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低压铸造保温炉余热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4-27 21:07: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低压铸造保温炉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2.低压铸造是指铸型一般安置在密封的坩埚上方,坩埚中通入压缩空气,在熔融金属的表面上造成低压力(0.06~0.15mpa),使金属液体由升液管上升填充铸型和控制凝固的铸造方法,这种铸造方法补缩量好,铸件组织紧密,容易铸造出大型薄壁复杂的铸件,无需冒口,金属回收率达95%,无污染,容易实现自动化,低压铸造每次加压后的排气温度在80
°
~130
°

3.但现在的低压铸造保温炉不能有效对排出的热量进行回收,导致能源白白浪费,为此,我们提出低压铸造保温炉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低压铸造保温炉余热回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低压铸造保温炉余热回收系统,包括保温炉、蓄热器、加压控制结构和回流管,所述蓄热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管,且蓄热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远离蓄热器的一端连通有第一三通管,所述第一三通管远离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连通有第四连接管,所述第四连接管远离第一三通管的一端连通有角座阀,所述角座阀远离第四连接管的一端连通管有排气管,所述第一三通管的上部连通有第二三通管,所述第二三通管的一侧连通有超压安全阀,且第二三通管的顶部连通有单向阀,所述加压控制结构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三连接管,所述蓄热器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连接孔,且蓄热器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蓄热器的底部内壁等距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下隔板,且蓄热器的顶部内壁等距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上隔板,所述蓄热器的内部填充有蓄热球,所述蓄热器的外壁与内壁之间设置有真空腔,所述蓄热器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排气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回流管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电磁阀。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保温炉的排气孔连通,且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孔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远离第一三通管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孔连通。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压控制结构为增压泵,所述第三连接管远离加压控制结构的一端与单向阀连通。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若干个所述下隔板与若干个所述上隔板之间交错设置,且若干个所述下隔板与若干个所述上隔板将蓄热器的内部分隔为多个s型风道。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蓄热球为一种鹅卵石材质的构件。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与蓄热器内部的蓄
热球接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探头处于排气管的内部,所述回流管的一端与蓄热器连通,且回流管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接管连通。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连接管、蓄热器、第二连接管、第一三通管、第四连接管、角座阀、排气管、第二三通管、单向阀、第三连接管和加压控制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实现了热量的回收,减少资源的浪费,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回流管和电磁阀之间的配合使用,方便对残留的热量进行回流回收,进一步减少了热量的流失,且通过上隔板和下隔板,增加了空气再蓄热器内部的行程,从而增加了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13.图1为低压铸造保温炉余热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低压铸造保温炉余热回收系统中蓄热器主视图的剖面图。
15.图中标记:1、保温炉;2、第一连接管;3、蓄热器;4、第二连接管;5、超压安全阀;6、第一三通管;7、第二三通管;8、加压控制结构;9、第三连接管;10、单向阀;11、第四连接管;12、角座阀;13、排气管;14、回流管;15、第一温度传感器;16、第二温度传感器;17、电磁阀;18、第一连接孔;19、第二连接孔;20、下隔板;21、上隔板;22、蓄热球;23、真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低压铸造保温炉余热回收系统,包括保温炉1、蓄热器3、加压控制结构8和回流管14,蓄热器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管2,且蓄热器3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管4,第二连接管4远离蓄热器3的一端连通有第一三通管6,第一三通管6远离第二连接管4的一端连通有第四连接管11,第四连接管11远离第一三通管6的一端连通有角座阀12,角座阀12远离第四连接管11的一端连通管有排气管13,第一三通管6的上部连通有第二三通管7,第二三通管7的一侧连通有超压安全阀5,且第二三通管7的顶部连通有单向阀10,加压控制结构8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三连接管9,蓄热器3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8,且蓄热器3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9,蓄热器3的底部内壁等距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下隔板20,且蓄热器3的顶部内壁等距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上隔板21,蓄热器3的内部填充有蓄热球22,蓄热器3的外壁与内壁之间设置有真空腔23,蓄热器3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5,排气管13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6,回流管14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电磁阀17。
18.第一连接管2的一端与保温炉1的排气孔连通,且第一连接管2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孔18连通,第二连接管4远离第一三通管6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孔19连通,使保温炉1排出的热气体进入至蓄热器3内进行热量储存。
19.加压控制结构8为增压泵,第三连接管9远离加压控制结构8的一端与单向阀10连通,方便向蓄热器3内注入空气,以便将蓄热器3内储存的热量带到保温炉1内,实现热量的
回收。
20.若干个下隔板20与若干个上隔板21之间交错设置,且若干个下隔板20与若干个上隔板21将蓄热器3的内部分隔为多个s型风道,蓄热球22为一种鹅卵石材质的构件,增加气体在蓄热器3内的行程,从而增加与蓄热球22的接触时间,增加了换热效果。
21.第一温度传感器15的探头与蓄热器3内部的蓄热球22接触,第二温度传感器16的探头处于排气管13的内部,回流管14的一端与蓄热器3连通,且回流管14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接管11连通,方便将热气体回流至蓄热器3,进一步将热量进行转移储存,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2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过程中,首先打开角座阀12,保温炉1排出的热气体通过第一连接管2进入至蓄热器3内,热气体中的大部分热量与蓄热球22进行换热,并将大部分热量储存蓄热球22内,失去大部分热量的气体依次通过第二连接管4、第一三通管6、第四连接管11和排气管13排出,此时可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15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6分别读出蓄热球22表面的温度和排气管13内部的温度,当蓄热球22表面的温度低于排气管13内部的温度时,说明排出气体中的残余热量还能转移至蓄热球22内,此时关闭角座阀12并将两个电磁阀17打开,将气体回流至蓄热器3内,继续进行换热,极大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当需要将储存的热量转移至保温炉1内时,关闭角座阀12和电磁阀17,打开单向阀10和加压控制结构8,加压控制结构8做功将外界空气通过第三连接管9、单向阀10、第二三通管7、第一三通管6和第二连接管4输送至蓄热器3内,蓄热球22对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空气通过第一连接管2进入至保温炉1内,从而实现了热量的回收,且通过下隔板20与若干个上隔板21将蓄热器3的内部分隔为多个s型风道,增加气体在蓄热器3内的行程,从而增加与蓄热球22的接触时间,增加了换热效果,并且通过真空腔23增加了蓄热器3的隔热性。
23.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