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涡旋压缩机润滑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3-31 07:42: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润滑机构。


背景技术:

2.涡旋压缩机运转过程中,零部件的润滑大部分通过吸气过程中制冷剂携带的润滑油进行润滑,润滑效果有限,并且在一定特殊转速及工况下的润滑并不足够。因此压缩机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鉴于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涡旋压缩机润滑机构,通过设置润滑机构本体来对涡旋压缩机的转轴进行限位,且润滑机构本体中的润滑油导流通道能够将供油单元中的润滑油向上输送,从而对上方的零部件进行润滑,润滑油在重力的作用下滴落,并对各个部件进行润滑,最后润滑油返回到供油单元中,本技术方案具有润滑效高的优点。
4.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涡旋压缩机润滑机构,包括:
5.润滑机构本体,所述润滑机构本体固定在涡旋压缩机的壳体底部,且所述润滑机构本体上设有用于转动安装涡旋压缩机的转轴的安装孔,所述润滑机构本体上贯通设有若干个润滑油流动通道;
6.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导流管的进油端与润滑油流动通道连接,所述导流管的出油端向上延伸并对壳体内的零部件进行润滑,所述润滑油流动通道远离所述导流管的一端连接有供油单元。
7.工作原理,供油单元中的润滑油通过润滑机构本体的润滑油流动通道流入到导流管中,然后从上往下对壳体内的零部件进行润滑,在重力的作用下,润滑油最终滴落回供油单元中。
8.其中,转轴可采用空心结构,且转轴沿径向设置有横向通孔,便于润滑油的沿着转轴向各个零部件输送润滑油。
9.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的出油端安装有节流装置。
10.优选的,润滑机构本体包括分流器,所述分流器中设有与所述导流管连通的第一通孔,且所述分流器上设有用于转动安装所述转轴的导向孔。
11.进一步的,润滑机构本体还包括:
12.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贴合设置在所述分流器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转轴的第一转轴孔;
13.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下表面,所述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中。
14.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座朝向所述分流器的一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中设有第一偏心轮,所述第一偏心轮上设有第二转轴孔,所述第二转轴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
一转轴孔的孔径,所述转轴固定在所述第二转轴孔中。
15.本优选的技术效果是:第一转轴孔和转轴之间的间隙用于润滑油的流动,第一偏心轮跟随转轴转动,且第一偏心轮和第一安装座之间形成润滑油流动的油腔,提高了润滑油流通的效率。
16.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上设有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一偏心轮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一垫片上设有第三转轴孔,所述第三转轴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转轴孔的孔径。
17.本优选中,第一垫片的设置用于对第一偏心轮进行限位,第一垫片用于使第一偏心轮和第一安装座之间形成油腔,且第一垫片和转轴之间的间隙用于润滑油流通。
18.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座朝向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一面设有第二偏心轮安装槽,所述第二偏心轮安装槽中设有第二偏心轮,所述第二偏心轮上设有第四转轴孔,所述第四转轴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转轴孔的孔径,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贴合设置在所述第四转轴孔中。
19.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座朝向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一面设有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垫片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二偏心轮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二垫片上设有第五转轴孔,所述第五转轴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转轴孔的孔径。
20.本优选中,第二垫片的作用是用于第二安装座和第二偏心轮之间形成油腔,以便于润滑油的流动。
21.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的下端设有偏心轴。便于润滑油在转轴的下端流动。
22.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下表面设有圆形槽,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圆形槽转动配合的圆柱形突出部,所述圆形槽和所述圆柱形突出部的轴线和所述转轴的轴线重合。
23.本优选的技术效果是,便于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对正,安装时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之间不需要花很久的时间就能够对正,从而提高了组装效率。
24.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导流通道。
25.本优选的技术效果是:其中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可以分别设置若干个横孔或竖孔来构成导流通道,其主要用于对润滑油进行导流。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27.图1是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涡旋压缩机润滑机构的润滑机构本体的结构以及与壳体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28.图2是图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实施例中润滑机构本体的分解示意图。
30.其中附图中所涉及的标号如下:
31.11-润滑机构本体;12-转轴;13-安装孔;14-导流管;15-第一通孔;16-分流器;17-导向孔;18-第一安装座;19-第一转轴孔;20-第二安装座;21-第一凹槽;22-第一偏心轮;
23-第二转轴孔;24-第一垫片;25-第三转轴孔;26-第二偏心轮安装槽;27-第二偏心轮;28-第四转轴孔;29-第二垫片;30-第五转轴孔;31-圆形槽;32-圆柱形突出部;33-节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涡旋压缩机的润滑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涡旋压缩机润滑机构,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
34.润滑机构本体11,所述润滑机构本体11固定在涡旋压缩机的壳体底部,且所述润滑机构本体11上设有用于转动安装涡旋压缩机的转轴12的安装孔13,所述润滑机构本体11上贯通设有若干个润滑油流动通道;
35.导流管14,所述导流管14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导流管14的进油端与润滑油流动通道连接,所述导流管14的出油端向上延伸并对壳体内的零部件进行润滑,所述润滑油流动通道远离所述导流管14的一端连接有供油单元。
36.本技术方案主要适用于立式的涡旋压缩机中,其工作原理,供油单元中的润滑油通过润滑机构本体11的润滑油流动通道流入到导流管14中,然后从上往下对壳体内的零部件进行润滑,在重力的作用下,润滑油最终滴落回供油单元中。其中供油单元在附图中没有给出。
37.其中,转轴12可采用空心结构,且转轴12沿径向设置有横向通孔,便于润滑油的沿着转轴12向各个零部件输送润滑油。
38.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14的出油端安装有节流装置33。
3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润滑机构本体11包括分流器16,所述分流器16中设有与所述导流管14连通的第一通孔15,且所述分流器16上设有用于转动安装所述转轴12的导向孔17。
4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润滑机构本体11还包括:
41.第一安装座18,所述第一安装座18贴合设置在所述分流器16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安装座18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转轴12的第一转轴孔19;
42.第二安装座20,所述第二安装座20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18的下表面,所述转轴12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座20中。
4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安装座18朝向所述分流器16的一面设有第一凹槽21,所述第一凹槽21中设有第一偏心轮22,所述第一偏心轮22上设有第二转轴孔23,所述第二转轴孔23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转轴孔19的孔径,所述转轴12可转动地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孔23中。
44.本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是:第一转轴孔19和转轴12之间的间隙用于润滑油的流动,第一偏心轮22跟随转轴12转动,且第一偏心轮22和第一安装座18之间形成润滑油流动的油腔,提高了润滑油流通的效率。
4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凹槽21上设有第一垫片24,所述第一垫片24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一偏心轮22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一垫片24上设有第三转轴孔25,所述第三转轴孔25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转轴孔23的孔径。
46.本技术方案中,第一垫片24的设置用于对第一偏心轮22进行限位,且第一垫片用
于使第一偏心轮22和第一安装座18之间形成油腔,第一垫片24和转轴12之间的间隙用于润滑油流通。
4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安装座20朝向所述第一安装座18的一面设有第二偏心轮安装槽26,所述第二偏心轮安装槽26中设有第二偏心轮27,所述第二偏心轮27上设有第四转轴孔28,所述第四转轴孔28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转轴孔19的孔径,所述转轴12可转动地贴合设置在所述第四转轴孔28中。
4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安装座20朝向所述第一安装座18的一面设有第二垫片29,所述第二垫片29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二偏心轮27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二垫片29上设有第五转轴孔30,所述第五转轴孔30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转轴孔23的孔径。
49.本技术方案中,第二垫片29的作用是用于第二安装座20和第二偏心轮26之间形成油腔,以便于润滑油的流动。
50.进一步的,所述转轴12的下端设有偏心轴。便于润滑油在转轴的下端流动。
5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安装座18的下表面设有圆形槽31,所述第二安装座20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圆形槽31转动配合的圆柱形突出部32,所述圆形槽31和所述圆柱形突出部32的轴线和所述转轴12的轴线重合。
52.本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是,便于第一安装座18和第二安装座20对正,安装时第一安装座18和第二安装座20之间不需要花很久的时间就能够对正,从而提高了组装效率。
5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安装座18和所述第二安装座2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15连通的导流通道。
54.本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其中第一安装座18和第二安装座20可以分别设置若干个横孔或竖孔来构成导流通道,其主要用于对润滑油进行导流。
55.另外,本技术的润滑机构本体11中的润滑油流动通道不仅限于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的需要可以对润滑机构本体11的润滑油流动通道进行具体的设置,例如对应的布置横向孔和竖向孔或斜孔,以上对应的修改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56.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