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调节大车轨距的调整装置及调整方法与流程

2022-04-02 03:26: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起重机设备维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调节大车轨距的调整装置及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2.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以下简称岸桥)的大车行走机构是岸桥构件中唯一的左右侧移动部件。一般情况下,由四组大车机构组成,由于制造公差及长途海运绑扎影响,大车轨距通常与设计要求会有偏差。
3.岸边抵达用户码头后,需要对大车轨距进行调整,现有技术中主要有两种调整方法:

松开大车行走支座上口调节螺栓,岸桥沿轨道方向往复运动,利用码头预埋轨道刚性调整轨距;

松开大平衡梁与下横梁连接支座高强度螺栓,岸桥沿码头轨道方向来回运行,借螺栓与螺栓孔之间的间隙,将大车直线度与轨距调整到位。
4.以上两种方法,虽然操作便捷,但由于调整幅度大,只能概略解决问题,无法精确调整大车轨距。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调节大车轨距的调整装置,用于解决轨迹调整精确度低的问题。
6.此外,本发明还基于用于调节大车轨距的调整装置提供一种调整方法。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8.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调节大车轨距的调整装置,包括:
9.底盘;
10.本体,所述本体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底盘上;
11.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升降机构能够升起/落下;
12.顶升梁,所述顶升梁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本体上且位于所述升降机构上方以由所述升降机构顶起/恢复,所述顶升梁用于抵接所述大车的大车横梁;
13.横向调节机构,所述横向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底盘一侧且与所述本体相连,所述横向调节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本体在所述底盘上沿着所述顶升梁的延伸方向发生横向移动以带动所述大车横梁横向移动。
14.进一步地,所述底盘在横向上设有第一限位部,用于引导所述本体在横向上移动,且在与所述横向调节机构相对一端设有第二限位部以限定所述本体的横向位移最大位置。
15.进一步地,所述底盘在邻近所述横向调节机构处设置有刻度尺。
16.进一步地,所述横向调节机构包括:
17.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定在所述底盘上;
18.调节千斤顶,所述调节千斤顶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且所述调节千斤顶抵接在所述本体的一端。
19.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包括:
20.顶升支座,所述顶升支座包括:支座本体,以及间隔开设置在所述支座本体上的两个支脚,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两个所述支脚之间;
21.多个顶升垫块,所述顶升垫块用于设置在所述支脚上以抵接所述顶升梁。
22.进一步地,所述支脚形成为四棱柱状,所述四棱柱的顶端的四个角部分别设有第一垫块抗剪块,以抵接在所述顶升垫块的四个角部。
23.进一步地,所述顶升垫块上的四个角部分别设有折弯挡板,所述折弯挡板弯折形成为l形,所述l形的内壁分别于相邻的所述折弯挡板的两个外壁连接,所述l形向上延伸形成限位单元,所述限位单元向所述顶升垫块外弯折,以限制上下相邻的所述顶升垫块移动;
24.所述顶升垫块的侧壁上还设有拉手,所述拉手与所述顶升垫块的侧壁形成握持空间以提拉所述顶升垫块。
25.进一步地,所述顶升梁的下表面设有多个第二垫块抗剪块,所述第二垫块抗剪块位于所述顶升垫块的横向上的两侧;
26.所述顶升梁的上表面设有多个平衡梁抗剪块,所述平衡梁抗剪块用于抵接在所述大车横梁的两侧。
27.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8.s1,岸桥停机,绑扎固定所述大车上的活动部件;
29.s2,测试所述大车的当前轨距;
30.s3,根据所述当前轨距确定待调整位置和调整距离;
31.s4,依据s3中的待调整位置,在所述待调整位置对应的在大车衡梁下方设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调整装置,驱动所述升降机构以控制所述顶升梁上升,使所述顶升梁与所述大车横梁连接,继续驱动使所述大车的一侧离开轨道;
32.s5,驱动所述横向调节机构使所述本体在所述底盘上沿着所述顶升梁的延伸方向发生横向移动以带动所述大车横梁横向移动所述s3中的调整距离;
33.s6,驱动所述升降机构控制所述顶升梁下降,使所述大车的一侧落回所述轨道。
3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还包括:
35.在横向移动所述调整距离后,复测所述大车的当前轨距,若所述大车的轨距不合格,则重复s3~s6,直至合格。
36.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3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调节大车轨距的调整装置,包括底盘、本体、升降机构、顶升梁和横向调节机构,顶升梁、本体依次连接在底盘上,升降机构与本体连接,横向调节机构设置在底盘一侧。顶升梁用于抵接大车的大车横梁,调节时,先由升降机构依次通过本体、顶升梁驱动大车横梁升起,使大车一侧离开轨道,再由横向调节机构驱动本体在底盘上沿着顶升梁的延伸方向发生横向移动,进而带动本体上的顶升梁和大车横梁横向移动。使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调整装置,提高了大车轨距的调整精度。
附图说明
38.图1为现有技术中大车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9.图2为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调整装置调节大车轨距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40.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41.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2.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调整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3.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调整装置的顶升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44.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调整装置的顶升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45.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调整装置的工作过程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调整装置处于自由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b)为调整装置的顶升梁顶起时的结构示意图;(c)为调整装置的本体与顶升梁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d)为调整装置的横向调节机构调整时的结构示意图;(e)为调整装置的顶升梁恢复时的结构示意图;
46.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上述调整设备调节大车轨距的方法流程图;
47.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上述调整设备调节大车轨距的方法中步骤s2绘制的变形图。
48.附图标记:
49.100.底盘;110.第一限位部;120.第二限位部;130.刻度尺;140.侧挡油板;200.本体;210.顶升支座;211.支座本体;212.支脚;212a.第一垫块抗剪块;220.顶升垫块;221.折弯挡板;221a.限位单元;222.拉手;300.升降机构;400.顶升梁;410.第二垫块抗剪块;420.平衡梁抗剪块;500.横向调节机构;510.安装座;520.调节千斤顶;600.木板;001.调节装置;002.大车;003.大车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50.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1.除非另作定义,本发明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52.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调节大车轨距的调整装置。
5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调整装置001,用于调节大车轨距。
54.图1示出了大车行走机构的结构,大车行走机构由四组大车组成,每组大车002上有一个大车横梁003,如图1和2所示,大车横梁003下方的两端设有可移动的车轮。本发明实施例的调整装置001,是用于调整两根大车横梁003之间的距离即轨距的。
55.具体而言,如图2及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调整装置001,用于抵接在大车横梁的下方,此后通过横向调节,以改变相对的两根大车横梁003之间的距离。
56.下面,结合图3-图8,首先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调整装置001。
57.如图3至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调整装置001,包括底盘100、本体200、升降机构300、顶升梁400和横向调节机构500。
58.具体地,如图4所示,本体200可移动地设置在底盘100上,升降机构300设置在本体200上,升降机构300能够升起/落下,顶升梁400可活动地设置在本体200上且位于升降机构300上方以由升降机构300顶起/恢复。更具体地是,升降机构300在升起/落下的同时,通过驱动本体200升起/落下带动顶升梁400运动。其中,顶升梁400用于抵接大车002的大车横梁003,如图2至图3所示,调整机构001的顶升梁400抵接在大车横梁003的下方,也就是说,升降机构300升起/落下,可依次驱动本体200、顶升梁400带动大车002的大车横梁003运动,使得大车002的大车横梁003被顶起/恢复。
59.横向调节机构500设置在底盘100一侧(对应于图5所示的左端,在具体使用中,横向调节机构500的调节方向相对于大车横梁003垂直设置)且与本体200相连。横向调节机构500用于驱动本体200在底盘100上沿着顶升梁400的延伸方向(同时也是垂直于大车横梁003的方向)发生横向移动以带动大车横梁003横向移动。也就是说,横向调节机构500可依次驱动本体200、顶升梁400带动大车002的大车横梁003沿着顶升梁400的延伸方向发生横向移动,从而达到调节大车轨距的作用。
60.本发明实施例的调整装置001先采用升降机构300驱动本体200运动以带动大车横梁003顶起,再采用横向调节机构500对顶起的大车横梁003进行横向调节,从而可以实现对大车轨距的高精度调整。
6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调整装置001的底盘100在横向上设有第一限位部110,第一限位部110用于引导本体200在横向上移动。也就是说,通过第一限位部110限定本体200只能在横向上发生移动,而不会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其他方向上的偏移。由此,横向调节机构500通过驱动本体200、顶升梁400带动大车横梁003发生横向移动时,第一限位部110可以避免因横向调节机构500或本体200的安装位置不当而导致本体200跑偏,进一步提高了大车轨距的调整精度。例如,第一限位部110可以包括两排挡板或挡块,两排所述挡板或挡块分别设置在本体200的两侧(对应于图5所示的靠近观察者一侧和远离观察者一侧)。
62.此外,在与横向调节机构500相对一端(对应于图2所示的右端)还设有第二限位部120以限定本体200的横向位移最大位置。通过设定第二限位部120,可以防止因横向调节机构500故障而使横向调节距离过大,从而可能引发事故的现象,提高了调整装置的可靠性。
63.此外,如图5所示,第二限位部120还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加强肋,以提高第二限位部120的安装强度和可靠性。
6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部110的结构不仅限于设置在本体200两侧的挡板或挡块,第二限位部120的结构也不仅限于设置在横向调节机构500相对侧的挡板、加强肋。第一限位部110可以为其他用于引导组件移动的导向结构,例如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滑轨,将滑轨连接在本体200的底部,即可用于引导本体200在横向上移动,相应地,第二限位部120例如可以设置于滑轨的一端,亦即在滑轨的一端部上设置限位块,或在滑轨的侧壁延伸设置第一凸起等;第一限位部110例如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滑槽,滑槽设置在底盘100上,本体200底部设置与滑槽配合的凸块形成凹凸结构,以引导本体200在横向上移动,相应地,第二限位部120例如还可以设置在凸块的一端,第二限位部120可为其宽度大于滑槽宽度的第
二凸起。
65.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底盘100在邻近横向调节机构500处还可以设置有刻度尺130,具体而言,刻度尺130可设置在便于操作者观察的底盘100一侧。刻度尺130的零刻度线例如还可以设置为在横向调节机构500处于初始状态下与本体200和横向调节机构500输出端的接触面平齐的位置处,以便于操作者观察横向调节机构500的横向驱动距离,亦即大车的横向调整距离,进一步提高了大车轨距调整的精度。
66.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横向调节机构500可以包括安装座510和调节千斤顶520。安装座510固定在底盘100上,调节千斤顶520安装在安装座510上且调节千斤顶520抵接在本体200的一端(对应于图1所示的右端),安装座510提高了调节千斤顶520的安装可靠性,调节千斤顶520通过驱动本体200横向移动,使本体200带动大车横梁横向移动。其中,安装座510的远离调节千斤顶520一侧表面可以设有1个或多个加强肋,以提高其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地,调节千斤顶520的输出轴的外侧还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挡块,以将调节千斤顶520进一步牢固地固定在底盘100上。
67.进一步地,如图6-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本体200例如可以包括顶升支座210和多个顶升垫块220,具体而言,顶升支座210还可以包括支座本体211,以及间隔开设置在支座本体211上的两个支脚212,如图6所示,升降机构300设置在两个支脚212之间,顶升垫块220用于设置在支脚212上以抵接顶升梁400。也就是说,顶升支座210设置在底盘100上,多个顶升垫块220根据需要叠置设置在顶升支座210上,顶升支座210上方抵接顶升梁400。更具体而言,顶升支座210的支座本体211设置在底盘100上,横向调节机构500的调节千斤顶520抵接在支座本体211的一端,用于驱动本体200横向移动,支座本体211上设置有两个支脚212,支脚212用于连接顶升垫块220,顶升垫块220上方设置顶升梁400,顶升梁400被顶升后可抵接大车横梁003。另外,如图1所示,升降机构300上也可以设置顶升垫块220,以减小了升降机构300的顶升位移,具有提高调整效率和节能减排的优点。
68.进一步地,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6所示,支脚212形成为四棱柱状,四棱柱的顶端的四个角部分别设有第一垫块抗剪块212a,以抵接在顶升垫块220的四个角部。四棱柱状的支脚212便于操作者在其上叠置顶升垫块220,第一垫块抗剪块212a对顶升垫块220起限位作用,避免了在移动大车横梁003的过程中发生顶升垫块220的掉落等风险,提高了调节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9.进一步地,作为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7所示,顶升垫块220上的四个角部分别设有折弯挡板221,折弯挡板221弯折形成为l形,l形的内壁分别于相邻的折弯挡板221的两个外壁连接,l形向上延伸形成限位单元221a,限位单元221a向顶升垫块220外弯折,以限制上下相邻的顶升垫块220移动,折弯挡板221的限位单元221a提高了上下相邻的两个顶升垫块220安装的可靠性,同时,避免了因多个叠置的顶升垫块220之间偏离使顶升梁400和大车横梁重心偏移,从而可能导致侧翻的现象,进一步提高了调整装置的可靠性。进一步地,顶升垫块220的侧壁上还设有拉手222,拉手222与顶升垫块220的侧壁形成握持空间以提拉顶升垫块220。拉手222可便于操作者提拉顶升垫块220,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
70.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顶升梁400的下表面设有多个第二垫块抗剪块410,第二垫块抗剪块410位于顶升垫块220的横向上的两侧,第二垫块抗剪块410用于对与顶升梁400抵接的顶升垫块220进行限位,以避免抵接处的顶升垫块220与其他叠置的顶升垫块220偏离,
进一步提高了调整装置的可靠性。顶升梁400的上表面设有多个平衡梁抗剪块420,平衡梁抗剪块420用于抵接在大车横梁003的两侧,平衡梁抗剪块420用于对大车横梁003限位,避免大车横梁003的重心与顶升梁400的重心偏离,进一步提高了调整装置的可靠性。
71.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调节装置001调节大车轨距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72.首先将调节装置001设置在在需要调节大车轨距的位置处。如图1-2所示,可以在相对应的大车横梁下方设置多个调节装置001,相对1个调整装置001而言,利用多个调整装置001避免了调整时反复拆装调整装置001,可在复测过程中反复多次调试,不仅有利于提高调节精度,且可同时调节每组大车的轨距,提高了工作效率。采用升降机构300驱动本体200运动以带动大车横梁003顶起;再采用横向调节机构500对顶起的大车横梁003进行横向调节;调节完成后采用升降机构300驱动本体200运动以带动大车横梁003恢复,使大车001的车轮落入大车轨道内。
73.具体而言,首先,设置调节装置001,需要说明的是,如图8(a)所示,设置调节装置前,可以在支脚212和升降机构300上预先叠置顶升垫块220,以便于操作。
74.其次,升降机构300运行,升降机构300驱动顶升梁400运动,如图8(b)所示,使顶升梁400与大车横梁003抵接,继续驱动顶升梁400运动,直至大车002的一侧被顶起。
75.接着,在支脚212上增加顶升垫块220,使得本体200与顶升梁400连接,优选的,如图8(c)所示,大车002的一侧被顶起后,可使升降机构300下降,由顶升梁400两侧的支脚212支撑顶升梁400和大车002,起到了保护升降机构300的作用,同时具有节能减排的优点。
76.然后,如图8(d)所示,采用横向调节机构500驱动本体200、顶升梁400和大车横梁沿顶升梁400的延伸方向发生横向移动。
77.最后,使升降机构300与顶升梁400抵接,移除支脚212上增加的顶升垫块220,如图8(e)所示,升降机构300驱动顶升梁400、大车横梁003及大车002向下运动,最终使大车002的车轮落入大车轨道内。
78.值得注意的是,如图4所示,底盘100的底部还可以铺设多个木板600,以防止大车002和调整装置001对地面的压力过大而导致路面损坏。同时,底盘100的尺寸规格由大车002及大车横梁003的规格决定,与此同时,底盘100上的本体200及顶升梁400的设计也需要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并且升降机构300和横向调整机构500的马力也由大车002及大车横梁003的规格决定。
79.另外,为便于本体200在底盘100上滑动,需在底盘100与本体200之间涂覆润滑油,并且,如图5所示,在底盘100四周设置侧挡油板140,以防润滑油从底盘100上溢出而造成环境污染。
80.此外,本发明还基于用于调节大车轨距的调整设备提供一种调节大车轨距的方法,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上述调整设备调节大车轨距的方法流程图,包括如下步骤:
81.s1,岸桥停机,绑扎固定大车上的活动部件;
82.s2,测试所述大车的当前轨距;
83.s3,根据所述当前轨距确定待调整位置和调整距离;如图10所示,可绘制出大车行走机构的变形图,大车行走机构形成为四边形,测量任意两组相对设置的大车的间距l1、l2、l3、l4,其中l1和l4分别为两组大车两个端部的距离,l2和l3分别为两组大车中间段处
的距离,并且测量任意两组大车端部的对角线距离l5和l6,依据测量得到的l1、l2、l3、l4、l5和l6计算和确定待调整位置和调整距离;
84.s4,依据s3中的待调整位置,在待调整位置对应的在大车衡梁003下方设置上述1个或多个调整装置001,驱动升降机构300以控制顶升梁400上升,使顶升梁400与大车横梁003连接,继续驱动使大车002的一侧离开轨道,如图4所示;
85.s5,驱动横向调节机构500使本体200在底盘100上沿着顶升梁400的延伸方向发生横向移动以带动大车横梁003横向移动s3中的调整距离;
86.s6,驱动升降机构300控制顶升梁400下降,使大车002的一侧落回轨道。
87.此外,在横向移动调整距离后,复测大车的当前轨距,若大车的轨距不合格,则重复上述s3~s6,直至合格;若大车的轨距合格,则恢复整机功能。
88.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