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护栏端部外展结构及防护栏的制作方法

2022-06-04 10:44: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防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护栏端部外展结构及防护栏。


背景技术:

2.随着我们国家高速公路里程的增加及小轿车的普及,发生在护栏端头、出口三角区、胡同收费站前端的交通事故越来越多。现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t d81-2017)规定高速公路路侧上游端头进行外展或者设置缓冲设施,以达到减缓冲击、降低碰撞车辆和车内人员伤害的目的。
3.缓冲设施主要形式有防撞端头、防撞垫;目前防撞端头、防撞垫能解决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停车区出口处的分流鼻端、收费岛头,护栏端部的大部分问题,但填挖交界处的护栏端头面临护栏不好生根、固定效果差、防护等级较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护栏端部外展结构及防护栏,用于解决填挖交界处护栏端头不好固定、防护等级较低的问题。
5.具体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护栏端部外展结构,所述护栏端部外展结构设置于防护栏的端部,且相对于防护栏主体部分向道路外侧延展;所述护栏端部外展结构包括一排第一立柱、一排防阻块以及第一防护梁,所述第一防护梁通过所述一排防阻块安装于所述一排第一立柱上;所述第一防护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一排第一立柱的排列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6.护栏端部外展结构设置于防护栏的端部,其相对于防护栏主体部分向道路外侧延展,一般用于出口三角区、胡同收费站等地段。本技术的护栏端部外展结构中,第一防护梁相对于防护栏主体部分向外延展,一排第一立柱位于第一防护梁背离道路的一侧,第一防护梁与一排第一立柱固定连接,可以保证整个护栏端部外展结构的固定效果,并且可以避免车辆从第一防护梁下方空隙钻出坠落,可以提高防护栏端部的防护效果。另外,一排第一立柱并不是紧贴第一防护梁背侧排列,而是与第一防护梁的延伸方向形成一定夹角,即第一立柱与第一防护梁之间间隔有一定距离,进而,若护栏端部外展结构设置在地面填挖交界处,第一立柱可以避开防护梁下方的地面填挖区域,在地面填挖区域以外的地方扎根固定,从而可以简化处于填挖交界处的护栏端部外展结构的安装难度,同时提高护栏端部外展结构的固定效果和防护等级。具体的,本技术的护栏端部外展结构的防护等级可以达到sb级。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护栏端部外展结构,可以设置于填挖交界处,便于立柱生根,安装难度较低,同时固定效果较好,防护等级较高。
7.可选的,所述第一防护梁相对于所述防护栏主体部分的防护梁向道路外侧延展,且延展倾斜率小于或等于1/11。
8.可选的,所述第一立柱的排列方向与所述防护栏主体部分的立柱的排列方向平行,且所述一排第一立柱所在立面与所述防护栏主体部分的立柱所在立面之间具有一定间
隔。
9.可选的,所述一排第一立柱所在立面与所述防护栏主体部分的立柱所在立面之间的间隔为120cm-200cm。
10.可选的,靠近防护栏主体部分的所述防阻块的长度大于远离防护栏主体部分的所述防阻块的长度。
11.可选的,所述防阻块为方型钢管、c型钢、槽钢、工字钢、h型钢。
12.可选的,所述第一防护梁的型材与所述防护栏主体部分的防护梁的型材相同,且两者搭接。
13.可选的,所述第一防护梁为波形梁。
14.可选的,相邻所述第一立柱之间的间距与所述防护栏主体部分的立柱的间距相同。
15.一种防护栏,包括主体部分以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护栏端部外展结构,所述护栏端部外展结构的第一防护梁与所述主体部分的防护梁相连。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可参考在下面的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的部件未必是按比例的,并且有些相关的部件可能省略,以便强调和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技术特征。另外,相关要素或部件可以有如本领域中已知的不同的设置。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护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护栏在一个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护栏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护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文中的描述的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示例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22.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护栏端部外展结构1,该护栏端部外展结构1包括一排第一立柱12、一排防阻块13以及第一防护梁11,第一防护梁11通过一排防阻块13安装于一排第一立柱12上;第一防护梁11的延伸方向与一排第一立柱12的排列方向之间具有夹角θ。
23.护栏端部外展结构1设置于防护栏的端部,其相对于防护栏主体部分2向道路外侧延展,一般用于出口三角区、胡同收费站等地段。本技术的护栏端部外展结构1中,第一防护梁11相对于防护栏主体部分2向外延展,一排第一立柱12位于第一防护梁11背离道路的一侧,第一防护梁11与一排第一立柱12固定连接,可以保证整个护栏端部外展结构1的固定效果,并且可以避免车辆从第一防护梁11下方空隙钻出坠落,可以提高防护栏端部的防护效果。另外,一排第一立柱12并不是紧贴第一防护梁11背侧排列,而是与第一防护梁11的延伸方向形成一定夹角θ,即第一立柱12与第一防护梁11之间间隔有一定距离,进而,若护栏端
部外展结构1设置在地面填挖交界处,第一立柱12可以避开防护梁11下方的地面填挖区域,在地面填挖区域以外的地方扎根固定,从而可以简化处于填挖交界处的护栏端部外展结构1的安装难度,同时提高护栏端部外展结构1的固定效果和防护等级。具体的,本技术的护栏端部外展结构1的防护等级可以达到sb级。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护栏端部外展结构,可以设置于填挖交界处,便于立柱生根,安装难度较低,同时固定效果较好,防护等级较高。
24.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一防护梁11相对于防护栏主体部分2的防护梁21向道路外侧延展;具体的,第一防护梁11相对于防护栏主体部分2的防护梁21向外侧延展的倾斜率小于或等于1/11。
25.具体的,第一防护梁11是护栏端部外展结构1的主体,起到对车辆防护和引导的作用,第一防护梁11相对于防护栏主体部分2的防护梁21向外延展,且两者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一定夹角α,第一防护梁11相对于防护栏主体部分2的防护梁21向外侧延展的倾斜率具体为tanα。本技术中,第一防护梁11的外展斜率tanα不大于1/11,可以达到减缓冲击、降低对碰撞车辆和车内人员伤害的效果。
26.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一防护梁11的延伸方向与一排第一立柱12的排列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第一防护梁11的延伸方向与防护栏主体部分2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α;具体的,α可以等于
27.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立柱12的排列方向与防护栏主体部分2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但不重合,换句话说,第一立柱12的排列方向与防护栏主体部分2的立柱22的排列方向大致平行,但这两排立柱的延伸方向不重合,或者说,这两排立柱处于不同立面上,即一排第一立柱12所在立面与防护栏主体部分2的立柱22所在立面之间具有一定间隔。
28.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地面填挖区域3位于第一立柱12所在立面与防护栏主体部分2的立柱22所在立面之间,第一立柱12所在立面与防护栏主体部分2的立柱22所在立面之间的间隔大于地面填挖区域3的宽度,从而能够保证第一立柱12与防护栏主体部分2的立柱22分别位于地面填挖区域3两侧,能够避开地面填挖区域3,容易进行扎根固定。
29.示例性的,一般地面填挖区域3的宽度大概为120cm左右;具体的,第一立柱12所在立面与防护栏主体部分2的立柱22所在立面之间的间隔可以为120cm-200cm,例如,具体可以为150cm。
30.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靠近防护栏主体部分2的防阻块13的长度大于远离防护栏主体部分2的防阻块13的长度。从靠近防护栏主体部分2的一端至远离防护栏主体部分2的一端,第一立柱12与防护梁11之间的间距逐渐变小,进而,用于连接第一立柱12与防护梁11的防阻块13,其长度也逐渐变小。
31.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最靠近防护栏主体部分2的防阻块13的长度可以为100cm-200cm,或者说,护栏端部外展结构1中,最长的一个防阻块13的长度大致为100cm-200cm,例如,具体可以为100cm、120cm、150cm、180cm。
32.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防阻块13可以为方型钢管、c型钢、槽钢、工字钢或者h型钢。当然,防阻块13的材料并不限于碳素钢材,也包括铸铁、铸铝、铝合金、不锈钢等材质。
33.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一防护梁11的型材与防护栏主体部分2的防护梁21的型材相同,且两者搭接。
34.示例性的,第一防护梁11与防护栏主体部分2的防护梁21均为波形梁,具体可以是三波形梁。
35.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排第一立柱12中,相邻第一立柱12之间的间距与防护栏主体部分2的立柱22的间距相同。
36.示例性的,相邻第一立柱12之间的间距可以为200cm左右。
37.示例性的,沿第一立柱12的排列方向,整个护栏端部外展结构1的长度可以大致为180cm左右。
38.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防护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防护栏包括主体部分2以及如上述任一项的护栏端部外展结构1,护栏端部外展结构1的第一防护梁11与主体部分2的防护梁11相连。
39.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创造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示例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