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胰岛细胞运输的细胞袋的制作方法

2022-05-21 11:43: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胰岛细胞转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胰岛细胞运输的细胞袋。


背景技术:

2.糖尿病是目前的高发疾病,其会对各种组织,尤其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等的造成慢性损害,导致人体各组织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机能。
3.目前,虽然没有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是胰岛素治疗能较好地对糖尿病病情进行控制,胰岛素治疗过程中需要使用到胰岛细胞,而由于患者在各地均有分布,胰岛细胞的各地转运也成为了一种常态。
4.在胰岛细胞的转运过程中,通常采用柔性袋体来装载胰岛细胞,并通过转运箱进行转运。而胰岛细胞内往往会混有外分泌细胞,在转运的过程中,外分泌细胞会向外释放消化酶,引起胰岛细胞损伤,从而使得胰岛细胞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胰岛细胞运输的细胞袋,以解决上述问题。
6.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用于胰岛细胞运输的细胞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一端设置有第一容纳腔,且袋体上设置有至少2个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与第一容纳腔之间设置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内设置有密封膜,且密封膜两端设置有塞体,所述塞体包括封堵状态与分离状态,塞体处于封堵状态时与连接通道密封连接封闭连接通道,塞体处于分离状态时或与连接通道脱离连接露出密封膜。
8.更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膜上设置有环形的虚焊圈。
9.更进一步地,所述塞体插入连接通道一端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连接通道处设置有将环形凹槽卡紧的虚焊条。
10.更进一步地,所述袋体表面设置有辅助拉条,所述拉条两端分别位于同一连接通道的虚焊条处。
11.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容纳腔远离第一容纳腔一端与袋体分离设置,且在袋体与第二容纳腔之间设置有固定杆对二者进行连接,所述第二容纳腔远离密封膜一端设置有穿刺部件,所述穿刺部件在折断固定杆后可拉伸至密封膜处将密封膜戳破。
12.更进一步地,所述穿刺部件包括一环形的穿刺体,所述穿刺体与密封膜接触一端为锥形。
13.更进一步地,所述穿刺体为圆筒状,且穿刺体与密封膜接触一端的纵切面为锥形。
14.更进一步地,所述穿刺部件还包括一位于穿刺圈外的柔性防护圈。
15.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内侧均设置有疏水层。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
17.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胰岛细胞运输的细胞袋,在使用时,于第一容纳腔内装入胰岛细胞,于第二容纳腔内装入不同种类的抑制液,在胰岛细胞运输过程中,按照不同的添加顺序分时段将第二容纳腔内的抑制液分别加入第一容纳腔内,以抑制外分泌细胞分泌消化酶,在添加时,使塞体与连接通道分离,然后挤压第一容纳腔或相应第二容纳腔,使得密封膜破裂,即可时相应抑制液混入胰岛细胞中,对外分泌细胞进行抑制,操作极为方便,且无需开启袋体,胰岛细胞与抑制液均无需与外界接触,能达到较好的无菌效果,防止胰岛细胞感染。
附图说明
18.图1为细胞袋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0.图3为密封膜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细胞袋第二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图4中圈b放大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1-袋体,2-第一容纳腔,3-第二容纳腔,4-密封膜,5-虚焊圈,6-塞体,7-环形凹槽,8-虚焊条,9-固定杆,10-穿刺体,11-柔性防护圈,12-连接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通,也可以是可拆卸连通,或一体地连通;可以是机械连通,也可以是电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8.实施例
29.一种用于胰岛细胞运输的细胞袋,请参见图1、图2所示,包括袋体1,所述袋体1一端设置有第一容纳腔2,且袋体1上设置有至少2个与第一容纳腔2连通的第二容纳腔3,第一
容纳腔2用于装胰岛细胞,第二容纳腔3用于装抑制液,且第二容纳腔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用的抑制液种类进行设置,例如2个、3个、4个、5个等等,所述第二容纳腔3与第一容纳腔2之间设置有连接通道12,连接通道12的数量与第二容纳腔3的数量相同,以使每个第二容纳腔3均能与第一容纳腔2连通。而为了避免在不需要添加时,第二容纳腔3内的抑制液进入第一容纳腔2中与胰岛细胞混合,所述连接通道12内设置有密封膜4,且密封膜4两端设置有塞体6,所述塞体6包括封堵状态与分离状态,塞体6处于封堵状态时与连接通道12密封连接封闭连接通道12,塞体6处于分离状态时或与连接通道12脱离连接露出密封膜4,在运输过程中利用塞体6封堵住连接通道12两端,对密封膜4进行保护,以免在运输过程中,因袋体1受到外力挤压第一容纳腔2或第二容纳腔3内的液体将密封膜4挤破,同时,密封膜4与塞体6相互配合也能起到双重保障的作用,保证了抑制液与胰岛细胞之间分离状态的保持,使得抑制液只能在主动操作的状态下才会与胰岛细胞混合,从而能在运输过程中对胰岛细胞进行有效保存。
30.进一步地,请参见图3所示,所述密封膜4上设置有环形的虚焊圈5,即密封膜4可以分为2个部分,一个与连接通道12壁固定连接的环形连接部,一个与环形连接部通过虚焊的方式进行连接的圆形连接部,在二者连接处通过虚焊连接形成环形的虚焊圈5,在需要混合抑制液与胰岛细胞时,更容易使密封膜4破裂,增加操作的便利性。
31.其中,举例来说,袋体1可以设置为双层结构,内层采用疏水材料制作形成疏水层,而外层可以采用聚氯乙烯制作,另外抑制液可以为加贝酯、抗胰酶、白蛋白和乌司他丁,加贝酯和抗胰酶用于抑制外分泌细胞分泌消化酶,白蛋白作为营养液给予病人营养支持,乌司他丁起到抗炎抗感染作用,每种抑制液可分别间隔2/4/6/8小时后进行添加。
32.作为塞体6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塞体6插入连接通道12一端设置有环形凹槽7,所述连接通道12处设置有将环形凹槽7卡紧的虚焊条8,虚焊条8为热压形成的可分离的间隔部位,不需要过高的焊接强度,利用虚焊条8对塞体6进行固定,防止塞体6在不需要第一容纳腔2与第二容纳腔3连通时,与连接通道12脱离,当然袋体1其它部位均是实焊密封,这样使得在需要连通第一容纳腔2与第二容纳腔3时,只需要拉扯虚焊条8,即可使虚焊条8连接处的袋体1分离,此时即可挪动塞体6,使塞体6与连接通道12分离,只要挤压第一容纳腔2或第二容纳腔3即可使密封膜4破裂。
33.进一步地,所述袋体1表面设置有辅助拉条,所述拉条两端分别位于同一连接通道12的虚焊条8处,从而方便在使用时将虚焊条8拉开,进一步提升了细胞袋使用的方便性。
34.进一步地,请参见图4、图5所示,所述第二容纳腔3远离第一容纳腔2一端与袋体1分离设置,且在袋体1与第二容纳腔3之间设置有固定杆9对二者进行连接,所述第二容纳腔3远离密封膜4一端设置有穿刺部件,所述穿刺部件在折断固定杆9后可拉伸至密封膜4处将密封膜4戳破。固定杆9可以对第二容纳腔3进行固定,避免第二容纳腔3变形,从而防止穿刺部件划伤第二容纳腔3的内壁,而在需要添加抑制液时,工作人员只需要折断相应的固定杆9,即可推动穿刺部件移动至密封膜4处,利用穿刺部件将密封膜4戳破,而无需再挤压袋体1,使得密封膜4破裂更为容易,进一步提升了使用的便捷性。当然,还可以使固定杆9的直径由两端至中部逐渐减小,方便工作人员将固定杆9折断。
35.具体地,所述穿刺部件包括一环形的穿刺体10,所述穿刺体10与密封膜4接触一端为锥形,穿刺体10可以为柱状,下端为锥形,便于将密封膜4戳破,当然穿刺体10也可以设置
为圆筒状,此时为锥形的则是穿刺体10与密封膜4接触一端的纵切面,且此时穿刺体10端部最好与虚焊圈5相对,以使穿刺体10更好地将密封膜4戳破,当然密封膜4最好设置为2层,增加密封效果。
36.进一步地,所述穿刺部件还包括一位于穿刺圈外的柔性防护圈11,穿刺体10的硬度稍高,可以利用柔性防护圈11对穿刺体10进行围挡,进一步对第二容纳腔3的腔壁进行保护,当然为了使密封膜4更容易被戳破,可以使穿刺体10的下端稍微露出柔性防护圈11外。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