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射流泵的制作方法

2022-03-31 07:24: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飞机燃油收集射流泵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射流泵。


背景技术:

2.飞机燃油系统包括燃油箱、在燃油箱内设置的燃油输出泵,燃油输出泵用以将燃油箱内的燃油输出,多为大体积、大流量的泵,随着燃油箱内燃油的减少,剩余燃油的液位下降至低于燃油输出泵的吸入口,燃油输出泵不再能够将该部分燃油输出,此时,需要以吸入口低、小体积、小流量的燃油收集泵,对该部分燃油进行收集加以利用。
3.具有可靠性高、便于安装的优点,多被用作飞机燃油系统燃油箱内的燃油收集泵,其包括:
4.吸流管,其上具有引射孔,一端为吸入口,另一端为流出口,该端内部形成有吸流室;
5.引射管,一端为引射端,另一端为喷射端;喷射端自引射孔伸入至吸流管,向流出口方向延伸;
6.喷嘴,连接在喷射端;
7.喉管,入口端与流出口对接;
8.扩散管,入口端与喉管的出口端对接;
9.排流管,入口端与扩散管的出口端对接。
10.当前射流泵存在以下缺陷:
11.设计不规范,其性能与需求不能够很好的匹配,效率较低。
12.鉴于上述技术缺陷的存在提出本技术。
13.需注意的是,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技术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技术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要素:

1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射流泵,以克服或减轻已知存在的至少一方面的技术缺陷。
1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16.一种射流泵,该射流泵包括吸流管、引射管、喷嘴、喉管、扩散管、射流管,其中,
17.引射管的直径
18.喷嘴的出口直径
19.吸流管的吸入口直径
20.喉管的直径
21.射流管的直径
22.其中,
23.q为工作流体的设计流量;
[0024]v1
为工作流体在引射管内的设计流速;
[0025]
μ1为工作流体的运动粘度;
[0026]
g为重力加速度;
[0027]
a为优化系数;
[0028]
δpo为工作流体从引射管引射端到喷嘴出口的压差;
[0029]
ρ为工作流体的密度;
[0030]
δq为吸入流体的设计流量;
[0031]v2
为吸入流体在吸流管吸入口处的设计流速;
[0032]
m为喉管的截面积与喷嘴的出口面积之比;
[0033]v3
为工作流体、吸入流体在射流管内的设计流速。
[0034]
根据本技术至少一实施例,上述的射流泵中,m=1.5~2.5时,a=0.8;
[0035]
m=2.5~25时,a=0.75。
[0036]
根据本技术至少一实施例,上述的射流泵中,喷嘴的长度 l1=(0.25~0.5)d2;
[0037]
喷嘴出口到喉管入口端的距离lc=(1~2.5)d2。
[0038]
根据本技术至少一实施例,上述的射流泵中,喉管的长度 l2=(6~8)d4;
[0039]
扩散管的长度
附图说明
[0040]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射流泵的结构示意图;
[0041]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射流泵一个方面的示意图;
[0042]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射流泵另一个方面的示意图;
[0043]
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射流泵又一个方面的示意图;
[0044]
其中:
[0045]
1-吸流管;2-引射管;3-喷嘴;4-喉管;5-扩散管;6-射流管。
[0046]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此外,附图用于示例性说明,其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限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其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其他相关部分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0048]
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技术描述中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一般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含义。本技术描述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中心”、“竖直”、“水平”、“内”、“外”等表示方位的词语仅用以表示相对的方向或者位置关系,而非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发生改变后,其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描述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用语,仅用于描述目的,用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而不能够将其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技术描述中所使用的“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不应理解为对数量的绝对限制,而应理解为存在至少一个。本技术描述中所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0049]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使用的“安装”、“相连”、“连接”等类似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领域内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其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50]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4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51]
对于射流泵的特性,可通过如下无因次量进行表征,如图2所示:
[0052]
吸流管1吸入口吸入流体、引射管2内工作流体的流量比
[0053]
射流管6出口端吸入流体、工作流体的压力比射流管6出口端吸入流体、工作流体的压力比
[0054][0055]
容重γ=ρg;
[0056]
喉管4的截面、喷嘴3的出口的面积比
[0057]
其中:
[0058]qs
为吸流管1吸入口吸入流体的流量;
[0059]qo
为引射管2内工作流体的流量;
[0060]

pc为射流管6出口端与吸流管1吸入口吸入流体的压差;
[0061]

po工作流体从引射管2引射端到喷嘴3出口的压差;
[0062]
pc为射流管6出口端的流体静压;
[0063]
vc为射流管6出口端的流体流速;
[0064]
γc为射流管6出口端流体的容重;
[0065]
g为重力加速度;
[0066]
zc为射流管6出口端的位置高度;;
[0067]
ps为吸流管1吸入口吸入流体的静压;
[0068]vs
为吸流管1吸入口吸入流体的流速;
[0069]zs
为吸流管1吸入口的位置高度;
[0070]
γs为吸流管1吸入流体的容重;
[0071]
p0为引射管2引射端工作流体的静压;
[0072]
v0为引射管2引射端工作流体的流速;
[0073]
z0为引射管2引射端工作流体的位置高度;
[0074]
γ0为引射管2引射端工作流体的容量;
[0075]
f2为喉管4的截面积;
[0076]
f1为喷嘴3出口的面积。
[0077]
射流泵工作时,自引射管2进入的工作流体、自吸流管1吸入口吸入的吸入流体,压力、速度会发生剧烈变化,其中的能量传递过程为,工作流体提供能量,工作流体与吸入流体混合,工作流体与吸入流体在流动过程中产生摩擦损失,在能量守恒的前提下,假定射流泵各个截面上的速度场、压力场分布均匀,如图3所示,由3-3截面到5-5截面的动量方程,与2-2截面到3-3截面、1-1截面到3-3截面、5-5截面到6-6截面的伯努利方程,可推导得出射流泵的基本性能方程:
[0078][0079]
其中,
[0080]
为喷嘴3的流速系数;
[0081]
为吸流管1的流速系数;
[0082]
为吸流室的流速系数;
[0083]
为喉管4的流速系数;
[0084]
射流泵数值计算及试验数据分布规律表明,在射流泵的工作区内其分布规律接近直线,根据射流泵的基本尺寸和电算数值,整理后可得单相流体射流泵基本性能方程,进一步可简化式为:
[0085][0086][0087]
最优面积比可表示为
[0088]
其中,
[0089]
当m=1.5~2.5时,a=0.8;
[0090]
当m=2.5~25时,a=0.75。
[0091]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射流泵,该射流泵包括吸流管1、引射管2、喷嘴3、喉管4、扩
散管5、射流管6,其中,
[0092]
引射管2的直径
[0093]
喷嘴3的出口直径
[0094]
吸流管1的吸入口直径
[0095]
喉管4的直径
[0096]
射流管6的直径
[0097]
其中,
[0098]
q为工作流体的设计流量;
[0099]v1
为工作流体在引射管2内的设计流速;
[0100]
μ1为工作流体的运动粘度;
[0101]
g为重力加速度;
[0102]
a为优化系数;
[0103]
δpo为工作流体从引射管2引射端到喷嘴3出口的压差;
[0104]
ρ为工作流体的密度;
[0105]
δq为吸入流体的设计流量;
[0106]v2
为吸入流体在吸流管1吸入口处的设计流速;
[0107]
m为喉管4的截面积与喷嘴3的出口面积之比;
[0108]v3
为工作流体、吸入流体在射流管6内的设计流速。
[0109]
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射流泵,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其基于射流泵的基本性能参数,结合基本性能方程,对射流泵的关键几何尺寸引射管2的直径d1、喷嘴3的出口直径d2、吸流管1的吸入口直径d3、喉管4的直径d4、射流管6的直径d5进行了设计,可为射流泵的设计提供可行规范,使射流泵性能能够与需求很好的匹配,具有较高的效率。
[0110]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射流泵中,m=1.5~2.5时,a=0.8;
[0111]
m=2.5~25时,a=0.75。
[0112]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射流泵中,喷嘴3的长度 l1=(0.25~0.5)d2;
[0113]
喷嘴3出口到喉管4入口端的距离lc=(1~2.5)d2。
[0114]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射流泵中,喉管4的长度 l2=(6~8)d4;
[0115]
扩散管5的长度
[0116]
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射流泵,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其除了基本性能参数,其除了结合基本性能方程对射流泵的关键几何尺寸引射管2的直径d1、喷嘴3的出口直径d2、吸流管1的吸入口直径d3、喉管4的直径d4、射流管6的直径d5进行设计外,还对关键几何参数喷嘴3的长度l1、喷嘴3出口到喉管4入口端的距离lc、喉管4的长度l2、扩散管5的长
度l3进行了设计,可进一步规范射流泵的设计,使射流泵性能能够需求很好的匹配,具有较高的效率。
[0117]
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118]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领域内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技术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