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磨削工具装置、磨削器件以及磨削工具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4-14 04:58: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磨削工具装置、磨削器件以及磨削工具系统


背景技术:

1.在文献de 10 2010 003 616 a1中提出一种磨削工具装置,其具有至少一个承载单元和至少一个用于将磨削器件可松开地紧固在承载单元上的紧固单元,其中,承载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承载元件,在该承载元件上通过紧固单元布置有磨削器件。


技术实现要素:

2.本发明基于一种磨削工具装置,尤其是磨削板,其具有:至少一个承载单元、尤其是支撑盘或支撑板;以及至少一个紧固单元,用于将磨削器件、尤其是磨削砂纸或磨削无纺布可松开地紧固在承载单元上,其中,承载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承载元件,在该承载元件上通过紧固单元布置有磨削器件。
3.在此提出,承载元件由具有大于180℃、优选地大于200℃、特别优选地大于220℃、完全特别优选地大于240℃以及特别有利地优选大于25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优选地,构成承载元件的材料具有尤其小于350℃、优选地小于30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特别有利地优选小于260℃的熔化温度。然而也可以考虑,构成承载元件的材料具有大于350℃的熔化温度。优选地,构成承载元件的材料具有尤其小于350℃且大于180℃、尤其小于300℃且大于200℃、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2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40℃和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50℃的熔化温度。优选地,承载元件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上完全由如下材料构成,该材料具有大于180℃、优选地大于200℃、特别优选地大于220℃、完全特别优选地大于240℃和特别有利地优选大于250℃的熔化温度。优选地,承载元件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上完全由如下材料构成,该材料具有小于350℃、优选地小于30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特别有利地优选小于260℃的熔化温度。优选地,承载元件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上完全由如下材料构成,该材料具有小于350℃且大于180℃、尤其小于300℃且大于200℃、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2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40℃和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50℃的熔化温度。“承载元件至少基本上完全由某种材料构成”尤其应理解为,承载元件至少90%体积百分比、优选地至少95%体积百分比且特别优选地至少98%体积百分比由该材料构成。尤其,承载元件的材料例如构成金属、尤其是金属合金、陶瓷、复合材料和/或塑料。承载元件优选地、尤其至少大部分板状构成,其中,尤其承载元件的两个至少部分相对的侧平行于承载元件的主延伸平面定向。构件、尤其是承载元件的“主延伸平面”尤其应理解为如下平面,该平面平行于刚好还完全包围结构单元的最小虚拟长方体的最大侧面。优选地,承载元件具有至少一个接触面,其尤其至少大部分地构成平坦的面。优选地,紧固单元通过该接触面布置在承载元件上。尤其,该接触面平行于承载元件的主延伸平面地定向。
4.尤其,磨削工具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区域,用于将至少磨削工具装置、尤其至少承载单元和紧固单元与磨削工具机、尤其可振动驱动的多功能工具机连接。优选地,接触面布置在承载单元、尤其是承载元件的背离连接区域的一侧上。然而也可以考虑,接触面布置在承载元件的面向连接区域的一侧上。可以考虑,连接区域由具有至少大于180℃、优选地
大于200℃、特别优选地大于220℃、完全特别优选地大于240℃和特别有利地优选大于25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尤其可以考虑,连接区域由具有小于350℃、优选地小于30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6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优选地,连接区域由具有小于350℃且大于180℃、尤其小于300℃且大于200℃、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2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40℃和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5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可以考虑,连接区域由与承载元件相同的材料构成。优选地,连接区域至少与承载单元、尤其是承载元件抗扭地连接,尤其与承载单元、尤其是承载元件一体地构造。“一体”尤其应理解为至少材料锁合地连接,例如通过焊接工艺、粘接工艺、注塑工艺和/或其它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看起来有意义的工艺,和/或有利地理解为成型为一件,例如通过由铸件制造和/或通过以单组分或多组分注塑方法和有利地由单个坯件制造。可以考虑,连接区域多件式地构造。尤其,磨削工具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运动轴线,至少承载单元、尤其是承载元件、紧固单元和/或磨削器件能够绕着该运动轴线至少部分地运动,尤其能够借助磨削工具机的驱动单元被驱动。优选地,承载元件横向于、尤其垂直于运动轴线布置,其中,尤其承载元件的主延伸平面垂直于运动轴线布置。直线和/或平面、尤其是承载元件的主延伸平面“垂直”于另一直线或另一平面、尤其是运动轴线的定向尤其应理解为,该直线或平面与另一直线或另一平面尤其在投影平面中观察围成90
°
角并且该角具有尤其小于8
°
、有利地小于5
°
且特别有利地小于2
°
的最大偏差。尤其在各构件尤其相互垂直地布置的情况下应考虑制造公差。优选地,接触面垂直于运动轴线定向。优选地,连接区域和/或承载元件限界至少一个、尤其多个形状锁合槽口,通过该形状锁合槽口能够将至少承载单元和/或连接区域紧固在磨削工具机上、尤其在磨削工具机的工具接收部上。优选地,连接区域设置为用于连接磨削工具机的旋转振动驱动器。尤其,磨削工具装置设置为用于通过旋转振动驱动器绕着运动轴线以5000至25000振动/分钟的频率和以0.5
°
至7
°
的偏转角振动地往复运动。优选地,在磨削工具装置绕着运动轴线振动运动时,磨削工具装置的恒定地加载沿相反方向绕着运动轴线作用。尤其,在磨削工具装置振动运动时随着尤其上述偏转角出现高的摩擦热,尤其,由此使得磨削器件优选地与更大的偏转角相比在小的面上运动。
5.优选地,承载单元具有正好一个、尤其板状的承载元件。然而也可以考虑,承载单元具有一个以上承载元件,其中,尤其承载元件机械或材料锁合地相互连接。优选地,承载元件限界至少一个槽口、尤其多个槽口,所述槽口设置为用于将热由磨削器件和/或承载元件导出到环绕承载单元的周围环境。优选地,承载元件如此构造,使得槽口由布置有接触面的一侧优选地在承载元件的最大厚度上延伸至承载元件的面向连接区域的一侧。尤其在磨削工具装置的一个构型中(其中承载元件限界多个槽口),可以考虑:承载元件如此构造,使得槽口均匀分布地布置在承载元件的接触面上,尤其绕着连接区域和/或运动轴线。尤其,承载元件具有至少一个限界槽口的面。优选地,限界槽口的面尤其至少部分垂直于接触面地布置。然而也可以考虑,限界槽口的面尤其至少部分横向于接触面和/或运动轴线地布置。可以考虑,承载元件的限界槽口的面尤其沿承载元件的主延伸平面观察至少具有相同的基本形状。优选地,由承载元件限界的槽口设置为用于至少提高尤其在磨削器件的加工区域中在磨削过程中产生的热由接触面扩散到承载单元、尤其是承载元件的背离紧固单元的一侧,优选地与承载元件的其构造为无槽口的构型相比。
6.通过磨削工具装置的根据本发明的构型能够实现有利地高的鲁棒性和稳定性,尤
其相对于作用到承载单元、尤其承载元件上的由温度引起的负载。可以实现有利地高的加工精度,尤其因为可以实现承载元件例如相对于由温度引起的变形和/或损坏的有利地高的抵抗能力由此可以确保有利地持久地均匀构成的加工面。有利地可以防止承载元件的磨损现象,例如部分熔化,其尤其在增强的按压压力下和/或较长的使用持续时间中能够通过高的热生成而出现。由此可以有利地确保磨削器件在承载元件上的可靠连接。
7.此外提出,紧固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紧固元件,用于将磨削器件紧固在承载单元上、尤其在承载元件上,该紧固元件尤其至少大部分或至少基本完全由具有大于160℃、尤其大于180℃、优选地大于200℃、特别优选地大于220℃、完全特别优选地大于240℃且特别有利地优选大于25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优选地,紧固元件至少大部分或至少基本完全由具有尤其小于350℃、优选地小于30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6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优选地,紧固元件至少大部分或至少基本完全由具有小于350℃且大于160℃、尤其小于300℃且大于180℃、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0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20℃和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4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优选地,紧固单元的紧固元件由不同于承载元件的材料构成。例如,紧固单元的紧固元件构造为粘扣连接、构造为尤其可再松开的粘接连接、构造为钩、夹、负压元件(unterdruckelement)等。优选地,紧固单元的紧固元件在紧固元件的主延伸平面中观察具有基本形状,其中,至少紧固元件的基本形状的外轮廓相应于承载元件的基本形状的外轮廓。优选地,紧固单元的紧固元件对应于磨削器件的紧固元件地构造。尤其,在磨削工具装置的一个构型中,其中紧固单元的紧固元件构造为粘扣连接的一部分,紧固单元的紧固元件优选地、尤其至少大部分地由纤维增强的热塑性塑料构成。尤其,在磨削工具装置的一个构型中,其中紧固元件具有与粘扣连接不同的构型,紧固单元优选地具有至少一个粘附元件,其设置为用于将紧固元件紧固在承载元件上。在此可以实现紧固单元的紧固元件的有利地高的鲁棒性和稳定性,尤其相对于作用到承载单元的承载元件上的由温度引起的负载。在此可以实现磨削器件在承载单元、尤其是承载元件上的有利地可靠的连接。
8.此外提出,紧固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尤其是上述粘附元件,其设置为用于将紧固单元、尤其是紧固单元的构造为粘扣连接(klettverbindung)的优选地上述紧固元件可更换地紧固在承载元件上。粘附元件例如构造为粘接器件。优选地,粘附元件构造为可再松开的。优选地,粘附元件设置为用于将紧固元件与承载元件材料锁合地连接。优选地,粘附元件至少大部分地在紧固元件的面向承载元件的面上延伸和/或在承载元件的面向紧固元件的面上延伸。尤其,粘附元件均匀分布地布置在紧固元件的面向承载元件的面上和/或在承载元件的面向紧固元件的面上。优选地,粘附元件在承载元件的接触面上布置在承载元件上。特别优选地,粘附元件由具有大于160℃、尤其大于180℃、优选地大于200℃、特别优选地大于220℃以及完全特别优选地大于24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优选地,粘附元件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完全由具有尤其小于350℃、优选地小于30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6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优选地,粘附元件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完全由具有小于350℃且大于160℃、尤其小于300℃且大于180℃、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0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20℃和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4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优选地,粘附元件在小于作为粘附元件的材料的熔化温
度的温度下具有至少基本上不变的保持力、尤其是粘接力。在此可以确保紧固元件在承载元件上有利地可靠的连接。在此可以确保磨削器件在承载元件上有利地可靠的连接,尤其因为紧固单元的紧固元件,例如在由温度或磨损引起的磨损现象之后可以被更换。尤其通过紧固元件的可更换的紧固能够实现以多个不同磨削器件组合的使用。在此可以实现有利地低的维护成本,尤其因为可以与承载元件无关地更换紧固元件,其中,承载元件是可再使用的。
9.此外提出,承载单元、尤其是承载元件垂直于承载单元与紧固单元的尤其上述接触面具有最高5mm、优选地最高3mm、尤其最高2mm、特别优选地最高1mm且完全特别优选地最高0.8mm的最大厚度。优选地,承载元件在接触面上具有最大厚度的最大8%、优选地最大4%且特别优选地最大2%的平面度。尤其,承载元件如此构造,使得该最大厚度从承载元件的接触面延伸至贴靠面,在该贴靠面上,连接区域贴靠在承载元件上。可以考虑,紧固单元、尤其是紧固单元的紧固元件垂直于紧固单元的紧固元件的面向承载元件的接触面的面具有最高4mm、优选地最高3mm且特别优选地最高2mm的最大厚度。尤其,粘附元件垂直于粘附元件的面向承载元件的接触面的面具有最高3mm、优选地最高2mm且特别优选地最高1mm的最大厚度。在此可以实现有利地紧凑的磨削工具装置。尤其通过承载单元、尤其是承载元件的小的最大厚度可以实现有利地高的加工精度。
10.此外提出,磨削工具装置具有至少一个传热涂层,其布置在承载单元、尤其是承载元件与紧固单元之间,优选地在接触面上,和/或布置在紧固单元、尤其是紧固单元的紧固元件的背离承载单元、尤其是承载元件的一侧上。“传热涂层”尤其应理解为如下涂层,其设置为与相同的未涂层的构件相比提高通过磨削工具装置的构件、尤其是承载单元和/或紧固单元导出的热量。优选地,磨削工具装置的传热涂层至少基本上全面地贴靠在接触面上和/或贴靠在紧固单元、尤其是紧固单元的紧固元件的背离承载单元、尤其是承载元件的侧上。构件、尤其是磨削工具装置的传热涂层“至少基本上全面地”贴靠在另一构件,尤其是承载单元、承载元件、紧固单元和/或紧固单元的紧固元件上应尤其理解为,该构件至少具有这样的面,该面至少90%、优选地至少84%且特别优选地至少98%地贴靠在另一构件上。优选地,磨削工具装置的传热涂层具有比承载单元、尤其是承载元件和/或紧固单元、尤其是紧固单元的紧固元件更大的导热特征参量。“导热特征参量”尤其应理解为构件、尤其是传热涂层、承载单元和/或紧固单元的如下特征参量,该特征参量影响构件的导热能力。优选地,导热特征参量与每个时间间隔通过构件导出的热量成正比。尤其,导热特征参量构成导热能力、尤其是导热系数,构成等效的导热能力、等效的热阻、长度相关的导热系数、点相关的导热系数等。例如,传热涂层至少部分地由金属、尤其是半贵重金属、优选地铜、贵重金属和/或碱土金属、碳化合物、尤其石墨烯(graphen)、金刚石和/或接近石墨烯的石墨等构成。优选地,传热涂层构成尤其是平面的、薄的层,其中,传热涂层尤其具有最高1mm、优选地最高0.5mm且特别优选地最高0.3mm的最大厚度。也可以考虑,传热涂层构成尤其均匀地在接触面上分布地设置的结构。替代地或附加地可以考虑,传热涂层气相喷镀到紧固单元的接触面和/或紧固元件上或者通过电解方法施加。在此可以实现磨削工具装置的有利地高的鲁棒性和稳定性,尤其因为通过传热涂层可以将在磨削器件上产生的热有利地快速导出。在磨削应用中可以实现有利地高的热传导、热对流和/或热扩散。
11.此外提出,紧固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尤其上述紧固元件,其中,紧固单元的紧固元件
优选地通过粘附元件至少基本上全面地贴靠在承载元件、尤其是接触面上。优选地,紧固单元、尤其是紧固单元的紧固元件限界出缺口,该缺口设置为用于将热由磨削器件和/或承载单元导出给环绕紧固单元、尤其是紧固单元的紧固元件的周围环境。优选地,紧固单元、尤其是紧固单元的紧固元件如此构造,使得所述缺口从紧固单元的紧固元件布置在接触面上的一侧在紧固单元、尤其是紧固单元的紧固元件的最大厚度上延伸至紧固单元、尤其是紧固单元的紧固元件的面向磨削器件的一侧。可以考虑,紧固单元的紧固元件的限界所述缺口的棱边沿着接触面观察至少部分地交叠(
ü
berschneiden)和/或包围由承载元件限界的槽口和/或形状锁合槽口。可以考虑,紧固单元和紧固元件如此构造,使得紧固单元的紧固元件的限界所述缺口的棱边与承载元件的限界槽口和/或形状锁合槽口的棱边沿着接触面观察至少大部分重合地布置。在此可以实现磨削工具装置的有利地高的鲁棒性和稳定性,尤其因为可以实现紧固单元的紧固元件与承载元件的有利地可靠的连接。
12.此外提出,磨削工具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保护单元,其布置在承载元件上并且设置为用于尤其在磨削过程中保护工件、承载元件或外部单元尤其免受损坏,和/或使承载元件在工件或在外部单元上的尤其直接的碰撞减振。优选地,保护单元具有至少一个保护元件,该保护元件尤其布置在承载元件的外侧上、尤其在承载元件的外棱边上和/或在承载元件的背离磨削器件和/或接触面的外表面上。尤其,保护元件尤其垂直于承载元件的主延伸平面观察具有外棱边或面,其与承载元件的外棱边相比具有与运动轴线更大的最小间距。优选地,保护元件与接触面和/或磨削器件间隔开地布置。优选地,承载元件的外表面至少大部分横向于、尤其垂直于或平行于承载元件的主延伸平面定向。尤其在一个构型中,其中承载元件的外表面横向于、尤其垂直于承载元件的主延伸平面定向,承载元件的外表面尤其至少大部分地绕着运动轴线布置。尤其外棱边布置在承载元件的主延伸平面内且至少基本上完全绕着运动轴线延伸。尤其外部单元构造为限制尤其待加工的工件的物体,例如壁或盖、使用者的身体部分等。优选地,承载元件的外棱边和/或外表面与接触面间隔开地布置。然而也可以考虑,承载元件的外表面至少部分地限界接触面。优选地,保护元件沿着承载元件的外棱边和/或外表面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上完全绕着运动轴线布置。可以考虑,保护元件尤其垂直于承载元件的主延伸平面观察在外棱边的区域中至少部分地包围承载元件,其中,尤其保护元件包围承载元件的外棱边。特别优选地,保护元件垂直于承载元件的主延伸平面观察至少大部分、尤其完全地在承载单元的沿着接触面和/或沿着平行于接触面定向的承载元件的外表面延伸的平面的一侧上布置在承载元件上。尤其在保护单元的一个构型中,其中保护元件包围和/或围绕外棱边,保护元件优选地至少部分、尤其至少大部分地在承载元件在外棱边上的最大厚度上延伸。可以考虑,保护元件仅贴靠在承载元件的横向于、尤其垂直于接触面定向的外表面上或者贴靠在承载元件的平行于接触面定向的外表面上。尤其在保护单元的一个构型中,其中保护元件仅贴靠在承载元件的平行于接触面定向的外表面上,保护元件优选地从运动轴线延伸超过承载元件的外棱边。优选地,保护元件尤其垂直于承载元件的主延伸平面观察具有尤其至少0.3mm、优选地至少0.5mm、优选地至少0.8mm以及特别优选地至少1mm的最大厚度。优选地,保护元件的最大厚度为最大1cm、优选地最大0.5mm以及优选地最大3mm。尤其保护元件沿着承载元件的外棱边和/或外表面贴靠在承载元件上。优选地,保护元件尤其垂直于承载元件的主延伸平面观察具有外棱边或面,其比承载元件的外棱边具有与运动轴线更大的最小间距。优选地,保护元件尤其
借助粘接连接与承载元件一体地连接或者借助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的连接紧固在承载元件上。例如可以考虑,承载元件在承载元件的外棱边和/或外表面的区域中具有至少一个或多个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突起,其设置为用于紧固保护元件。特别优选地,保护单元、尤其是保护元件由具有大于160℃、尤其大于180℃、优选地大于200℃、特别优选地大于220℃以及完全特别优选地大于24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优选地,保护单元、尤其是保护元件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完全由具有尤其小于350℃、优选地小于30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6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优选地,保护单元、尤其是保护元件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完全由具有小于350℃且大于160℃、尤其小于300℃且大于180℃、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0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20℃和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4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优选地,保护单元、尤其是保护元件由塑料、尤其是热塑性塑料或聚酰胺和/或橡胶构成。例如,保护单元、尤其是保护元件由纤维增强的塑料、部分芳香族的聚酰胺、尤其是类型grivory gv-5h或者由聚苯硫醚构成。例如可以考虑,保护元件构造为橡胶唇。优选地,保护元件由具有比承载元件、尤其是构成承载元件的材料更小的刚性的材料构成。可以考虑,保护单元、尤其是保护元件构造为可更换的,其中,尤其保护单元、尤其是保护元件能够无残余和/或无破坏地与承载元件分离。替代地,可以考虑,保护单元包括一个以上保护元件,其沿着承载元件的外棱边和/或外表面布置。尤其在一个构型中,其中保护单元具有一个以上保护元件,可以考虑,保护元件仅部分地覆盖承载元件的外棱边和/或外表面,例如在承载元件的基本形状的角部区域中。有利地可以在磨削过程中防止尤其在承载元件的外棱边和/或外表面上承载元件的无意损坏。有利地可以防止工件或外部单元的无意损坏、尤其是划伤或掉色。
13.此外提出,保护单元、尤其是保护单元的保护元件具有大于220℃、优选地大于240℃且优选地大于260℃的熔化温度。有利地可以防止由于在磨削过程中由温度引起的影响尤其在承载元件的外棱边和/或外表面上承载元件的无意损坏。有利地可以防止工件或外部单元的无意损坏、尤其是熔化或磨损。
14.此外提出,保护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尤其上述保护元件,其中,保护元件沿着承载元件和/或保护元件的中轴线观察具有尤其上述外棱边,该外棱边与承载元件的尤其上述外棱边相比具有相对于承载元件的中轴线更大的最小间距。通过保护元件可以有利地防止承载元件的外棱边无意碰撞到工件或环绕工件的对象上。有利地可以实现低的维护成本,尤其因为保护元件可以构造为可更换的和/或由比承载元件成本更低的材料构成。尤其,运动轴线包括承载元件的中轴线。优选地,承载元件和/或保护元件的中轴线在承载元件的主延伸平面中观察具有承载元件形状的几何中点。优选地,承载元件和/或保护元件的中轴线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承载元件的主延伸平面布置。优选地,承载元件的外棱边在承载元件的主延伸平面中观察是承载元件的外轮廓的一部分。
15.此外提出,保护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尤其上述保护元件,该保护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外表面,与承载元件的尤其上述外棱边相比,该外表面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承载元件和/或保护元件的尤其上述中轴线具有相对于该中轴线更大的最大间距,并且该外表面尤其在保护元件布置在承载元件上的状态下在包括承载元件和/或保护元件的中轴线的截平面中观察相对于承载元件和/或保护元件的中轴线至少基本上倾斜地构造。有利地可以防止在磨削工具机和/或紧固在其上的磨削工具装置倾斜时保护元件无意碰撞到工件上或环绕工件的
对象上。优选地,保护元件的外表面至少基本上相对于承载元件的接触面倾斜地定向。“基本上倾斜”尤其应理解为一直线、平面或方向、尤其至少一个在包括中轴线的保护元件的截平面内观察与保护元件的外表面相切地延伸的平面相对于另一直线、另一平面或参考方向、尤其是中轴线、至少基本上平行于中轴线延伸的直线和/或接触面的定向,其中,该直线、平面或方向与另一直线、另一平面、参考方向尤其在投影平面中观察展开在8
°
至92
°
的角度范围、优选地15
°
至85
°
的角度范围以及优选地20
°
至80
°
的角度范围的角。尤其,尤其保护元件的外表面与中轴线的至少基本上倾斜的定向应理解为与平行定向和与垂直定向不同的定向。优选地,尤其在保护元件的主延伸平面中观察,保护元件的外棱边至少部分地、尤其至少基本上完全绕着承载元件的中轴线和/或保护元件的中轴线限界保护元件的外表面。优选地,保护元件的中轴线在保护元件的至少一个布置在承载元件上的状态下包括承载元件的中轴线和/或运动轴线。尤其,保护元件的中轴线至少基本上垂直于保护元件的主延伸平面地布置。优选地,保护元件的主延伸平面在保护元件的至少一个布置在承载元件上的状态下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承载元件的主延伸平面布置。优选地,保护元件具有一连接方向,其中,保护元件设置为用于通过沿该连接方向的运动布置、尤其紧固在承载元件上。优选地,连接方向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承载元件和/或保护元件的中轴线布置。尤其,连接方向至少基本上垂直于保护元件的主延伸平面定向。优选地,保护元件的外表面相对于承载元件和/或保护元件的中轴线具有8
°
至92
°
的角度范围、优选地15
°
至85
°
的角度范围以及优选地20
°
至80
°
的角度范围的角,该角尤其沿连接方向由至少基本上平行于中轴线且通过保护元件的外棱边延伸的直线与保护元件的外表面的尤其虚拟的交点展开。替代地或附加地,保护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另一外表面,该另一外表面与承载元件的外棱边相比具有与承载元件的中轴线更大的最小间距,且该另一外表面尤其在保护元件的至少一个布置在承载元件上的状态下,在包括承载元件的中轴线的截平面中观察相对于承载元件的中轴线至少基本上倾斜地构造。优选地,保护元件的另一外表面相对于承载元件和/或保护元件的中轴线具有8
°
至92
°
的角度范围、优选地15
°
至85
°
的角度范围以及优选地20
°
至80
°
的角度范围的角,该角尤其相反于连接方向由至少基本上平行于中轴线且通过保护元件的外棱边延伸的直线与所述另一外表面的尤其虚拟的交点展开。优选地,保护元件的另一外表面布置在保护元件的背离承载元件、尤其是接触面的一侧上。尤其,保护元件的另一外表面布置在保护元件的下侧上。优选地,保护元件的另一外表面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承载元件和/或保护元件的中轴线限界保护元件的尤其沿连接方向限界保护元件的轮廓。优选地,保护元件的外表面和所述另一外表面彼此间隔开地布置在保护元件上。然而也可以考虑,保护元件的外表面和另一外表面至少部分地、尤其分别在一侧上相互限界。优选地,保护元件的外表面和/或另一外表面平面地构造。然而也可以考虑,保护元件的外表面和/或另一外表面弯曲地构造。
16.此外提出,保护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尤其上述保护元件,该保护元件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承载元件和/或保护元件的尤其上述中轴线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上完全在承载元件的最大延伸尺度上延伸。在此可以实现保护元件的有利地稳定和鲁棒的构型,尤其因为通过承载元件的最大延伸部可以有利地支撑保护元件。在此可以实现通过保护单元对承载元件的有利地大范围的保护。优选地,保护元件尤其在保护单元的装配状态下沿着承载元件和/或保护元件的中轴线观察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上完全包围承载元件。优选
地,保护元件尤其在保护单元的装配和/或布置在承载元件上的状态下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上完全沿着承载元件的尤其上外棱边延伸,其中,保护元件尤其贴靠在承载元件的外棱边上。可以考虑,保护单元包括一个以上的保护元件,其分别贴靠在承载元件的外棱边上且尤其彼此间隔开地构造。然而也可以考虑,各保护元件为了布置和/或紧固在承载元件上而彼此贴靠地布置和/或相互连接。
17.此外提出,承载元件构成至少一个保持器件,其设置为用于将保护单元、尤其是保护单元的尤其上述保护元件力锁合和/或形状锁合地保持在承载元件上。在此可以实现在承载元件与保护元件之间有利地稳定的连接。在此可以有利地取消用于将保护元件保持在承载元件上的附加的紧固元件。由此可以实现磨削工具装置的少量构件并且从而也实现有利地低的制造成本。特别优选地,承载元件和至少一个保持器件分别一体地构造。尤其,保持器件构成为突起、尤其是销、隆起部等或者构造为槽口。尤其,保护元件与承载元件和保持器件对应地构造且设置为用于尤其通过保持器件与承载元件力锁合和/或形状锁合地连接。优选地,保护元件构成至少一个对应保持器件,其设置为用于为了保护元件与承载元件力锁合和/或形状锁合地连接尤其在保护元件布置在承载元件上的情况下与保持器件共同作用。特别优选地,保护元件和至少一个对应保持器件一体地构造。例如,对应保持器件尤其与保持器件对应地构造为突起、尤其是销、隆起部等或者构造为槽口。优选地,保持器件尤其由承载元件的中轴线观察布置在承载元件的外边缘区域中,该外边缘区域尤其邻接于承载元件的外棱边。尤其,对应保持器件尤其由保护元件的中轴线观察布置在保护元件的外边缘区域中。尤其,至少一个保持器件布置在承载元件的背离接触面的一侧上。优选地,至少一个对应保持器件布置在保护元件的沿连接方向布置的一侧上。可以考虑,承载元件包括一个以上的保持器件。尤其可以考虑,保护元件包括一个以上的对应保持器件。尤其保持器件的数量相应于对应保持器件的数量。在一个优选构型中,保持器件和/或对应保持器件均匀分布地绕着承载元件和/或保护元件的中轴线布置。
18.此外提出,紧固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中间元件,其设置为用于尤其至少基本上无需破坏地、至少基本上无需工具可取下和/或可更换地布置在承载元件与磨削器件之间,其中,中间元件由具有大于180℃、优选地大于200℃、特别优选地大于220℃、完全特别优选地大于240℃以及特别有利地优选大于25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在此可以实现磨削工具装置的有利地高度的灵活性,尤其在与不同构造的磨削器件的应用可能性以及组合方面,优选地同时实现在由温度引起的损坏方面有利地恒定的高抵抗性。在此可以实现磨削工具装置的外部尺寸、磨削工具装置的密度、磨削工具装置的形状(尤其关于不同地成形的磨削器件的支撑)、到承载元件的热导出等的有利地应用和/或状况特定的调设。例如,为了磨削角部可以通过中间元件将承载元件的倒圆的形状有利地简单和快速地、尤其在没有拆卸整个磨削工具装置的情况下转换为至少部分地带角的支撑面,用于接收磨削器件。“基本上无需破坏”尤其应理解为,一构件、尤其是中间元件在操作时、尤其在取下和/或更换中间元件时未被不可逆地改变、尤其是损坏、塑性变形或破坏。尤其可以考虑工件的至少基本上无破坏的弹性弯曲。“基本上无需工具”可实施的操作、尤其取下和/或更换中间元件尤其应理解为如下操作,该操作在不借助于工具如分离工具,例如锯、楔等和/或化学分离剂,例如溶剂等的情况下是可实施的。优选地,中间元件通过紧固单元的至少一个紧固元件和/或粘接器件可紧固在承载元件和/或磨削器件上。可以考虑,传热涂层布置在中间元件上、尤其中间
元件的面向磨削器件的下侧上。例如,中间元件通过紧固单元的粘扣连接可紧固在承载元件和/或磨削器件上。尤其,粘扣连接的紧固器件与中间元件连接。例如,中间元件由至少一个塑料、尤其是聚氨酯或由至少一个金属构成。特别优选地,中间元件由不同于泡沫塑料的材料构成。尤其在一个构型中,其中,中间元件由金属构成,中间元件的最大厚度优选地为小于3mm、优选地小于2mm且优选地小于1.5mm。附加地可以考虑,中间元件包括用于从磨削器件离开的优化的热分布的缺口或压印部,其尤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中间元件的面向磨削器件的下侧上。优选地,中间元件和承载元件模块化地构造,其中,可以考虑具有和没有中间元件的磨削工具装置的运行。优选地,中间元件至少基本上板状地构造。“基本上板状”构造的构件、尤其是中间元件尤其应理解为一空间元件,其在一个平面内展开地观察,横截面上垂直于平面具有非圆的横截面并且垂直于平面具有尤其至少基本上恒定的材料厚度,该材料厚度为空间元件平行于平面的表面延伸部、尤其是该元件平行于平面的最小表面延伸部的小于50%、优选地小于25%以及特别优选地小于10%。尤其,中间元件构造为中间垫或中间板。优选地,中间元件设置为用于预给定磨削器件的通过承载元件、尤其是承载元件的接触面支撑的形状。尤其,中间元件具有支承面,其设置为用于在承载元件上布置中间元件。尤其,中间元件的支承面布置在中间元件的尤其在磨削工具装置的装配状态下面向承载元件的一侧上。优选地,中间元件的支承面尤其沿着承载元件的中轴线观察具有至少基本上与承载元件的接触面相同的形状。优选地,中间元件包括接触面,其设置为用于将磨削器件布置在中间元件上。优选地,中间元件的支承面尤其沿着承载元件的中轴线观察具有与磨削器件、尤其是磨削器件在该磨削器件的主延伸平面中的基本面至少基本上相同的形状。可以考虑,中间元件的接触面和支承面至少基本上相同或不同地构造。优选地可以考虑,中间元件的接触面和支承面具有彼此不同的几何基本形状。例如,中间元件的支承面的形状构造为倒圆的或圆形、尤其是圆面形状,其中,中间元件的接触面的形状具有至少一个角部,尤其用于在工件或环绕工件的周围环境的角部上加工。替代地或附加地可以考虑,中间元件设置为用于匹配用于支撑磨削元件的刚性,尤其在没有拆卸和/或更换承载元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中间元件具有与承载元件的刚性不同的刚性和/或与承载元件的弹性模量不同的弹性模量,例如用于保护待加工的具有特别软或特别硬的待加工表面的工件。尤其,磨削工具装置分别具有关于绕着承载元件的运动轴线和/或中轴线旋转的、用于磨削工具装置、尤其至少承载单元、紧固单元和磨削器件的最大惯性力矩的至少一个极值。优选地,承载元件关于绕着运动轴线旋转的惯性力矩与用于磨削工具装置的最大惯性力矩的极值的比为最大0.75、优选地最大0.6和优选地最大0.5。尤其,承载元件的惯性力矩与用于磨削工具装置的最大惯性力矩的极值的比为至少0.1、优选地至少0.2和优选地至少0.3。优选地,磨削工具装置的最大惯性力矩的如下部分(该部分相应于用于磨削工具装置的最大惯性力矩的极值与承载元件关于绕着运动轴线旋转的惯性力矩的差)可供用于紧固单元、尤其是中间元件和磨削器件关于绕着运动轴线旋转的惯性力矩。优选地,紧固单元、尤其是中间元件和磨削器件关于绕着运动轴线旋转的共同的惯性力矩与用于磨削工具装置的最大惯性力矩的极值的比相应于值范围0.25至0.9、优选地0.4至0.8以及优选地0.5至0.7的值。优选地,承载元件关于绕着运动轴线旋转的惯性力矩与承载元件的重量的商为值范围250mm2至1800mm2、优选地250mm2至2000mm2以及优选地250mm2至2500mm2的值。优选地,承载元件关于绕着运动轴线旋转的惯性力矩与承载元件的接触面的最大面积的比为值范围
0.001kg至0.01kg、优选地0.003kg至0.008kg以及优选地0.004kg至0.006kg的值。
19.此外提出,承载元件构造为支撑杆结构。优选地,支撑杆结构构造为骨架状。优选地,支撑杆结构由多个相同的基本单元或基本网格构成,它们尤其分别由多个支撑杆构成。“基本单元”尤其应理解为三维基体,其中,通过多个基体沿至少一个方向的彼此排列能够在空间中形成均匀的栅格(gitter)或均匀的结构、尤其是支撑杆结构。“基本网格”尤其应理解为二维基体、尤其是二维布置方式,其中,通过多个基体沿至少一个方向的彼此排列可以沿一个平面形成均匀的栅格或均匀的结构、尤其是支撑杆结构。优选地,承载元件由支撑杆结构的一层以上的基本单元或基本网格构成。可以考虑,支撑杆结构由支撑杆结构的多个分别至少一个以上的基本单元或基本网格构成。可以考虑,支撑杆结构的基本单元或基本网格在承载单元的主延伸平面中观察具有n角的,例如矩形的或蜂窝形的基本形状。例如,支撑杆结构构造为立方体的栅格,其中,支撑杆沿着栅格线布置。也可以考虑,支撑杆结构至少沿着承载元件的尤其垂直于接触面定向的轴线具有蜂窝形结构,其中,尤其支撑杆结构的基本单元在至少一个截平面中分别具有等边六边形的形状。尤其在承载元件的一个构型中,其中承载元件由支撑杆结构的一层以上的基本网格构成,可以考虑,基本网格的层尤其沿着承载元件的垂直于接触面定向的轴线相互错开地布置。替代地或附加地可以考虑,基本网格的层平行于承载元件的接触面延伸并且尤其沿着承载元件的垂直于接触面定向的轴线由层至层交替地沿着至少一个平行于接触面定向的轴线移动地布置。尤其可以考虑,支撑杆结构具有石墨结构。在此可以实现磨削工具装置的有利地高的鲁棒性和稳定性,尤其同时实现承载元件的利地小的质量和有利地高的导热性。
20.此外提出,承载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支撑元件,其中,支撑元件至少大部分地包围承载元件,并且其中,支撑元件具有大于承载元件的导热特征参量的导热特征参量。优选地,支撑元件设置为用于导出在磨削器件上产生的热。尤其,支撑元件设置为,尤其在磨削工具装置的一个构型中,其中承载元件构造为支撑杆结构,用于保护承载元件免受尤其各个支撑杆的碰撞和/或塑性变形。尤其,在磨削工具装置的一个构型中,其中承载元件构造为支撑杆结构,承载元件优选地尤其作为内骨骼至少大部分地布置在支撑元件内。优选地,支撑元件尤其至少大部分、优选地至少基本上完全由具有大于160℃、尤其大于180℃、优选地大于200℃、特别优选地大于220℃、完全特别优选地大于240℃以及特别有利地优选大于25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优选地,支撑元件尤其至少大部分、优选地至少基本上完全由具有尤其小于350℃、优选地小于30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6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优选地,支撑元件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上完全由具有小于350℃且大于160℃、尤其小于300℃且大于180℃、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0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20℃和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4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尤其,支撑元件至少大部分由泡沫塑料或另一塑料构成。优选地,承载元件具有比支撑元件更大的刚性。在此可以实现磨削工具装置的有利地高的鲁棒性和稳定性。
21.此外,提出一种磨削器件,其具有至少一个工作面,该工作面具有多个磨削元件;以及至少一个接口或连接面,用于布置或连接根据本发明的磨削工具装置的紧固单元,其中,接口或连接面具有至少一个尤其构造为粘扣连接的优选地上述紧固元件,该紧固元件尤其至少大部分、优选地至少基本上完全由具有大于160℃、尤其大于180℃、优选地大于200℃、特别优选地大于220℃、完全特别优选地大于240℃以及特别有利地优选大于250℃
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优选地,磨削器件的紧固元件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上完全由具有尤其小于350℃、优选地小于30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6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优选地,磨削器件的紧固元件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上完全由具有小于350℃且大于160℃、尤其小于300℃且大于180℃、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0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20℃且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4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优选地,磨削器件构造为可更换的磨削器件。尤其在磨削器件的一个构型中,其中磨削器件的紧固元件构造为粘扣连接的一部分,磨削器件的紧固元件优选地、尤其至少大部分由纤维增强的热塑性塑料构成。优选地,接口或连接面、尤其磨削器件的紧固元件至少基本上全面地贴靠在工作面上、尤其在工作面的背离磨削件的一侧上。优选地,接口或连接面、尤其磨削器件的紧固元件至少大部分在工作面的整个侧上延伸。优选地,工作面和/或接口或连接面在磨削器件的主延伸平面中观察具有基本形状,其中,工作面和/或接口或连接面的基本形状的至少一个外轮廓相应于承载元件的基本形状的外轮廓。替代地或附加地可以考虑,接口或连接面、尤其是紧固元件均匀分布地布置在工作面的整个侧上。在此可以实现有利地高的鲁棒性和稳定性,尤其相对于作用到磨削器件的紧固元件上的由温度引起的负载。在此可以实现磨削器件有利地高的使用时长。在此可以实现磨削器件在磨削工具装置上有利地可靠的连接。
22.此外提出,磨削器件具有至少一个传热涂层,其布置在工作面与紧固元件之间。尤其,传热涂层至少基本上类似于磨削工具装置的上述传热涂层构成。优选地,磨削器件的传热涂层设置为用于导出在磨削过程中在工作面上产生的热。优选地,磨削器件的传热涂层至少基本上全面地贴靠在工作面和/或磨削器件的紧固元件上。优选地,磨削器件的传热涂层具有比工作面和/或磨削器件的紧固元件更高的导热特征参量。在此可以实现磨削器件的有利地高的鲁棒性和稳定性,尤其因为通过传热涂层可以有利地快速导出在磨削器件上产生的热。在此可以实现在磨削应用中有利地高的热传导、热对流和/或热扩散。
23.此外,提出磨削工具系统,其具有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的磨削工具装置和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的磨削器件。优选地,磨削器件在磨削工具系统的至少一个装配状态下尤其可更换地与磨削工具装置连接。在此可以实现磨削工具系统的有利地高的鲁棒性和稳定性,尤其相对于在磨削过程中由温度引起的负载。在此可以实现有利地高的加工精度,尤其因为可以实现承载元件例如相对于由温度引起的变形和/或损坏的有利地高的抵抗能力。由此可以确保有利地持续均匀构造的加工面。在此可以有利地防止磨损现象,例如承载元件的部分熔化,这尤其可以在增强的压紧力下和/或较长的使用持续时间时由于高的热生成而产生。由此可以确保磨削器件在承载元件上有利地可靠的连接。
24.根据本发明的磨削工具装置、根据本发明的磨削器件和/或根据本发明的磨削工具系统在此不应限于上述应用和实施方式。尤其,根据本发明的磨削工具装置、根据本发明的磨削器件和/或根据本发明的磨削工具系统可以为了满足在此所述的功能性而具有与在此所述数量不同的数量的单个元件、构件和单元。此外,在本公开中给出的值范围的情况下位于所述边界内的值也应视为公开的并可任意使用的。
附图说明
25.另外的优点由下面的附图说明得出。在附图中示出本发明的四个实施例。附图、说
明书以及权利要求包含多个组合的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利地也单独地考虑各特征并且将其总结为有意义的其它组合。
26.附图示出了:
27.图1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磨削工具装置和根据本发明的磨削器件的根据本发明的磨削工具系统的示意性立体视图;
28.图2根据本发明的磨削工具装置的示意性分解图;
29.图3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磨削工具装置和根据本发明的磨削器件的根据本发明的磨削工具系统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30.图4根据本发明的磨削工具装置的一个替代构型的承载单元的构造为支撑杆结构的承载元件和支撑元件的示意性立体视图;
31.图5根据本发明的磨削工具装置的另一替代构型的承载单元的构造为支撑杆结构的承载元件的示意性俯视图;
32.图6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磨削工具装置的另一替代构型和根据本发明的磨削器件的替代构型的根据本发明的磨削工具系统的替代构型的示意性俯视图;
33.图7通过磨削工具装置的承载元件的中轴线的根据本发明的磨削工具装置的另一替代构型的保护单元和承载元件的示意性截面图;
34.图8根据本发明的磨削工具装置的另一替代构型的保护单元和承载元件的立体视图;和
35.图9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包括中间元件的磨削工具装置和根据本发明的磨削器件的根据本发明的磨削工具系统的另一构型的横截面的示意性局部。
具体实施方式
36.在图1中示出在装配状态下的磨削工具系统10a。磨削工具系统10a具有构造为磨削板的磨削工具装置12a,该磨削工具装置包括连接区域14a。连接区域14a设置为用于将磨削工具系统10a与磨削工具机连接。磨削工具装置12a包括构造为支撑板的承载单元16a和紧固单元18a,该紧固单元用于将磨削工具系统10a的构造为磨削砂纸的磨削器件20a可松开地紧固在承载单元16a上,其中,承载单元16a包括至少一个承载元件22a,磨削器件20a通过紧固单元18a布置在该承载元件上。磨削器件20a在装配状态下通过紧固单元18a紧固在承载单元16a、尤其是承载元件22a上。承载单元16a包括正好一个承载元件22a,承载元件22a由具有大于180℃、优选地大于200℃、特别优选地大于220℃、完全特别优选地大于240℃以及特别有利地优选大于25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优选地,承载元件22a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上完全由如下材料构成,该材料具有尤其小于350℃、优选地小于30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60℃的熔化温度。优选地,构成承载元件22a的材料具有小于350℃且大于180℃、尤其小于300℃且大于200℃、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2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40℃和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50℃的熔化温度。尤其,承载元件22a由金属构成。承载元件22a板状地构造。连接区域14a限界多个形状锁合槽口24a,通过这些形状锁合槽口能够将磨削工具系统10a、尤其是至少承载单元16a和连接区域14a紧固在磨削工具机上、尤其是磨削工具机的工具接收部上。连接区域14a由尤其金属的材料构成,该材料具有大于180℃、优选地大于200℃、特别优选地大于220℃、完
全特别优选地大于240℃以及特别有利地优选大于250℃的熔化温度。优选地,连接区域14a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上完全由如下材料构成,该材料具有尤其小于350℃、优选地小于30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60℃的熔化温度。优选地,连接区域14a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上完全由如下材料构成,该材料具有小于350℃且大于180℃、尤其小于300℃且大于200℃、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2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40℃和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50℃的熔化温度。连接区域14a至少与承载元件22a抗扭连接。磨削工具系统10a、尤其是磨削工具装置12a包括运动轴线26a,绕着该运动轴线,至少承载单元16a、尤其是承载元件22a、紧固单元18a和磨削器件20a至少部分地能够运动且能够借助磨削工具机的驱动单元驱动。承载元件22a垂直于运动轴线26a布置,其中,尤其承载元件22a的主延伸平面垂直于运动轴线26a布置。然而也可以考虑,磨削工具系统10a、尤其是磨削工具装置12a和/或磨削器件20a的其它构型。
37.磨削工具装置12a具有保护单元80a,其布置在承载元件22a上并且设置为用于尤其在磨削过程中保护工件、外部单元尤其免受损坏和/或使承载元件22a在工件或在外部单元上的尤其直接的碰撞减振,其中,尤其工件和外部单元在图1中未示出。保护单元80a包括保护元件84a,该保护元件布置在承载元件22a的外侧88a上。保护元件84a布置在承载元件的外棱边82a上和承载元件22a的两个背离磨削器件20a和接触面34a的外表面90a、92a上。保护元件84a与接触面34a和磨削器件20a间隔开地布置。优选地,两个外表面90a、92a中的一个外表面90a横向于、尤其垂直于接触面34a定向且至少部分地限界接触面34a。优选地,两个外表面90a、92a中的另一个外表面92a平行于接触面34a定向。外表面90a至少基本上完全绕着运动轴线26a延伸。尤其,外棱边82a布置在承载元件22a的主延伸平面内且至少基本上完全绕着运动轴线26a延伸。优选地,外棱边82a和平行于接触面34a定向的外表面92a与接触面34a间隔开地布置。保护元件84a沿着承载元件22a的外棱边82a至少基本上完全绕着运动轴线26a布置。保护元件84a尤其垂直于承载元件22a的主延伸平面观察在外棱边82a的区域中至少部分地包围承载元件22a。尤其,保护元件84a包围承载元件22a的外棱边82a。保护元件84a垂直于承载元件22a的主延伸平面观察至少大部分、尤其完全在承载单元16a的沿着接触面34a延伸的平面的一侧上布置在承载元件22a上。保护元件84a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上完全在承载元件22a的最大厚度50a上在外棱边82a上延伸。保护元件84a尤其垂直于承载元件22a的主延伸平面观察具有尤其至少0.3mm、优选地至少0.5mm、优选地至少0.8mm以及特别优选地至少1mm的最大厚度86a。保护元件84a沿着承载元件22a的外棱边82a贴靠在承载元件22a的外表面90a和另一外表面92a上。保护元件84a尤其借助粘接连接与承载元件22a一体地连接。然而也可以考虑,保护元件84a借助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连接紧固在承载元件22a上,其中,尤其承载元件22a在外棱边82a、外表面90a和/或另一外表面92a的区域中具有至少一个或多个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突起,其设置为用于紧固保护元件84a。保护单元80a、尤其是保护元件84a由如下材料构成,该材料具有大于160℃、尤其大于180℃、优选地大于200℃、特别优选地大于220℃以及完全特别优选地大于240℃的熔化温度。保护单元80a、尤其是保护元件84a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上完全由如下材料构成,该材料具有尤其小于350℃、优选地小于30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60℃的熔化温度。保护单元80a、尤其是保护元件84a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上完全由如下材料构成,该材料具有小于350℃且大于160℃、尤其小于300℃且大于180℃、优选地小
于280℃且大于20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20℃和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40℃的熔化温度。保护单元80a、尤其是保护元件84a由塑料、尤其是热塑性塑料构成。然而也可以考虑,保护单元80a、尤其是保护元件84a由聚酰胺和/或橡胶构成。优选地,保护元件84a由如下材料构成,该材料具有比承载元件22a、尤其是构成承载元件22a的材料更小的刚性。保护单元80a、尤其是保护元件84a构造为可更换的,其中,尤其保护单元80a、尤其是保护元件84a能够无残余和/或无破坏地与承载元件22a分离。然而也可以考虑保护单元80a的其它构型,例如具有一个以上的保护元件84a,其沿着外棱边82a、外表面90a和/或另一外表面92a布置。尤其在一个构型中,其中保护单元80a具有一个以上的保护元件84a,可以考虑,保护元件84a仅部分地覆盖承载元件22a的外棱边82a、外表面90a和/或另一外表面92a,例如在承载元件22a的基本形状的角部区域中。替代地可以考虑,保护元件84a尤其仅通过另一外表面92a布置在承载元件22a上,其中,尤其保护元件84a垂直于承载元件22a的主延伸平面观察从运动轴线26a延伸超过承载元件22a的外棱边82a。替代地可以考虑,保护元件84a尤其仅在承载元件22a的外表面90a上布置在承载元件22a上。保护元件84a尤其垂直于承载元件22a的主延伸平面观察具有外棱边或面,其与承载元件22a的外棱边82a和/或外表面90a相比具有与运动轴线更大的最小间距。
38.在图2中示出磨削工具装置12a的分解视图。紧固单元18a包括紧固元件28a,用于将磨削器件20a紧固在承载单元16a上、尤其在承载元件22a上,该紧固元件28a由具有大于160℃、尤其大于180℃、优选地大于200℃、特别优选地大于220℃、完全特别优选地大于240℃以及特别有利地优选大于25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优选地,紧固元件28a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上完全由具有尤其小于350℃、优选地小于30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6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优选地,紧固元件28a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上完全由具有小于350℃且大于160℃、尤其小于300℃且大于180℃、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0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20℃和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4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紧固单元18a的紧固元件28a由不同于承载元件22a的材料构成。运动轴线26a居中地通过承载元件22a和紧固单元18a的紧固元件28a延伸。紧固单元18a的紧固元件28a构造为粘扣连接的一部分。紧固单元18a的紧固元件28a在紧固单元18a的紧固元件28a的主延伸平面中观察具有基本形状,其中,紧固单元18a的紧固元件28a的基本形状的至少一个外轮廓相应于承载元件22a的基本形状的外轮廓。紧固单元18a的紧固元件28a与磨削器件20a的紧固元件78a对应地构造。紧固单元18a的紧固元件28a至少大部分由纤维增强的热塑性塑料构成。
39.紧固单元18a具有构造为粘接器件的粘附元件30a,其设置为用于将紧固单元18a的构造为粘扣连接的紧固元件28a可更换地紧固在承载元件22a上。粘附元件30a设置为用于将紧固单元18a的紧固元件28a与承载元件22a材料锁合地连接。粘附元件30a在图2中在布置在紧固单元18a的紧固元件28a上的状态下示出。粘附元件30a至少大部分地通过紧固单元18a的紧固元件28a的面向承载元件22a的面32a延伸。尤其,粘附元件30a均匀分布地布置在紧固单元18a的紧固元件28a的面向承载元件22a的面上。粘附元件30a由具有大于160℃、尤其大于180℃、优选地大于200℃、特别优选地大于220℃、完全特别优选地大于240℃以及特别有利地优选大于25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优选地,粘附元件30a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上完全由具有尤其小于350℃、优选地小于30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完
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6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优选地,粘附元件30a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完全由具有小于350℃且大于160℃、尤其小于300℃且大于180℃、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0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20℃和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4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承载元件22a具有接触面34a,其构造为平面的面。紧固单元18a通过接触面34a布置在承载元件22a上。紧固单元18a的紧固元件28a以及粘附元件30a在承载元件22a的接触面34a上布置在承载元件22a上。也可以考虑紧固单元18a、尤其是粘附元件30a的其它构型,其中,尤其粘附元件30a如此构造,使得紧固元件28a通过粘附元件30a与承载元件22a不可松开地连接。接触面34a布置在承载单元16a、尤其是承载元件22a的背离连接区域14a的一侧上。承载元件22a在承载元件22a的主延伸平面中观察具有三角形的基本形状,其中,尤其基本形状的角部构造为倒圆的。
40.承载元件22a限界六个槽口36a,其设置为用于将热从磨削器件20a和/或承载元件22a导出给环绕承载单元16a的周围环境。承载元件22a如此构造,使得槽口36a从布置有接触面34a的一侧优选地在承载元件22a的最大厚度上延伸到承载元件22a的面向连接区域14a的一侧。承载元件22a如此构造,使得槽口36a在承载元件22a的接触面34a上绕着运动轴线26a、尤其是连接区域14a均匀分布地布置。承载元件22a的限界槽口36a的面38a在承载元件22a的主延伸平面中观察具有相同的基本形状。优选地,限界槽口36a的面垂直于接触面34a地布置。由承载元件22a限界的槽口36a设置为,优选地与在承载元件22a构造为无槽口的承载元件22a的构型中相比,提高了尤其在磨削器件20a的加工区域40a中在磨削过程中产生的热从接触面34a到承载单元16a、尤其是承载元件22a的背离紧固单元18a的一侧的至少一个扩散。连接区域14a通过外侧33a限界六个槽口35a,这些槽口在连接区域14a紧固在承载单元16a上的状态下、尤其垂直于承载元件22a的主延伸平面地观察与承载元件22a的槽口36a重合地布置。优选地,连接区域14a的外侧33a在由承载元件22a和连接区域14a限界的槽口35a、36a的区域中至少部分地与承载元件22a的限界由该承载元件22a限界的槽口36a的面32a平行、尤其平齐地布置。尤其,承载元件22a限界至少另一绕着运动轴线26a延伸的槽口37a。另一槽口37a在承载元件22a的主延伸平面中观察布置在承载元件22a的如下区域中,在该区域中,连接区域14a布置在承载元件22a上。然而也可以考虑承载单元16a、尤其是承载元件22a的其它构型。
41.磨削工具装置12a具有传热涂层42a,其布置在承载单元16a、尤其是承载元件22a与紧固单元18a之间,优选地在接触面34a上。也可以考虑,传热涂层42a在紧固单元18a、尤其是紧固单元18a的紧固元件28a的背离承载单元16a、尤其是承载元件22a的一侧上布置在紧固单元18a上。传热涂层42a至少基本上全面地贴靠在紧固单元18a的紧固元件28a上。传热涂层42a具有比承载单元16a、尤其是承载元件22a和/或紧固单元18a、尤其是紧固单元18a的紧固元件28a更大的导热特征参量。传热涂层42a由铜构成。然而也可以考虑传热涂层42a的其它构型,其中,传热涂层42a例如由贵重金属和/或碱土金属、碳化合物、尤其是石墨烯、金刚石和/或接近石墨烯的石墨等构成。传热涂层42a尤其气相喷镀到紧固单元18a的紧固元件28a上。
42.紧固单元18a的紧固元件28a通过粘附元件30a至少基本上全面地贴靠在承载元件22a、尤其是接触面34a上。紧固单元18a、尤其是紧固单元18a的紧固元件28a限界六个缺口44a,这些缺口设置为用于将热从磨削器件20a和/或承载单元16a导出给环绕紧固单元18a、
尤其是紧固单元18a的紧固元件28a的周围环境。紧固单元18a、尤其是紧固单元18a的紧固元件28a如此构造,使得缺口44a从紧固单元18a的紧固元件28a布置在接触面34a上的一侧在紧固单元18a、尤其是紧固单元18a的紧固元件28a的最大厚度上延伸至紧固单元18a、尤其是紧固单元18a的紧固元件28a的面向磨削器件20a的一侧。紧固元件28a如此构造,使得缺口44a在紧固单元18a的紧固元件28a的主延伸平面中观察均匀地绕着运动轴线26a布置。尤其,紧固单元18a的紧固元件28a绕着运动轴线26a地限界槽口48a,该槽口与承载元件22a的绕着运动轴线26a的另一槽口37a对应地布置。然而也可以考虑紧固单元18a、尤其是紧固单元18a的紧固元件28a的其它构型,例如构造为尤其又能够松开的粘接连接,构造为钩、夹,构造为负压元件(unterdruckelement)等。
43.在图3中示出在平行于运动轴线26a定向的截平面中的磨削工具系统10a。尤其在图3中所示的各个元件的层厚度为了更好的总览而示意地示出且未按比例示出。优选地,在图3中示出与外棱边82a和/或外侧88a间隔开的截平面,其中,尤其保护单元80a在图3中未示出。承载单元16a、尤其是承载元件22a垂直于承载单元16a与紧固单元18a的接触面34a具有至少基本上2mm的最大厚度50a。然而也可以考虑,承载单元16a、尤其是承载元件22a具有小于2mm、特别优选地至少基本上1mm、0.8mm或0.6mm的最大厚度50a。承载元件22a在接触面34a上具有最大厚度的最大2%的平整度。承载元件22a如此构造,使得最大厚度50a从接触面34a延伸至承载元件22a的支承面,在该支承面上,连接区域14a贴靠在承载元件22a上,其中,尤其连接区域14a在图3中未示出。紧固单元18a、尤其是紧固单元18a的紧固元件28a垂直于紧固单元18a的紧固元件28a的面向承载元件22a的接触面34a的面具有2mm的最大厚度46a。粘附元件30a垂直于粘附元件30a的面向承载元件22a的接触面34a的面具有1mm的最大厚度52a。
44.磨削器件20a包括工作面54a,其具有多个磨削元件;以及连接面53a,用于与磨削工具装置12a的紧固单元18a连接。连接面53a包括构造为粘扣连接的紧固元件78a的一部分,该紧固元件由具有大于160℃、尤其大于180℃、优选地大于200℃、特别优选地大于220℃、完全特别优选地大于240℃以及特别有利地优选大于25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优选地,磨削器件20a的紧固元件78a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上完全由具有尤其小于350℃、优选地小于30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6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优选地,磨削器件20a的紧固元件78a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上完全由具有小于350℃且大于160℃、尤其小于300℃且大于180℃、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0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20℃和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4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磨削器件20a的紧固元件78a与紧固单元18a的紧固元件28a对应地构造。磨削器件20a的紧固元件78a由纤维增强的热塑性塑料构成。连接面53a、尤其是磨削器件20a的紧固元件78a至少基本上全面地在工作面54a的背离磨削元件的一侧上贴靠在工作面54a上。连接面53a、尤其是磨削器件20a的紧固元件78a在工作面54a的整个侧上延伸。工作面54a和连接面53a在磨削器件20a的主延伸平面中观察分别具有基本形状,其中,工作面54a和连接面53a的基本形状的至少一个外轮廓相应于承载元件22a的基本形状的外轮廓。工作面54a平行于运动轴线26a具有2mm的最大厚度56a。连接面53a、尤其是磨削器件20a的紧固元件78a平行于运动轴线26a具有2mm的最大厚度58a。磨削器件20a包括传热涂层60a,该传热涂层布置在工作面54a与磨削器件20a的紧固元件78a之间。优选地,磨削器件20a的传热涂层60a设置为
用于导出在工作面54a上在磨削过程中产生的热。磨削工具装置12a的传热涂层60a和磨削器件20a的传热涂层42a分别构成平面的薄的层并且平行于运动轴线26a具有0.3mm的最大厚度62a。磨削器件20a的传热涂层60a至少基本上全面地贴靠在工作面54a上和磨削器件20a的紧固元件78a上。磨削器件20a的传热涂层60a尤其具有比工作面54a和磨削器件20a的紧固元件78a更高的导热特征参量。然而也可以考虑,磨削器件20a、尤其是磨削器件20a的紧固元件78a的其它构型。
45.在图4至9中示出本发明的五个另外的实施例。下面的描述和附图基本上限于在各实施例之间的区别,其中,关于相同标记的构件、尤其是关于具有相同附图标记的构件原则上也可参照尤其在图1至3中的其它实施例的附图和/或描述。为了区别各实施例,将字母a后置于在图1至3中的实施例的附图标记。在图4至9的各实施例中,字母a通过字母b至f代替。
46.在图4中示出磨削工具装置12b的一个替代构型的承载单元16b的承载元件22b。磨削工具装置12b具有承载单元16b和紧固单元18b,该紧固单元用于将磨削工具系统10b的磨削器件20b可松开地紧固在承载单元16b上,其中,承载单元16b包括承载元件22b,磨削器件20b通过紧固单元18b布置在该承载元件上。承载元件22b由具有大于180℃、优选地大于200℃、特别优选地大于220℃、完全特别优选地大于240℃以及特别有利地优选大于25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优选地,承载元件22b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上完全由如下材料构成,该材料具有尤其小于350℃、优选地小于30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60℃的熔化温度。优选地,承载元件22b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上完全由如下材料构成,该材料具有小于350℃且大于180℃、尤其小于300℃且大于200℃、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2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40℃和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50℃的熔化温度。在图4中示出的磨削工具装置12b与在图1至3的描述中所述的磨削工具装置12b具有至少基本上类似的构型,使得关于在图4中所示的磨削工具装置12b的构型至少基本上可以参照图1至3的描述。不同于在图1至3的描述中所述的磨削工具装置12a,在图4中所示的磨削工具装置12b的承载元件22b构造为支撑杆结构64b。支撑杆结构64b构造为骨架状。支撑杆结构64b由多个相同的基本单元66b构成,其尤其分别由12个支撑杆68b构成。支撑杆结构64b的基本单元66b构造为立方体的。支撑杆结构64b的基本单元66b在承载单元16b的主延伸平面中观察具有矩形的基本形状。支撑杆结构64b构造为立方体的栅格,其中,支撑杆68b沿着栅格线布置。承载元件22b由支撑杆结构64b的一层72b基本单元66b组成,其平行于承载元件22b的主延伸平面且垂直于磨削工具装置12b的运动轴线26b延伸。承载单元16b包括支撑元件69b,其中,支撑元件69b至少大部分地包围承载元件22b,并且其中,支撑元件69b具有大于承载元件22b的导热特征参量的导热特征参量。支撑元件69b设置为用于导出在磨削器件20b上产生的热。尤其,支撑元件69b设置为用于保护承载元件22b免受尤其各个支撑杆68b的碰撞和/或塑性变形。承载元件22b构造为内骨骼并且至少大部分地布置在支撑元件69b内。支撑元件69b由具有大于160℃、尤其大于180℃、优选地大于200℃、特别优选地大于220℃、完全特别优选地大于240℃以及特别有利地优选大于25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优选地,支撑元件69b至少大部分、优选地至少基本上完全由具有尤其小于350℃、优选地小于30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6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优选地,支撑元件69b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上完全由具有小于350℃
且大于160℃、尤其小于300℃且大于180℃、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0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20℃和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4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支撑元件69b至少大部分由泡沫塑料构成。承载元件22b具有比支撑元件69b更大的刚性。然而也可以考虑支撑杆结构64b和/或支撑元件69b的其它构型。
47.在图5中示出磨削工具装置12c的另一替代构型的承载单元16c的承载元件22c的俯视图。磨削工具装置12c具有承载单元16c和紧固单元18c,该紧固单元用于将磨削工具系统10c的磨削器件20c可松开地紧固在承载单元16c上,其中,承载单元16c包括承载元件22c,磨削器件20c通过紧固单元18c布置在该承载元件上。承载元件22c由具有大于180℃、优选地大于200℃、特别优选地大于220℃、完全特别优选地大于240℃以及特别有利地优选大于25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优选地,承载元件22c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上完全由如下材料构成,该材料具有尤其小于350℃、优选地小于30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60℃的熔化温度。优选地,承载元件22b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上完全由如下材料构成,该材料具有小于350℃且大于180℃、尤其小于300℃且大于200℃、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2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40℃和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50℃的熔化温度。在图5中所示的磨削工具装置12c与在图4的描述中所述的磨削工具装置12b具有至少基本上类似的构型,使得关于在图5中示出的磨削工具装置12c的构型至少基本上可以参照图4的描述。不同于在图4的描述中所述的磨削工具装置12b,在图5中示出的磨削工具装置12c的承载元件22c构造为支撑杆结构64c,其中,支撑杆结构64c由多个基本网格70c构成。支撑杆结构64c的基本网格70c构造为蜂窝形并且分别由六个支撑杆68c构成。支撑杆结构64c沿着承载元件22c的垂直于承载元件22c的接触面34c定向的轴线和/或磨削工具装置12c的运动轴线26c观察具有蜂窝形结构,其中,尤其支撑杆结构64c的基本网格70c在至少一个平行于接触面34c定向的截平面中分别具有等边六边形的形状。承载元件22c由支撑杆结构64c的一层72c以上的基本网格70c组成,其中,在图5中仅示出层72c。基本网格70c的层72c通过支撑杆68c连接且沿着承载元件22c的垂直于接触面34c定向的轴线至少部分相互移动地布置。网格70c的层垂直于运动轴线26c和/或平行于接触面34c延伸。网格70c的层沿着承载元件22c的垂直于接触面34c定向的轴线、尤其是运动轴线26c由层至层交替地沿着至少一个平行于接触面34c定向的轴线移动地布置。尤其,支撑杆结构64c构造为石墨结构。
48.在图6中示出磨削工具系统10d的一个替代构型的俯视图。在图6中示出的磨削工具系统10d与在图1至3的描述中所述的磨削工具系统10a具有至少基本上类似的构型,使得关于在图6中示出的磨削工具系统10d的构型至少基本上可参照图1至3的描述。不同于在图1至3的描述中所述的磨削工具系统10a,在图6中所示的磨削工具系统10d具有磨削器件20d,该磨削器件仅布置在磨削工具装置12d的运动轴线26d的一侧上。磨削工具系统10d设置为用于与构造为可振动驱动的多功能工具机的磨削工具机一起使用。磨削工具装置12d具有承载单元16d和紧固单元18d,该紧固单元用于将磨削器件20d可松开地紧固在承载单元16d上,其中,承载单元16d包括承载元件22d,磨削器件20d通过紧固单元18d布置在该承载元件上。承载元件22d由具有大于180℃、优选地大于200℃、特别优选地大于220℃、完全特别优选地大于240℃以及特别有利地优选大于25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优选地,承载元件22d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上完全由如下材料构成,该材料具有尤其小于350℃、
优选地小于30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60℃的熔化温度。优选地,承载元件22d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上完全由如下材料构成,该材料具有小于350℃且大于180℃、尤其小于300℃且大于200℃、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2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40℃和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50℃的熔化温度。可以考虑,磨削工具装置12d类似于在图1至3中所述的磨削工具装置12a包括保护单元80a,该保护单元在图6中未示出。磨削工具装置12d包括绕着运动轴线26d布置的连接区域14d。承载元件22d绕着运动轴线26d布置且沿从运动轴线26d离开的方向具有承载区域74d,在该承载区域上,磨削器件20d能够通过紧固单元18d紧固在承载元件22d上。承载区域74d至少部分地具有三角形的基本形状,其中,尤其基本形状的角部构造为倒圆的。然而也可以考虑承载元件22d的一个构型,其中,基本形状例如构造为星形、正方形和/或圆形。紧固单元18d具有构造为能够再次松开的粘接连接的紧固元件28d,用于将磨削器件20d紧固在承载单元16d上,所述紧固元件在承载区域74d中布置在承载元件22d上。紧固单元18d的紧固元件28d由具有大于160℃、尤其大于180℃、优选地大于200℃、特别优选地大于220℃、完全特别优选地大于240℃以及特别有利地优选大于25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优选地,紧固元件28d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上完全由具有尤其小于350℃、优选地小于30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6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优选地,紧固元件28d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上完全由具有小于350℃且大于160℃、尤其小于300℃且大于180℃、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0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20℃和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4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承载元件22d垂直于承载单元16d与紧固单元18d的接触面34d具有2mm的最大厚度50d。接触面34d在承载元件22d的面向连接区域14d的整个面上在承载区域74d内延伸。尤其,接触面34d垂直于运动轴线26d地布置在承载元件22d上。磨削工具装置12d包括传热涂层42d,该传热涂层在紧固单元18d的背离承载单元16d、尤其是承载元件22d的一侧上布置在紧固单元18d的紧固元件28d上。紧固单元18d具有构造为粘接器件的粘附元件30d,其设置为用于将紧固单元18d的紧固元件28d尤其不可松开地紧固在承载元件22d上。然而也可以考虑,粘附元件30d如此构造,使得紧固元件28d通过粘附元件30d可更换地紧固在承载元件22d上。紧固单元18d的紧固元件28d通过粘附元件30d全面地贴靠在承载元件22d上、尤其在承载区域74d内。磨削器件20d包括工作面54d,其具有多个磨削元件;以及接口76d,用于将磨削器件20d布置在磨削工具装置12d的紧固单元18d上。接口76d具有紧固元件78d,该紧固元件由具有大于160℃、尤其大于180℃、优选地大于200℃、特别优选地大于220℃、完全特别优选地大于240℃以及特别有利地优选大于25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优选地,磨削器件76d的紧固元件78d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上完全由具有尤其小于350℃、优选地小于30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6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优选地,磨削器件76d的紧固元件78d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上完全由具有小于350℃且大于160℃、尤其小于300℃且大于180℃、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0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20℃和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大于24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磨削器件20d的紧固元件78d构成粘附表面并且设置为用于与紧固单元18d的紧固元件28d共同作用。
49.在图7和8中示出磨削工具装置12e的另一替代构型。尤其,磨削工具装置12e构造为磨削工具系统10e的一部分。在图7中示出磨削工具装置12e的承载单元16e的承载元件
22e和磨削工具装置12e的保护单元80e的保护元件84a的截面图,其中,尤其截平面包括承载元件22e和保护元件84a的共同的中轴线96e。承载元件22e和保护元件84a在图7中在彼此贴靠布置的状态下示出。磨削工具装置12e包括承载单元16e和紧固单元18e(在图7中未示出),紧固单元18e用于将磨削器件、尤其是磨削砂纸或磨削无纺布可松开地紧固在承载单元16e上。承载单元16e包括承载元件22e,磨削器件能够通过紧固单元18e布置在该承载元件上。承载元件22e由具有大于180℃、优选地大于200℃、特别优选地大于220℃、完全特别优选地大于240℃以及特别有利地优选大于25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磨削工具装置12e包括保护单元80e,其布置在承载元件22e上并且设置为用于尤其在磨削过程中保护工件、承载元件22e或外部单元尤其免受损坏,和/或使承载元件22e在工件或在外部单元上的尤其直接的碰撞减振。在图7和8中示出的磨削工具装置12e与在图1至3的描述中所述的磨削工具装置12a具有至少基本上类似的构型,使得关于在图7和8中示出的磨削工具装置12e的构型至少基本上可以参照图1至3的描述。不同于在图1至3的描述中所述的磨削工具装置12a,在图7和8中示出的磨削工具装置12e的保护单元80e的保护元件84e具有大于220℃、优选地大于240℃且优选地大于260℃的熔化温度。尤其,保护单元80e由保护元件84e构成。然而也可以考虑,保护单元80e包括一个以上的保护元件84e,其分别布置在承载元件22e上。保护元件84e沿着承载元件22e和/或保护元件84e的中轴线96e观察具有外棱边98e,其与承载元件22e的外棱边102e相比具有与运动轴线26e和/或承载元件22e和/或保护元件84e的中轴线96e更大的最小间距100e。承载元件22e和/或保护元件84e的中轴线96e在承载元件22e的主延伸平面103e中观察包括承载元件22e和/或保护元件84e的形状的几何中点。优选地,承载元件22e和/或保护元件84e的中轴线96e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承载元件22e的主延伸平面103e布置。优选地,承载元件22e的外棱边102e在承载元件22e的主延伸平面103e中观察是承载元件22e的外轮廓的一部分。
50.保护元件84e布置在承载元件22e的外侧上,该外侧背离磨削器件和/或承载元件22e的接触面34e。保护元件84e贴靠在承载元件22e的外棱边102e上。优选地,保护元件84e与承载元件22e的接触面34e和/或磨削器件间隔开地布置。承载元件22e具有外表面114e,其在承载元件22e的外表面114e的背离承载元件22e的接触面34e的一侧上被保护元件84e至少部分地覆盖。承载元件22e的外表面114e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承载元件22e的主延伸平面103e定向且绕着运动轴线26a和/或承载元件22e和/或保护元件84e的中轴线96e布置。尤其,承载元件22e的外表面114e构成承载元件22e的外棱边102e。承载元件22e的外棱边102e布置在承载元件22e的主延伸平面103e内并且至少基本上完全绕着运动轴线26a和/或承载元件22e和/或保护元件84e的中轴线96e延伸。承载元件22e的外表面114e通过承载元件22e的外表面114e的侧棱边限界承载元件22e的接触面34e。保护元件84e沿着承载元件22e的外棱边102e和/或外表面114e至少基本上完全绕着运动轴线26a和/或承载元件22e的中轴线96e布置。保护元件84e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承载元件22e的中轴线96e观察包围承载元件22e的外棱边102e。保护元件84e至少大部分地在承载元件22e的最大厚度50e上尤其在承载元件22e的外棱边102e上延伸。优选地,保护元件84e尤其垂直于承载元件22e的主延伸平面103e观察具有尤其至少0.3mm、优选地至少0.5mm、优选地至少0.8mm以及特别优选地至少1mm的最大厚度86e。优选地,保护元件84e的最大厚度86e为最大1cm、优选地最大0.5mm以及尤其最大3mm。优选地,保护元件84e的最大厚度86e小于承载元件22e的最大厚度50e。优选
地,保护单元80e、尤其是保护元件84e至少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完全由具有尤其小于350℃、优选地小于300℃、特别优选地小于280℃且完全特别优选地小于26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保护单元80e、尤其是保护元件84e由纤维增强的塑料构成。然而也可以考虑保护单元80e、尤其是保护元件84e的其它构型,例如由热塑性塑料或聚酰胺和/或橡胶、由部分芳香族的聚酰胺、尤其是类型grivory gv-5h或由聚苯硫醚构成。优选地,保护元件84e由具有比承载元件22e、尤其是构成承载元件22e的材料更小的刚性的材料构成。可以考虑,保护单元80e、尤其是保护元件84e构造为可更换的,其中,尤其保护单元80e、尤其是保护元件84e能够无残余和/或无破坏地与承载元件22e分离。替代地可以考虑,保护单元80e包括一个以上的保护元件84e,其沿着承载元件22e的外棱边102e和/或外表面114e布置在承载元件22e上。尤其在一个构型中,其中保护单元80e具有一个以上的保护元件84e,可以考虑,保护单元80e的保护元件84e仅部分地覆盖承载元件22e的外棱边102e和/或外表面114e,例如在承载元件22e的基本形状的角部区域中。
51.保护元件84e具有两个外表面112e、113e,这两个外表面尤其在保护元件84e中的至少一个布置在承载元件22e上的状态下,在包括承载元件22e和/或保护元件84e的中轴线96e的截平面中观察相对于承载元件22e和/或保护元件84e的中轴线96e至少基本上倾斜地构造。保护元件84e的外棱边98e至少部分地限界保护元件84e的外表面112e、113e,尤其至少基本上完全绕着承载元件22e和/或保护元件84e的中轴线96e观察。优选地,保护元件84e的主延伸平面在保护元件84e中的至少一个布置在承载元件22e上的状态下,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承载元件22e的主延伸平面103e布置。保护元件84e的外表面112e、113e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承载元件22e和/或保护元件84e的中轴线96e地分别具有与承载元件22e的外棱边102e相比与承载元件22e和/或保护元件84e的中轴线96e更大的最大间距104e。保护元件84e具有连接方向116e,其中,保护元件84e设置为用于通过沿连接方向116e的运动布置、尤其紧固在承载元件22e上。连接方向116e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承载元件22e和/或保护元件84e的中轴线96e布置。连接方向116e至少基本上垂直于保护元件84e的主延伸平面定向。保护元件84e的两个外表面112e、113e分别相对于承载元件22e和/或保护元件84e的中轴线96e尤其具有8
°
至92
°
的角度范围、优选地15
°
至85
°
的角度范围以及优选地20
°
至80
°
的角度范围的角118e、120e。保护元件84e的两个外表面112e、113e中的一个外表面112e相对于承载元件22e和/或保护元件84e的中轴线96e具有角118e,该角沿连接方向116e由至少基本上平行于中轴线96e且通过保护元件84e的外棱边98e延伸的直线与保护元件84e的外表面112e的尤其是虚拟的交点122e展开。保护元件84e的两个外表面112e、113e中的另一外表面113e相对于承载元件22e和/或保护元件84e的中轴线96e具有角120e,该角相反于连接方向116e由至少基本上平行于中轴线96e且通过保护元件84e的外棱边98e延伸的直线与保护元件84e的外表面113e的尤其是虚拟的交点124e展开。优选地,保护元件84e的另一外表面113e在保护元件84e的背离接触面34e的外棱边上形成倒角。尤其,保护元件84e的外表面112e在保护元件84e的面向接触面34e的外棱边上形成倒角。保护元件84e的另一外表面113e布置在保护元件84e的背离承载元件22e、尤其是接触面34e的一侧上。保护元件84e的外表面112e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承载元件22e和/或保护元件84e的中轴线96e观察形成保护元件84e的尤其沿连接方向116e限界该保护元件84e的轮廓126e。优选地,保护元件84e的外表面112e和另一外表面113e彼此间隔开地布置在保护元件84e上。然而也可以考虑,保护元件84e的外表面
112e和另一外表面113e至少部分地、尤其分别在一侧上相互限界。优选地,保护元件84e的两个外表面112e、113e、尤其是外表面112e和另一外表面113e平面地构造。然而也可以考虑,保护元件84e的外表面112e和/或另一外表面113e弯曲地构造。
52.保护元件84e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承载元件22e和/或保护元件84e的中轴线96e地至少基本上完全在承载元件22e的最大延伸尺度106e上延伸(也参见图8)。保护元件84e尤其在保护单元80e的装配状态下沿着承载元件22e和/或保护元件84e的中轴线96e观察至少基本上完全包围承载元件22e。保护元件84e尤其在保护单元80e装配和/或布置在承载元件22e上的状态下至少大部分地、尤其至少基本上完全沿着承载元件22e的外棱边102e/尤其是上外棱边102e布置,其中,保护元件84e尤其贴靠在承载元件22e的外棱边102e和外表面114e上。尤其在替代的构型中,其中保护单元80e包括一个以上的保护元件84e,这些保护元件84e分别贴靠在承载元件22e的外棱边102e上且尤其彼此间隔开地布置。然而也可以考虑,保护元件84e为了布置和/或紧固在承载元件22e上而彼此贴靠地布置和/或相互连接。
53.在图8中示出承载元件22e和保护元件84e的立体视图,其中,尤其保护元件84e布置在承载元件22e上。承载元件22e构成三个保持器件108e,它们设置为用于将保护单元80e的保护元件84e力锁合和/或形状锁合地保持在承载元件22e上。然而也可以考虑具有不同于三个保持器件108e的承载元件22e的构型。承载元件22e和保持器件108e一件式地构造。保持器件108e构造为槽口。尤其,保护元件84e与承载元件22e和保持器件108e对应地构造并且设置为用于尤其通过保持器件108e与承载元件22e力锁合和/或形状锁合地连接。保护元件84e构成三个对应保持器件128e,其设置为用于为了保护元件84e与承载元件22e力锁合和/或形状锁合地连接尤其在保护元件84e布置在承载元件22e上的情况下与保持器件108e共同作用。特别优选地,保护元件84e和对应保持器件128e一件式地构造。对应保持器件128e分别与保持器件108e对应地构造和布置。对应保持器件128e构造为突起,其尤其设置为用于在保护元件84e布置在承载元件22e上的情况下接合到保持器件108e中。然而也可以考虑承载元件22e、尤其是保持器件108e和/或保护元件84e、尤其是对应保持器件128e的其它构型。例如可以考虑,对应保持器件128e构造为槽口,其设置为用于与构造为销或其它类型突起的保持器件108e共同作用。保持器件108e尤其由承载元件22e的中轴线96e观察分别布置在承载元件22e的外边缘区域中,该外边缘区域尤其邻接于承载元件22e的外棱边102e。对应保持器件128e尤其由保护元件84e的中轴线96e观察分别布置在保护元件84e的外边缘区域中。保持器件108e布置在承载元件22e的背离接触面34e的一侧上,其中,尤其接触面34e在图8中布置在承载元件22e的背离附图平面的一侧上。构造为槽口的保持器件108e从承载元件22e的背离接触面34e的一侧沿连接方向116e和/或朝接触面34e延伸,其中,尤其接触面34e与保持器件108e间隔开地构造。然而也可以考虑,构造为槽口的保持器件108e在承载元件22e的整个厚度50e上延伸。对应保持器件128e布置在保护元件84e的沿连接方向116e布置的一侧上。保持器件108e均匀分布地绕着承载元件22e的中轴线96e布置。对应保持器件128e均匀分布地绕着保护元件84e的中轴线96e布置。
54.在图9中示出作为磨削工具系统10f的一部分的磨削工具装置12f的另一构型的局部的横截面。磨削工具装置12f具有承载单元16f和紧固单元18f,该紧固单元用于将磨削工具系统10f的尤其构造为磨削砂纸或磨削无纺布的磨削器件20f可松开地紧固在承载单元16f上。承载单元16f包括承载元件22f,该承载元件构造为支撑板,磨削器件20f能够通过紧
固单元18f布置在该支撑板上。承载元件22f由具有大于180℃、优选地大于200℃、特别优选地大于220℃、完全特别优选地大于240℃以及特别有利地优选大于25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在图9中示出的磨削工具装置12f与在图1至3的描述中所述的磨削工具装置12a具有至少基本上类似的构型,使得关于在图9中所示的磨削工具装置12f的构型至少基本上可以参照图1至3的描述。不同于在图1至3的描述中所述的磨削工具装置12a,在图9中示出的磨削工具装置12f的紧固单元18f具有中间元件110f,该中间元件设置为用于尤其至少基本上无需破坏地、至少基本上无需工具可取下和/或可更换地布置在承载元件22f与磨削器件20f之间,其中,中间元件110f由具有大于180℃、优选地大于200℃、特别优选地大于220℃、完全特别优选地大于240℃以及特别有利地优选大于250℃的熔化温度的材料构成。紧固单元18f包括粘接器件130f和两个构造为粘扣连接的紧固元件132f,其中,两个紧固元件132f通过粘接器件130f分别材料锁合地紧固在中间元件110f上。中间元件110f能够通过两个紧固元件132f紧固在承载元件22f和/或磨削器件20f上。磨削工具装置12f具有传热涂层42f,其布置在中间元件110f的面向磨削器件20f的下侧上。然而也可以考虑磨削工具装置12f的其它构型,尤其在布置有传热涂层42f或没有传热涂层42f方面。中间元件110f由金属构成且至少基本上板状地构造。也可以考虑,中间元件110f由塑料、尤其是聚氨酯构成。特别优选地,中间元件110f由不同于泡沫塑料的材料构成。然而也可以考虑中间元件110f的一个构型,其中中间元件110f完全或至少部分地由泡沫塑料构成。中间元件110f具有最大厚度134f,该最大厚度优选地为小于3mm、优选地小于2mm且优选地小于1.5mm。尤其,中间元件110f的最大厚度134f为至少0.5mm、优选地至少0.8mm且优选地至少1mm。可以考虑,中间元件110f包括缺口或压印部(在图9中未示出),用于从磨削器件20f离开的优化的热分布,其尤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中间元件110f的面向磨削器件20f的下侧上。
55.中间元件110f具有支承面136f,其设置为用于将中间元件110f布置在承载元件22f上。尤其,支承面136f布置在中间元件110f的尤其在磨削工具装置12f的装配状态下面向承载元件22f的一侧上。优选地,支承面136f尤其沿着承载元件22f的中轴线96f观察具有至少基本上与承载元件22f的接触面34f相同的形状。中间元件110f包括接触面138f,其设置为用于将磨削器件20f布置在中间元件110f上。优选地,中间元件110f的支承面136f尤其沿着中间元件110f的中轴线观察(其尤其在中间元件110f布置在承载元件22f上的状态下包括承载元件22f的中轴线96f)具有与磨削器件20f、尤其是磨削器件20f在该磨削器件20f的主延伸平面中的基本面至少基本上相同的形状。可以考虑,中间元件110f的接触面138f和支承面136f至少基本上相同或不同地构造。优选地可以考虑,中间元件110f的接触面138f和支承面136f具有彼此不同的几何基本形状。
56.磨削工具装置12f、尤其是中间元件110f和承载元件22f模块化地构造,其中,尤其可以考虑磨削工具装置12f和/或磨削工具系统10f的在具有和没有中间元件110f情况下的运行。中间元件110f设置为用于使承载元件22f的接触面34f为了支撑磨削器件20f而匹配于可能与接触面34f的形状不同的磨削器件20f的形状。优选地,可以借助中间元件110f尤其在不拆卸承载元件22f的情况下实现利用彼此不同构造的磨削器件20f加工工件。例如,在不更换和/或拆卸承载元件22f的情况下,为了加工工件的平坦的面,可以借助圆形的中间元件110f使用圆形的磨削器件20f;和/或在加工角部的情况下,使用构造具有至少一个角部的中间元件110f连同支撑在该中间元件110f上的、带角部的磨削器件20f。该中间元件
110f设置为用于适配磨削工具装置12f的对应力,该对应力抵抗在加工工件时由工件通过磨削器件20f传递的、作用到磨削工具装置12f上的力,尤其用于保护工件、磨削器件20f和/或磨削工具装置12f和/或用于保护使用者。例如,在加工较软的表面,例如木材时,较小的对应力如例如在金属加工时那样是有利的,其中,对于加工木材,尤其具有比承载元件22f更小的刚性的中间元件110f布置在承载元件22f与磨削器件20f之间。尤其可以考虑,在加工金属时使用这样的磨削工具装置12f,该磨削工具装置没有中间元件110f或具有尤其由如中间元件110f那样更硬的材料构成的另一中间元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