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适用于输送带的压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08 02:18: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带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输送带的压延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日常生产生活中对资源的需求量正变得越来越大,同时对资源的需求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故资源的物流运输速度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输送带运输由于自身的便捷性成为资源转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之一。
3.日常对输送带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输送带进行压延处理,即:调节两辊压筒之间的间距,利用两辊压筒之间的挤压力完成输送带的压延处理。目前对两辊压筒之间的间距调节大多采用人工方式调节,精确度低,且辊压筒上下运动的稳定性差,使两辊压筒之间的间距左右不均匀,易导致压延后的输送带厚薄不匀,从而出现露白、压破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输送带的压延装置,从而可解决目前利用人工调节两辊压筒间距导致的精确度低及两辊压筒间距不均匀导致输送带露白、压破的问题。
5.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提供的一种适用于输送带的压延装置,包括有底板、上辊压单元和下辊压单元,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所述上辊压单元和下辊压单元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滑动连接,在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升降单元,用于实现上辊压单元及下辊压单元在竖直方向的移动。
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顶板,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及升降单元的顶部均与顶板连接,以提高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及升降单元的稳定性。
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辊压单元、下辊压单元均包括有辊压筒,所述辊压筒中旋转轴的一端与第一滑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导轨滑动连接,所述辊压筒中旋转轴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滑块后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二滑块上,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导轨滑动连接。
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导轨接触的表面上以及第二滑块与第二导轨接触的表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滚筒,以降低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与第一导轨、第二导轨之间的摩擦阻力。
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单元包括有基座、第一悬臂及第二悬臂,所述基座与丝杠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丝杠的另一端穿过顶板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顶板固定,所述丝杠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外螺纹及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悬臂与第一外螺纹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悬臂与第二外螺纹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悬臂的端部通过轴承与上辊压单元中的旋转轴连接,所述
第二悬臂的端部通过轴承与下辊压单元中的旋转轴连接。
1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上还固定有支承柱,所述支承柱的另一端与顶板的底面固定,所述第一悬臂及第二悬臂均套设在支承柱的外壁,以提高第一悬臂、第二悬臂沿丝杠上下运动的稳定性。
1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轨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刻度线,所述第二悬臂的端部设置有指针,所述指针的尖部指向刻度线,以进一步提高上辊压单元及下辊压单元运动的精确性。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输送带的压延装置,第一悬臂的端部通过轴承与上辊压单元中的旋转轴连接,第二悬臂的端部通过轴承与下辊压单元中的旋转轴连接,第一悬臂与丝杠上的第一外螺纹配合,第二悬臂与丝杠上的第二外螺纹配合,第一外螺纹、第二外螺纹的螺纹方向相反,丝杠经第二电机带动旋转,丝杠再带动第一悬臂、第二悬臂相向运动或相反运动,同时第一悬臂端部的指针与第一导轨上的刻度线配合,有效保证了上辊压单元及下辊压单元运行的准确性;同时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及支承柱共同配合,有效提高了上辊压单元及下辊压单元运行的稳定性,并有效保证了上辊压单元与下辊压单元之间间距的均匀性,避免了输送带露白、压破的现象。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1;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2;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导轨、第二导轨、上辊压单元及下辊压单元的装配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上辊压单元或下辊压单元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升降单元的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丝杠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1.如图1-图6所示,一种适用于输送带的压延装置,包括有底板1、上辊压单元3和下辊压单元4,所述底板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轨2及第二导轨7,所述上辊压单元3和下辊压单元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轨2和第二导轨7滑动连接,在所述底板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升降单元5,用于实现上辊压单元3及下辊压单元4在竖直方向的移动;还包括顶板6,所述第一导轨2、第二导轨7及升降单元5的顶部均与顶板6连接,以提高第一导轨2、第二导轨7及升降单元5的稳定性;其中:所述上辊压单元3、下辊压单元4均包括有辊压筒32,所述辊压筒32中旋转轴的一端与第一滑块3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31与第一导轨2滑动连接,所述辊压筒32中旋转轴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滑块33后与第一电机34的输出轴固定,所述第一电机34固定安装在第二滑块33上,所述第二滑块33与第二导轨7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块31与第一导轨2接触的表面上以及第二滑块33与第二导轨7接触的表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滚筒35,以降低第一滑块31、第二滑块33与第一导轨2、第二导轨7之间的摩擦阻力;所述升降单元5包括有基座51、第一悬臂52及第二悬臂53,所述基座51与丝杠54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
丝杠54的另一端穿过顶板6与第二电机55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电机55与顶板6固定,所述丝杠54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外螺纹541及第二外螺纹542,所述第一外螺纹541与第二外螺纹542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悬臂52与第一外螺纹541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悬臂53与第二外螺纹542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悬臂52的端部通过轴承与上辊压单元3中的旋转轴连接,所述第二悬臂53的端部通过轴承与下辊压单元4中的旋转轴连接;所述基座51上还固定有支承柱56,所述支承柱56的另一端与顶板6的底面固定,所述第一悬臂52及第二悬臂53均套设在支承柱56的外壁,以提高第一悬臂52、第二悬臂53沿丝杠54上下运动的稳定性;所述第一导轨2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刻度线21,所述第二悬臂53的端部设置有指针531,所述指针531的尖部指向刻度线21,以进一步提高上辊压单元3及下辊压单元4运动的精确性。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输送带的压延装置,在使用时:
23.1、启动第二电机55,带动丝杠54旋转,丝杠54带动第一悬臂52及第二悬臂53进行相对方向的运动或相反方向的运动,同时指针531指向刻度线21,从而将上辊压单元3与下辊压单元4之间的间距精确的调整到目标距离;
24.2、启动第一电机34,带动上辊压单元3及下辊压单元4中的辊压筒32旋转;
25.3、将输送带放入上辊压单元3及下辊压单元4之间的间隙中,输送带随着辊压筒32的旋转,完成压延处理并送至外部。
26.以上实施例不局限于该实施例自身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结合成新的实施例。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