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板栗翻炒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5-08 05:16: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板栗翻炒的设备。


背景技术:

2.板栗是我国食用最早的著名坚果之一,年产量居世界首位,中国板栗品质优良,营养丰富为世界群栗之冠,炒食后其肉质细密,香甜适口,十分受欢迎。传统的板栗炒制过程往往采用搅拌机混合炒栗石进行翻炒,但存在局部搅拌混合不均匀导致的炒制不均匀,影响板栗的营养成分和口感,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板栗翻炒设备达到翻炒均匀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使板栗翻炒过程更加均匀的板栗翻炒设备。
4.本发明一种板栗翻炒设备,包括
5.底板,其上固定有多个支架的一端;
6.炒锅,其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炒锅底部能够配置有对其加热的火炉;
7.搅拌板,其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搅拌板配置在所述炒锅内;
8.搅拌机构,其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搅拌机构通过电机驱动多连杆机构实现了所述搅拌板在所述炒锅内的往复运动。
9.本发明一种板栗翻炒设备,其中
10.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第一曲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三角板、第一弧形杆;
11.所述支架上固定有所述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曲柄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曲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铰链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架铰链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三角板的第一角铰链连接,所述三角板的第二角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三角板的第三角与所述第一弧形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搅拌板固定连接。
12.本发明一种板栗翻炒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三角板中第一角和第二角的夹边平行设置。
13.本发明一种板栗翻炒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弧形杆与所述搅拌板垂直设置。
14.本发明一种板栗翻炒设备,其中所述搅拌板的材质能够为橡胶、实木、不锈钢。
15.本发明一种板栗翻炒设备,其中所述搅拌板的结构能够为板状、铲状、毛刷状。
16.本发明一种板栗翻炒设备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一种板栗翻炒设备能够自动完成炒锅内板栗翻炒的同时,能够通过充分的翻炒从而使得加工后的板栗更加可口。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板栗翻炒设备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18.图1是一种板栗翻炒设备的主视图;
19.图2是图1所示一种板栗翻炒设备的轴测图;
20.图3是图1中第一视角的局部轴测图;
21.图4是图1中第二视角的局部轴测图;
22.图5是图1中第三视角的局部轴测图;
23.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如图1、2所示,本发明一种板栗翻炒设备包括
25.底板101,其上固定有多个支架102的一端;
26.炒锅103,其安装在所述支架102上,所述炒锅103底部能够配置有对其加热的火炉;
27.搅拌板307,其安装在所述支架102上,所述搅拌板307配置在所述炒锅103内;
28.搅拌机构300,其安装在所述支架102上,所述搅拌机构300通过电机201驱动多连杆机构实现了所述搅拌板307在所述炒锅103内的往复运动。
29.本发明所述电机201通过其输出轴202驱动了所述搅拌板307在所述炒锅103内沿着椭圆形的运动轨迹往复运动,从而使得所述搅拌板307能够充分搅拌所述炒锅103内的板栗,从而避免出现因翻炒不均匀导致的局部加热差别,通过均匀的翻炒增强板栗的口感。
30.其中,所述底板101能够放置在地面或桌面等水平面上。
31.其中,所述支架102的数量能够是1个、2个、3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或多个。
32.其中,所述炒锅103为半球形壳体,从而方便底部的加热和其内部板栗的翻炒。
33.其中,所述电机201的电源模块包括电池、电控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用户终端无线连接。
34.本发明通过上述无线通信模块,可让用户直接控制所述电机201的旋转速度,从而控制所述搅拌板307往复运动的频率,从而控制翻炒的速度。
35.其中,所述多连杆机构包括第一曲柄301、第一连杆302、第二连杆303、第三连杆304、三角板305、第一弧形杆306。
3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3,
37.所述搅拌机构300包括第一曲柄301、第一连杆302、第二连杆303、第三连杆304、三角板305、第一弧形杆306;
38.所述支架102上固定有所述电机201,所述电机201的输出轴202与所述第一曲柄30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曲柄30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302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0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303的中部铰链连接,所述第二连杆303的一端与所述支架102铰链连接,所述第二连杆30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304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三连杆304的另一端与所述三角板305的第一角铰链连接,所述三角板305的第二角与所
述第一连杆302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三角板305的第三角与所述第一弧形杆30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杆306的另一端与所述搅拌板307固定连接。
39.本发明所述电机201通过其输出轴202驱动了搅拌机构300,进而带动了所述搅拌板307再所述炒锅103内的往复运动,从而实现了所述搅拌板307对板栗的充分搅拌和翻炒。
40.其中,所述电机201的输出轴202带动了所述第一曲柄301的转动,所述第一曲柄301通过所述第一连杆302牵动了所述第二连杆303的上下摆动,所述第二连杆303的上下摆动通过所述第三连杆304带动了所述三角板305的摆动最终通过所述第一弧形杆306带动了所述搅拌板307的运动;所述第一曲柄301逆时针转动,当所述第一曲柄301从三点钟反向转动至十二点钟方向时,所述搅拌板307向左向上运动,当所述第一曲柄301从十二点钟反向转动至九点钟方向时,所述搅拌板307向左向下运动,当所述第一曲柄301从九点钟方向转动至六点钟方向时,所述搅拌板307向右向下运动,当所述第一曲柄301从六点钟方向转动至所述三点钟方向时,所述搅拌板307向右向上运动,且所述搅拌板307在运动过程中的轨迹圆滑,从而行程了椭圆形的运动轨迹。
41.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通过计算和调整所述第一弧形杆306的半径尺寸和与所述三角板305连接端的倾斜角度,从而保证所述搅拌板307始终配置在所述炒锅103内。
4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3,
43.所述第一连杆302和所述第三连杆304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杆303和所述三角板305中第一角和第二角的夹边平行设置。
44.其中,所述第一连杆302和所述第三连杆304始终保持平行,所述第二连杆303和所述三角板305中第一角和第二角的夹边平行,即所述第一连杆302、第二连杆302、第三连杆303、三角板305第一角和第二角的夹边形成四连杆机构。
45.所述第一弧形杆306与所述搅拌板307垂直设置。
46.其中,所述第一弧形杆306与所述搅拌板307垂直,从而保证了所述搅拌板307垂直于其运动轨迹,从而使得所述搅拌板307能够最大面积的与所述炒锅103内的板栗接触,从而增加搅拌板307搅拌的效率。
47.所述搅拌板307的材质能够为橡胶、实木、不锈钢。
48.所述搅拌板307的结构能够为板状、铲状、毛刷状。
4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4,
50.所述电机201还驱动有旋转机构400,所述旋转机构400包括第一蜗杆401、第一蜗轮402、第一销轴403、第一齿轮404、第一齿牙405、第一圆环406、第二圆环407,第三圆环408;
51.所述电机201的输出轴202与所述第一蜗杆401的一端同轴固定,所述第一蜗杆401与所述第一蜗轮402啮合,所述第一蜗轮402与所述第一销轴403的一端同轴固定,所述第一销轴403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支架102上,所述第一销轴40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齿轮404同轴固定,所述第一齿轮404与所述第一齿牙405啮合,所述第一齿牙405沿周向均匀固定在所述第一圆环406的一端,所述第一圆环406的另一端与所述炒锅103的外圆周面固定连接,所述炒锅103的外圆周面还与所述第二圆环407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圆环407的外圆周面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三圆环408的内圆周面上,所述第三圆环408与所述支架102固定连接。
52.本发明所述电机201驱动所述炒锅103的旋转,从而使得所述搅拌板307配合所述旋转机构400,在所述炒锅103旋转的同时,所述搅拌板307往复运动,从而能够更均匀的搅拌所述炒锅103内的板栗。
53.其中,所述电机201的输出轴202带动所述第一蜗杆401的转动,进而驱动了所述第一蜗轮402、第一销轴403、第一齿轮404的同步转动,当所述第一齿轮404转动时,通过所述第一齿轮404和所述第一齿牙405的啮合,驱动了所述炒锅103的转动。
54.其中,所述第一圆环406的轴心与所述炒锅103外圆周面的球心重合,从而保证所述第一齿轮404始终与所述第一齿牙405啮合。
55.其中,所述第一圆环406、第二圆环407,第三圆环408同轴配置,从而使得所述炒锅103不会偏心转动,进而使得板栗的翻炒更均匀。
56.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通过调整所述第一蜗杆401和所述第一蜗轮402的传动比,或者调整所述第一齿轮404和所述第一齿牙405的传动比,从而控制所述炒锅103的转动速度,使得所述炒锅103转动速度相对较慢,所述第四圆环519转动速度较快,从而达到充分翻炒的效果。
5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5、6,
58.所述电机201还驱动有摆动机构500,所述摆动机构500包括第二齿牙501、第二齿轮502、第二销轴503、第一固定架504、第二曲柄505、第一c形块506、第三销轴507、第一套筒508、第二套筒509、第四销轴510、第三套筒511、第五销轴512、第二c形块513、第三曲柄514、第六销轴515、第二固定架516、第三齿轮517,第四连杆518、第四圆环519、挡板520;
59.所述炒锅103的上沿沿其周向均匀固定有多个所述第二齿牙501,所述第二齿牙501与所述第二齿轮502啮合,所述第二齿轮502与所述第二销轴503的一端同轴固定,所述第二销轴503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架504上,所述第一固定架504与所述第三圆盘40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销轴50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曲柄50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曲柄50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c形块506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一c形块50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销轴507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销轴507配置在所述第一套筒508内并沿其移动和转动,所述第一套筒508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筒509的外圆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筒509套设在所述第四销轴510外并沿其转动和移动,所述第四销轴510与所述第三圆盘40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筒509外圆周面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三套筒51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套筒511内配置有沿其转动和移动的所述第五销轴512,所述第五销轴51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c形块51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c形块5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曲柄514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三曲柄51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销轴51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六销轴515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架516上,所述第二固定架516与所述第三圆环407固定连接,所述第六销轴51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齿轮517同轴固定,所述第三齿轮517与所述第二齿牙501啮合;
60.所述第一套筒508的外圆周面与所述第四连杆518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杆51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圆环519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圆环519的下表面沿其周向均匀固定有多个所述挡板520,所述挡板520能够配置在所述炒锅103内。
61.本发明所述电机201通过其输出轴202驱动所述第四圆环519上下运动的同时能够正转和反转,从而通过所述挡板520对所述炒锅103内的板栗进行充分的搅拌。
62.其中,所述炒锅103转动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二齿牙501驱动了所述第二齿轮502的转动,进而通过所述第二销轴503带动了所述第二曲柄505的转动,当所述第二曲柄505从最高点转动至最低点时,所述第一c形块506通过与所述第二曲柄505的铰链和第三销轴507在所述第一套筒508内的旋转伸缩,实现了所述第二套筒509上下运动的同时沿着所述第四销轴510的转动,因此进一步通过所述第四连杆518带动所述第四圆环519同样的上下运动和转动,并最终通过所述挡板520增强了与板栗之间的接触,使其充分搅拌翻炒。
63.其中,所述第二齿轮502、第二销轴503、第一固定架504、第二曲柄505、第一c形块506、第三销轴507、第一套筒508组成的机构与所述第三套筒511、第五销轴512、第二c形块513、第三曲柄514、第六销轴515、第二固定架516、第三齿轮517组成的机构关于所述第四销轴510的轴心呈中心对称,从而使得所述第四圆环519运动的更加平稳。
64.其中,所述第四销轴510与第一支撑杆52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5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圆环407固定连接。
65.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通过调整所述第二齿牙501与所述第二齿轮502的传动比从而控制所述第四圆环519上下运动和转动的速率。
66.其中,所述第三销轴507始终配置在所述第一套筒508内,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曲柄505转动至水平状态时,所述第三销轴507配置在所述第一套筒508内,从而继续带动所述第二套筒509沿着所述第四销轴510运动。
67.其中,所述第三销轴507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第四销轴510的截面形状也为圆形,从而实现上述功能。
68.其中,所述第四圆环519与所述第四销轴510同轴配置,从而实现所述第四圆环519带动所述挡板520的正转反转和上下运动。
69.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通过调整所述第四圆环519的直径,使得所述第四圆环519在运动过程中不会与所述搅拌板307发生干涉。
70.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通过调整所述第三曲柄514的长度,从而控制所述第四圆环519和所述第二套筒509的行程,防止所述第四圆环519与所述炒锅103干涉。
71.其中,所述挡板520的材质能够是橡胶、实木、不锈钢等,其结构能够为板状、铲状、毛刷状等。
72.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