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防泥沙且可自清理的排污泵的制作方法

2022-05-01 05:23: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污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防泥沙且可自清理的排污泵。


背景技术:

2.排污泵用来处理各种污水,是一种与电机连接的一种设备,主要用于工厂,例如公开号为cn213540726u的一种具有堵塞物粉碎功能的矿井工作用排污泵,包括承重板,所述承重板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伸缩杆。该具有堵塞物粉碎功能的矿井工作用排污泵,防止大颗粒杂物过多容易对排污泵内部的结构造成损坏,过滤后的污水随后经由出水管排出,因设置有螺纹管,在需要清理过滤后的杂质时,可通过拧动螺纹管左侧活动安装的密封盖,然后可将过滤板抽出清理掉上面的杂质,使得排污泵在排出污水时不会因为杂质过大造成堵塞,整体达到了高效粉碎防止堵塞的优点,通过在排污泵外壳底部设置有缓冲装置,使得排污泵外壳在受到撞击时不会造成内部零件的损坏,大大提高了排污泵的使用寿命;但是该排污泵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3.1.排污泵长时间的使用容易使污泥进入到排污泵的内部,进而导致内部出现堵塞的现象,导致排污效果较差,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同时排污泵内部容易出现过载的现象,对排污泵有一定的损坏;
4.2.排污泵的上下两部分通过螺钉进行连接,排污泵上时间放置在水里容易使螺钉出现生锈的现象,在对排污泵进行维护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滑丝的现象,需要使用较大的力气进行处理。
5.因此我们便提出了可防泥沙且可自清理的排污泵,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泥沙且可自清理的排污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排污泵内部容易堵塞和螺钉容易生锈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防泥沙且可自清理的排污泵,包括底座和泵体;
8.底座,安装在所述泵体的下方;
9.还包括:
10.移动杆,设置在所述泵体的上方,且泵体的内部卡合滑动有对移动杆进行限位的限位杆,并且限位杆的内部等角度开设有卡槽;
11.内弹簧,设置在所述限位杆的左端和泵体之间,且移动杆的下方设置有呈圆台结构的移动柱。
12.优选的,所述移动柱的上方设置有对限位杆限位的固定杆,且固定杆和移动杆之间设置有使移动杆向上的外弹簧,并且移动柱的直径大于卡槽的宽度,通过移动柱的移动对限位杆进行挤压,进而使移动柱对限位杆的移动。
13.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内部右侧轴承连接有相互啮合的齿轮,且底座的上方齿轮轴
贯穿固定有涡轮和粉碎齿,并且底座的下方齿轮轴贯穿固定有圆柱,通过圆柱的转动使刮板进行左右移动,进而实现对过滤板上的杂质进行处理,避免过滤板出现堵塞的现象。
14.优选的,所述圆柱的外侧开设有呈倾斜的移动槽,且移动槽的内部卡合有连接杆,并且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对杂质进行过滤的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贯穿滑动有对杂质进行处理的刮板,通过刮板的左右移动推动过滤板上的杂质进行移动,避免杂质影响污水的流动。
15.优选的,所述刮板的上方设置有左右移动的连接杆,所述限位杆与泵体的弧度相同,且限位杆的移动距离为卡槽的长度,通过限位杆移动实现对移动杆的固定,进而实现对排污泵上下部分的安装,不需要通过螺钉进行安装,避免螺钉出现生锈的现象。
16.优选的,所述刮板的移动距离为移动槽的水平长度,且粉碎齿和涡轮相互交错,并且粉碎齿和涡轮的直径小于圆柱到底座上端的距离,通过粉碎齿的转动实现对排污泵内部的污泥进行处理,使污泥体积变小随着污水同步流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8.(1)该可防泥沙且可自清理的排污泵设置有限位杆和固定杆,通过固定杆的移动推动限位杆进行移动,进而实现对固定杆的限位,实现对上下两侧进行安装,不需要通过螺钉进行固定,防止螺钉出现生锈和掉落的现象,减少时间的消耗;
19.(2)该可防泥沙且可自清理的排污泵设置有粉碎齿、移动槽和刮板,通过粉碎齿的转动使内部的污泥进行处理,避免污泥在排污泵内部堆积出现堵塞的现象,通过移动槽的转动带动刮板进行左右移动,进而实现对过滤板上的杂质进行处理,避免水草堆积在外表面阻挡污水的流动。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泵体仰剖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泵体主剖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座主剖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底座;2、泵体;3、移动杆;4、内弹簧;5、卡槽;6、限位杆;7、移动柱;8、外弹簧;9、固定杆;10、过滤板;11、涡轮;12、齿轮;13、圆柱;14、移动槽;15、刮板;16、连接杆;17、粉碎齿。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防泥沙且可自清理的排污泵,包括底座1和泵体2;
28.底座1,安装在泵体2的下方;
29.结合图1所示,底座1的设置便于对泵体2进行放置,将泵体2放置在指定的位置;还
包括:移动杆3,设置在泵体2的上方,且泵体2的内部卡合滑动有对移动杆3进行限位的限位杆6,并且限位杆6的内部等角度开设有卡槽5;
30.结合图2-3所示,当需要对泵体2进行拼接时,用手向泵体2的下方进行推动移动杆3,移动杆3在泵体2的内部向下移动,移动杆3带动固定杆9和移动柱7同步向下移动,由于移动柱7呈圆台结构,移动柱7向下移动推动卡槽5向左侧进行移动,卡槽5带动限位杆6同步向左侧进行移动;
31.内弹簧4,设置在限位杆6的左端和泵体2之间,且移动杆3的下方设置有呈圆台结构的移动柱7。
32.移动柱7的上方设置有对限位杆6限位的固定杆9,且固定杆9和移动杆3之间设置有使移动杆3向上的外弹簧8,并且移动柱7的直径大于卡槽5的宽度;
33.结合图2-4所示,当移动杆3移动到不能再移动为止,这时限位杆6正好位于固定杆9和移动柱7之间,通过内弹簧4的弹力使限位杆6向右侧进行移动,这时限位杆6位于固定杆9的下方,由于固定杆9的直径大于卡槽5的直径,进而实现对限位杆6的限位,避免限位杆6出现移动的现象,实现对上下两侧的泵体2进行连接,不需要通过螺钉进行固定,避免螺钉出现生锈的现象,当需要对泵体2进行拆卸维护时,用手向下推动没有向下移动的移动杆3,移动杆3向下移动使移动杆3的四周与卡槽5保持在同一水平面,移动杆3向下移动使限位杆杆6向左侧移动,进而使限位杆6与移动杆3不接触,通过外弹簧8的弹力使移动杆3向上移动,进而实现对泵体2的拆卸。
34.底座1的内部右侧轴承连接有相互啮合的齿轮12,且底座1的上方齿轮12轴贯穿固定有涡轮11和粉碎齿17,并且底座1的下方齿轮12轴贯穿固定有圆柱13;
35.结合图4-5所示,污水流动带动内部的涡轮11进行转动,涡轮11转动带动粉碎齿17进行转到,通过粉碎齿17转动实现对内部的污泥进行处理,避免泵体2内部的污泥使泵体2出现堵塞的现象,实现对污泥的处理,由于上下两个齿轮12相互啮合,上方的齿轮12带动下方的齿轮12同步转动,下方的齿轮12带动圆柱13同步转动。
36.圆柱13的外侧开设有呈倾斜的移动槽14,且移动槽14的内部卡合有连接杆16,并且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对杂质进行过滤的过滤板10,过滤板10的贯穿滑动有对杂质进行处理的刮板15;刮板15的上方设置有左右移动的连接杆16,限位杆6与泵体2的弧度相同,且限位杆6的移动距离为卡槽5的长度;刮板15的移动距离为移动槽14的水平长度,且粉碎齿17和涡轮11相互交错,并且粉碎齿17和涡轮11的直径小于圆柱13到底座1上端的距离;
37.结合图4-5所示,圆柱13转动带动移动槽14同步转动,由于移动槽14成倾斜结构,移动槽14转动带动连接杆16同步移动,连接杆16移动带动刮板15同步移动,刮板15移动实现对过滤板10上的杂质进行处理,避免杂质堆积在过滤板10的外表面使过滤板10出现堵塞的现象,使污水能够顺利流动。
38.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可防泥沙且可自清理的排污泵时,结合图1-5所示,移动柱7移动对限位杆6进行推动,进而使限位杆6移动,通过限位杆6的移动实现对移动杆3的固定,实现对上下两侧的泵体2进行拼接,不需要通过螺钉进行安装,避免螺钉出现生锈的现象,通过内弹簧4的弹力推动限位杆6反向移动,进而实现对移动柱7的限位,通过粉碎齿17的转动实现对污泥进行处理,避免污泥堆积在泵体2的内部,防止污泥堆积出现堵塞的现象,对泵体2进行保护,通过移动槽14的转动带动刮板15进行左右移动,进而实现对过滤板10上杂质
进行处理,避免过滤板10的杂质出现堵塞的现象,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9.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