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康复护理用术后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23:5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术后 训练 康复 装置 护理


1.本发明涉及术后训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康复护理用术后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康复护理是近几年来治疗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的骨科患者在手术后不但要进行营养的补充,同时也要进行适当的锻炼,让骨骼和肌肉更好的恢复到手术前的状态,以巩固手术的效果。
3.因此骨科患者的锻炼常常被忽视,或者说是无法实现,这就导致骨折部位的肌肉发生萎缩,导致恢复效果差,需要更长的回复时间,同时又增加了肌肉萎缩的情况。因此,对患者的康复训练需要根据骨科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锻炼。


技术实现要素:

4.(一)发明目的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术后康复训练难以进行、康复训练装置不完善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康复护理用术后训练装置,能够对于上肢受损以及下肢受损等部位进行合理的康复训练,适用于不同肢体的康复训练,并且能够根据患者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调节。
5.(二)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康复护理用术后训练装置,包括底板座,所述底板座的上表面固定有u形板,所述u形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纵向设置的圆杆一,所述圆杆一的两端分别贯穿u形板的内侧前壁以及内侧后壁且均固定有转板,两个所述转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有圆柱,所述圆杆一上固定套设有位于u形板内侧的齿轮一,所述u形板的内侧后表面转动连接有圆杆二,所述圆杆二的前端固定有与齿轮一啮合传动的齿轮二,所述齿轮二的前表面偏心固定有固定圆杆,所述固定圆杆上活动套设有限制板,所述限制板的右侧固定有横向设置的齿条板,所述底板座的上表面固定有一对位于齿条板两侧的方板,两个所述方板之间转动连接有圆杆三,所述圆杆三上固定套设有与齿条板啮合传动的齿轮三,所述圆杆三的后侧设置有固定在底板座上表面的矩形板,所述矩形板的左表面贯穿设置有圆杆四,所述圆杆四的左端与圆杆三之间通过锥齿轮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矩形板的右侧设置有固定在底板座上表面的上肢训练机构。
6.优选的,所述上肢训练机构包括竖直固定在底板座上表面的长板,所述长板的左表面固定横向设置的顶板,所述顶板的下表面固定有短板,所述短板的右表面与长板的左表面之间转动连接有圆杆五,所述圆杆五上固定套设有收卷轮,所述收卷轮上设置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两端均固定有吊环。
7.优选的,所述圆杆四的右端与长板的左表面转动连接,所述圆杆四与圆杆五之间通过带轮传动组件传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带轮传动组件包括两个分别固定在圆杆四上以及圆杆五上的皮带轮,两个所述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锥齿轮传动组件包括固定套设在圆杆三上的锥齿轮一以及固定在圆杆四左端的锥齿轮一,所述锥齿轮一和锥齿轮二之间啮合传动。
10.优选的,每个所述圆柱上均活动套设有踏板,每个所述踏板上均设置有防滑垫。
11.优选的,所述限制板的前表面开设有供固定圆杆滑动的滑动通槽,所述固定圆杆位于滑动通槽内。
12.优选的,所述底板座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对位于齿条板两侧的限制板,所述底板座的上表面固定有位于吊环下侧的座椅。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1、通过u形板、圆杆一、转板、圆柱和齿轮一的组合使用,能够实现下肢的康复运动,模拟人体步行,提高患者的恢复能力。
14.2、通过长板、顶板、短板、圆杆五、带轮传动组件、收卷轮、牵引绳、吊环和座椅的组合使用,能够方便患者进行上肢康复训练。
15.3、通过圆杆二、齿轮二、固定圆杆、限制板、齿条板、方板、圆杆三、齿轮三、锥齿轮一、矩形板、圆杆四和锥齿轮二的组合使用,能够使得上肢训练和下肢训练配合,能够实现自由控制调节,更加方便患者结合自身进行训练。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康复护理用术后训练装置的正视图。
17.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康复护理用术后训练装置的前视立体图。
18.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康复护理用术后训练装置的左视立体图。
20.图5为图4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底板座、2u形板、3圆杆一、4转板、5圆柱、6齿轮一、7圆杆二、8齿轮二、9固定圆杆、10限制板、11齿条板、12方板、13圆杆三、14齿轮三、15锥齿轮一、16矩形板、17圆杆四、18锥齿轮二、19长板、20顶板、21短板、22圆杆五、23带轮传动组件、24收卷轮、25牵引绳、26吊环、27座椅。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如图1

5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康复护理用术后训练装置,包括底板座1,底板座1的上表面固定有u形板2,u形板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纵向设置的圆杆一3,圆杆一3的两端分别贯穿u形板2的内侧前壁以及内侧后壁且均固定有转板4,两个转板4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有圆柱5,圆杆一3上固定套设有位于u形板2内侧的齿轮一6,u形板2的内侧后表面转动连接有圆杆二7,圆杆二7的前端固定有与齿轮一6啮合传动的齿轮二8,齿轮二8的前表面偏心固定有固定圆杆9,固定圆杆9上活动套设有限制板10,限制板10的右侧固定有横向设置的齿条板11,底板座1的上表面固定有一对位于齿条板11两侧的方板12,两个方板12之间转动连接有圆杆三13,圆杆三13上固定套设有与齿条板11啮合传动的齿轮三14,圆杆三13的后侧设置有固定在底板座1上表面的矩形板16,矩形板16的左表面贯穿设置有圆杆四17,圆杆
四17的左端与圆杆三13之间通过锥齿轮传动组件传动连接,矩形板16的右侧设置有固定在底板座1上表面的上肢训练机构;上肢训练机构包括竖直固定在底板座1上表面的长板19,长板19的左表面固定横向设置的顶板20,顶板20的下表面固定有短板21,短板21的右表面与长板19的左表面之间转动连接有圆杆五22,圆杆五22上固定套设有收卷轮24,收卷轮24上设置有牵引绳25,牵引绳25的两端均固定有吊环26;圆杆四17的右端与长板19的左表面转动连接,圆杆四17与圆杆五22之间通过带轮传动组件23传动连接;带轮传动组件23包括两个分别固定在圆杆四17上以及圆杆五22上的皮带轮,两个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锥齿轮传动组件包括固定套设在圆杆三13上的锥齿轮一15以及固定在圆杆四17左端的锥齿轮一18,锥齿轮一15和锥齿轮二18之间啮合传动;每个圆柱5上均活动套设有踏板,每个踏板上均设置有防滑垫,通过防滑垫提高踏板与脚之间的摩擦力;限制板10的前表面开设有供固定圆杆9滑动的滑动通槽,固定圆杆9位于滑动通槽内,通过滑动通槽使得固定圆杆9能够进行滑动,实现齿轮二8的转动;底板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对位于齿条板11两侧的限制板,底板座1的上表面固定有位于吊环26下侧的座椅27,通过座椅27方便患者进行坐下。
24.工作原理:当上肢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时,先坐在座椅27内,然后将双脚分别踏在两个踏板上,然后将手臂举起两只手分别抓住两个吊环26,然后通过双腿使得转板4以圆杆一3为圆心转动,并且根据自身情况调节转动速度,然后圆杆一3上固定的齿轮一6与齿轮二8之间啮合转动,进而u形板2与圆杆二7之间转动,齿轮二8上固定的固定圆杆9在限制板10的滑动通槽内滑动,进而限制板10实现左右移动,进而限制板10固定连接的齿条板11左右移动,齿条板11与圆杆三13之间相啮合转动,圆杆三13与方板12之间转动,圆杆三13上固定的锥齿轮一15与锥齿轮二18之间啮合转动,进而使得锥齿轮二18固定连接的圆杆四17与矩形板16之间转动,圆杆四17上固定的皮带轮与圆杆五22上的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圆杆四17的右端与长板19之间转动,圆杆五22在短板21和长板19之间转动,顶板20起到支撑作用,进而圆杆五22上的收卷轮24对牵引绳25的两端发生相互运动,使得吊环26上的双手发生相互运动,进而使得上肢得到训练;当下肢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时,通过他人扶持使得患者坐在座椅27上,然后将双脚放置在踏板上,然后双手分别握住两个吊环26,然后将其中一个吊环26下拉,在牵引绳25的牵引作用下使得收卷轮24转动,另一个吊环26在牵引绳25的牵引作用下上移,然后再将上移的吊环26下拉,另一个吊环26下移,然后反复此运动,并且实际需要进行调节拉动范围,收卷轮24在转动的同时,圆杆五22与圆杆四17之间通过带轮传动组件23传动,进而圆杆四17上固定的锥齿轮二18与圆杆三13上固定的锥齿轮一15啮合传动,圆杆三13上固定的齿轮三14与齿条板11之间啮合传动,进而使齿条板11带动限制板10左右移动,进而固定圆杆9在限制板10的滑动通槽内滑动,齿轮二8在固定圆杆9的作用下,发生转动,进而圆杆二7上固定的齿轮二8与齿轮一6之间啮合转动,圆杆一3转动,进而使得圆杆一3固定的转板4转动,圆柱5以转板4为圆心转动,进而实现了下肢的伸屈运动,实现康复训练,实现了适用于不同患者的康复训练,同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训练强度控制,更加贴合患者使用。
2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
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