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托底膜自动排废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23 03:25: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石墨片生产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托底膜自动排废装置。


背景技术:

2.石墨散热片,是一种全新的导热散热材料,具有独特的晶粒取向,沿两个方向均匀导热,片层状结构可很好地适应任何表面,屏蔽热源的同时也改进了电子产品的性能;使产品均匀散热的同时也对产品进行热隔离。
3.在制作石墨散热片时,一般将导热石墨片附着在不同的托底膜上,并在石墨片上覆盖覆合膜,使石墨片位于托底膜与覆合膜之间,并使石墨片、托底膜以及覆合膜共同向下级工序传递并进行加工;在对石墨片进行切割整形后会对石墨片、托底膜以及覆合膜之间进行压紧,压紧后会对石墨片上切除的覆合膜废料进行收集,然后在石墨片上覆盖新的覆合膜;此时托底膜上还粘连有部分覆合膜废料,从而进入下一切割整形工序之前需要将石墨片上的托底膜进行剥除,将托底膜剥除后还需要将新的托底膜粘接在石墨片的底部。
4.托底膜未经切割整形,可以进行重复利用,但剥除的托底膜与覆合膜共同被缠绕回收,不能对托底膜进行再次利用,浪费了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节约资源,本技术提供一种托底膜自动排废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托底膜自动排废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托底膜自动排废装置,其设置在石墨双包边生产设备中,所述石墨双包边生产设备包括布置墙以及固定连接在布置墙上的安装台,所述安装台的上表面上安装有压紧辊轮,自动排废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台下表面上的一对第一支撑架以及一对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架靠近所述压紧辊轮的一侧,所述一对第一支撑架之间转动连接诶有一个回收辊轮,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转动连接有缠废辊轮,托底膜、石墨片以及覆合膜经过所述压紧辊轮并穿过所述安装台后,所述托底膜缠绕在所述回收辊轮上,所述覆合膜缠绕在所述缠废辊轮上,所述回收辊轮处设有将所述托底膜以及所述覆合膜分离的剥离组件,所述安装台上设有驱动所述回收辊轮与所述缠废辊轮转动的驱动装置。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石墨双包边设备工作时,启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动回收辊轮以及缠废辊轮转动,托底膜以及覆合膜经过压紧辊轮后穿过安装台,当托底膜以及覆合膜向靠近回收辊轮的方向移动时,操作人员将粘接在一起的托底膜废料以及覆合膜分开,并将托底膜的一端固定在回收辊轮上,将覆合膜的一端固定在缠废辊轮上,随着回收辊轮以及缠废辊轮继续转动,带动托底膜以及覆合膜向靠近回收辊轮的方向移动,在托底膜移动的同时剥离组件将粘接在一起的托底膜以及覆合膜分离,随着回收辊轮继续转动,分离后的托底膜缠绕在回收辊轮上进行收集,覆合膜被缠绕在缠废辊轮上进行收集,通过设置剥离组件使粘接在一起的托底膜以及覆合膜分离,从而可以对托底膜进行回收,回收
后的托底膜可以进行再次利用,节约了资源。
8.可选的,所述剥离组件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架上共同连接的调距板,所述调距板抵接在所述回收辊轮上的托底膜上,所述两个第一支撑架上还共同连接有一个剥离板,所述剥离板位于所述托底膜与所述覆合膜之间,且所述剥离板位于所述回收辊轮远离所述调距板的一侧,所述剥离板与所述调距板均可沿所述回收辊轮的径向移动;所述调距板的下表面上滑动插接有两个第一支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杆沿所述调距板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剥离板的下表面上滑动插接有两个第二支杆,两个所述第二支杆沿所述剥离板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第二支杆之间设有两个交叉设置的铰接杆,两个所述铰接杆通过销体进行铰接,所述铰接杆的一端与相对应的第二支杆固定连接,所述铰接杆的另一端与相对应的第一支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上共同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架,所述顶杆与所述销体固定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回收辊轮上托底膜的增多,回收辊轮与托底膜的整体直径逐渐增大,随着回收辊轮转动,回收辊轮上的托底膜推动调距板向远离回收辊轮的方向移动,此时固定架与销体的位置不变,从而使两个第一支杆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第一支杆移动带动两个铰接杆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铰接杆转动带动两个第二支杆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第二支杆移动推动剥离板向远离回收辊轮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剥离板始终插在托底膜与覆合膜之间,使剥离板可以自动且持续的对托底膜以及覆合膜进行分离。
10.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靠近所述压紧辊轮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支撑架远离所述压紧辊轮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套筒中滑动插接有第一插接杆,所述第一插接杆与所述第一弹簧固定连接,所述调距板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插接杆之间,所述第二套筒中滑动插接有一个第二插接杆,所述第二插接杆与所述第二弹簧固定连接,所述剥离板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插接杆之间。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回收辊轮上的托底膜推动调距板向远离回收辊轮的方向移动时,调距板移动带动第一插接杆向第一套筒外移动,第一插接杆移动对第一弹簧进行拉伸,从而使调距板始终与回收辊轮上的托底膜接触;当第二支杆带动剥离板向远离回收辊轮的方向移动时,剥离板移动带动第二插接杆向第二套筒外移动,第二插接杆移动对第二弹簧进行拉伸,使第二弹簧向靠近回收辊轮的方向拉动剥离板,从而使剥离板始终插在托底膜与覆合膜之间,对托底膜与覆合膜进行分离。
12.可选的,所述剥离板靠近所述回收辊轮的一侧设有尖端。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尖端使剥离板可以更好的对托底膜与覆合膜进行分离。
14.可选的,所述调距板靠近所述回收辊轮的侧壁设为斜沿,所述斜沿远离所述安装台的一侧朝远离所述回收辊轮的方向设置。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小回收辊轮上的托底膜卡滞在调距板上的可能性,从而减少托底膜堆积在调距板处的情况发生。
16.可选的,所述安装台上设有对所述托底膜的移动进行导向的纠偏组件。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纠偏组件对托底膜的移动进行导向,使托底膜可以更好的缠绕在回收辊轮上进行收集。
18.可选的,所述纠偏组件包括铰接在安装台下表面上的抵紧板,所述抵紧板远离所
述回收辊轮一侧的边线长度大于诉述抵紧板靠近所述回收辊轮一侧的边线长度,所述布置墙上固定连接有凸台,所述凸台位于所述安装台下方,凸台的上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一个抵紧弹簧,所述抵紧弹簧靠近所述抵紧板的一端与抵紧板固定连接,所述抵紧板的上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挡板,每个所述导向挡板均沿所述抵紧板倾斜的边线设置,所述托底膜位于两个所述导向挡板之间,所述抵紧板靠近所述回收辊轮的侧壁边线与所述回收辊轮的轴线相互平行,且所述抵紧板靠近所述回收辊轮的一侧位于所述回收辊轮的上方。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托底膜与覆合膜穿过安装台后,托底膜贴合在抵紧板上,两个导向挡板对覆合膜的移动进行导向,使托底膜可以更好的缠绕在回收辊轮上。
20.可选的,所述抵紧板远离靠近所述回收辊轮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弧形导向板,所述弧形导向板向靠近所述回收辊轮的方向弯曲。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抵紧板上的托底膜通过弧形导向板后向回收辊轮的方向移动,减小托底膜与抵紧板的侧壁接触导致托底膜发生断裂的可能性。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布置墙、安装台、回收辊轮、缠废辊轮、驱动装置以及剥离组件,使粘接的托底膜与覆合膜之间分离,并对托底膜进行缠绕回收,节约了资源;2.通过设置调距板、剥离板、第一支杆、第二支杆、铰接杆以及固定架,使调距板可以随着回收辊轮上逐渐增多的托底膜调整剥离板与回收辊轮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剥离板可以自动且持续的对托底膜以及覆合膜进行分离;3.通过设置抵紧板、导向挡板、凸台以及抵紧弹簧,使导向挡板对托底膜的移动进行导向,从而使托底膜可以更好的缠绕在回收辊轮上。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体现托底膜自动排废装置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体现剥离组件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体现剥离组件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2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体现纠偏组件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1、石墨双包边生产设备;11、布置墙;12、安装台;13、压紧辊轮;2、第一支撑架;3、第二支撑架;4、回收辊轮;5、缠废辊轮;6、托底膜;7、覆合膜;8、剥离组件;81、第一套筒;811、第一弹簧;812、第一插接杆;82、调距板;821、斜沿;822、第一滑移槽;83、第二套筒;831、第二插接杆;832、第二弹簧;84、剥离板;841、尖端;842、第二滑移槽;85、第一支杆;851、第一滑移块;86、第二支杆;861、第二滑移块;87、铰接杆;88、固定架;9、纠偏组件;91、抵紧板;92、凸台;93、抵紧弹簧;94、导向挡板;95、弧形导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托底膜自动排废装置。参照图1,自动排废装置设置在石墨双包边生产设备1中,石墨双包边生产设备1包括布置墙11,布置墙11的其中一个侧壁上垂直固定连接有一个安装台12,安装台12的长度方向沿布置墙11的长度方向设置。安装台12的上表面上安装有压紧辊轮13,自动排废装置位于安装台12下方。
30.安装台12的下表面上垂直固定连接有一对第一支撑架2以及一对第二支撑架3,两个第一支撑架2沿安装台12的宽度方向排列,两个第二支撑架3也沿安装台12的宽度方向排列,第二支撑架3位于第一支撑架2远离压紧辊轮13的一侧;两个第一支撑架2之间转动连接有一个回收辊轮4,两个第二支撑架3之间转动连接有一个缠废辊轮5,回收辊轮4、缠废辊轮5以及压紧辊轮13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安装台12上设有驱动回收辊轮4、缠废辊轮5以及压紧辊轮13转动的驱动装置,回收辊轮4处设有剥离组件8。
31.当石墨双包边生产设备1工作时,启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动回收辊轮4以及缠废辊轮5转动;托底膜6、石墨片以及覆合膜7经过压紧辊轮13后,石墨片移动至下一工序,托底膜6以及托底膜6上粘连的覆合膜7穿过安装台12后向回收辊轮4处移动,操作人员将托底膜6与覆合膜7分开后,分别将托底膜6的端部固定在回收辊轮4上,将覆合膜7的端部固定在缠废辊轮5上。
32.随着回收辊轮4以及缠废辊轮5继续转动,托底膜6以及覆合膜7向靠近回收辊轮4以及缠废辊轮5的方向移动,在托底膜6以及覆合膜7移动至剥离组件8处时,剥离组件8将托底膜6以及覆合膜7进行剥离,剥离后的托底膜6缠绕在回收辊轮4上进行收集,覆合膜7缠绕在缠废辊轮5上;使托底膜6可以在回收辊轮4上进行收集,收集后的托底膜6可以进行再次利用,节约了资源。
33.参照图2与图3,剥离组件8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架2靠近压紧辊轮13的侧壁上的第一套筒81,两个第一套筒81对应设置,且第一套筒81的轴线与回收辊轮4的轴线相互垂直;第一套筒81位于回收辊轮4远离缠废辊轮5的一侧。第一套筒81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弹簧811,每个第一弹簧811远离第一套筒81底壁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插接杆812,每个第一插接杆812均滑动插接在相对应的第一套筒81中,第一插接杆812与第一套筒81共轴线设置。
34.两个第一插接杆812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一个水平设置的调距板82,调距板82的长度方向沿回收辊轮4的轴向设置;调距板82靠近回收辊轮4的一侧与回收辊轮4上缠绕的托底膜6接触,且调距板82靠近回收辊轮4的侧壁为斜沿821,斜沿821远离安装台12的一侧朝远离回收辊轮4的方向设置,斜沿821靠近安装台12的一侧朝靠近回收辊轮4的方向设置;当调距板82与回收辊轮4上的托底膜6接触时,第一弹簧811处于拉伸状态,从而使调距板82始终与托底膜6抵接。
35.剥离组件8还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架2远离压紧辊轮13的侧壁上的第二套筒83,第二套筒83与第一套筒81相对设置,第二套筒83中滑动插接有第二插接杆831,第二插接杆831与第二套筒83的底壁之间设有第二弹簧832,第二弹簧832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套筒83的底壁上,第二弹簧83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插接杆831上。
36.两个第二插接杆831之间固定连接有剥离板84,剥离板84呈倾斜状设置,剥离板84靠近安装台12的一侧向靠近回收辊轮4的方向设置;使覆合膜7可以更好的向缠废辊轮5处移动,减小覆合膜7发生堆积的可能性。剥离板84靠近回收辊轮4的一侧设有尖端841,尖端841与托底膜6接触,第二弹簧832始终处于拉伸状态,使尖端841始终插在托底膜6与覆合膜7之间,从而将托底膜6上的覆合膜7剥除。
37.调距板82的底面上开设有横截面呈t形的第一滑移槽822,第一滑移槽822的长度方向沿调距板82的长度方向设置,调距板82的下方设有两个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杆85,第一
支杆85靠近调距板8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滑移槽配合的第一滑移块851,第一滑移块851滑动插接在第一滑移槽822中。
38.剥离板84的下表面上开设有第二滑移槽842,剥离板84的下方设有两个第二支杆86,两个第二支杆86的轴线与第一支杆85的轴线相互平行;第一支杆85与第二支杆86的底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二支杆8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滑移块861,第二滑移块861呈t形,且第二滑移块861滑动插接在第二滑移槽842中。
39.第一支杆85与第二支杆86之间设置有两个交叉设置的铰接杆87,两个铰接杆87之间通过销体进行铰接,铰接杆87的铰接点位于两个铰接杆87相交的位置,两个第一支撑架2的底壁上共同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架88,固定架88远离第一支撑架2的一端与销体靠近回收辊轮4的一端固定连接;铰接杆87的其中一端与相对应的第一支杆85远离调距板82的一端固定连接,铰接杆87的另一端与相对应的第二支杆86远离剥离板84的一端固定连接。
40.当石墨双包边生产设备1进行工作时,操作人员启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动回收辊轮4以及缠废辊轮5转动;当托底膜6以及覆合膜7向靠近回收辊轮4的方向移动时,剥离板84插在托底膜6以及覆合膜7之间,使粘接在一起的托底膜6以及覆合膜7之间分离,因剥离板84设有尖端841,从而可以更好的将托底膜6以及覆合膜7分离,回收辊轮4转动将托底膜6缠绕在回收辊轮4上进行收集,缠废辊轮5转动将覆合膜7缠绕在缠废辊轮5上进行收集。
41.随着回收辊轮4上缠绕的托底膜6逐渐增多,回收辊轮4上托底膜6的整体厚度增大,当回收辊轮4转动至调距板82处时,缠绕在回收辊轮4上的托底膜6推动调距板82向远离回收辊轮4的方向移动,调距板82移动带动第一插接杆812向第一套筒81外移动,从而对第一弹簧811进行拉伸。
42.调距板82移动时固定架88使铰接杆87的铰接点的位置不发生改变,使两个第一支杆85沿第一滑移槽822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从而使两个铰接杆87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铰接杆87转动带动两个第二支杆86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第二支杆86移动并推动剥离板84向远离回收辊轮4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尖端841可以随托底膜6移动,减少剥离板84阻碍托底膜6缠绕在回收辊轮4上的情况,实现自动且持续的对托底膜6以及覆合膜7进行剥离的目的。
43.剥离板84移动带动第二插接杆831向第二套筒83外移动,第二插接杆831移动对第二弹簧832进行拉伸,使第二弹簧832向靠近回收辊轮4的方向拉动第二插接杆831以及剥离板84,使剥离板84的尖端841始终插接在托底膜6与覆合膜7之间,对托底膜6与覆合膜7进行分离。
44.参照图1与图4,为了减小托底膜6缠绕在回收辊轮4上时发生偏移的可能性,安装台12的底壁上设有对托底膜6的移动进行导向的纠偏组件9。纠偏组件9包括铰接在安装台12下表面上的抵紧板91,抵紧板91位于压紧辊轮13与回收辊轮4之间,抵紧板91的长度方向沿托底膜6的长度方向设置,抵紧板91靠近压紧辊轮13一侧的边线长度大于抵紧板91靠近回收辊轮4一侧的边线长度;抵紧板91靠近回收辊轮4的一侧位于回收辊轮4的上方。
45.布置墙11上固定连接有一个凸台92,凸台92位于安装台12下方,凸台92的上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一个抵紧弹簧93,抵紧弹簧93远离凸台9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抵紧板91靠近回收辊轮4一侧的下表面上,抵紧弹簧93处于压缩状态,从而使抵紧板91的上表面与托底膜6贴合。
46.抵紧板91的上表面上垂直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挡板94,托底膜6位于两个导向挡板94之间,且每个导向挡板94均沿抵紧板91倾斜的边线设置,当托底膜6以及覆合膜7移动至抵紧板91上时,两个导向挡板94对覆合膜7的移动进行导向,使覆合膜7可以更好的缠绕在回收辊轮4上。
47.抵紧板91靠近回收辊轮4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一个弧形导向板95,弧形导向板95向靠近回收辊轮4的方向弯曲,减小托底膜6与抵紧板91的侧壁摩擦导致托底膜6发生断裂的可能性。
4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托底膜自动排废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当石墨双包边生产设备1工作时,启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动回收辊轮4以及缠废辊轮5转动,当托底膜6以及覆合膜7穿过安装台12向回收辊轮4处移动时,操作人员将托底膜6以及覆合膜7分开,并将托底膜6缠绕至回收辊轮4上,将覆合膜7缠绕在缠废辊轮5上,使剥离板84插入托底膜6与覆合膜7之间。
49.随着回收辊轮4以及缠废辊轮5转动,托底膜6以及覆合膜7经过抵紧板91向回收辊轮4的方向移动;随着回收辊轮4上的托底膜6增多,回收辊轮4上的托底膜6推动调距板82移动,调距板82移动带动剥离板84移动。
5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