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复合管材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2-05-17 21:44: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复合管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聚酰亚胺(pi)是一类分子链中含有环状酰亚胺基团的高分子聚合物,pi可分为均苯型pi、可溶性pi、聚酰胺、酰亚胺(pai)和聚醚亚胺(pei)。pi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低温、高强高模、高抗蠕变、高尺寸稳定、低热膨胀系数、高电绝缘、低介电常数与低损耗、耐辐射、耐腐蚀及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同时具有真空挥发份低、挥发可凝物少等空间材料的特点,可加工成聚酰亚胺薄膜、耐高温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用基体树脂、耐高温粘结剂、纤维和泡沫等多种材料形式,因此在许多高新技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商业价值,被称为“解决问题的能手”。目前聚酰亚胺材料逐渐应用至生物医用领域,通过将聚酰亚胺加工成聚酰亚胺精密管材,作为微创伤介入治疗用导管,辅助治疗。
3.但一些特殊医疗聚酰亚胺管材具有较高的精密度要求,例如需要薄壁、公差小、径向不透明、低摩擦、显影效果等,特别是低摩擦性,以避免“粘着”以及在透视下可见,降低在药物或器具推送过程的摩擦阻力以及在导入过程对血管的摩擦损伤,故对于辅助医生治疗,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较高力学性能且具有较低摩擦系数的复合管材及其制备方法。
5.一种复合管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获取涂覆液;所述涂覆液包括聚酰亚胺前体、聚四氟乙烯、石墨和炭黑;
7.利用所述涂覆液对芯线进行至少一次涂覆,每次涂覆后对所述芯线上的涂覆液进行亚胺化处理;
8.抽芯,制得所述复合管材。
9.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涂覆液中,所述石墨和所述聚四氟乙烯的质量比为0.5~1;所述炭黑和所述聚四氟乙烯的质量比为0.2~0.8。
10.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聚四氟乙烯为粒径为1μm~20μ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和/或
11.所述石墨的粒径为1000目~2000目;和/或
12.所述炭黑的粒径为1000目~2000目。
13.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涂覆液中,所述聚酰亚胺前体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0%~70%。
14.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涂覆液中,所述聚四氟乙烯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15%,和/或所述炭黑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
15.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涂覆液还包括显影剂,所述显影剂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5%-10%。
16.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显影剂选自:硫酸钡、碘制剂、钨粉和氯氧化铋中的一种或多种。
17.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芯线为不锈钢丝、镀银铜丝或纯铜丝。
18.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亚胺化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19.在烧结炉中对所述芯线上的涂覆液进行烧结,将所述烧结炉设置为五档温度并从低到高逐档升温,所述五档温度的范围分别为110℃~150℃、190℃~240℃、270℃~300℃、300℃~350℃、350℃~420℃。
20.一种复合管材,包含以下组分:聚酰亚胺前体、聚四氟乙烯、石墨和炭黑。
21.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上述复合管材的制备方法通过采用包含有聚酰亚胺前体、聚四氟乙烯、石墨和炭黑的涂覆液,聚酰亚胺前体在亚胺化的过程中,聚四氟乙烯渗透入聚酰亚胺分子链中,与此同时石墨和炭黑伴随嵌入网状链中,形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网状薄膜,一方面能够提高涂覆层的润滑性,进而降低在药物或器具推送过程中的摩擦阻力,避免在导入血管过程中对血管的摩擦损伤;另一方面,由于石墨、炭黑等组分不仅本身具有较高的韧性,可以提高强度和润滑性,且分散在薄膜中还有利于应力分散,提高复合聚酰亚胺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利于聚酰亚胺材料顺利抽芯。
23.此外,上述制备方法,操作简单,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原料廉价易得,无需额外添加其他添加剂,能够降低人体损害的同时满足生物相容性的要求,特别适用于介入医疗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并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6.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复合管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7.s101:获取涂覆液,所述涂覆液包括聚酰亚胺前体、聚四氟乙烯、石墨和炭黑;
28.步骤s101中,获取涂覆液的步骤包括:将聚酰亚胺前体溶液、聚四氟乙烯、石墨和炭黑混合,制得所需涂覆液。具体地,可以采用机械搅拌、超声等方法,以提高涂覆液的均一性。
29.在一些实施例中,涂覆液中,聚酰亚胺前体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0%~70%,聚四氟乙烯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15%,石墨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10%,炭黑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
30.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涂覆液”为名词,应理解为作为形成复合管材的原料之一,“涂覆”的动作不应理解为对产品“涂覆液”的限制,具体可以采用现有的方法获取所需管材,例如:涂覆、浸渍、喷涂等。
31.其中,聚酰亚胺前体为聚酰胺酸溶液,其可以采用现有的方法制备而成,在此不进行特别限定,应理解为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前体进一步地,聚酰亚胺前体为芳香族二酐和芳香族二胺反应后所得到的预聚体溶液,其中,芳香二酐和芳香二胺的摩尔比可以为1:0.5~1:1。需要说明的是,聚酰亚胺前体可以采用多种单体反应制备而成,上述聚酰亚胺前体的反应物中包括至少一种芳香族二酐和至少一种芳香族二胺。芳香族二酐可以为选自:3,3,4’,4
’‑
二苯醚四羧酸二酐、3,3,4’,4
’‑
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3,3,4’,4
’‑
联苯四羧酸二酐、及均苯四甲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多种。芳香族二胺可以为选自:4,4
’‑
二氨基二苯醚、4,4
’‑
二氨基二苯甲烷、二(3-氨基苯氧基)二苯甲酮、对苯二胺、间苯二胺、及4,4
’‑
二氨基二苯砜中的一种或多种。
32.预聚体溶液中的溶剂可以为极性溶剂,该极性溶剂可以为选自:n,n-二甲基乙酰胺、三氟乙酸、二甲亚砜、乙腈、二甲基亚酰胺、六甲基磷酰胺、甲醇、乙醇、异丙醇、吡啶、丙酮、正丁醇和苯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33.在一个实施例中,芳香族二酐为3,3,4’,4
’‑
二苯醚四羧酸二酐,芳香族二胺为二氨基二苯醚;二氨基二苯醚和3,3,4’,4
’‑
二苯醚四羧酸二酐的摩尔比为0.8~1.2;优选地,3,3,4’,4
’‑
二苯醚四羧酸二酐和二氨基二苯醚的摩尔比为1:1。
34.预聚体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30%;进一步地,预聚体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25%;进一步地,预聚体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2%~23%;更进一步地,预聚体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0%。预聚体溶液的粘度可以为10pa
·
s~100pa
·
s;进一步地,预聚体溶液的粘度为20pa
·
s~80pa
·
s;进一步地,预聚体溶液的粘度为30pa
·
s~60pa
·
s;更进一步地,预聚体溶液的粘度为50pa
·
s。
35.可理解的,本发明所述的预聚体溶液是指包含有预聚体产物和溶剂的溶液,可以将原料反应后所得到的反应液直接作为预聚体溶液,也可以将预聚体产物分离出来再加入溶剂配制成相应浓度和粘度的溶液,应理解为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36.聚四氟乙烯(ptfe),其可以为市售原料,如:mp1100、mp1300、mp1600、mp1400f等,在此不进行特别限定。优选地,聚四氟乙烯为粒径为1μm~20μ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聚四氟乙烯自身具有较优的润滑性,且通过与石墨和炭黑协调下能够进一步降低造影材料的摩擦系数,且聚四氟乙烯具有化学惰性,不易产生有毒物质,适用于介入医疗器械领域。
37.石墨和炭黑均可以采用市售材料。石墨的粒径可以为1000~2000目,炭黑地粒径可以为1000~2000目。加入石墨和炭黑可以提高复合聚酰亚胺管材的综合性能,降低摩擦系数的同时,提高材料力学性能,有利于管材制备过程中抽芯的进行。
38.石墨和聚四氟乙烯的质量比为0.5~1;更进一步地,石墨和聚四氟乙烯的质量比为0.8~1;更进一步地,石墨和聚四氟乙烯的质量比为1。炭黑和聚四氟乙烯的质量比为0.2~0.8;进一步地,炭黑和聚四氟乙烯的质量比为0.4~0.6;更进一步地,炭黑和聚四氟乙烯的质量比为0.5。
39.上述涂覆液还可以包括显影剂,通过直接在管材内添加显影剂能够形成具有良好显影效果的医疗管材,无需在后续使用过程中额外加工显影环,降低操作复杂性。
40.上述涂覆液中,显影剂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10%。显影剂可以采用现有的显影剂,应理解为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显影剂可以选自:硫酸钡、碘制剂、钨粉和氯氧化铋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实施例中,显影剂为钨粉和氯氧化铋的混合物,钨粉和氯氧化铋的
质量百分比可以为1:0.5~1:9。在另一实施例中,显影剂为硫酸钡,硫酸钡具有一定的润滑性,不仅能够实现显影,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材的摩擦系数,提高管材力学性能。
41.芯线可以采用不锈钢丝、镀银铜丝或纯铜丝,优选地,芯线为纯铜丝。由于不同材料的芯线与涂覆层之间具有不同的作用力,在芯线外表面形成涂覆层后,采用纯铜丝作为芯线,更利于抽芯的进行,能够有效地降低抽芯过程中对涂覆层的损伤。
42.s102:对芯线进行预处理;
43.可理解的,当无需对芯线进行预处理时,可以省略步骤s102,直接进行后续步骤,优选在进行后续步骤前先进行步骤s102,以除去芯线表面的杂质,有利于后续步骤的进行。
44.进一步地,按以下方法进行对芯线进行预处理:将芯线依次采用乙醇和水进行洗涤并干燥;其中,芯线可以采用放线装置进行放线,并以预定速度依次通过盛放有乙醇和水的清洗槽,对芯线表面进行清洗,然后干燥即可。其中,优选采用50%-80%的乙醇进行洗涤;更优选采用75%的乙醇进行洗涤;
45.需要说明的是,乙醇和水清洗的次数以及顺序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采用乙醇洗涤一次,然后采用水洗涤两次,也可以采用乙醇和水交替洗涤数次等,应理解为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另外,清洗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超声的方法辅助清洗的进行,以提高清洗效果。
46.另外,芯线的两端可以分别设置在一放线卷轴和一收线卷轴上,并且还可通过放线卷轴和收线卷轴对释放出的芯线施加一定的张力,使释放出的芯线呈绷紧状态,以提高清洗效果以及便于后续步骤的操作。此外,还可通过收线卷轴控制放线卷轴的放线速率,以控制芯线在第一清洗槽和第二清洗槽中的移动速度,以及在后续步骤中芯线在涂覆液中的移动速度。在一实施例中,清洗过程中,芯线的移动速率为0.2m/min-10m/min。
47.s103:利用涂覆液对芯线进行至少一次涂覆,每次涂覆后对芯线上的涂覆液进行亚胺化处理;
48.进一步地,步骤s103还包括配制涂覆液的步骤:
49.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调节涂覆液的浓度来调节涂覆层的厚度,当需要稀释涂覆液时,可以加入溶剂进行稀释,该溶剂需与涂覆液中的其他组分能够混合均匀且在亚胺化处理过程中能够挥发,可以和涂覆液中的原有溶剂相同或不同。
50.步骤s103中,可以采用浸渍的方法将涂覆液涂覆至芯线的表面。进一步地,步骤s103中的涂覆为控径涂覆。具体地,可以将涂覆有涂覆液的芯线穿过模具内腔,以控制芯线上的带液量,进而控制涂覆层的厚度。在一实施例中,涂覆层的厚度为20μm~100μm。在一实施例中,涂覆层的总厚度为30μm~80μm;。在一实施例中,涂覆层的总厚度为40μm~60μm。可以理解,还可以采用收放线装置,使芯线以一定速度通过盛放有涂覆液的浸渍槽。在一实施例中,涂覆过程中,芯线的移动速率为0.2m/min-10m/min。需要说明的是,芯线在清洗和涂覆过程中的移动速度可以相同或不同,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1.步骤s103中亚胺化处理是指聚酰亚胺前体进行亚胺化和固化的过程,得到交联的聚酰亚胺薄膜。
52.进一步地,步骤s103中,使涂覆有涂覆液的芯线在温度依次递增的至少三个处理温度下进行亚胺化处理,且最低处理温度不低于100℃,至少有一个处理温度大于或等于300℃。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处理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小于或等于80℃。进一步地,步骤s103
中,至少有两个相邻的处理温度之差小于或等于30℃。进一步地,小于或等于20℃,以提高亚胺化处理效果,改善界面结合不佳的问题。
53.进一步地,步骤s103中,相邻处理温度之差先逐渐变小再逐渐变大。进一步地,使涂覆有涂覆液的芯线在温度依次在n个处理温度下进行亚胺化处理,分别为第一处理温度
···
第m处理温度
···
第n处理温度;m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5的整数;其中,δt1为第m处理温度和第m-1处理温度之差,δt2为第m-1处理温度和第m-2处理温度之差;δt3为第n处理温度和第n-1处理温度之差,δt4为第n-1处理温度和第n-2处理温度之差;进一步地,δt2≥δt1;δt3≥δt4。
54.进一步地,处理温度至少包括第一处理温度、第二处理温度、第三处理温度、第四处理温度和第五处理温度,其中第一处理温度在110℃到150℃范围内,第二处理温度在190℃到240℃范围内,第三处理温度在270℃到300℃范围内,第四处理温度在300℃到350℃范围内,第五处理温度在350℃到420℃范围内。
55.进一步地,处理温度至少包括第一处理温度、第二处理温度、第三处理温度、第四处理温度和第五处理温度,其中第一处理温度在115℃到130℃范围内,第二处理温度在195℃到220℃范围内,第三处理温度在275℃到285℃范围内,第四处理温度在300℃到310℃范围内,第五处理温度在350℃到360℃范围内。
56.进一步地,第一处理温度为120℃,第二处理温度为200℃,第三处理温度为280℃,第四处理温度为300℃,第五处理温度为350℃。
57.更进一步地,步骤s103中,亚胺化处理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58.使涂覆有涂覆液的芯线以0.2m/min-10m/min的移动速率依次经过烧结炉,且烧结炉采用分段程控升温。具体地,将烧结炉设置为五档温度并从低到高逐档升温,五档温度的范围分别为:110℃~150℃、190℃~240℃、270℃~300℃、300℃~350℃、350℃~420℃。进一步地,五档温度的范围分别为120℃~150℃、200℃~240℃、280℃~300℃、300℃~350℃、350℃~420℃。进一步地,五档温度分别为:120℃、200℃、280℃、300℃、350℃。
59.通过采用上述方法能够提高亚胺化处理效果,使聚四氟乙烯逐步受热融化并渗透入聚酰亚胺分子链中,与此同时石墨和炭黑伴随嵌入网状链中,达到加固材料之间的融合目的,形成具有较优空间结构的涂覆薄膜。一方面,能够有效地解决涂覆层之间界面结合不佳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以获得一种兼具机械强度、扭转传输韧性及润滑性的精密复合聚酰亚胺管材。
60.需要说明的是,在制备过程中,各层的工艺参数可以相同或不同,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61.可理解的,当涂覆层的层数在2以上时,各层的厚度可以相等或不等,可以根据管材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靠近芯线的涂覆层更厚,以利于抽芯等,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62.形成所需厚度的涂覆层后可以对管材的外径及表面凹凸等性能进行综合检验,合格管材通过收卷装置收卷,当需要对多余的芯线或复合聚酰亚胺管材进行切割时,还可以采用切割装置进行切割。由于在抽芯前进行切割,能够有效地避免切割过程所导致的管材损伤。
63.s104:抽芯,得到复合管材。
64.可以采用现有的方法进行抽芯,即可获得复合管材。
65.上述制备方法通过采用连续一步成型的方法制备,能够获得具有较优力学性能且具有较低摩擦系数的复合管材,操作简单方便,适宜工业化生产。
66.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管材。
67.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复合管材,包含以下组分:聚酰亚胺、聚四氟乙烯、石墨和炭黑。在一实施例中,该复合管材的组分还包括显影剂。
6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复合管材的系统,包括:清洗槽、浸渍槽、烧结炉。其中,清洗槽用于洗涤芯线,浸渍槽用于在芯线表面涂覆涂覆液,烧结炉用于使涂覆有涂覆液的芯线干燥、亚胺化,形成涂覆层;其中,清洗槽、浸渍槽等的数目无特别限定,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此外,上述系统还可以包括放线卷轴、收线卷轴和驱动装置等,以控制芯线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还可以包括切割装置、表面检测装置等。
69.下面列举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70.以下实施例中未指明来源的试剂为市售原料,主要试剂来源如下表1:
71.表1
72.名称种类生产企业型号或品名ptfe树脂低分子量类型微粉等科慕mp1100石墨1000-2000目国药99%显影剂baso4、碘制剂、钨粉、氯氧化铋国药99%碳黑1000-2000目国药99%
73.实施例1
74.1、涂覆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5.(1)在氮气保护下,向冰水浴中的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31g的3,3,4’,4
’‑
二苯醚四羧酸二酐和250ml的n-甲基吡咯烷酮(nmp),然后将18.5g的二氨基二苯醚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反应8h后得到粘稠的聚酰胺酸溶液,即聚酰亚胺前体溶液。
76.(2)将步骤(1)制得的聚酰亚胺前体溶液、聚四氟乙烯、炭黑、石墨和显影剂混合均匀,制得涂覆液。本实施例中,显影剂为硫酸钡,聚酰亚胺前体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70%,聚四氟乙烯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炭黑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石墨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硫酸钡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
77.2、复合管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8.(1)选择不锈钢丝作为芯线,芯线通过放线装置放线,以1m/min速率依次进入第一清洗槽和第二清洗槽进行清洗,其中,第一清洗槽中盛放有质量百分比浓度为75%的乙醇,第二清洗槽中盛放有纯水,清洗结束后经过吹干装置,去除芯线表面的杂质和水分。
79.(2)将清洗后的芯线进入涂覆区域进行一次涂覆,浸渍槽内盛放有上述涂覆液;
80.(3)将涂覆有涂覆液的芯线置于烧结炉中进行溶剂挥发、亚胺化和固化,将烧结炉设置为五档温度并从低到高逐档升温,五档温度分别为120℃、200℃、280℃、300℃、350℃,形成第一涂覆层;
81.(4)进入涂覆槽进行二次涂覆,具体同步骤(2)和(3),如此循环数次,通过调整模具的规格和设定的涂覆层数最终获得壁厚达到要求的聚酰亚胺管材,本实施例中涂覆层总厚度为50微米;
82.(5)对管材的外径及表面凹凸等性能进行综合检验,合格管材通过收卷装置成品,最终抽芯后得到复合管材,作为实施例1的复合管材。
83.实施例2
84.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显影剂为钨粉。
85.实施例3
86.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显影剂为钨粉(3%)和氯氧化铋(2%)的混合物。在涂覆液中,钨粉的质量百分比为3%,氯氧化铋的质量百分比为2%。
87.实施例4
88.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芯线为纯铜丝。
89.实施例5
90.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涂覆液的组分为:聚酰亚胺前体、聚四氟乙烯、炭黑、石墨和硫酸钡和溶剂;其中聚酰亚胺前体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70%,聚四氟乙烯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炭黑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石墨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硫酸钡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
91.实施例6
9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3)中,将烧结炉的温度设定为恒温,温度值为300℃。
93.实施例7
94.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3)中,将烧结炉设置为五档温度并从低到高逐档升温,五档温度分别为120℃、150℃、200℃、250℃、300℃。
95.对比例1
96.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涂覆液中不包含石墨。涂覆液的组分包括:聚酰亚胺前体、聚四氟乙烯、炭黑、硫酸钡和溶剂;其中,聚酰亚胺前体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70%,聚四氟乙烯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炭黑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硫酸钡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
97.对比例2
98.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涂覆液中不包含炭黑。涂覆液的组分包括:聚酰亚胺前体、聚四氟乙烯、石墨和硫酸钡;其中聚酰亚胺前体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70%,聚四氟乙烯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石墨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和硫酸钡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
99.性能验证试验
100.检测实施例1-实施例7以及对比例1和对比例2的复合管材的性能,具体如见表2所示,其中,各项目的测试仪器如下:
101.破断力:instron3365万能试验机
102.断裂伸长率:nstron3365万能试验机
103.摩擦系数:摩擦系数测试仪
104.显影效果:x射线检测成像仪
105.表2
[0106] 破断力/n断裂伸长率/%摩擦系数显影效果
实施例1401320.08清晰实施例2461260.1清晰实施例3321240.15清晰实施例4531200.2清晰实施例5431350.25清晰实施例6421290.12清晰实施例7441340.16清晰对比例1281150.26清晰对比例2311210.23清晰
[0107]
从表2可以看出,实施例1-实施例7的复合管材均具有较优的力学性能和较低的摩擦系数,说明本发明的涂覆液能够获得具有较优力学性能和降低的摩擦力,不仅能够降低在药物或器具推送过程中的摩擦阻力,以及复合管材在导入血管过程中对血管的摩擦损伤,而且使得聚酰亚胺复合管材能够顺利抽芯。
[0108]
另外,对比实施例1和对比例1、对比例2可以看出,当涂覆液中缺少石墨或炭黑时,复合管材的综合性能明显降低,说明石墨、炭黑和其他组分之间存在协同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
[0109]
对比实施例1-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的显影剂为硫酸钡,实施例2的显影剂为钨粉,实施例3的显影剂为钨粉和氯氧化铋的混合物,在涂覆液中,钨粉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氯氧化铋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从表2可以看出,实施例2、实施例3的复合管材的摩擦系数大于实施例1,说明硫酸钡的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材的摩擦系数;实施例1、实施例2的复合管材的力学性能优于实施例3,说明显影剂的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管材的综合性能,并且显影剂优选为硫酸钡。
[0110]
对比实施例1和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的芯线为不锈钢丝,实施例4的芯线为纯铜丝。从表2可以看出,实施例4的力学性能有所提高,由于不同材料的芯线与涂覆层之间具有不同的作用力,采用纯铜丝作为芯线,更利于抽芯的进行,能够有效地降低抽芯过程中对涂覆层的损伤。
[0111]
对比实施例1和实施例5,实施例1的涂覆液中聚四氟乙烯和炭黑的质量比为2:1,实施例5的涂覆液中聚四氟乙烯和炭黑的质量百分比为1:2。从表2可以看出,实施例5的复合管材各方性能均不如实施例1,说明聚四氟乙烯和炭黑的质量百分比对复合管材性能有一定影响,涂覆液中聚四氟乙烯和炭黑的质量比优选为2:1;
[0112]
对比实施例1和实施例6,实施例6未采用分段程控升温进行亚胺化处理;从表2可以看出,机械性能和润滑性均有所下降,说明采用分段程控升温有利于提高亚胺化处理效果;
[0113]
对比实施例1和实施例7,二者的分段程控升温的具体处理温度不相同;从表2可以看出,其润滑性均有所下降,说明合理选择分段程控升温的处理温度,有利于改善复合管材的润滑性,提高其综合性能。
[0114]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115]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