端分别固定于限位安装块上,两个限位拉簧的另一端分别与限位棒624的一端相连。
74.整形组件63位于工位治具13的下方,整形组件63包括整形驱动气缸630、整形气缸接头631、压头632、挤压固定板633以及压头632固定块。整形驱动气缸630与整形气缸接头631相连,整形气缸接头631与压头632相连,挤压固定板633固定于整形固定底座61上,压头632固定块固定于挤压固定板633上。挤压固定块的中部开设有挤压固定槽,压头632置于挤
压固定槽内,整形驱动气缸630能够带动压头632在挤压固定槽内向上或向下移动,压头632位于工位治具13通孔的正下方。
75.臂身及固定底座移动至臂身整形装置后,臂身限位623气缸620驱动限位伸缩滑块622移动,限位伸缩滑块622通过第一凸面及第二凸面挤压臂身限位623块向下移动。臂身限位623块向下移动后顶住臂身,对臂身进行限位。然后下方的整形驱动气缸630驱动压头632向上移动,压头632穿过通孔后将臂身上的预留螺丝孔的尾端向预留螺丝孔内挤压一点,令预留螺丝孔达到整形的目的。
76.臂身的预留螺丝孔整形完成后,整形驱动气缸630带动压头632向下移动恢复原位。臂身限位623气缸620也驱动限位伸缩滑块622移动后恢复原位,由于没有限位伸缩滑块622的挤压,臂身限位623块在两个限位拉簧的作用下恢复原位。
77.臂身牙孔整形完成后,臂身及固定底座移动至底座攻牙装置70,通过底座攻牙装置70对固定底座上的预留螺丝孔攻牙,底座攻牙装置70的攻牙操作与臂身攻牙装置50的攻牙操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78.底座攻牙操作完成后,工位治具13带动固定底座及臂身移动至打调节螺丝装置80,打调节螺丝装置80用于将调节螺丝拧入臂身的预留螺丝孔内。打调节螺丝装置80包括调节螺丝振动理料器81、第一调节螺丝输送管、第二调节螺丝输送管、调节螺丝分料吹料机构82、打调节螺丝机构83。第一调节螺丝输送管的一端与调节螺丝振动理料器81相连,第一调节螺丝输送管的另一端与调节螺丝分料吹料机构82相连。第二调节螺丝输送管的一端与调节螺丝分料吹料机构82相连,第二调节螺丝输送管的另一端与打调节螺丝机构83相连。
79.调节螺丝振动理料器81内的调节螺丝通过第一调节螺丝输送管输送至调节螺丝分料吹料机构82,调节螺丝分料吹料机构82将调节螺丝进行分料,并将分料后的调节螺丝吹到第二调节螺丝输送管内,并通过第二调节螺丝输送管输送至打调节螺丝机构83。
80.调节螺丝分料吹料机构82包括调节螺丝分料组件及调节螺丝吹料组件。其中,调节螺丝分料组件包括调节螺丝分料固定板821、调节螺丝分料固定块822、调节螺丝分料驱动气缸823及调节螺丝分料滑块824。调节螺丝分料固定板821固定于调节螺丝振动理料器81上,调节螺丝固定块、调节螺丝分料驱动气缸823均固定于调节螺丝分料固定板821上,调节螺丝分料驱动气缸823与调节螺丝分料滑块824相连。调节螺丝固定块的底部设有分料滑道,调节螺丝分料驱动气缸823带动调节螺丝分料滑块824在分料滑道内滑动。
81.调节螺丝分料固定块822上设有调节螺丝进料孔,第一调节螺丝输送管与进料孔相连。调节螺丝分料固定板821上设有调节螺丝出料孔,第二调节螺丝输送管与出料孔相连。
82.调节螺丝分料滑块824上设有调节螺丝固定位,调节螺丝固定位的底部也设有调节螺丝出料孔。调节螺丝吹料组件至少包括吹气接头,吹气接头固定于调节螺丝分料固定块822上,且位于调节螺丝出料孔的正上方,吹气接头与吹气管相连,通过吹气管向吹气接头吹气。
83.在初始位置,调节螺丝分料滑块824的调节螺丝固定位位于调节螺丝进料孔的下方,第一调节螺丝输送管将调节螺丝通过调节螺丝进料孔输送至调节螺丝分料滑块824的调节螺丝固定位上。然后调节螺丝分料驱动气缸823启动,调节螺丝分料驱动气缸823带动调节螺丝分料滑块824滑动,令调节螺丝分料滑块824上的调节螺丝出料孔位于调节螺丝分
料固定板821的调节螺丝出料孔上方。接着通过吹气管及吹气接头吹气,从而将调节螺丝通过调节螺丝出料孔吹入第二调节螺丝输送管内,并输送至打调节螺丝机构83。
84.本实施例的打调节螺丝机构83包括打调节螺丝固定座825、打调节螺丝升降组件831及打调节螺丝组件832。打调节螺丝升降组件831与打调节螺丝组件832均固定于打调节螺丝固定座825上,打调节螺丝升降组件831与打调节螺丝组件832相连,打调节螺丝升降组件831带动打调节螺丝组件832上下移动。
85.打调节螺丝升降组件831包括打调节螺丝升降气缸8310、打调节螺丝移动滑轨8311、连接轴8312、转动固定座8313、夹嘴固定板8314及夹嘴升降气缸8315。其中打调节螺丝升降气缸8310与连接轴8312的顶部相连,连接轴8312的底部与转动固定座8313相连,转动固定座8313通过滑块与打调节螺丝移动滑轨8311相连。优选地,本实施例在连接轴8312上套设有弹簧,弹簧位于连接轴8312的顶部与转动固定座8313之间。打调节螺丝升降气缸8310启动后,打调节螺丝升降气缸8310通过连接轴8312带动转动固定座8313在打调节螺丝移动滑轨8311上上下移动。夹嘴升降气缸8315与夹嘴固定板8314相连,夹嘴固定板8314通过滑块与打调节螺丝移动滑轨8311相连。
86.打调节螺丝组件832包括伺服电机8320、刀杆56、螺丝批嘴8322及调节螺丝夹头8323,伺服电机8320的转动轴与刀杆56的顶部滑动连接,刀杆56通过轴承与转动固定座8313相连,刀杆56的底部与螺丝批嘴8322相连。调节螺丝夹头8323固定于夹嘴固定板8314上。第二调节螺丝输送管与螺丝批嘴8322相连,螺丝夹头内设有螺丝滑道,调节螺丝分料吹料机构82通过第二调节螺丝输送管直接将调节螺丝输送至螺丝批嘴8322的螺丝滑道内。螺丝批嘴8322位于螺丝滑道内。当螺丝进入螺丝批嘴8322后,夹嘴升降气缸8315带动调节螺丝夹头8323向下移动,打调节螺丝升降组件831通过转动固定座8313带动螺丝批嘴8322向下移动,将螺丝向下移动并打入臂身内。
87.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套底座装置90包括套底座固定座91、底座顶起机构92、套底座升降机构93、套底座机构及拉臂机构95。套底座升降机构93固定于套底座固定座91上,套底座机构与套底座升降机构93相连,拉臂机构95与套底座机构相连,套底座机构位于工位治具13的上方,底座顶起机构92位于工位治具13的下方。
88.进一步地,套底座升降机构93通过气缸带动套底座机构及拉臂机构95在套底座固定座91上上下移动。底座顶起机构92包括底座顶起气缸920、顶料连接板921及垫料板922。底座顶起气缸920与顶料连接板921相连,垫料板922固定于顶料连接板921上。拉臂组件包括拉臂固定板950、拉臂驱动气缸951及拉臂滑动板952,拉臂固定板950与套底座升降机构93相连,拉臂驱动气缸951固定于拉臂固定板950上,拉臂固定板950上设有拉臂滑轨,拉臂驱动气缸951与拉臂滑动板952相连,拉臂滑动板952与拉臂滑轨相连。套底座机构包括套臂推件94,套臂推件94与拉臂滑动板952相连。
89.当固定底座及臂身移动至套底座装置90后,底座顶起气缸920带动垫料板922向上移动,将固定底座稍微向上顶起,方便调节螺丝上的台阶插入。然后套底座升降机构93带动套底座机构及拉臂机构95向下移动,套底座推件的底部插入臂身后,拉臂驱动气缸951带动套底座推件移动,从而将固定底座与臂身扣在一起。
90.如图17所示,接着由打尾螺丝装置100实现打尾螺丝操作。本实施例的打尾螺丝装置100包括尾螺丝振动理料器101、尾螺丝输送滑道102、尾螺丝分料吹料机构103、打尾螺丝
机构104及护料机构105。其中,尾螺丝输送滑道102的一端与尾螺丝振动理料器101的一端相连,尾螺丝分料吹料机构103包括尾螺丝分料组件、尾螺丝吹料组件及尾螺丝输送管道。尾螺丝分料组件与尾螺丝输送滑道102相连,尾螺丝吹料组件与尾螺丝分料组件相连,尾螺丝输送管道的一端与尾螺丝吹料组件相连,尾螺丝输送管道的另一端与打尾螺丝机构104相连,护料机构105位于打螺丝机构的一侧。
91.进一步地,尾螺丝分料吹料机构103包括分料立板1031、料道固定座1032、分料固定板1033、尾螺丝分料气缸1034、分螺丝滑块1035及两个分料片1036。料道固定座1032固定于分料立板1031上,分料固定板1033固定于料道固定座1032上,尾螺丝分料气缸1034固定于分料固定板1033上,分螺丝滑块1035与尾螺丝分料气缸1034相连,两个分料片1036相对设置于分螺丝滑块1035上。料道固定座1032上设有分料滑槽,分螺丝滑块1035在分料滑槽内滑动。两个分料片1036位于尾螺丝输送滑道102上方,在初始状态,位于下方的分料片1036的一端置于尾螺丝输送滑道102上,位于上方的分料片1036位于尾螺丝输送滑道102的一侧。
92.尾螺丝振动理料器101内的尾螺丝通过尾螺丝输送滑道102输送至尾螺丝分料吹料机构103,并由位于下方的分料片1036阻挡尾螺丝。接着由尾螺丝分料气缸1034带动两个分料片1036移动,令位于下方的分料片1036移动至尾螺丝输送滑道102的一侧,并通过上方的分料片1036阻挡第二个尾螺丝滑落。同时通过尾螺丝吹料组件吹气将尾螺丝通过尾螺丝输送滑道102输送至打螺丝机构。本实施例的打尾螺丝机构104与打调节螺丝机构83的结构与原理基本相同,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93.护料机构105包括护料驱动气缸、护料滑轨1052、护料固定板1053及护料挡块1054,护料驱动气缸与护料固定板1053相连,护料挡块1054固定于护料固定板1053上,护料固定板1053通过滑块与护料滑轨1052相连。在打尾螺丝前,护料驱动气缸通过护料固定板1053带动护料挡块1054向靠近工位治具13的方向移动,并通过护料挡块1054夹住固定底座,防止固定底座移动。
94.如图17所示,尾螺丝安装完成后,由螺丝检测装置110对调节螺丝及尾螺丝进行检测。本实施例的螺丝检测装置110包括检测固定座1101、检测移动组件1102、检测固定板1103、检测针组件1104及检测接近开关。检测接近开关为两个。检测移动组件1102固定于检测固定座1101上,检测固定板1103与检测移动组件1102相连,检测移动组件1102通过气缸及滑轨带动检测固定板1103在检测固定座1101上上下移动。检测针组件1104活动设置于检测固定板1103上,所述检测接近开关固定于检测针组件1104的一侧。检测针组件1104包括两个检测针,检测针上设有调节弹簧,调节弹簧位于检测针的底部与检测固定座1101之间,检测针与调节螺丝或尾螺丝接触后会相对检测固定板1103向上移动。
95.臂身及固定底座移动至螺丝检测装置110后,检测移动组件1102带动检测固定板1103向下移动,当两个检测针的底部分别与调节螺丝及尾螺丝接触后,两个检测针会被顶起,当两个检测接近开关均检测到检测针时,则调节螺丝及尾螺丝均已安装,没有检测则没有安装,为不合格品。
96.如图18所示,翻转出料装置120包括出料顶起组件121、翻转出料机构122及出料输送带123。出料顶起组件121包括出料顶起气缸1210、出料顶起连接板1211及出料垫料块1212,出料顶起气缸1210与出料顶起连接板1211相连,出料顶起连接板1211与出料垫料块
1212相连,出料垫料块1212位于工位治具13的下方,通过出料垫料块1212能够将固定底座及臂身顶起。
97.翻转出料机构122包括出料移动组件1220、翻转气缸1221、出料夹爪1222及翻转固定板1223,出料移动组件1220与翻转气缸1221相连,翻转气缸1221与翻转固定板1223相连,出料夹爪1222固定于翻转固定板1223上。出料顶起组件121将固定底座及臂身顶起后,出料移动组件1220带动出料夹爪1222向下移动,通过出料夹爪1222夹持组装件,然后由翻转气缸1221带动出料夹爪1222翻转180度,将组装件放置于出料输送带123输送出去。
98.如图20所示,不良品取料装置130包括取料固定座131、取料横移组件132、取料竖移组件133、取料夹爪134及分料斗135。取料横移组件132固定于取料固定座131上,取料竖移组件133与取料横移组件132相连,取料夹爪134与取料竖移组件133相连,分料斗135位于取料夹爪134的下方。本实施例的取料横移组件132及取料竖移组件133均由气缸驱动。
99.本实施例的分料斗135上还设有分料开合板136及开合驱动气缸137。分料斗135上设有分料口,分料开合板136与开合驱动气缸137相连,分料开合板136与分料斗135活动铰接,分料开合板136与分料口相匹配。不良品通及翻转出料机构122没有输送的合格品通过不良品取料装置130输送出去,并通过分料口实现不良品与合格品的筛选。
10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利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组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