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动助力转向管柱总成的制作方法

2022-04-15 05:35: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是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管柱总成。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汽车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当汽车发生剧烈碰撞时,驾驶者往往会因为强烈的停止作用而前倾,从而与方向盘发生碰撞,为了使人体受到转向管柱的冲击力减小,现有的技术手段通常利用转向管柱在撞击时因遭到外界挤压而发生溃缩折叠,分散因撞击由转向管柱传递到人体的冲击力。
3.电动助力转向管柱总成中常用的溃缩拉脱块通常为金属拉脱块,材料成本和安装成本较高,安装效率较低,现有的解决方法是利用塑料拉脱块代替金属拉脱块,降低成本,便于安装,但是拉脱块需要通过螺栓与支架紧配,而塑料件具有易老化变形的特点,拉脱块老化变形会使拉脱块和整车安装板间存在间隙,从而影响拉脱块装配的紧固性,影响到使用效果。
4.另外,现有的拉脱块与支架的连接方式是通过注塑方式将拉脱块与安装支架连接在一起,工艺比较复杂,需额外投入专用的注塑设备及人员,另注塑工艺比较复杂,注塑质量很难精确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5.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管柱总成。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7.电动助力转向管柱总成,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表面的两端对称地连接有两个拉脱块,所述拉脱块的中部贯穿地设置有一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设置有金属安装衬套,所述拉脱块包括上拉脱块及下拉脱块,所述上拉脱块下表面一体注塑有四个与所述上拉脱块下表面垂直的连接柱,所述支架以及下拉脱块上分别设置有四个与所述连接柱位置相对应的通孔,所述上拉脱块与支架及下拉脱块由上至下通过所述连接柱和通孔过盈配合连接。
8.优选的,所述支架上对称地设置有两个用于对上拉脱块进行限位的v形开口,所述v形开口位于通孔的内部,所述上拉脱块的下表面还设置有一凸台,所述凸台的两条侧边与所述v形开口的内壁相贴合。
9.优选的,所述上拉脱块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靠近所述v形开口的内壁,所述第一端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端的宽度,且连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两条斜边与所述凸台的两条侧边平行。
10.优选的,所述下拉脱块的外周形状与所述上拉脱块的外周形状一致。
11.优选的,所述支架上对称设置有防翻转支撑座。
12.优选的,所述安装孔内穿设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与所述上拉脱块之间设置有整车安装板。
13.优选的,所述防翻转支撑座的高度低于所述整车安装板底面的高度。
1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5.1、本方案中,通过在安装孔的内壁设置金属安装衬套保证拉脱块与紧固螺栓、整车安装板以及支架的紧配性,防止塑料拉脱块因老化变形而影响使用效果,同时拉脱块的其他部分为塑料,保留了塑料拉脱块成本较低和便于安装的特点;
16.2、本方案中,连接柱与上拉脱块一体注塑成型,且上、下拉脱块与支架之间通过四个连接柱和通孔过盈配合连接,确保了该装配结构的精确性;
17.3、本方案中,支架上设置有v形开口,所述上拉脱块的下表面的凸台的两条侧边与所述v形开口的内壁相贴合,便于拉脱块保持位置不动时,支架在溃缩过程中滑行。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及拉脱块的分解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电动助力转向管柱总成的分解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电动助力转向管柱总成的侧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电动助力转向管柱总成的俯视图(此时一侧未安装紧固螺栓和整车安装板);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图4中a部分的放大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拉脱块的侧视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图6中沿b-b’的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26.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揭示的电动助力转向管柱总成进行阐述:
28.如图1-图7所示,其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表面的两端对称地连接有两个拉脱块,所述拉脱块的中部贯穿地设置有一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设置有金属安装衬套6。
29.具体地,所述安装孔内穿设有紧固螺栓3,所述紧固螺栓3与所述上拉脱块4之间设置有整车安装板2,当所述紧固螺栓3穿过安装孔时,与设置在安装孔内壁的金属安装衬套6贴紧,所述金属安装衬套6相对于塑料具有耐老化性和耐磨性,不易变形,可以长时间保证紧固螺栓3与拉脱块之间连接的紧固性,防止螺栓松动影响使用效果。
30.具体地,所述拉脱块包括上拉脱块4及下拉脱块5,所述上拉脱块4及下拉脱块5均为塑料件,所述上拉脱块4下表面一体注塑有四个与所述上拉脱块4下表面垂直的连接柱
401,所述上拉脱块4与下拉脱块5上分别对应地设置有安装孔,所述金属安装衬套6与所述上拉脱块4的安装孔内壁注塑连接,即,在所述上拉脱块4注塑成型前先将金属安装衬套6放置在模具内对应上拉脱块4的安装孔内壁的内侧位置,在与所述上拉脱块4一起注塑成型,所述金属安装衬套6的高度大于所述上拉脱块4的安装孔的深度,使所述金属安装衬套6延伸至所述上拉脱块4安装孔底端的外部,并在上、下拉脱块5装配完成后与所述下拉脱块5的安装孔的内壁紧贴。
31.具体地,所述支架1以及下拉脱块5上分别设置有四个与所述连接柱401位置相对应的通孔,所述上拉脱块4与支架1及下拉脱块5由上至下通过所述连接柱401和通孔过盈配合连接,当所述支架1与拉脱块完成装配后,所述上拉脱块4位于所述支架1的上表面,所述下拉脱块5位于所述支架1的下表面,所述上、下拉脱块5与所述支架1之间通过所述上拉脱块4上的连接柱401穿过支架1及下拉脱块5上设置的通孔过盈配合装配连接。
32.进一步地,如图1、图4所示,所述支架1上对称地设置有两个用于对上拉脱块4进行限位的v形开口7,所述v形开口7位于通孔的内部,所述上拉脱块4的下表面还设置有一凸台402,所述上拉脱块4上设置的安装孔位于所述凸台402的中部,所述凸台402的两条侧边与所述v形开口7的内壁相贴合,且所述凸台402的高度与所述v形开口7的高度相匹配,确保上拉脱块4装配在支架上后,所述凸台402的底面与支架1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上,便于上拉脱块4和下拉脱块5与支架1相贴合,同时,v形开口7的底端所在方向靠近支架的溃缩方向,当发生碰撞时,支架受碰撞力影响向溃缩方向溃缩,上拉脱块4上的连接柱401受支架冲击力影响断裂,拉脱块与转向管柱总成脱离,上、下拉脱块通过紧固螺栓3与整车安装板2固定,保持不动,向溃缩方向逐渐收窄的v形开口7和凸台402便于支架向溃缩方向滑行,减小阻力。
33.具体地,如图6所示,所述上拉脱块4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靠近所述v形开口7的内壁,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v形开口7的开口处,所述第一端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端的宽度,且连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两条斜边与所述凸台402的两条侧边平行,所述下拉脱块5的外周形状与所述上拉脱块4的外周形状一致,确保拉脱块形状的整体性和一致性,便于拉脱块的加工定型。
34.如图1-图4所示,所述支架1上还对称设置有防翻转支撑座9,所述防翻转支撑座9至少设置有两组,确保在所述电动助力转向管柱总成溃缩过程中给予支架1后端支撑,有效的防止支架1翻转,有效保证转向管柱总成沿设定的轨迹溃缩,避免产生溃缩力异常问题,进而保证转向管柱的溃缩性能,所述防翻转支撑座9的高度低于所述整车安装板2底面的高度,使所述整车安装板2与防翻转支撑座9之间不接触,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因支撑座过高导致拉脱块与安装板之间无法紧贴,产生间隙,导致螺栓松动。
35.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