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VTE预防的控制设备的收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31 09:08: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用于vte预防的控制设备的收线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vte预防设备的设计制造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用于vte预防的控制设备的收线装置。


背景技术:

2.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其会使人体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是一种容易引发心血管功能的疾病;
3.vte预防的控制设备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非常好的效果;vte预防的控制设备基于周期性通气的原理,可以大面积挤压和按摩四肢,增加静脉回流,从而显着提高血流速度,减少血瘀,从而达到最佳的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
4.当vte预防的控制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可不免的会连接较多的管路和线路;而当前市面上vte预防的控制设备大多采用固定的收线装置,使得本产品在闲置过程中存放较为困难;并且vte预防的控制设备在使用时或者完成使用后,固定的收线装置使得本产品的占用空间变大,难免会触碰到设备;尤其是在患者完成疗程后的起身以及设备的整理环节中,容易触碰到vte预防的控制设备的收线装置,导致其产生移动或者翻倒,容易对vte预防的控制设备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快捷、可随时使用、占用空间较小的一种用于vte预防的控制设备的收线装置。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用于vte预防的控制设备的收线装置,包括安装座和收线缠绕块;所述控制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和阀体,阀体包括接口,所述接口从设备壳体露出;所述收线缠绕块设置于接口所在的表面;安装座设置于接口的周围,并且收线缠绕块可拆卸的装配在安装座上。
8.进一步的,所述在收线缠绕块上设置有装配口,所述安装座设置于装配口内;在收线缠绕块上设置有安装孔,并在安装座上设置有对应安装孔的衔接孔;安装座和收线缠绕块通过安装孔、衔接孔和固定栓三者的配合,进行可拆卸的装配。
9.进一步的,所述收线缠绕块可进行收拢和展开;所述衔接孔为通孔,安装孔设置于对应衔接孔两端的位置;固定栓、安装孔和衔接孔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且固定栓穿过安装孔和衔接孔,所述收线缠绕块以固定栓为定点进行收拢和展开。
10.进一步的,收线缠绕块收拢时,收线缠绕块与两侧相邻的侧表面接触;并在与收线缠绕块接触的侧表面上设置有收容槽,收线缠绕块收拢时位于收容槽内。
11.进一步的,所述收线缠绕块呈“l”状,所述装配口设置在其与安装座装配的一端。
12.进一步的,还包括抓紧结构,调节并限定固定栓的位置;所述抓紧结构包括抓紧块,并在设备壳体上设置有豁口;所述豁口设置于设备壳体对应衔接孔的位置,并通过豁口
使衔接孔与设备壳体的内部空间相通;所述抓紧块设置于设备壳体的内部空间内,并穿过豁口与固定栓接触。
13.进一步的,所述抓紧块呈“l”状,其包括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所述第一板块的一端和第二板块的一端连接,且第二板块穿过豁口与固定栓接触;在第二板块与固定栓接触的一端设置有接触槽,并通过接触槽与固定栓接触;在设备壳体内部空间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调节孔,在第一板块上设置有对应第一调节孔的第二调节孔;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通过调节螺母配合,并且所述抓紧块通过其三者的配合调节并限定固定栓的位置。
14.进一步的,还包括防震模块,所述防震模块包括防震防滑垫,在收线缠绕块远离收容槽的表面设置有防震防滑垫。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实用新型的收线装置设置于接口所在的表面,使本实用新型的收线装置更为靠近接口,方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并且对管路和线路的梳理更为清晰明确,并且可拆卸的收线缠绕块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不使用时可将收线缠绕块进行拆卸进而保证本实用新型不会占用过多空间,在便于本实用新型放置的同时,也避免了因为体积较大容易被意外触碰导致设备损坏的情况。
17.所述收线装置可进行收拢和展开,使得本实用新型在闲置时,能将其收拢减少空间的占用,进而使得能够更方便的放置。
18.所述收容槽使得收线缠绕块在收拢时,本实用新型整体占用的空间更小,使其在方便放置的同时,避免了本实用新型意外触碰导致损坏。
19.所述防震模块使得本实用新型整体在运输或是使用过程中弱化其受到的震动,使得本实用新型内部的各装置和结构受到保护,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更为精密、细致;而收线缠绕块上的收线缠绕块与侧面防震脚上的防震防滑垫使得本实用新型在运输过程中还可选择平放的方式,使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过程能够以更为稳定的方式进行。
20.所述抓紧结构调节并限定挂钩的位置,使得挂钩在穿过安装孔和衔接孔不会存在空隙;进而使得挂钩和收线缠绕块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被气泵和阀体工作产生的震动带动出现晃动,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更为牢固稳定。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反面结构图。
23.图3为前壳体内表面结构图。
24.图4为后壳体内表面结构图。
25.图5为后壳体外表面结构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拆除前壳体后结构图。
27.图7为收线缠绕块结构图。
28.图8为挂钩结构图。
29.图9为本实用新型反面去除密封块结构图。
30.图10为外壳底结构图。
31.图11为操控部结构图。
32.图1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图。
33.图13为安装座处结构图。
34.图14为抓紧块装配结构图。
35.图15为抓紧块结构图。
36.图16为后壳体内表面的安装座处结构图。
37.图中标号:
38.1.壳体;2.阀体;3.气泵;4.固定装置;5.收线装置;6.警示结构;7.电池模块;8.交互模块;9.处理器;10.操控部;11.前壳体;12.后壳体;13.外壳底座;14.通过孔;15.通过槽;16.装配柱;17.电源孔;18.第一安装槽;19.第二安装槽;20.收容槽;21.接口;22.连接柱;23.连接槽;24.限位块;31.气泵安装脚;32.气泵安装板;33.连接管;34.气泵安装口;41.挂钩;42.底部固定部;43.侧面固定部;51.安装座;52.收线缠绕块;53.衔接孔;54.装配口;55.安装孔;61.状态灯;62.指示灯;71.电池槽;72.电池盖板;81.交互模块安装槽;82.交互盖板;83.卡扣;84.卡扣装配孔;85.密封块;92.防震防滑垫;93.侧面防震脚;101.操控模块;102.把手;201.抓紧块;202.豁口;203.第一板块;204.第二板块;205.接触槽;206.第一调节孔;207.第二调节孔;208.加强筋;411.装配部;412.接触部;413.内弯;414.装配槽;421.底座装配孔;422.底座安装脚;431.固定座;432.固定压片;433.固定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应当说明的是,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阐述,其目的是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40.实施例1:
41.如图13-16所示,一种用于vte预防的控制设备的收线装置5,包括安装座51和收线缠绕块52;所述控制设备包括壳体1和阀体2,阀体2包括接口21,所述接口21从壳体1露出;所述收线缠绕块52设置于接口21所在的表面;安装座51设置于接口21的周围,方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并且对管路和线路的梳理更为清晰明确;收线缠绕块52可拆卸的装配在安装座51上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不使用时可将收线缠绕块52进行拆卸进而保证本实用新型不会占用过多空间,在便于本实用新型放置的同时,也避免了因为体积较大容易被意外触碰导致设备损坏的情况。
42.所述在收线缠绕块52上设置有装配口54,所述安装座51设置于装配口54内,使得收线缠绕块52与安装座51之间的装配更为紧密;在收线缠绕块52上设置有安装孔55,并在安装座51上设置有对应安装孔55的衔接孔53;安装座51和收线缠绕块52通过安装孔55、衔接孔53和固定栓三者的配合,进行可拆卸的装配;在收线缠绕块52需要装配时,把安装座51设置于装配口54内之后,将固定栓设置于安装孔55和衔接孔53内,将收线缠绕块52固定在安装座51上;收线缠绕块52需要拆卸时,将固定栓拆卸即可拆除收线缠绕块52。
43.在实施例中,所述收线缠绕块52可进行收拢和展开;所述衔接孔53为通孔,安装孔55设置于对应衔接孔53两端的位置,固定栓将安装孔55和衔接孔53穿过,所述收线缠绕块52以固定栓为定点进行收拢和展开;固定栓、安装孔55和衔接孔53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使
得收线缠绕块52收拢和展开的过程更为流畅,避免卡顿等情况的出现。
44.收线缠绕块52收拢时,收线缠绕块52与两侧相邻的侧表面接触;并在与收线缠绕块52接触的侧表面上设置有收容槽20,收线缠绕块52收拢时位于收容槽20内;使得收线缠绕块52在收拢时,本实用新型整体占用的空间更小,使其在方便放置的同时,避免了本实用新型意外触碰导致损坏。
45.所述收线缠绕块52呈“l”状,使得本实用新型收拢后与收容槽20能够贴合,进而减少本实用新型所占空间,便于本实用新型的防止以及避免被意外触碰导致损坏;所述装配口54设置在其与安装座51装配的一端。
46.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抓紧结构和壳体1,所述抓紧结构设置于壳体1内;抓紧结构调节并限定固定栓的位置;使得固定栓在穿过安装孔55和衔接孔53不会存在空隙;进而使得固定栓和收线缠绕块52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被气泵3和阀体2工作产生的震动带动出现晃动,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更为牢固稳定;所述抓紧结构包括抓紧块201,并在壳体1上设置有豁口202;所述豁口202设置于壳体1对应衔接孔53的位置,并通过豁口202使衔接孔53与壳体1的内部空间相通;所述抓紧块201设置于壳体1的内部空间内,并穿过豁口202与固定栓接触;所述抓紧块201呈“l”状,其包括第一板块203和第二板块204,所述第一板块203的一端和第二板块204的一端连接,且第二板块204穿过豁口202与固定栓接触;在第二板块204与固定栓接触的一端设置有接触槽205,并通过接触槽205与固定栓接触;在壳体1内部空间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调节孔206,在第一板块203上设置有对应第一调节孔206的第二调节孔207;第一调节孔206和第二调节孔207通过调节螺母配合,并且所述抓紧块201通过其三者的配合调节并限定固定栓的位置;当固定栓在穿过安装孔55和衔接孔53留下的空隙较大时,拧紧调节螺母,使得抓紧块201向外伸出,进而挤压固定栓使其与收线缠绕块52的装配更为牢固避免出现晃动。
47.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还设置有加强筋208,所述加强筋208与安装座51和后壳体12的外表面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安装座51更为牢固,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收线装置5和固定栓时更为牢固稳定。
48.还包括防震模块,所述防震模块包括防震防滑垫92,在收线缠绕块52远离收容槽20的表面设置有防震防滑垫92;使得本实用新型在运输过程中还可选择平放的方式,使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过程能够以更为稳定的方式进行。
49.实施例2:
50.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vte预防的控制设备,包括壳体1、阀体2、气泵3、固定装置4、收线装置5和警示结构6;阀体2、气泵3、固定装置4、收线装置5和警示结构6均设置于壳体1上,阀体2和气泵3设置于壳体1内且相互连接,固定装置4、收线装置5和警示结构6设置于壳体1外表面;阀体2包括接口21,所述接口21从壳体1露出;其中收线装置5设置于接口21所在的表面,固定装置4设置于壳体1的侧表面和下表面,警示结构6设置于壳体1的未设置接口21的表面;本实用新型的收线装置5设置于接口21所在的表面,使本实用新型的收线装置5更为靠近接口21,方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并且对管路和线路的梳理更为清晰明确;所述固定装置4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装配,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更多的环境里进行使用;所述警示结构6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多个不同的装配方式中,依旧清楚明白的提示操作人员工作状态。
5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4包括挂钩41、底部固定部42和侧面固定部43;所述挂钩41和侧面固定部43设置于本实用新型的后表面,底部固定部42设置于壳体1的下表面;本实用新型的挂钩41、底部固定部42和侧面固定部43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拥有多种放置和装配方式,使其不仅能够在多种环境中使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使得装配更为牢固,进而使工作过程更为稳定。
52.一般来说,挂钩41、底部固定部42和侧面固定部43均装配在本实用新型上;当然,也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是否将其三者全部进行装配,也可以仅选择其中的一种或两种进行装配;当本实用新型装配有挂钩41时,所述挂钩41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当本实用新型装配有侧面固定部43时,所述侧面固定部43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当一个挂钩41或一个侧面固定部43不足以支持本实用新型进行装配时,可增加挂钩41或固定部43的数量,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更多使用环境,并进行牢固稳定的装配。
53.在本实施例中,包括一个挂钩41和一个侧面固定部43;所述侧面固定部43设置于本实用新型的后表面的中间,使得本实用新型通过侧面固定部43进行装配时也能平稳的装配和使用;挂钩41设置于本实用新型的后表面的一侧,其起到一定的保险作用,在侧面固定部43无法牢固的装配本实用新型导致本实用新型滑落时,挂钩41可防止本实用新型掉落损坏。
54.所述挂钩41包括装配部411和接触部412,接触部412的一端与装配部411的一端连接,装配部和接触部之间的夹角>60
°
;挂钩41通过改变装配部和接触部之间的夹角角度,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挂钩41可适用于更多型号的病床以及不同的装配位置;所述挂钩41通过装配部411装配在壳体1上,并通过接触部412与对应位置进行接触;在接触部412朝向装配部411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处内弯413;所述内弯413以及装配部411与接触部412之间夹角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不仅可采用挂姿挂在不同型号的病床上或者是挂在其他对应的物体上,也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悬挂更为牢固稳定;当本实用新型在悬挂不稳定譬如倾斜或者滑落时,可通过内弯将本实用新型挂住避免其掉落或损坏;一般情况下,装配部和接触部之间的夹角为90
°
,使得挂钩可是适用于较多的装配环境,当然也可根据病床的型号改变装配部411和接触部412之间的夹角角度。
55.在本实施例中,接触部412上设置有三个内弯413,其三个内弯的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采用挂姿挂在不同型号的病床上或者是挂在其他对应的物体上,并且在本实用新型出现滑动或即将脱落时,挂钩41可防止本实用新型掉落损坏;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悬挂更为牢固稳定。
56.所述侧面固定部43包括固定座431和固定压片432,所述固定座431设置于壳体1的侧表面上,固定压片432可拆卸的装配在固定座431上;所述固定压片432朝向固定座431的端面设置有至少一处固定空间433;控制设备通过侧面固定部43进行装配时,对应装配位置设置于固定空间433内,通过固定压片432压紧;定座和固定压片432的配合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装配在立柱上,并且通过固定空间433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装配在更多位置;而可拆卸的固定压片432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和拆卸更为方便、快捷、易操作。
57.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压片432上设置有一处固定空间433,并且所述固定空间433呈圆柱状,使得侧面固定部43能够与立柱进行精密装配;并且固定空间433的数量也可更具实际情况进行改变。
58.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所述固定座431和固定压片432之间采用螺孔和螺母进行装配,使得固定压片432的拆卸和装配更为方便、快捷、易操作。
59.所述底部固定部42包括底座装配孔421,其分布设置于壳体1的下表面;所述底部固定部42还包括底座安装脚422,其分布设置于壳体1的下表面;所述底座安装脚422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放置在水平面时能够更为平稳;底座装配孔421的设置则能加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使本实用新型装配在推车等移动的设备上时,依旧能够稳定使用和运行。
60.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当中挂钩41、侧面固定部43、底座装配孔421和底座安装脚42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的需求选择增设或者减少。
61.所述收线装置5设置于接口21的周围;所述收线装置5包括安装座51和收线缠绕块52,安装座51设置于接口21的周围,并且收线缠绕块52可拆卸的装配在安装座51上;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不使用时可将收线缠绕块进行拆卸进而保证本实用新型不会占用过多空间,在便于本实用新型放置的同时,也避免了因为体积较大容易被意外触碰导致设备损坏的情况;所述收线装置5的数量可更具实际需求进行增加或减少。
62.在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上设置有两处收线装置5,其设置于接口21的两端,使本实用新型的收线装置更为靠近接口,方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并且对管路和线路的梳理更为清晰明确;当两处收线装置5不足以将管路和线路的梳理清楚时,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加收线装置5的数量;而当本实用新型管路和线路的数量有限时,也可适当减少收线装置5的数量。
63.如图3、4、5、10所示,所述壳体1包括,前壳体11、后壳体12和外壳底座13,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固定在外壳底座13上,通过前壳体11、后壳体12和外壳底座13形成装配空间,并通过其三者对各装置和结构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所述阀体2和气泵3均设置于装配空间内;在后壳体12朝向前壳体11的端面设置有限位块24,所述限位块24围绕后壳体12设置,且设置于后壳体12的内表面,当后壳体12与前壳体11装配时,限位块24与前壳体11的内表面接触,使得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在装配时不易出现错位的情况;在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的下表面设置有连接柱22,并在外壳底座13的内表面设置有对应连接柱22的连接槽23;在后壳体12与前壳体11完成贴合后,通过连接柱22和连接槽23的配合使得本实用新型整体完成装配,并使得装配更为稳定;在后壳体12上设置有通过孔14,在后壳体12的内表面设置有围绕通过孔14的通过槽15,阀体2的接口21设置于通过槽15内,并从通过孔14露出;所述通过槽,使得阀体与壳体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稳定。
64.所述控制设备包括电池模块7和交互模块8;电池模块7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在脱离电源线的情况下照常使用,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更为方便快捷;交互模块8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能够与其他设备进行交互,进而提醒操作人员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状况;使得操作人员在为患者完成本实用新型的设置后,可在患者的使用过程中对其他事务进行处理,提升了工作效率,也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更为安全以及智能化;所述后壳体1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电池槽71和交互模块安装槽81;所述电池模块7设置于电池槽71内,交互模块8设置于交互模块安装槽81内;所述电池槽71上设置有电池盖板72将电池模块7封闭在电池槽71内;所述交互模块安装槽81上设置有交互盖板82将交互模块8封闭在交互模块安装槽81内。
65.如图9所示,所述电池盖板72和交互盖板82均包括卡扣83,并在后壳体12的电池槽71和交互模块安装槽81内设置有与卡扣83对应的卡扣装配孔84,便于维护维修时打开电池
盖板72和交互盖板82;在对应扣装配孔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块85,所述密封块85通过螺纹和螺母的配合将卡扣83限定在卡扣装配孔84内,避免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电池盖板72和交互盖板82自动打开,导致电池模块7和交互模块8无法正常工作或损坏。
66.如图6所示,所述控制设备还包括气泵安装板32,在后壳体12对应电池槽71的内表面设置有装配柱16,所述装配柱16将气泵安装板32固定在装配空间内;气泵3设置有气泵安装脚31,在气泵安装板32上设置与气泵安装脚31对应的气泵安装口34,使得气泵3的安装更为牢固稳定;
67.如图12所示,所述控制设备包括处理器9,所述处理器9与阀体2、气泵3、电池模块7和交互模块8连接;所述电池模块7、交互模块8、处理器9和气泵3设置于阀体2的下方,其中处理器9位于对应交互模块8的位置,气泵3设置于对应电池模块7的位置;使得本实用新型装配空间内的设置更为简洁明了,进而便于后期的维修维护,使本实用新型在维修维护的过程中更为方便快捷。
68.所述气泵3包括连接管33,并通过连接管33与阀体2连接;使得传输气泵3与阀体2之间气密性更好,并且当连接管33在使用过程中损坏时更换连接管的成本更低。
69.在外壳底座13上还设置有电源孔17,所述电源线通过电源孔17与阀体2、气泵3、处理器9和交互模块8等各装置和结构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可通过电源线接通电源,进行长时间的稳定工作。
70.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还包括操控部10,所述操控部10设置于阀体2的上方,将装配空间封闭;所述操控部10上设置有操控模块101,操控模块101与处理器9连接,并通过操控模块101对阀体2、气泵3、电池模块7和交互模块8进行操控;所述操控部10的上方设置有把手102,并且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将把手102包围,使壳体1与操控部10之间的装配更为牢固稳定;所述操控部10使得本实用新型反馈使用情况和具体数据,并且更具反馈的信息进行操控本实用新型;而操控部10上的把手102使得本实用新型在移动过程中方便人们进行手持。
71.一般情况下,所述操控模块101采用led屏幕和按键,通过led屏幕显示的情况和具体数据为依据通过按键调节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情况;当然也可根据需求采用触摸屏等其他设备。
72.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防震模块,所述防震模块包括防震防滑垫92,在收线缠绕块52远离收容槽20的表面设置有防震防滑垫92;在外壳底座13对应后壳体12的表面设置有侧面防震脚93,并在侧面防震脚93上设置有防震防滑垫92;收线缠绕块52上的收线缠绕块52与侧面防震脚93上的侧面防震脚93处于同一平面上;底座安装脚上也设置有防震防滑垫;所述防震模块使得本实用新型整体在运输或是使用过程中弱化其受到的震动,使得本实用新型内部的各装置和结构受到保护,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更为精密、细致;而收线缠绕块52上的收线缠绕块52与侧面防震脚93上的侧面防震脚93使得本实用新型在运输过程中还可选择平放的方式,使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过程能够以更为稳定的方式进行;并且侧面防震脚93和防震防滑垫92的数量以及防震防滑垫92的形状和厚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7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警示结构6包括状态灯61和指示灯62;在前壳体11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8,所述状态灯61设置于第一安装槽18内,在外壳底座13设置有第二安装槽19,所述
指示灯62设置于第二安装槽19内;所述状态灯61和指示灯62均包括感应芯片与处理器9连接,并通过状态灯和指示灯反应控制设备的工作情况;不同方位状态灯和指示灯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可以迅速的观察到警示结构的变化,即使操作人员无法立刻观察到警示结构变化,正在进行治疗的患者也可立刻观察到警示结构的变化,并对操作人员做出提示;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的变化可以迅速的被捕捉到,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停止治疗或是更改数据继续治疗等后续手段;所述状态灯61和指示灯6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
74.实施例3:
75.如图7-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收线装置5和挂钩41均可进行收拢和展开,使得本实用新型在闲置时,能将其两者收拢减少空间的占用,进而使得能够更方便的放置;所述安装座51位于接口21所在的表面的两侧;在安装座51上设置有衔接孔53;所述装配部411穿过衔接孔53,且装配部411带动接触部412以衔接孔53为定点进行收拢和展开;所述装配部411上设置有装配槽414,且装配部411的装配槽414处直径与衔接孔53的内径对应,装配部411其他区域处的直径>衔接孔53的内径;所述收线缠绕块52呈“l”状,其与安装座51装配的一端设置有装配口54,所述安装座51设置于装配口54内,并在收线缠绕块52对应衔接孔53的位置设置安装孔55;所述安装孔55和衔接孔53被挂钩41的装配部411穿过,其中装配部411其他区域处的直径与安装孔55的内径对应;挂钩41在完成自身收拢和展开的同时,也作为连接件将收线缠绕块52进行装配,并支持收线缠绕块52的收拢和展开;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免去了其他的装配结构,进而降低制造成本。
76.所述收线缠绕块52的夹角朝向远离接口21的表面;收线缠绕块52收拢时,收线缠绕块52与后壳体12的两侧表面接触;并在后壳体12的两侧表面上设置有收容槽20,收线缠绕块52收拢时位于收容槽20内;一般情况下,收容槽20的深度与收线缠绕块52的厚度对应,防止收线缠绕块52露出使得收线缠绕块52在收拢时,本实用新型整体占用的空间更小,使其在方便放置的同时,避免了本实用新型意外触碰导致损坏;但是在收线缠绕块52的厚度较薄时可选择不设置收容槽20,或者使收线缠绕块52的厚度<收容槽20的深度避免收线缠绕块52被意外触碰导致本实用新型损坏。
77.本实施例的其他技术方案均与实施例2一致。
78.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特征均属于现有的技术,故不作赘述。
7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