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检测元件夹持装置和检测卡检测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2-06-04 12:19: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检测器件领域,特别是一种检测元件夹持装置和检测卡检测组件。


背景技术:

2.医疗检测中常常用到一次性的检测卡检测,检测时需要将检测卡插入,检测元器件都是通过金属弹簧、卡扣定位零部件、释放机构等结构件来实现检测卡的安装固定及释放。而采用这种方式,由于存在多个组件,在安装上较为复杂,降低了组装的速度,不利于自动化组装的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检测元件夹持装置和检测卡检测组件,可以减少零部件,方便自动化组装。
4.其技术方案如下:
5.检测元件夹持装置包括夹持件和按压件,所述夹持件包括夹持端和按压端,所述夹持端设置有两片夹持侧壁,且至少一片所述夹持侧壁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倒钩,两片所述夹持侧壁之间形成插入口,所述按压端设置有两片按压侧壁,一片所述按压侧壁与一片所述夹持侧壁相接,所述按压件按压所述按压侧壁,两片所述夹持侧壁相远离所述插入口变大。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还设置有第一弹力压缩部,所述第一弹力压缩部设置在两片所述夹持侧壁之间。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还设置有第二弹力压缩部,所述第二弹力压缩部设置在两片所述按压侧壁之间。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力压缩部和所述第二弹力压缩部设置成多折弯结构,按压时,折弯部分挤压蓄能。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片所述夹持侧壁均设置有倒钩,且两片所述夹持侧壁的倒钩对称设置。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片所述按压侧壁至少一片的端部设置有斜面,且所述斜面向另一片所述按压侧壁靠近,所述按压件至少设置有一片倾斜向外延伸的按压臂,所述按压臂与所述按压侧壁的斜面相配合。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压件设置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的端部比中部宽,所述第一延伸段伸入两片所述按压侧壁之间。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压件设置有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二延伸段的端部比中部宽,所述第二延伸段用于外力按压。
13.检测卡检测组件,包括检测卡和所述检测元件夹持装置,所述检测卡一端设置有凹下的卡口,所述检测卡从所述插入口插入,所述倒钩卡持在所述卡口上。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检测卡检测组件还包括安装底座和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和所述夹持件均安装在所述安装底座上,所述检测卡穿过所述限位座与所述夹持件配合。
1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效果:
16.使用时,将检测卡从插入口插入,此时的夹持侧壁上的倒钩可以勾住检测卡上设置的卡口,所以检测卡完成卡持作用,直接拔出检测卡时会受到倒钩的阻挡,无法拔出。而且夹持侧壁有两片,使得检测卡在夹持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易发生晃动。当需要取出检测卡时,压持按压件,按压件接触并挤压按压侧壁,而按压侧壁又与夹持侧壁相接,所以按压侧壁作用在夹持侧壁上,使得夹持侧壁相互远离,将插入口扩大,最终使得倒钩与卡口脱离,此时可以取出检测卡。实现卡持的结构只需使用夹持件和按压件的配合,实现对检测卡的卡持,节省了零部件,而且夹持件和按压件安装精度要求不高,更加便于自动化组装。
附图说明
17.此处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具体实例,并与具体实施方式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原理及效果。
18.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不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0、夹持件;11、夹持端;111、夹持侧壁;1111、倒钩;112、插入口;12、按压端;121、按压侧壁;1211、斜面;13、第一弹力压缩部;14、第二弹力压缩部;20、按压件;21、第一延伸段;22、第二延伸段;23、按压臂;30、检测卡;31、卡口;40、安装底座;50、限位座。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26.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结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现实的场景的情况下,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也可以具有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相对应的含义。
27.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第一、第二
…”
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或顺序。
28.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是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安装在”另一个元
件,它可以是直接安装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30.如图1至图3所示,检测卡检测组件包括检测卡30和检测元件夹持装置,所述检测卡30一端设置有凹下的卡口31,所述倒钩1111卡持在所述卡口31上。检测元件夹持装置包括夹持件10和按压件20,所述夹持件10包括夹持端11和按压端12,所述夹持端11设置有两片夹持侧壁111,且至少一片所述夹持侧壁111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倒钩1111,两片所述夹持侧壁111之间形成插入口112,所述按压端12设置有两片按压侧壁121,一片所述按压侧壁121与一片所述夹持侧壁111相接,所述按压件20按压所述按压侧壁121,两片所述夹持侧壁111相远离所述插入口112变大,所述检测卡30从所述插入口112插入。
31.使用时,将检测卡30从插入口112插入,此时的夹持侧壁111上的倒钩1111可以勾住检测卡30上设置的卡口31,所以检测卡30完成卡持作用,直接拔出检测卡30时会受到倒钩1111的阻挡,无法拔出。而且夹持侧壁111有两片,使得检测卡30在夹持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易发生晃动。当需要取出检测卡30时,压持按压件20,按压件20接触并挤压按压侧壁121,而按压侧壁121又与夹持侧壁111相接,所以按压侧壁121作用在夹持侧壁111上,使得夹持侧壁111相互远离,将插入口112扩大,最终使得倒钩1111与卡口31脱离,此时可以取出检测卡30。实现卡持的结构只需使用夹持件10和按压件20的配合,实现对检测卡30的卡持,节省了零部件,而且夹持件10和按压件20安装精度要求不高,更加便于自动化组装。
32.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每片所述夹持侧壁111均设置有倒钩1111,且两片所述夹持侧壁111的倒钩1111对称设置。该设置可以使得倒钩1111夹持检测卡30是双边夹持,所以可以实现更加平稳的夹持,不易发生晃动。
33.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检测卡检测组件还包括安装底座40和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和所述夹持件10均安装在所述安装底座40上,所述检测卡30穿过所述限位座与所述夹持件10配合。安装底座40可以支撑起限位座和夹持件10,同时,也确保了其相对位置的不变。限位座可以对插入的检测卡30的位置限定,所以经过限位座的检测卡30位置就受到限定,可以更好地插入至插入口112的位置。不仅如此,由于检测卡30上有显示窗口,此时的限位座可以保护该显示窗口。
34.如图3所示,此时的夹持侧壁111和按压侧壁121之间有支点连接,使得按压侧壁121向内偏移时,由于支点的存在,夹持侧壁111向外偏移,即插入口112扩大。当外力撤去后,又恢复初始状态,初始状态即为倒钩1111可以勾住卡口31的位置。
35.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夹持件10还设置有第一弹力压缩部13,所述第一弹力压缩部13设置在两片所述夹持侧壁111之间。第一弹力压缩部13可以收缩蓄能,当检测卡30插入时,挤压第一弹力压缩部13蓄能,此时倒钩1111卡住卡口31,所以蓄能无法释放,当倒钩1111与卡口31配合解除后,第一弹力压缩部13释放势能,将检测卡30弹出。
36.所述夹持件10还设置有第二弹力压缩部14,所述第二弹力压缩部14设置在两片所述按压侧壁121之间。同理,在按压件20按压时,也受到第二弹力压缩部14的阻挡,使得第二弹力压缩部14蓄能,当外力撤去后,可以将按压件20弹出。
37.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弹力压缩部13和所述第二弹力压缩部14设置成多折弯结构,按压时,折弯部分挤压蓄能。此时的夹持件10为塑料材质制成,可以采用注塑加工,为了达到蓄能目的,所以设置的折弯结构,用于压缩蓄能。
38.如图3所示,两片所述按压侧壁121至少一片所述按压侧壁121设置有斜面1211,且所述斜面1211向另一片所述按压侧壁121靠近,所述按压件20至少设置有一片倾斜向外延伸的按压臂23,所述按压臂23与所述按压侧壁121的斜面1211相配合。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每片所述按压侧壁121均设置有斜面1211,且斜面1211之间相互靠近,而按压件20设置有两片对此向外倾斜的按压臂23。因为在挤压按压侧壁121时,需要使得按压侧壁121向内偏移,所以压侧壁的端部斜面1211设置,与倾斜的按压臂23配合,当按压件20下压时,按压臂23挤压按压侧壁121向内偏移。
39.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按压件20设置第一延伸段21,所述第一延伸段21的端部比中部宽,所述第一延伸段21伸入两片所述按压侧壁121之间。此时的第一延伸段21用于伸入至第二弹力压缩部14上,通过第一延伸段21与第二弹力压缩部14接触挤压,当撤去外力后,第二弹力压缩部14释放势能,将第一延伸段21向外顶出,完成按压件20的复位。
40.所述按压件20设置有第二延伸段22,所述第二延伸段22的端部比中部宽,所述第二延伸段22用于外力按压。第二延伸段22即为直接受外力的作用段,在端部位置设置的较宽,可以在按压时使得压强较小,提高按压的舒适度。
41.引用图纸说明时,是对出现的新特征进行说明;为了避免重复引用图纸导致描述不够简洁,在表述清楚的情况下已描述的特征,图纸不再一一引用。
42.以上实施例的目的,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示例性的再现与推导,并以此完整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及效果,其目的是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3.以上实施例也并非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穷尽性列举,在此之外,还可以存在多个未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