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切削刀片及包括该切削刀片的切削工具的制作方法

2022-04-24 20:58: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切削刀片及包括该切削刀片的切削工具。


背景技术:

2.使用安装于工具主体的切削刀片对金属等被切削件进行切削。在高进给工具等这些切削工具中,以前,为了实现主体上的切削刀片的夹持性能的提升,对该切削刀片的后刀面形状进行改进。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若用作切削刀片的侧面上的约束面的区域以随着从上表面侧靠向下表面侧而远离通孔的中心轴o1的方式倾斜,则可能会对螺钉施加过大的负荷,鉴于此,通过使切削刀片的第一面及第四面在包括通孔的中心轴o1的截面中与中心轴o1平行,使得支架在第一面及第四面也能够稳定地固定刀片(参考专利文献1的(段落[0048])。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343016号公报
[0006]
技术课题
[0007]
然而,当设为如上所述的构成时,对刀片向外周侧滑动的力来说是有效的,但有时对使刀片旋转的力来说仍不够。另外,若像专利文献1那样未考虑刀片强度或切屑排出性能,则在加工过程中有时容易发生刀片的缺损。
[0008]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削刀片及包括该切削刀片的切削工具,其使夹持刀片的力增大,且使刀片强度及切屑排出性能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0009]
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切削刀片的特征在于,包括:
[0010]
上表面,其为第一端面;
[0011]
下表面,其是与上表面相反一侧的面,且为具有安装至切削工具主体的安装面的第二端面;
[0012]
螺纹孔,其具有从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的轴线;
[0013]
周侧面,其形成为将上表面与下表面连接;
[0014]
主切削刃及内切削刃,它们分别形成于上表面与周侧面的相交区域、及下表面与周侧面的相交区域;以及,
[0015]
约束面,其以至少一部分与主体抵接的方式形成于周侧面;
[0016]
在从上表面观察的俯视图中,主切削刃的角度与约束面的角度不同,
[0017]
主切削刃的角度小于约束面的角度。
[0018]
通过像上述方面那样使主切削刃的角度小于约束面的角度,能够安装至现有的切削工具主体,同时减小该切削刀片的切入角,由此,切削阻力减小,且使该切削刀片旋转的作用力减小。另外,这样减小切削刀片的切入角会使切屑的厚度变薄,从而也会增加进给,
因此,在刀片强度方面、切屑排出性能方面也能够实现提升。
[0019]
上述方面的切削刀片也可以包括r部,该r部在主切削刃与内切削刃之间为凸形状,且形成于与通过形成这些主切削刃及内切削刃的边的中心的轴线相比更靠内切削刃的位置。
[0020]
在上述方面的切削刀片中,也可以在俯视图中,下表面的内切削刃与上表面的主切削刃相比,相对于该切削刀片的中心更靠外侧。
[0021]
在上述方面的切削刀片中,由与下表面的安装面垂直且通过上表面的主切削刃的假想面切断得到第一假想截面,在该第一假想截面上出现的形状也可以为如下形状:随着从上表面的主切削刃靠向下表面的内切削刃,与上表面的主切削刃的后刀面相比,约束面相对于该切削刀片的中心更靠外侧,与约束面相比,下表面的内切削刃相对于该切削刀片的中心更靠外侧。
[0022]
在上述方面的切削刀片中,俯视图中的主切削刃的角度与内切削刃的角度可以不同,主切削刃的角度可以小于内切削刃的角度。
[0023]
在上述方面的切削刀片中,俯视图中的内切削刃的角度大小与约束面的角度大小可以相等。
[0024]
在上述方面的切削刀片中,在面向形成有约束面的侧面观察的侧视图中,上表面的主切削刃可以形成为在与上表面的安装面相交的高度处相对于该安装面倾斜,上表面的内切削刃可以形成在比安装面低的位置。
[0025]
在上述方面的切削刀片中,在由与下表面的安装面垂直且通过上表面的主切削刃的假想面切断得到的第一假想截面中,该主切削刃的后刀面及约束面可以是后角为0
°
或负值的面,在由与下表面的安装面垂直且通过上表面的内切削刃的假想面切断得到的第二假想截面中,该内切削刃的后刀面可以是后角为正值的正面。
[0026]
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切削工具包括:主体,其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且具有用于保持切削刀片的刀头座;以及上述方面的切削刀片,其以安装面抵接于刀头座的方式安装于主体。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切削刀片的立体图。
[0028]
图2是从与第二周侧面部相对的方向d2观察切削刀片的侧视图。
[0029]
图3是从与上表面相对的方向观察切削刀片的俯视图。
[0030]
图4是沿第一方向d1从与第一周侧面部相对的方向观察到的切削刀片的侧视图。
[0031]
图5是示出立铣刀的前端部及安装于该前端部的刀头座的切削刀片的立体图。
[0032]
图6的(a)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的切入角θ1的图,(b)是示出以前的切削刀片的切入角θ2的图。
[0033]
图7是示出装在立铣刀的切削刀片的形状的概况、及切削时作用于该切削刀片的力的图。
[0034]
图8(a)是沿第一方向d1从与第一周侧面部相对的方向观察到的切削刀片的侧视图,(b)是将切削刀片的上表面侧的主切削刃、内切削刃、底r部放大表示的图。
[0035]
图9的(a)是对上表面的主切削刃与下表面的内切削刃的相对位置进行说明的切
削刀片的俯视图,(b)是对下表面的凸起面(安装至立铣刀的安装面)的形状进行说明的图,该图中,假设透视切削刀片进行观察。
[0036]
图10是对从上表面的主切削刃至下表面的内切削刃的切削刀片的周侧面上的形状示例进行说明的图,其中,(a)是沿第一方向d1从与第一周侧面部相对的方向观察到的切削刀片的侧视图,(b)是沿假想线(a-a线)的切削刀片的截面图。
[0037]
图11是对俯视图中主切削刃的角度及内切削刃的角度进行说明的切削刀片的俯视图。
[0038]
图12是示出侧视图中主切削刃、凸起面、内切削刃的相对高度的关系的图,其中,(a)是从与第一周侧面部相对的方向观察到的切削刀片的侧视图,(b)是切削刀片的俯视图。
[0039]
图13是示出后刀面的后角设定为中性值或负值的主切削刃、及后刀面设定为正面的内切削刃的示例的图,其中,(a)是示出假想面s2、s3且从与第一周侧面部相对的方向观察的侧视图,(b)是示出假想面s2中的主切削刃的截面形状的图,(c)是示出假想面s3中的内切削刃的截面形状的图。
[0040]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41]
切削刀片
ꢀꢀꢀꢀꢀꢀꢀꢀꢀꢀꢀꢀꢀꢀꢀꢀꢀꢀꢀꢀꢀꢀꢀꢀꢀꢀꢀꢀꢀꢀꢀꢀꢀꢀꢀꢀꢀꢀꢀꢀꢀꢀ
10
[0042]
第一周侧面部
ꢀꢀꢀꢀꢀꢀꢀꢀꢀꢀꢀꢀꢀꢀꢀꢀꢀꢀꢀꢀꢀꢀꢀꢀꢀꢀꢀꢀꢀꢀꢀꢀꢀꢀꢀꢀꢀꢀ
11
[0043]
第二周侧面部
ꢀꢀꢀꢀꢀꢀꢀꢀꢀꢀꢀꢀꢀꢀꢀꢀꢀꢀꢀꢀꢀꢀꢀꢀꢀꢀꢀꢀꢀꢀꢀꢀꢀꢀꢀꢀꢀꢀ
12
[0044]
第三周侧面部
ꢀꢀꢀꢀꢀꢀꢀꢀꢀꢀꢀꢀꢀꢀꢀꢀꢀꢀꢀꢀꢀꢀꢀꢀꢀꢀꢀꢀꢀꢀꢀꢀꢀꢀꢀꢀꢀꢀ
13
[0045]
第四周侧面部
ꢀꢀꢀꢀꢀꢀꢀꢀꢀꢀꢀꢀꢀꢀꢀꢀꢀꢀꢀꢀꢀꢀꢀꢀꢀꢀꢀꢀꢀꢀꢀꢀꢀꢀꢀꢀꢀꢀ
14
[0046]
周侧面
ꢀꢀꢀꢀꢀꢀꢀꢀꢀꢀꢀꢀꢀꢀꢀꢀꢀꢀꢀꢀꢀꢀꢀꢀꢀꢀꢀꢀꢀꢀꢀꢀꢀꢀꢀꢀꢀꢀꢀꢀꢀꢀꢀꢀ
15
[0047]
上表面
ꢀꢀꢀꢀꢀꢀꢀꢀꢀꢀꢀꢀꢀꢀꢀꢀꢀꢀꢀꢀꢀꢀꢀꢀꢀꢀꢀꢀꢀꢀꢀꢀꢀꢀꢀꢀꢀꢀꢀꢀꢀꢀꢀꢀ
17
48.凸起面(安装面)
ꢀꢀꢀꢀꢀꢀꢀꢀꢀꢀꢀꢀꢀꢀꢀꢀꢀꢀꢀꢀꢀꢀꢀꢀꢀꢀꢀꢀꢀꢀꢀꢀꢀꢀꢀꢀ
17a
[0049]
凸起面的缘部
ꢀꢀꢀꢀꢀꢀꢀꢀꢀꢀꢀꢀꢀꢀꢀꢀꢀꢀꢀꢀꢀꢀꢀꢀꢀꢀꢀꢀꢀꢀꢀꢀꢀꢀꢀꢀꢀꢀ
17a1
[0050]
与第一周侧面部的连接区域
ꢀꢀꢀꢀꢀꢀꢀꢀꢀꢀꢀꢀꢀꢀꢀꢀꢀꢀꢀꢀꢀꢀꢀꢀꢀꢀ
17p
[0051]
与第三周侧面部的连接区域
ꢀꢀꢀꢀꢀꢀꢀꢀꢀꢀꢀꢀꢀꢀꢀꢀꢀꢀꢀꢀꢀꢀꢀꢀꢀꢀ
17s
[0052]
下表面
ꢀꢀꢀꢀꢀꢀꢀꢀꢀꢀꢀꢀꢀꢀꢀꢀꢀꢀꢀꢀꢀꢀꢀꢀꢀꢀꢀꢀꢀꢀꢀꢀꢀꢀꢀꢀꢀꢀꢀꢀꢀꢀꢀꢀ
19
[0053]
凸起面部
ꢀꢀꢀꢀꢀꢀꢀꢀꢀꢀꢀꢀꢀꢀꢀꢀꢀꢀꢀꢀꢀꢀꢀꢀꢀꢀꢀꢀꢀꢀꢀꢀꢀꢀꢀꢀꢀꢀꢀꢀꢀꢀ
19a
[0054]
与第一周侧面部的连接区域
ꢀꢀꢀꢀꢀꢀꢀꢀꢀꢀꢀꢀꢀꢀꢀꢀꢀꢀꢀꢀꢀꢀꢀꢀꢀꢀ
19p
[0055]
与第三周侧面部的连接区域
ꢀꢀꢀꢀꢀꢀꢀꢀꢀꢀꢀꢀꢀꢀꢀꢀꢀꢀꢀꢀꢀꢀꢀꢀꢀꢀ
19s
[0056]
切削刃
ꢀꢀꢀꢀꢀꢀꢀꢀꢀꢀꢀꢀꢀꢀꢀꢀꢀꢀꢀꢀꢀꢀꢀꢀꢀꢀꢀꢀꢀꢀꢀꢀꢀꢀꢀꢀꢀꢀꢀꢀꢀꢀꢀꢀ
20
[0057]
切削刃部
ꢀꢀꢀꢀꢀꢀꢀꢀꢀꢀꢀꢀꢀꢀꢀꢀꢀꢀꢀꢀꢀꢀꢀꢀꢀꢀꢀꢀꢀꢀꢀꢀꢀꢀꢀꢀꢀꢀꢀꢀꢀꢀ
20a、20b、20c、20d
[0058]
主切削刃
ꢀꢀꢀꢀꢀꢀꢀꢀꢀꢀꢀꢀꢀꢀꢀꢀꢀꢀꢀꢀꢀꢀꢀꢀꢀꢀꢀꢀꢀꢀꢀꢀꢀꢀꢀꢀꢀꢀꢀꢀꢀꢀ
21
[0059]
主切削刃的后刀面
ꢀꢀꢀꢀꢀꢀꢀꢀꢀꢀꢀꢀꢀꢀꢀꢀꢀꢀꢀꢀꢀꢀꢀꢀꢀꢀꢀꢀꢀꢀꢀꢀꢀꢀ
21f
[0060]
内切削刃
ꢀꢀꢀꢀꢀꢀꢀꢀꢀꢀꢀꢀꢀꢀꢀꢀꢀꢀꢀꢀꢀꢀꢀꢀꢀꢀꢀꢀꢀꢀꢀꢀꢀꢀꢀꢀꢀꢀꢀꢀꢀꢀ
22
[0061]
内切削刃的后刀面
ꢀꢀꢀꢀꢀꢀꢀꢀꢀꢀꢀꢀꢀꢀꢀꢀꢀꢀꢀꢀꢀꢀꢀꢀꢀꢀꢀꢀꢀꢀꢀꢀꢀꢀ
22f
[0062]
底r部(r部)
ꢀꢀꢀꢀꢀꢀꢀꢀꢀꢀꢀꢀꢀꢀꢀꢀꢀꢀꢀꢀꢀꢀꢀꢀꢀꢀꢀꢀꢀꢀꢀꢀꢀꢀꢀꢀꢀꢀꢀꢀ
23
[0063]
约束面
ꢀꢀꢀꢀꢀꢀꢀꢀꢀꢀꢀꢀꢀꢀꢀꢀꢀꢀꢀꢀꢀꢀꢀꢀꢀꢀꢀꢀꢀꢀꢀꢀꢀꢀꢀꢀꢀꢀꢀꢀꢀꢀꢀꢀ
40
[0064]
立铣刀(切削工具)
ꢀꢀꢀꢀꢀꢀꢀꢀꢀꢀꢀꢀꢀꢀꢀꢀꢀꢀꢀꢀꢀꢀꢀꢀꢀꢀꢀꢀꢀꢀꢀꢀꢀꢀ
100
[0065]
主体
ꢀꢀꢀꢀꢀꢀꢀꢀꢀꢀꢀꢀꢀꢀꢀꢀꢀꢀꢀꢀꢀꢀꢀꢀꢀꢀꢀꢀꢀꢀꢀꢀꢀꢀꢀꢀꢀꢀꢀꢀꢀꢀꢀꢀꢀꢀ
150
[0066]
刀柄
ꢀꢀꢀꢀꢀꢀꢀꢀꢀꢀꢀꢀꢀꢀꢀꢀꢀꢀꢀꢀꢀꢀꢀꢀꢀꢀꢀꢀꢀꢀꢀꢀꢀꢀꢀꢀꢀꢀꢀꢀꢀꢀꢀꢀꢀꢀ
152
[0067]
刀头座
ꢀꢀꢀꢀꢀꢀꢀꢀꢀꢀꢀꢀꢀꢀꢀꢀꢀꢀꢀꢀꢀꢀꢀꢀꢀꢀꢀꢀꢀꢀꢀꢀꢀꢀꢀꢀꢀꢀꢀꢀꢀꢀꢀꢀ
154
[0068]
侧壁
ꢀꢀꢀꢀꢀꢀꢀꢀꢀꢀꢀꢀꢀꢀꢀꢀꢀꢀꢀꢀꢀꢀꢀꢀꢀꢀꢀꢀꢀꢀꢀꢀꢀꢀꢀꢀꢀꢀꢀꢀꢀꢀꢀꢀꢀꢀ
156
[0069]
外螺纹
ꢀꢀꢀꢀꢀꢀꢀꢀꢀꢀꢀꢀꢀꢀꢀꢀꢀꢀꢀꢀꢀꢀꢀꢀꢀꢀꢀꢀꢀꢀꢀꢀꢀꢀꢀꢀꢀꢀꢀꢀꢀꢀꢀꢀ
160
[0070]
中心轴
ꢀꢀꢀꢀꢀꢀꢀꢀꢀꢀꢀꢀꢀꢀꢀꢀꢀꢀꢀꢀꢀꢀꢀꢀꢀꢀꢀꢀꢀꢀꢀꢀꢀꢀꢀꢀꢀꢀꢀꢀꢀꢀꢀꢀ
ax1
[0071]
立铣刀的旋转轴
ꢀꢀꢀꢀꢀꢀꢀꢀꢀꢀꢀꢀꢀꢀꢀꢀꢀꢀꢀꢀꢀꢀꢀꢀꢀꢀꢀꢀꢀꢀꢀꢀꢀꢀꢀꢀ
ax3
[0072]
轴线
ꢀꢀꢀꢀꢀꢀꢀꢀꢀꢀꢀꢀꢀꢀꢀꢀꢀꢀꢀꢀꢀꢀꢀꢀꢀꢀꢀꢀꢀꢀꢀꢀꢀꢀꢀꢀꢀꢀꢀꢀꢀꢀꢀꢀꢀꢀb[0073]
轴线(通过形成主切削刃及内切削刃的边的中心的轴线)
ꢀꢀc[0074]
第一方向
ꢀꢀꢀꢀꢀꢀꢀꢀꢀꢀꢀꢀꢀꢀꢀꢀꢀꢀꢀꢀꢀꢀꢀꢀꢀꢀꢀꢀꢀꢀꢀꢀꢀꢀꢀꢀꢀꢀꢀꢀꢀꢀ
d1
[0075]
第二方向
ꢀꢀꢀꢀꢀꢀꢀꢀꢀꢀꢀꢀꢀꢀꢀꢀꢀꢀꢀꢀꢀꢀꢀꢀꢀꢀꢀꢀꢀꢀꢀꢀꢀꢀꢀꢀꢀꢀꢀꢀꢀꢀ
d2
[0076]
第三方向
ꢀꢀꢀꢀꢀꢀꢀꢀꢀꢀꢀꢀꢀꢀꢀꢀꢀꢀꢀꢀꢀꢀꢀꢀꢀꢀꢀꢀꢀꢀꢀꢀꢀꢀꢀꢀꢀꢀꢀꢀꢀꢀ
d3
[0077]
第四方向
ꢀꢀꢀꢀꢀꢀꢀꢀꢀꢀꢀꢀꢀꢀꢀꢀꢀꢀꢀꢀꢀꢀꢀꢀꢀꢀꢀꢀꢀꢀꢀꢀꢀꢀꢀꢀꢀꢀꢀꢀꢀꢀ
d4
[0078]
通孔(螺孔)
ꢀꢀꢀꢀꢀꢀꢀꢀꢀꢀꢀꢀꢀꢀꢀꢀꢀꢀꢀꢀꢀꢀꢀꢀꢀꢀꢀꢀꢀꢀꢀꢀꢀꢀꢀꢀꢀꢀꢀꢀh[0079]
与轴线b垂直的假想面
ꢀꢀꢀꢀꢀꢀꢀꢀꢀꢀꢀꢀꢀꢀꢀꢀꢀꢀꢀꢀꢀꢀꢀꢀꢀꢀꢀꢀꢀꢀꢀ
s1
[0080]
与轴线b垂直的假想面
ꢀꢀꢀꢀꢀꢀꢀꢀꢀꢀꢀꢀꢀꢀꢀꢀꢀꢀꢀꢀꢀꢀꢀꢀꢀꢀꢀꢀꢀꢀꢀ
s2
[0081]
与轴线b垂直的假想面
ꢀꢀꢀꢀꢀꢀꢀꢀꢀꢀꢀꢀꢀꢀꢀꢀꢀꢀꢀꢀꢀꢀꢀꢀꢀꢀꢀꢀꢀꢀꢀ
s3
[0082]
俯视图中主切削刃21的(相对于轴线b)倾斜角度
ꢀꢀꢀꢀꢀꢀꢀꢀꢀ
α
[0083]
俯视图中约束面40的(相对于轴线b)倾斜角度
ꢀꢀꢀꢀꢀꢀꢀꢀꢀꢀꢀ
β
[0084]
俯视图中内切削刃22的(相对于轴线b)倾斜角度
ꢀꢀꢀꢀꢀꢀꢀꢀꢀ
γ
[0085]
切入角
ꢀꢀꢀꢀꢀꢀꢀꢀꢀꢀꢀꢀꢀꢀꢀꢀꢀꢀꢀꢀꢀꢀꢀꢀꢀꢀꢀꢀꢀꢀꢀꢀꢀꢀꢀꢀꢀꢀꢀꢀꢀꢀꢀꢀ
θ1
[0086]
以前的切削刀片的切入角
ꢀꢀꢀꢀꢀꢀꢀꢀꢀꢀꢀꢀꢀꢀꢀꢀꢀꢀꢀꢀꢀꢀꢀꢀꢀꢀꢀꢀ
θ2
[0087]
主切削刃的后角
ꢀꢀꢀꢀꢀꢀꢀꢀꢀꢀꢀꢀꢀꢀꢀꢀꢀꢀꢀꢀꢀꢀꢀꢀꢀꢀꢀꢀꢀꢀꢀꢀꢀꢀꢀꢀ
θ
21
[0088]
内切削刃的后角
ꢀꢀꢀꢀꢀꢀꢀꢀꢀꢀꢀꢀꢀꢀꢀꢀꢀꢀꢀꢀꢀꢀꢀꢀꢀꢀꢀꢀꢀꢀꢀꢀꢀꢀꢀꢀ
θ
22
具体实施方式
[0089]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切削刀片及包括该切削刀片的切削工具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参考图1等)。
[0090]
《切削刀片的概况》
[0091]
图1等所示的切削刀片10构成为如下刀片:通过使正反面翻转后安装于立铣刀100的主体150(参考图5~图7等),从而能够两面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0包括:上表面17,其为朝向图2中的纸面上方的第一端面;下表面19,其为朝向相反的纸面下方的第二端面;以及周侧面15,其由将上表面17与下表面19连接的第一周侧面部11、第二周侧面部12、第三周侧面部13及第四周侧面部14构成。在俯视图中(参考图3),上表面17的形状为大致平行四边形之类的形状,其中一组大致平行的边棱部长于另一组大致平行的边棱部。在切削刀片10的中央部,形成有贯穿上表面17及下表面19的通孔h(参考图2、图3等)。
[0092]
第一周侧面部11是朝向与中心轴ax1垂直且相当于图3中的纸面左方向的第一方向d1的面,且与上表面17及下表面19各自的较短的边棱部相连。第二周侧面部12是朝向与中心轴ax1垂直且相当于图3中的纸面下方向的第二方向d2的面,且与上表面17及下表面19
各自的较长的边棱部相连。第三周侧面部13是朝向与中心轴ax1垂直且相当于图3中的纸面右方向的第三方向d3的面,且与上表面17及下表面19各自的较短的边棱部相连。第四周侧面部14是朝向与中心轴ax1垂直且相当于纸面上方向的第四方向d4的面,且与上表面17及下表面19各自的较长的边棱部相连。第一方向d1与第三方向d3彼此平行且朝向相反,分别与彼此平行且朝向相反的第二方向d2及第四方向d4垂直。除与两端的第一周侧面部11或第三周侧面部13的连接部分外,第二周侧面部12及第四周侧面部14形成为平面或大致平坦且彼此平行(参考图3等)。
[0093]
上表面17包括以包围通孔h的方式形成的平坦的凸起面部17a(参考图1、图3等)。当使用形成于下表面19侧的切削刃进行加工时,凸起面部17a是与立铣刀100的主体150(参考图5)的刀头座154抵接的面。
[0094]
在上表面17与第一周侧面部11的连接区域17p形成有切削刃20(参考图1等)。同样地,在上表面17与第三周侧面部13的连接区域17s、下表面19与第一周侧面部11的连接区域19p、及下表面19与第三周侧面部13的连接区域19s也分别形成有切削刃20。共计四个切削刃20由两对切削刃部20a~20d构成。其中一对切削刃部20a、20b在上表面17与周侧面15的相交区域中形成为以中心轴ax1为中心呈180
°
旋转对称形状(点对称形状)。另一对切削刃部20c、20d以相对于一对切削刃部20a、20b以轴线b或轴线c为中心呈180
°
旋转对称形状的方式形成于下表面19与周侧面15的相交区域(参考图1、图3等)。另一对切削刃部20c、20d也形成为以中心轴ax1为中心呈180
°
旋转对称形状。此外,轴线b是在中心轴ax1的中心点(距上表面17及下表面19等距离的点)垂直相交且向第二方向d2及第四方向d2延伸的轴,轴线c是在中心轴ax1的中心点(距上表面17及下表面19等距离的点)与中心轴ax1及轴线b垂直相交且向第一方向d1及第三方向d3延伸的轴(参考图1等)。
[0095]
例如,在处于上表面17与第一周侧面部11的相交区域的一个切削刃部20a用于切削而损伤的情况下,通过使切削刀片10绕中心轴ax1旋转180
°
,能够利用上表面17中处于相反侧的未使用的切削刃部20b进行切削。另外,在这些处于上表面17的两个切削刃部20a、20b均损伤的情况下,通过使切削刀片10绕轴线b旋转进行翻转,能够利用处于下表面19的未使用的切削刃部20c、20d中的任意一个进行切削。此外,由于各切削刃部20a~20d具有相同的构成,因此,下面对其中处于上表面17与第一周侧面部11的相交区域中的切削刃部20a进行说明。
[0096]
《切削刃部等的构造》
[0097]
在切削刃部20a形成有:主切削刃21及内切削刃22,它们是进行切削加工时的切削刃20;以及r部(下文称为底r部)23,其设置成在这些主切削刃21与内切削刃22之间弯曲(参考图8等)。内切削刃22比主切削刃21更靠第四周侧面部14。
[0098]
在切削刀片10安装至立铣刀100时,主切削刃21朝向立铣刀100的前端的外周侧,且主要参与切削。在切削刀片10安装至立铣刀100时,内切削刃22朝向立铣刀100的内周侧,且作为内周刃发挥功能。在切削刀片10安装至立铣刀100时,底r部23朝向立铣刀100的前端侧,且作为底刃发挥功能。
[0099]
在第一周侧面部11(及第三周侧面部13),形成有成为这些切削刃部20a的后刀面的部分、以及作为约束面40发挥功能的部分(参考图4、图10等)。约束面40的至少一部分与立铣刀100的主体150的刀头座154的侧壁156抵接,且进行约束,使得该切削刀片10即使在
切削时受到来自被切削物的反作用力(切削力)而受到力矩作用,也不会绕中心轴ax1旋转(参考图7等)。在本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0中,在俯视图中,第一周侧面部11的约束面40由以如下方式倾斜的面形成,即,随着靠近第二周侧面部12,距轴线b的距离缩短。用符号β表示俯视图中约束面40相对于轴线b的倾斜角度(换句话说,约束面40相对于与轴线c垂直的假想面(在图3中用符号s1示出一个例子)的角度)。作为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约束面40的倾斜角度β设为15
°

[0100]
在与第一周侧面部11相对地观察到的侧视图中,主切削刃21是大致呈直线状倾斜的倾斜刃(参考图4等)。图4中的主切削刃21相对于凸起面17a的倾斜角度可根据规格等适当设定。主切削刃21形成为随着远离内切削刃22且靠向第二周侧面部12,沿切削刀片10的厚度方向(沿中心轴ax1的方向)逐渐隆起(参考图4等)。
[0101]
《主切削刃与约束面的倾斜角度》
[0102]
在本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0中,在俯视图中,主切削刃21由以如下方式倾斜的面形成,即,随着靠近第二周侧面部12,距轴线b的距离缩短。用符号α表示俯视图中主切削刃21相对于轴线b的倾斜角度(换句话说,主切削刃21相对于与轴线c垂直的假想面s1的角度)(参考图3)。作为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主切削刃21的倾斜角度α设为8
°

[0103]
如本实施方式所述,使俯视图中主切削刃21的角度α与约束面40的角度β不同(α≠β)的切削刀片10能够抑制切削时该刀片10的主切削刃21等的缺损、或立铣刀100的主体150的侧壁156等的变形。即,切削时的切入角(主切削刃21相对于被切削物的被削表面的切削角度)θ基本上是将该主切削刃21自身的角度α的倾斜量与伴随着约束面40以角度β倾斜而安装于立铣刀100的切削刀片10自身的倾斜量相加得到的角度减去切削刀片10自身的倾斜程度所得的差(参考图6等),例如,若为俯视图中主切削刃21的角度α与约束面40的角度β相等的(α=β)切削刀片10,则切入角θ是α β减去切削刀片10自身的倾斜量所得的值(参考图6(b))。作为一个例子,α、β均为15
°
,切削刀片10的倾斜为13
°
的以前的切削刀片10'的切入角θ2为17
°
。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0是例如在使约束面40的角度β与以前相同的情况下(β=15
°
),将主切削刃21的角度α设为更小的角度(作为一个例子,α=8
°
),从而可实现安装至立铣刀100的以前的主体,同时能够减小切入角θ1(作为一个例子,θ1=10
°
)(θ1《θ2)(参考图6(a))。
[0104]
这里,提到一般的高进给加工时,利用高进给实现的高效率加工是基于产生较薄切屑的机制。切屑的厚度由刀片的切入角θ决定,在切入角θ较大(作为一个例子为90
°
)的刀片中,若将每刃进给量设定为x mm,则切屑的厚度同为x mm,产生较薄切屑的机制将不起作用,对此,使该切入角θ减小为锐角,切屑越薄,若切屑变薄,则能够提升进给速度,因此,能够缩短生产周期。另外,若减小切入角θ,则对进给方向的切削阻力减小,因此,在这种机制下,根据使切入角θ1小于以前的角度θ2(θ1《θ2)的本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0,使得在切削时该切削刀片10受到的对进给方向的切削阻力减小,且在切削时使该切削刀片10绕中心轴ax1旋转的力(转矩)的大小或其影响也降低。此外,若减小切入角θ,则存在如下情况:对进给方向的切削阻力减小,另一方面,整体的切削阻力(包括主分力或背分力的值)反而增大,但即使像上述那样切削阻力增大,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切削刀片10的落座稳定性以更大程度提升(例如,参考下述“上表面的主切削刃与下表面的内切削刃的相对位置”的说明等),因此,也能够实现综合加工效率的提升。这会抑制主体150的变形等影响,从而还可以
使切削刀片10的夹持性能提升,进而抑制切削时的切削刀片10的缺损。
[0105]
《底r部的位置》
[0106]
底r部23形成为向第一方向d1突出的凸形状,使得切削刀片10在安装至立铣刀100时朝向立铣刀100的前端侧(参考图3等)。另外,在从与第一周侧面部11相对的方向观察的侧视图(参考图4、图8)中,底r部23形成于主切削刃21与内切削刃22之间,且形成于比该切削刀片10的中心线(即,此时为中心轴ax1)更靠内切削刃22的位置(换句话说,比中心轴ax1更靠第四周侧面部14的位置)。根据这种切削刀片10,切削阻力从更靠内侧的位置起作用,即,在切削时作用于切削刀片10的切削阻力中,特别是经由该底r部23起作用的阻力更靠内侧(即,靠近立铣刀100的旋转轴的一侧)(参考图7等),因此,使切削刀片10绕中心轴ax1旋转的力(力矩)减小。这使切削刀片10或其切削刃20受到的切削阻力分散,从而使切削刀片10的夹持性能提升,且切削时的该切削刀片10的缺损或主体150的变形得到抑制。此外,为便于理解,图示的切削刀片10不过示出了像上述那样形成有底r部23的切削刀片的一个例子而已,底r部23的具体位置或形状等可根据该切削刀片10的规格等适当设计或变更。
[0107]
《上表面的主切削刃与下表面的内切削刃的相对位置》
[0108]
内切削刃22形成为与底r部23相连,且作为朝向立铣刀100的内周侧的内周刃发挥功能。在本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0中,在俯视图中,下表面19的内切削刃(为方便起见,在图9、图10中以符号22'表示)比上表面17的主切削刃21更靠第一方向d1侧(换句话说,与上表面17的主切削刃21相比,下表面19侧(相反侧)的内切削刃22'距轴线b的距离更大)。在这种切削刀片10中,通过使相反面(下表面19)的内切削刃22'更靠第一方向d1侧,能够使该相反面(下表面19)的凸起面(安装面)17a更靠第一方向d1侧,从而靠近表面(上表面17)的主切削刃21(参考图9(b)中特别是用圈出来的部分)。若像这样使凸起面17a靠近表面(上表面17)的主切削刃21,则相对于该切削刀片10的主体150的落座面变大,且该上表面17的主切削刃21的正背侧(即,下表面19侧)的落座面也变大。根据这种切削刀片10,能够以更大的落座面承受且分散作用于主切削刃21等的切削阻力,因此,该切削刀片10的强度相对提升,切削时的主切削刃21等的缺损得到抑制。若对此进一步进行说明,则可列举杠杆原理(若支点距力点较远,则即使是较小的力也容易活动,而越靠近支点越难活动)。若切削刀片10活动或者振动,则有时会导致异常损伤或缺损,但在抑制这种异常损伤或缺损时,并不是只扩大落座面的面积即可,重要的是如何使切削刃20的正下方附近进行抵接。
[0109]
《从上表面的主切削刃至下表面的内切削刃的周侧面上的形状》
[0110]
对与轴线b垂直的某一假想截面(换句话说,与上表面17的凸起面17a垂直且沿轴线c的方向延伸的某一假想截面)上出现的主切削刃21、约束面40、内切削刃22'的形状、构造进行说明(参考图10等)。示出有设想与中心轴ax1平行且通过上表面17的主切削刃21及其相反面(下表面19)的内切削刃22'的某一假想线(a-a线)(参考图10(b))时基于通过该a-a线且与轴线b垂直的假想截面的本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0的截面(参考图10(a))。在该截面中,随着从上表面17的主切削刃21靠向下表面19的内切削刃22',(i)与上表面17的主切削刃21的后刀面21f相比,约束面40沿第一方向d1以与差量j的大小相应的程度更靠该切削刀片10的外侧,(ii)与约束面40相比,下表面19的内切削刃22'沿第一方向d1以与差量k的大小相应的程度更靠该切削刀片10的外侧(参考图10(b))。如此,切削刀片10的截面形状随着从上表面17的主切削刃21靠向下表面19的内切削刃22',向第一方向d1的突出量增大,与
以前的切削刀片相比能够增大截面面积,相应地使强度增加,与此同时,能够抑制切削时的缺损。此外,差量j的大小例如可为0.1[mm],差量k的大小例如可为0.28[mm],但这些大小只不过是示出一个具体例子,可根据规格等适当设定。
[0111]
《俯视图中主切削刃的角度及内切削刃的角度》
[0112]
在切削刀片10中,也可以构成为俯视图中主切削刃21的角度与内切削刃22的角度不同,且主切削刃21的角度小于内切削刃22的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俯视图中内切削刃22相对于轴线b的倾斜角度(换句话说,内切削刃22相对于与轴线c垂直的假想面s1的角度)设为γ时(参考图11),使该倾斜角度γ大于主切削刃21相对于轴线b的倾斜角度(换句话说,主切削刃21相对于与轴线c垂直的假想面s1的角度)α。若像这样使内切削刃22的倾斜角度γ相对较大,则与此同时,在进行斜面加工等切削时从内切削刃22排出的切屑向更外侧(立铣刀100的径向外侧)排出(参考图11)。此外,倾斜角度α的大小例如可为8
°
,倾斜角度γ的大小例如可为15
°
(其中,这些主切削刃21及内切削刃22相对于假想面s1或轴线b的倾斜朝向互不相同),但这些大小只不过是示出一个具体例子,可根据规格等适当设定。
[0113]
此外,内切削刃22的倾斜角度γ的大小也可以与约束面40的倾斜角度β(参考图3)的大小相同。作为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约束面40的倾斜角度β、内切削刃22的倾斜角度γ均设为15
°
(参考图3、图11等)。这是与以前的切削刀片的一个例子中的约束面的倾斜角度、内切削刃的倾斜角度相同的大小,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安装至立铣刀100的以前的主体,且能够再现与以前相同的内切削刃22的切削性能。
[0114]
《侧视图中主切削刃、凸起面、内切削刃的高度》
[0115]
在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0中,在与形成有约束面40的第一周侧面部11相对地观察的侧视图(参考图4等)中,(i)上表面17的主切削刃21形成为相对于上表面17的凸起面17a倾斜,且形成为与该凸起面17a相交(换句话说,在侧视图中,主切削刃21在中途横穿凸起面17a的高度),并且,(ii)上表面17的内切削刃22形成于比凸起面17a低的位置(换句话说,凸起面17a与下表面19之间的位置)(参考图12)。在从主切削刃21排出的切屑中,针对要被卷入内侧的切屑,底面附近的切屑撞击向凸起面17a立起的壁面(或该壁面与凸起面17a的相交棱线),由此,被排出至立铣刀100的旋转轴ax3(参考图5)的径向外侧。另外,在从内切削刃22排出的切屑中,特别是在进行螺旋加工时连在一起排出的切屑撞击向凸起面17a立起的壁面(或该壁面与凸起面17a的相交棱线),通过撞击向凸起面17a立起的壁面等,这些也被排出至立铣刀100的径向外侧。对上述进行如下更详细的说明。即,假设切削速度在主切削刃的各部分相同(恒定),则切屑基本上从主切削刃向直角方向流出,但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应用于立铣刀10且作为刀具发挥功能的主切削刃21中,外周侧的切削速度较快,因此,基本上,主切削刃21的外周侧比中心侧更快地流出,从而产生朝向内侧的卷曲。在这一点上,通过使从主切削刃21至凸起面17a的距离(更准确地说,距向凸起面17a立起的壁面的距离)越靠中心侧越窄,切屑的内侧在切屑卷曲前先撞击壁面,从而只有内侧受到约束(被抬高),因此切屑变形成朝向外侧。考虑到这种现象等,切削刀片10以上述方式设定主切削刃21、凸起面17a、内切削刃22的相对高度(中心轴ax1的轴向上的位置关系),从而在切削加工时、特别是螺旋加工时的切屑排出性能提升。
[0116]
《切削刃的后刀面/后角的设定》
[0117]
对图13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10中与轴线b垂直的某一假想截面(换句话说,
与上表面17的凸起面17a垂直且沿轴线c的方向延伸的某一假想截面)上出现的主切削刃21及内切削刃22的形状、构造进行说明(参考图13)。示出有设想与中心轴ax1平行且通过上表面17的主切削刃21的某一假想线(b-b线)(参考图13(a))时基于通过该b-b线且与轴线b垂直的假想面s2的主切削刃21的截面(参考图13(b))。另外,示出有设想与中心轴ax1平行且通过上表面17的内切削刃22的某一假想线(c-c线)(参考图13(a))时基于通过该c-c线且与轴线b垂直的假想面s3的内切削刃22的截面(参考图13(c))。如基于假想面s2的截面所示,主切削刃21的后刀面21f是后角θ21例如为0
°
的中性面(有时称为“负面”)或成为负值的面(有时称为“反正面”等)(参考图13(b)),从而成为切削时的缺损得到抑制的主切削刃21。另外,如假想面s3上的截面所示,内切削刃22的后刀面22f是后角θ22例如为3
°
的正面(参考图13(c)),从而成为切削时排出更细小的切屑的内切削刃22。
[0118]
《立铣刀的概况》
[0119]
上文所说明的切削刀片10安装于立铣刀100的刀头座154,而用于切削加工(参考图5等)。立铣刀100的主体150包括圆柱状的刀柄152,在其旋转轴ax3的前端,以旋转轴ax3为中心以120度的间隔形成有用于保持切削刀片10且具有相同构造的三个刀头座154(参考图5)。刀头座154包括平面部,并且以在该平面部开口的方式形成有内螺纹。使贯穿切削刀片10的通孔h的外螺纹160与该内螺纹螺合,且用外螺纹160的头部按压上表面17的凸起面部17a,使形成于下表面19的凸起面部19a与刀头座154的平面部抵接,由此,将切削刀片10固定于主体150。
[0120]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的一例,但并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形实施。
[0121]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22]
本发明特别适合用于作为高进给工具等的切削刀片及包括该切削刀片的工具。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