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硅含钒、钛不锈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2-05-11 13:14: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不锈钢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硅含钒、钛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0003]
目前我国的不锈钢材料品类完整。根据不锈钢室温组织的不同,将其分为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和沉淀硬化不锈钢五大系列。cr13型不锈钢具有良好的淬透性、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以及良好的耐蚀性等综合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刀具、汽轮机叶片、轴承、阀口、结构件和耐磨件等对耐蚀性要求较低,但对力学性能要求较高的零部件,其中40cr13不锈钢由于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广泛用于各种刀具材料。
[0004]
但40cr13马氏体不锈钢塑韧性不足是其自身难于克服的致命弱点,目前cr13型的热处理工艺仅仅停留在传统的热处理方式即淬火 回火,在改善其综合力学性能方面也遇到了瓶颈。因此如何获得高强韧、高耐磨40cr13不锈钢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鉴于以上分析,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一种高硅含钒、钛不锈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高硅含钒、钛刀剪用不锈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不锈钢的强韧性和耐磨性不能满足现有需求的问题,尤其是刀剪用不锈钢的强韧性和耐磨性不能满足现有需求的问题。
[0006]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硅含钒、钛不锈钢材料,所述不锈钢材料的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为:c:0.35%-0.40%、si:1.00%-2.00%、mn:0.60%-1.00%、cr:10.00%-13.00%、ni:0.20%-0.60%、ti:0-0.20%、 v:0-0.20%、s≤0.03%、p≤0.03%,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微量杂质,其中所述的ti、v在含量要求范围内至少添加一种。
[0008]
进一步的,所述不锈钢材料的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为:c: 0.35%-0.40%、si:1.00%-2.00%、mn:0.60%-1.00%、cr:10.00%-13.00%、 ni:0.20%-0.60%、ti:0.10%-0.20%、v:0.10%-0.20%、s≤0.03%、p ≤0.03%,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微量杂质。
[0009]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硅含钒、钛不锈钢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
步骤s1、冶炼钢水,然后浇铸得到铸锭;
[0011]
步骤s2、锻造铸锭,得到钢坯;
[0012]
步骤s3、将钢坯进行球化退火处理,得到退火钢坯。
[0013]
步骤s4、将退火钢坯进行淬火 回火处理,得到最终钢坯,所述淬火 回火处理为油淬 二次回火或等温淬火 回火。
[0014]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包括:将废钢、生铁、铬铁、镍块装入感应熔炼炉中,待钢液溶清,通过二次加料装置依次加入硅铁、锰铁、钛丝、钒铁进行真空熔炼,钢液最高温度升至1550-1620℃,待温度降低到 1420-1450℃再进行浇铸,空冷至室温,得到铸锭。
[0015]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包括:将步骤s1得到的铸锭加热到 1150-1180℃,保温1-2h进行匀质化,然后进行锻造,始锻温度为 1050-1100℃,终锻温度为850-900℃,锻造过程中采用三敦三拔,锻后得到钢坯,空冷至室温。
[0016]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包括:将步骤s2中得到的钢坯放入到热处理炉中,加热升温至800℃-850℃后保温,然后升温至860℃-880℃保温;随后冷却到730℃-750℃保温,再冷却到550℃-600℃,最后再取出空冷至室温。
[0017]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所述淬火 回火处理为油淬 二次回火;
[0018]
所述淬火包括:将步骤s3中得到的退火钢坯放入到热处理炉中,加热升温至800-810℃后保温,然后升温至1030-1100℃保温,最后油淬至室温;室温时效1-2h后,进行二次回火;
[0019]
所述二次回火包括:重新加热到250℃-450℃,保温1.8-2.2h,然后空冷至室温;再加热到250℃-450℃,保温1.8-2.2h,然后再次空冷至室温。
[0020]
进一步的,经过油淬 二次回火处理后,微观组织为回火马氏体 残余奥氏体。
[0021]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所述淬火 回火处理为等温淬火 回火;
[0022]
所述淬火包括:将步骤s3中得到的钢坯放入到热处理炉中,,加热升温至800-810℃后保温,然后升温至1030-1100℃保温30min,然后迅速放入盐浴炉中,继续保温,最后取出空冷至室温后,进行回火;
[0023]
所述回火包括:重新加热到250℃-450℃,保温2h,然后空冷至室温。
[0024]
进一步的,经过等温淬火 回火处理后,微观组织为贝氏体。
[002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0026]
1、本发明将si的含量控制为1.00%-2.00%,抑制渗碳体析出的作用,使马氏体中过饱和的碳能够向奥氏体中扩散,提高奥氏体稳定性,在冷却至室温后能够得到较多的薄膜状残余奥氏体,能够有效提高材料塑、韧性。另外,si使cct曲线中贝氏体转变区向右下方移动,因而使贝氏体转变发生在较低的温度,可以形成细小的针状贝氏体,并能够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形成贝氏体,能够得到均匀的贝氏体组织。
[0027]
2、本发明利用mn与si共同作用获得高强度、高硬度的同时,仍具有较高的韧性。适量的mn在中温下的相界处富集时,对相界迁移起拖曳作用,同时显著降低贝氏体的相变驱动力,使贝氏体相变温度降低,有助于细化贝氏体组织。
[0028]
3、本发明将ti含量控制为0.20%以内,优选0.10%-0.20%,ti在基体中生成tic沉淀,提高材料的再结晶温度,并且钉扎原奥氏体晶粒,阻碍材料内部奥氏体晶粒的长大,使得材料最终基体组织马氏体得以细化。
[0029]
4、本发明将v含量控制为0.20%以内,优选0.10%-0.20%,v与c 形成高熔点碳化物vc,可作为外来晶核细化晶粒,提高强度和韧性,其硬度大于m3c型碳化物,有利于提高材料的耐磨性。
[0030]
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不锈钢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精确控制工艺步骤和工艺参数,使得不锈钢材料的微观组织为回火马氏体 残余奥氏体或者贝氏体,在保证材料硬度的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加入v、ti微量合金元素和高的si元素,并结合锻造与热处理工艺来控制细小球状的mc类型碳化物的弥散析出,以及抑制m3c类型碳化物的析出,使得晶粒尺寸为40cr13不锈钢的1/2,从而改善和增加材料的冲击韧性,此种高硅含钒、钛不锈钢材料和40cr13不锈钢相比抗拉强度提高30%以上、伸长率提高1倍以上、硬度提高20%左右。
附图说明
[0031]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金相组织图像;
[0032]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显微组织sem图像;
[0033]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金相组织图像;
[0034]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显微组织sem图像;
[0035]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金相组织图像;
[0036]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显微组织sem图像。
[0037]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的金相组织图像;
[0038]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的显微组织sem图像;
[0039]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的金相组织图像;
[0040]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的显微组织sem图像;
[0041]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6中的金相组织图像;
[0042]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6中的显微组织sem图像。
[0043]
图13为对比材料40cr13的晶粒尺寸显微图像。
[0044]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晶粒尺寸显微图像。
[0045]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的晶粒尺寸显微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一种高硅含钒、钛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这些实施例只用于解释的目的,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中。
[0047]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硅含钒、钛不锈钢,其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为:c:0.35%-0.40%、si:1.00%-2.00%、mn:0.60%-1.00%、cr:10.00%-13.00%、ni:0.20%-0.60%、ti:0-0.20%、v:0-0.20%、s≤0.03%、 p≤0.03%,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微量杂质,其中所述的ti、v在含量要求范围内至少添加一种。
[0048]
本发明高硅含钒、钛不锈钢的成分设计,基于以下原理:
[0049]
碳(c)元素:提高钢中的碳含量,可以使更多的碳通过固溶分布于基体,或以形成弥散碳化物的方式分布于基体,从而起到固溶强化和弥散强化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碳含量增加,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会升高,有利于提供较高的强度,阻止疲劳裂纹的萌生。与此同时,钢的塑性会随着碳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碳含量高到一定程度时,反而会降低钢的疲劳性能。碳是强间隙固溶强化元素,提高强度,但不能依靠其提高强度,因为高的含碳量会降低冲击韧性。综合考虑,c含量控制为 0.35%-0.40%。
[0050]
硅(si)元素:硅是一个对铁素体进行置换固溶强化非常有效的元素, si做为提高
回火抗力的有效元素,能够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si还起到了抑制渗碳体析出的作用,使马氏体中过饱和的碳能够向奥氏体中扩散,提高奥氏体稳定性,在冷却至室温后能够得到较多的薄膜状残余奥氏体,能够有效提高材料塑、韧性。另外,si使cct曲线中贝氏体转变区向右下方移动,因而使贝氏体转变发生在较低的温度,可以形成细小的针状贝氏体,并能够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形成贝氏体,能够得到均匀的贝氏体组织,从而提高了钢的空冷淬透性。所以综合考虑将si的含量控制为 1.00%-2.00%。
[0051]
锰(mn)元素:锰是一种弱碳化物形成元素,一般以碳化物的形式存在于渗碳体中,起到很好的固溶强化效果。mn在一定含量时,使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上存在明显的上下c曲线分离,适量的mn在中温下的相界处富集时,对相界迁移起拖曳作用,同时显著降低贝氏体的相变驱动力,使贝氏体相变温度降低,有助于细化贝氏体组织,同时mn还能提高贝氏体淬透性。mn与si共同作用可获得高强度、高硬度的同时,仍具有较高的韧性。但是,钢中的mn含量不宜过高,避免因锰含量的提高而出现明显的回火脆性。因此综合考虑将mn含量控制为 0.60%-1.00%。
[0052]
铬(cr)元素:铬能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与此同时会降低塑性和韧性。在氧化性介质中,随铬元素含量升高,金属表面可以生成致密的cr2o3氧化膜,起到强烈的钝化作用。cr元素强压低bs点,弱压低ms点,是压低

bs/

ms比值最强的合金元素,能提高贝氏体的强度。此外,随着cr含量的不断增加,不锈钢中析出金属间化合物的倾向不断变大,这些金属间化合物的存在会显著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还会损害钢的耐蚀性。所以综合考虑cr元素的含量控制为10.00%-13.00%。
[0053]
镍(ni)元素:ni的添加不仅会影响钢的相变过程,而且还会影响钢的组织和性能,ni可同时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ni添加后有效阻碍了高温铁素体相变,降低实验钢的ms,扩大了贝氏体的相变区间。有ni时,可提高塑韧性能,但考虑到镍是稀缺金属且比较贵,故本发明将ni含量控制为0.20%-0.60%。
[0054]
钛(ti)元素:微合金化元素钛(ti)可以与钢中的碳元素发生反应,在基体中生成tic沉淀,tic粒子会影响材料的再结晶,提高材料的再结晶温度;并且可以钉扎原奥氏体晶粒,阻碍材料内部奥氏体晶粒的长大,使得材料最终基体组织马氏体得以细化,从而改善材料的性能,但钢的硬度随ti含量增加而降低。另外,由于tic非常稳定,也降低了合金固溶体中碳的固溶浓度。因此本发明将ti的含量控制为0.20%以内。
[0055]
钒(v)元素:v能细化晶粒,同时提高强度和韧性,v与c形成高熔点碳化物vc,可作为外来晶核细化晶粒,提高强度和韧性,其硬度大于 m3c型碳化物,有利于提高材料的耐磨性。本发明将v的含量控制为 0.20%以内。
[0056]
为了进一步提高上述高硅含钒、钛不锈钢的性能,可以对上述高硅含钒、钛不锈钢的组成成分做进一步调整。示例性地,其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为:c:0.35%-0.40%、si:1.00%-2.00%、mn:0.60%-1.00%、cr: 10.00%-13.00%、ni:0.20%-0.60%、ti:0.10%-0.20%、v:0.10%-0.20%、 s≤0.03%、p≤0.03%,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微量杂质。
[0057]
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高硅含钒、钛不锈钢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8]
步骤s1、冶炼钢水,然后浇铸得到铸锭;
9.3% (如9.1%),冲击功为25-33j/cm2(30.3j/cm2)如,硬度为50-52hrc(如 51.7hrc),与现有的40cr13不锈钢相比,抗拉强度提高27.7%-33.5%(如 30%)、伸长率提高0.89-1.07倍(如1倍)、硬度提高15%-19.5%(如18%)。
[0072]
或者具体的淬火 回火处理为等温淬火 回火,步骤4包括:将步骤3 中得到的退火钢坯放入到热处理炉中,以8-12℃/min(如10℃/min)加热升温至800℃-810℃(如800℃)后,保温20-40min(如30min),然后以8-12℃/min(如10℃/min)升温至1030-1130℃,保温20-40min(如 30min),然后迅速放入t1温度盐浴炉中,继续在盐浴炉中保温t2时间,最后取出空冷至室温后,进行回火。
[0073]
具体的,t1为180-280℃,t2为60-300min,回火包括:重新加热到250℃-450℃,保温2h,然后空冷至室温。
[0074]
需要说明的是,等温淬火 回火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得到贝氏体组织,经等温淬火、回火处理后,不锈钢材料的组织为无碳化物贝氏体组织,平均晶粒尺寸为26-30μm(如28μm),进一步提高了不锈钢刀剪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具体抗拉强度为1819-1867mpa(如1840mpa),屈服强度为1480-1563mpa(如1531.8mpa),伸长率为10%-12%(如11.1%),冲击功为36-41j/cm2(如38.7j/cm2),硬度为52.2-54hrc(如53.4hrc),与现有的40cr13不锈钢相比,抗拉强度提高33.1%-36.6%(如34%)、伸长率提高约1.22-1.67倍(如1.5倍)、硬度提高20%-24%(如22%)。
[0075]
实施例1
[0076]
本实施例的钢的化学成分见表1,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77]
步骤s1、按照合金成分配比将废钢、生铁、铬铁、镍块装入感应熔炼炉中,待钢液溶清,通过二次加料装置依次加入硅铁、锰铁、钛丝、钒铁进行真空熔炼,钢液最高温度升至1550℃,待温度降低到1420℃再进行浇铸,得到直径φ70mm铸锭,空冷。
[0078]
步骤s2、将步骤上述铸锭加热到1150℃,保温2h进行匀质化,进行锻造,始锻温度为1050℃,终锻温度为850℃,锻造过程中采用三墩三拔,锻后得到直径φ45mm的钢坯,空冷至室温;
[0079]
步骤s3、将步骤s2中得到的钢坯放入到热处理炉中,以10℃/min 加热升温至800℃后,保温30min,然后以10℃/min升温至860℃,保温 90min;随后以3℃/min冷却到750℃,保温90min,再以25-30℃/h冷却到550℃,最后再取出空冷至室温。
[0080]
步骤s4、将步骤s3中得到的退火钢坯放入到热处理炉中,以10℃/min 加热升温至800℃后,保温30min,然后以10℃/min升温至1030℃,保温30min,最后油淬至室温;室温时效2h后,重新加热到250℃,保温 2h,然后空冷至室温;再加热到250℃,保温2h,然后再次空冷至室温,即得。高硅含钒、钛不锈钢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见表2,金相组织图见图1,扫描组织图见图2,晶粒尺寸显微图像见图14。
[0081]
实施例2
[0082]
本实施例的钢的化学成分见表1,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83]
步骤s1、按照合金成分配比将废钢、生铁、铬铁、镍块装入感应熔炼炉中,待钢液溶清,通过二次加料装置依次加入硅铁、锰铁、钛丝、钒铁进行真空熔炼,钢液最高温度升至1600℃,待温度降低到1440℃再进行浇铸,得到直径φ80mm铸锭,空冷。
[0084]
步骤s2、将步骤上述铸锭加热到1180℃,保温1.5h进行匀质化,进行锻造,始锻温
度为1060℃,终锻温度为870℃,锻造过程中采用三墩三拔,锻后得到直径φ47mm的钢坯,空冷至室温;
[0085]
步骤s3、将步骤s2中得到的钢坯放入到热处理炉中,以10℃/min 加热升温至800℃后,保温30min,然后以10℃/min升温至860℃,保温90min;随后以3℃/min冷却到750℃,保温90min,再以25-30℃/h 冷却到570℃,最后再取出空冷至室温。
[0086]
步骤s4、将步骤s3中得到的退火钢坯放入到热处理炉中,以 10℃/min加热升温至800℃后,保温30min,然后以10℃/min升温至 1050℃,保温30min,最后油淬至室温;室温时效1.5h后,重新加热到 350℃,保温2h,然后空冷至室温;再加热到350℃,保温2h,然后再次空冷至室温,即得。高硅含钒、钛不锈钢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见表2,金相组织图见图3,扫描组织图见图4。
[0087]
实施例3
[0088]
本实施例的钢的化学成分见表1,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89]
步骤s1、按照合金成分配比将废钢、生铁、铬铁、镍块装入感应熔炼炉中,待钢液溶清,通过二次加料装置依次加入硅铁、锰铁、钛丝、钒铁进行真空熔炼,钢液最高温度升至1620℃,待温度降低到1450℃再进行浇铸,得到直径φ90mm铸锭,空冷。
[0090]
步骤s2、将步骤上述铸锭加热到1150℃,保温1h进行匀质化,进行锻造,始锻温度为1080℃,终锻温度为900℃,锻造过程中采用三墩三拔,锻后得到直径φ50mm的钢坯,空冷至室温;
[0091]
步骤s3、将步骤s2中得到的钢坯放入到热处理炉中,以10℃/min 加热升温至800℃后,保温30min,然后以10℃/min升温至860℃,保温 90min;随后以3℃/min冷却到750℃,保温90min,再以25-30℃/h冷却到600℃,最后再取出空冷至室温。
[0092]
步骤s4、将步骤s3中得到的退火钢坯放入到热处理炉中,以 10℃/min加热升温至800℃后,保温30min,然后以10℃/min升温至 1100℃,保温30min,最后油淬至室温;室温时效1h后,重新加热到 450℃,保温2h,然后空冷至室温;再加热到450℃,保温2h,然后再次空冷至室温,即得。高硅含钒、钛不锈钢刀剪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见表2,金相组织图见图5,扫描组织图见图6。
[0093]
实施例4
[0094]
本实施例的钢的化学成分见表1,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95]
步骤s1、按照合金成分配比将废钢、生铁、铬铁、镍块装入感应熔炼炉中,待钢液溶清,通过二次加料装置依次加入硅铁、锰铁、钛丝、钒铁进行真空熔炼,钢液最高温度升至1550℃,待温度降低到1420℃再进行浇铸,得到直径φ70mm铸锭,空冷。
[0096]
步骤s2、将步骤上述铸锭加热到1150℃,保温2h进行匀质化,进行锻造,始锻温度为1050℃,终锻温度为850℃,锻造过程中采用三墩三拔,锻后得到直径φ45mm的钢坯,空冷至室温;
[0097]
步骤s3、将步骤s2中得到的钢坯放入到热处理炉中,以10℃/min 加热升温至800℃后,保温30min,然后以10℃/min升温至860℃,保温 90min;随后以3℃/min冷却到750℃,保温90min,再以25-30℃/h冷却到550℃,最后再取出空冷至室温。
[0098]
步骤s4、将步骤s3中得到的退火钢坯放入到热处理炉中,以 10℃/min加热升温至800℃后,保温30min,然后以10℃/min升温至 1030℃,保温30min,然后迅速放入180℃盐浴
炉中,继续在盐浴炉中保温60min,最后取出空冷至室温后,重新加热到250℃,保温2h,然后空冷至室温。高硅含钒、钛不锈钢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见表2,金相组织图见图7,扫描组织图见图8,晶粒尺寸显微图像见图15。
[0099]
实施例5
[0100]
本实施例的钢的化学成分见表1,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101]
步骤s1、按照合金成分配比将废钢、生铁、铬铁、镍块装入感应熔炼炉中,待钢液溶清,通过二次加料装置依次加入硅铁、锰铁、钛丝、钒铁进行真空熔炼,钢液最高温度升至1600℃,待温度降低到1440℃再进行浇铸,得到直径φ80mm铸锭,空冷。
[0102]
步骤s2、将步骤上述铸锭加热到1180℃,保温1.5h进行匀质化,进行锻造,始锻温度为1060℃,终锻温度为870℃,锻造过程中采用三墩三拔,锻后得到直径φ47mm的钢坯,空冷至室温;
[0103]
步骤s3、将步骤s2中得到的钢坯放入到热处理炉中,以10℃/min 加热升温至800℃后,保温30min,然后以10℃/min升温至860℃,保温 90min;随后以3℃/min冷却到750℃,保温90min,再以25-30℃/h冷却到570℃,最后再取出空冷至室温。
[0104]
步骤s4、将步骤s3中得到的退火钢坯放入到热处理炉中,以 10℃/min加热升温至800℃后,保温30min,然后以10℃/min升温至1050℃,保温30min,然后迅速放入220℃盐浴炉中,继续在盐浴炉中保温180min,最后取出空冷至室温后,重新加热到350℃,保温2h,然后空冷至室温。高硅含钒、钛不锈钢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见表2,金相组织图见图9,扫描组织图见图10。
[0105]
实施例6
[0106]
本实施例的钢的化学成分见表1,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107]
步骤s1、按照合金成分配比将废钢、生铁、铬铁、镍块装入感应熔炼炉中,待钢液溶清,通过二次加料装置依次加入硅铁、锰铁、钛丝、钒铁进行真空熔炼,钢液最高温度升至1620℃,待温度降低到1450℃再进行浇铸,得到直径φ90mm铸锭,空冷。
[0108]
步骤s2、将步骤上述铸锭加热到1150℃,保温1h进行匀质化,进行锻造,始锻温度为1080℃,终锻温度为900℃,锻造过程中采用三墩三拔,锻后得到直径φ50mm的钢坯,空冷至室温;
[0109]
步骤s3、将步骤s2中得到的钢坯放入到热处理炉中,以10℃/min 加热升温至800℃后,保温30min,然后以10℃/min升温至860℃,保温 90min;随后以3℃/min冷却到750℃,保温90min,再以25-30℃/h冷却到600℃,最后再取出空冷至室温。
[0110]
步骤s4、将步骤s3中得到的退火钢坯放入到热处理炉中,以10℃/min 加热升温至800℃后,保温30min,然后以10℃/min升温至1100℃,保温30min,然后迅速放入280℃盐浴炉中,继续在盐浴炉中保温300min,最后取出空冷至室温后,重新加热到450℃,保温2h,然后空冷至室温。高硅含钒、钛不锈钢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见表2,金相组织图见图 11,扫描组织图见图12。
[0111]
表1实施例1-6钢和对比例40cr13的化学成分wt.%
[0112]
钢种csimncrnivtisp实施例10.401.480.7910.570.23-0.060.020.03实施例20.371.050.9313.010.450.15-0.030.01
实施例30.381.830.6211.880.590.100.200.010.02实施例40.401.580.7510.670.22-0.170.020.03实施例50.361.010.9013.000.470.05-0.030.01实施例60.351.630.6612.970.550.200.100.010.02对比例10.360.450.1812.520.51
‑‑
0.020.03对比例20.400.520.3213.570.29
‑‑
0.020.02
[0113]
表2实施例1-6钢和对比例40cr13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
[0114][0115][0116]
另外,经过图13和图14、图15的晶粒尺寸对比可知本发明两种加工工艺的晶粒尺寸约为40cr13的1/2,分别为30μm和28μm,这也是各项力学性能提高的重要原因所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