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L”型冒口的制作方法

2022-06-07 21:15: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l”型冒口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冒口,具体是一种“l”型冒口,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冒口设计在铸造工艺设计中非常重要,它关系到铸件形状是否完整、内部组织是否致密。一般来讲,冒口设计根据其作用不同分为补缩冒口、出气冒口、补缩 出气冒口等,其作用就是补缩、出气、补缩加出气,同一种冒口还有大小不同的规格;按类别分为顶冒口、侧暗冒口、保温冒口等。冒口形式多样化给设计人员的选择余地增加,首先冒口选择需要计算,还要考虑其作用、成本、数量等综合因素,当然还会因不同设计人员、因不同铸件、不同部位而异,在哪种情况下选用哪种冒口能够起到最优的效果一直是铸造工艺设计人员始终探索、不断追求的终极目标。
3.但有些铸件例如机床铸件的地脚部位等在工艺设计时常被放在铸造的最高面,工艺设计原则上会在最高面设计冒口,目的是让浇注过程中型腔产生的大量气体通过最高面的冒口排出,从而杜绝憋气造成的呛火、浇不足等缺陷;但是这样放置冒口也会带来其他问题,如冒口内掉砂、其他杂物,或者材质波动造成的地脚冒口处组织疏松,清理工序去除冒口时带肉等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l”型冒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l”型冒口,解决机床铸件地脚部位呛火、掉砂、组织疏松、冒口带肉等问题;在常规冒口基础上设计出一种“l”型冒口,能够完全解决上述缺陷,得到优质合格铸件。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l”型冒口,包括一铸件主体,所述铸件主体上设置有地脚芯,所述地脚芯上设置有机床铸件地脚部位,且地脚芯上还设置有冒口体;
6.所述冒口体贴合地脚芯处一端设置有溢流过道,所述溢流过道和冒口体的相连截面呈”l”型结构。
7.优选的,所述冒口体、溢流过道及相连接的机床铸件地脚的模数比例关系为1.5~1.8:1.1~1.3:1。
8.优选的,所述溢流过道上有一“v”型易割口,所述溢流过道3的“v”型易割口深度为溢流过道厚度的1/4~1/3。
9.优选的,所述冒口体端部呈倾斜状。
10.优选的,所述溢流过道的截面呈矩形结构。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l”型冒口适合设计在机床铸件地脚等关键部位,起到补缩和出气的作用,“l”型可以使垂直的冒口体通过水平的溢流过道给铸件进行补缩,铸型型腔的气体也可以水平通过溢流过道从冒口体排出;冒口体与溢流过道与相连接的铸件地脚部位
的模数比例关系为1.5~1.8:1.1~1.3:1,即实现了“拐弯”补缩和出气;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与常规冒口相比,冒口顶部如果有部分砂子掉下,不会直接掉在铸型型腔体内,而是落在水平的溢流过道,避免了由于冒口导致铸件夹砂缺陷,溢流过道的“v”型易割口深度为过道厚度的1/4~1/3,既不影响到补缩和出气效果,又避免了冒口在打箱去除时产生的铸件带肉缺陷。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冒口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冒口体;2、机床铸件地脚;3、溢流过道;4、地脚芯;5、铸件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请参阅图1-图2所示,一种“l”型冒口,包括一铸件主体5,所述铸件主体5上设置有地脚芯4,所述地脚芯4上设置有机床铸件地脚2部位,且地脚芯4上还设置有冒口体1;
22.所述冒口体1贴合地脚芯4处一端设置有溢流过道3,所述溢流过道3和冒口体1的相连截面呈”l”型结构。
23.所述冒口体1、溢流过道3及相连接的机床铸件地脚2的模数比例关系为1.5~1.8:1.1~1.3:1;
24.所述溢流过道3上有一“v”型易割口,所述溢流过道3的“v”型易割口深度为溢流过道3厚度的1/4~1/3;
25.所述冒口体1端部呈倾斜状;
26.所述溢流过道3的截面呈矩形结构。
27.首先,在溢流过道3上放置冒口体1,冒口体1与溢流过道3之间设计定位装置,防止造型流砂跑偏,造型完毕起模后,拔出冒口体1,然后,在地脚处的型芯装配时,地脚芯4芯头上面需要涂刷涂料,目的是在浇注时地脚芯4上面会形成溢流过道3,需要提高耐火度防止
出现由于冲刷地脚芯4芯头出现夹砂或夹杂等其他缺陷,通过“l”型冒口适合设计在机床铸件地脚2等关键部位,起到补缩和出气的作用,“l”型可以使垂直的冒口体1通过水平的溢流过道3给铸件进行补缩,铸型型腔的气体也可以水平通过溢流过道3从冒口体1排出;冒口体1与溢流过道3与相连接的机床铸件地脚2的模数比例关系为1.5~1.8:1.1~1.3:1,即实现了“拐弯”补缩和出气。
28.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l”型冒口,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铸件主体,所述铸件主体上设置有地脚芯,所述地脚芯上设置有机床铸件地脚部位,且地脚芯上还设置有冒口体;所述冒口体贴合地脚芯处一端设置有溢流过道,所述溢流过道和冒口体的相连截面呈”l”型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型冒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冒口体、溢流过道及相连接的机床铸件地脚的模数比例关系为1.5~1.8:1.1~1.3: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型冒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过道上有一“v”型易割口,所述溢流过道的“v”型易割口深度为溢流过道厚度的1/4~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型冒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冒口体端部呈倾斜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型冒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过道的截面呈矩形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型冒口。本实用新型通过“L”型冒口适合设计在机床铸件地脚等关键部位,起到补缩和出气的作用,“L”型可以使垂直的冒口体通过水平的溢流过道给铸件进行补缩,铸型型腔的气体也可以水平通过溢流过道从冒口体排出;冒口体与溢流过道与相连接的铸件地脚部位的模数比例关系为1.5~1.8:1.1~1.3:1,即实现了“拐弯”补缩和出气;本实用新型通过与常规冒口相比,冒口顶部如果有部分砂子掉下,不会直接掉在铸型型腔体内,而是落在水平的溢流过道,避免了由于冒口导致铸件夹砂缺陷,溢流过道的“V”型易割口深度为过道厚度的1/4~1/3,既不影响到补缩和出气效果,又避免了冒口在打箱去除时产生的铸件带肉缺陷。冒口在打箱去除时产生的铸件带肉缺陷。冒口在打箱去除时产生的铸件带肉缺陷。


技术研发人员:王蒙 雷永红 曲泽茂 王长春 王永宏 刘洋 吴惠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亿和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24
技术公布日:2022/6/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