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带有枢转结构的玩偶的制作方法

2022-04-25 03:20: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玩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带有枢转结构的玩偶。


背景技术:

2.玩具件关节转动件常采用二次注塑的方式成型,利用两种不相熔接材料注塑成型,一射塑胶件中心带有孔位或槽位,二射塑胶件在成形时塑胶填充进一射塑胶件的孔或槽内,一射塑胶件外侧面与二射塑胶件内侧面采用球形或圆柱成配合,如图8、图9所示,一射塑胶件外侧面与二射塑胶件内侧面为滑动配合状态3,能够实现转动的效果。
3.常规设计一射塑胶件的孔或槽位与射塑胶件外形面(二射塑胶件的内侧面)采用同心设计,一射塑胶件注塑成型后,在成型二射塑胶件时,一射塑胶件受到来自二射塑胶件的高温,一射塑胶件局部塑胶发生不规则变形,如图4所示,在一射塑胶件的外部具有形变部位113,形变部位113往往为不规则的类似凸起的结构,从而使一射塑胶件与二射塑胶件成型后的接触面不再是球形面或圆柱面接触。当一射塑胶件与二射塑胶件发生转动时,一射塑胶件变形区域与二射塑胶件产生挤压力,二射塑胶件受到挤压力产生轻微变形,如图5中的挤压变形215,从而使二射塑胶件薄弱区表面产生因受挤压变形产生发白的现象。
4.专利文献cn205007566u公开了一种玩具关节,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转动件以及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可相互转动,所述第一转动件包括与第二转动件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件和与该第一连接部件相连的第一外接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包括与第一转动件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件和与该第二连接部件相连的第二外接部件,所述第一外接部件包括与第一连接部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圆球,所述第二外接部件包括与第二连接部件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圆球,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外侧套有保护套,但通过采用保护套的方案会增加注塑成型的加工方式的加工难度,且不能有效解决对于二射塑胶件高温成型造成一射塑胶件外部形变干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枢转结构的玩偶。
6.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有枢转结构的玩偶,包括:
7.第一积木,具有转动端,所述转动端上具有枢转空间;
8.第二积木,被配置为在所述转动端的外部以注塑成型的方式构建与所述转动端的连接关系且具有转轴端,转轴端与所述转动端转动配合,所述转轴端具有内侧面以及布置在所述内侧面两侧的第一支撑侧、第二支撑侧,所述第二支撑侧上具有匹配所述枢转空间的转轴,所述转动端被限制在所述第一支撑侧和第二支撑侧之间,其中,所述内侧面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转动端所具有的外侧面转动时与外侧面之间形成间隙。
9.优选地,通过将所述转轴的轴心偏离所述转动端的中心布置或者将所述外侧面采用减胶处理的方式使得所述内侧面相对于外侧面转动时形成间隙。
10.优选地,具有如下任一种特征:
11.所述转动端的外侧面距离所述枢转空间中心最远部位的一侧形成第一端面,所述内侧面具有匹配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二端面,当所述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接触相抵时,所述最远部位与内侧面接触且由于所述转动端转动引起第一端面远离第二端面运动使所述最远部位逐渐远离所述内侧面进而形成间隙;
12.所述枢转空间与转动端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积木注塑成型时对转动端外侧面进行减胶处理使得外侧面与所述内侧面之间形成间隙。
13.优选地,具有如下任一种或任多种结构形式:
14.所述枢转空间为盲孔或通孔;
15.所述第一支撑侧和第二支撑侧对称或不对称;
16.所述转轴的端部位于所述枢转空间中或者穿过枢转空间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侧。
17.优选地,所述第一积木上具有第一拼接端,所述第二积木上具有第二拼接端;
18.所述第一拼接端、第二拼接端均用于拼接其他积木进而使得所述玩偶被构建成目标造型。
19.优选地,所述第一拼接端为公头或母头;
20.所述第二拼接端为公头或母头。
21.优选地,所述转动端绕所述转轴转动的角度范围为所述第一拼接端被所述转轴端的一侧干涉到转动到被所述转轴端另一侧干涉转动角度范围;或者
22.所述转动端绕所述转轴转动的角度范围为所述第一拼接端被所述转轴端的一侧干涉到所述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接触相抵时的转动角度范围。
23.优选地,所述转动端的一侧或两侧均设置有以所述枢转空间为中心的多个环形结构。
24.优选地,沿远离所述枢转空间中心的方向上多个环形结构呈依次降低的阶梯形结构布置。
25.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侧和/或第二支撑侧朝向所述转动端的一面的形状匹配多个所述环形结构进而在所述转动端转动时对所述转动端的转动进行引导。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27.1、本发明通过对第一积木外侧面减胶处理的方式或者将枢转空间的中心偏心布置在转动端上,最终都能够降低或消除转动端外侧面由于高温带来的形变对枢转结构转动造成的影响,避免了二射塑胶件薄弱区表面产生因受挤压变形产生发白的缺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28.2、本发明中的枢转结构的可转动角度通过设计转轴端的外形可进行调整以匹配不同玩偶的需求,实用性强。
29.3、本发明中第一支撑侧和/或第二支撑侧朝向转动端的一面的形状匹配多个环形结构,在转动端转动时能够对转动端的转动进行引导,使得转轴与枢转空间之间间隙配合的情况下仍能使得转动端与转轴端转动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有效降低了加工过程中转轴与枢转空间的匹配精度,有利于降低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30.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
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31.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32.图2为第二积木注塑成型后连接第一积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转轴与转动端同轴布置;
33.图3为第二积木注塑成型后连接第一积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转轴偏离与转动端的中心布置;
34.图4为转动端外侧面受热变形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转动端相对于转轴端转动时挤压变形的结构示意图;
36.图6为其中一幅转动端减胶处理后的结构示意图;
37.图7为其中另一幅转动端外侧面减胶处理后的结构示意图;
38.图8为现有技术中第一积木与第二积木连接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39.图9为现有技术中第一积木与第二积木连接时的内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40.图10为实施例1中第一积木与第二积木连接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41.图11为实施例1中第一积木与第二积木连接时的内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42.图12为实施例3中第一积木与第二积木连接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43.图13为实施例3中第一积木与第二积木连接时的内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
44.第一积木1
45.转动端11
46.枢转空间111
47.外侧面112
48.形变部位113
49.处理后的结构114
50.第一环形结构115
51.第二环形结构116
52.第一端面117
53.最远部位118
54.第一拼接端12
55.第二积木2
56.转轴端21
57.第一支撑侧211
58.第二支撑侧212
59.转轴213
60.内侧面214
61.挤压变形215
62.第一干涉点216
63.第二干涉点217
64.第二端面218
65.第二拼接端22
66.滑动配合状态3
67.第一间隙4
68.第二间隙5
具体实施方式
6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70.实施例1:
7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枢转结构的玩偶,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积木1以及第二积木2,第一积木1具有转动端11,转动端11上具有枢转空间111;第二积木2被配置为在转动端11的外部以注塑成型的方式构建与转动端11的连接关系,第二积木2具有转轴端21,转轴端21与转动端11转动配合形成枢转结构,第一积木1上具有第一拼接端12,第二积木2上具有第二拼接端22,其中,第一拼接端12、转动端11可以被配置为第一积木1的两端,也可以将其设置成轴心呈一定的夹角布置,夹角例如为90
°
,再例如为135
°
等,同理,转轴端21与第二拼接端22也可以以相同或相类似的结构布置,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拼接端12、第二拼接端22均用于拼接其他积木进而使得玩偶被构建成目标造型,提高玩偶的趣味性。
72.转轴端21具有内侧面214以及布置在内侧面214两侧的第一支撑侧211、第二支撑侧212,第二支撑侧212上具有匹配枢转空间111的转轴213,转动端11被限制在第一支撑侧211和第二支撑侧212之间,内侧面(214)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转动端(11)所具有的外侧面(112)转动时与外侧面(112)之间形成间隙。
73.本实施例中,枢转空间111为盲孔,转轴213的端部位于枢转空间111中,由于转轴213的端部延伸到枢转空间111的内部且由于第二支撑侧212和第二支撑侧212对转动端11的限位使得转轴端21稳定保持在转动端11上,
74.本实施例中,第一拼接端12为公头或母头,第二拼接端22为公头或母头,根据玩偶实际的拼接需求可灵活设计,以满足实际的拼接需求。
75.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侧211和第二支撑侧212不对称。
76.实施例2:
77.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优选例。
78.本实施例中,枢转空间111与转动端11同轴布置,在第一积木(1)注塑成型时对转动端11外侧面112进行减胶处理,使得成型后的第一积木(1)外侧面112的去除量大于由于高温产生的形变量,使得外侧面112相对于内侧面214转动时仍形成间隙,如图6、图7所示,外侧面112在加工时均进行了减胶处理形成处理后的结构114,以达到外侧面112与内侧面214间隙配合的目的。
79.进一步地,外侧面112与内侧面214之间形成第一间隙4,如图10、图11所示,可有效避免二射塑胶件薄弱区表面产生被挤压的情形,保证了产品外观的美观度。
80.本实施例中,枢转空间111为通孔,转轴213的端部穿过枢转空间111连接第一支撑侧211,使得结构更加稳定。
81.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侧211和第二支撑侧212为对称的结构。
82.需要说明的是,转动端11绕转轴213转动的角度范围为第一拼接端12被转轴端21的一侧干涉到转动到被转轴端21另一侧干涉转动角度范围,因此,根据玩偶实际转动角度范围的需求,可对转轴端21的外形设计,已达到所需的角度转动范围,如图2所示,转轴端21上的第一干涉点216、第二干涉点217决定了第一拼接端12的转动角度范围。
83.本实施例中,转动端11的一侧或两侧均设置有以枢转空间111为中心的多个环形结构,例如图2所示,包括第一环形结构115、第二环形结构116。
84.本实施例中,沿远离枢转空间111中心的方向上多个环形结构呈依次降低的阶梯形结构布置。沿图2纸面向里的方向上第一环形结构115的高度高于第二环形结构116的高度。
85.第一支撑侧211和/或第二支撑侧212朝向转动端11的一面的形状匹配多个环形结构进而在转动端11转动时对转动端11的转动进行引导,使得转轴213与枢转空间111之间间隙配合的情况下仍能使得转动端11与转轴端21转动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可降低加工过程中转轴213与枢转空间111的匹配精度,降低生产成本。
86.实施例3:
87.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变化例。
88.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枢转空间111的轴心偏离转动端11的中心布置,转动端11的外侧面112距离枢转空间111中心最远部位118的一侧形成第一端面117,内侧面214具有匹配第一端面117的第二端面218,当第一端面117与第二端面218接触相抵时,最远部位118与内侧面214接触且由于转动端11转动引起第一端面117远离第二端面218运动使最远部位118逐渐远离内侧面214进而形成间隙,该间隙为第二间隙5,第二间隙5为一端细另一端粗的类弧形间隙,如图12、图13所示,因此即使成型过程中存在变形部位113,由于枢转空间111的中心偏离转动端11的中心布置,在转动时也能避免内侧面214与外侧面112相互干涉,从而解决了相互挤压的问题。
89.本实施例中,转动端11绕转轴213转动的角度范围为第一拼接端12被转轴端21的一侧干涉到第一端面117与第二端面218接触相抵时的转动角度范围,例如转动角度范围为90
°
,再例如为180
°
等。
9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91.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