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服务器以及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05:32: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流道的散热板的服务器以及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2.在电子装置中,为了排除热源所产生的热,通常会设置有与热源热接触的热交换器,这种热交换器包含导热块、热管以及散热鳍片组,导热块热接触于热源,热管的相对两端分别热接触于导热块以及散热鳍片组。
3.然而,由于热管具有热阻值较大、体积较大及重量较大等缺点,因此在设计包含热管的热交换器时往往会使得热交换器的结构较为复杂,且这种使用热管进行热传递的热交换器会难以在有限的空间中有效地逸散热源所产生的热。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服务器以及热交换器,用于解决现有使用热管进行热传递的热交换器难以在有限的空间中有效地逸散热源所产生的热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服务器,包含一机壳、一主板、一热源以及一热交换器。主板设置于机壳中。热源设置并电性连接于主板。热交换器包含一第一腔体、多个散热板以及多个散热鳍片。第一腔体热接触于热源并具有一第一流道。散热板热接触并插设于第一腔体。散热板各自具有一第二流道。第一腔体的第一流道连通于散热板的第二流道。散热鳍片热接触于散热板。
6.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用以热接触一热源并容纳一工作流体。热交换器包含一第一腔体、多个散热板以及多个散热鳍片。第一腔体用以热接触热源并具有一第一流道。散热板热接触并插设于第一腔体。散热板各自具有一第二流道。第一腔体的第一流道连通于散热板的第二流道,且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用以容纳工作流体。散热鳍片热接触于散热板。
7.本发明的服务器以及热交换器,由于第一腔体的第一流道连通于散热板的第二流道,且散热鳍片热接触于散热板,因此第一腔体的第一流道中的工作流体在吸收热源所产生的热之后能于散热板的第二流道中通过散热鳍片的协助更有效地进行散热,如此一来,热交换器便能在有限的空间中更有效地逸散热源所产生的热。
附图说明
8.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服务器于一实施例中的侧剖示意图。
9.图2显示为图1中服务器的热交换器于一实施例中的立体图的局部放大图。
10.图3显示为图1中服务器的热交换器于一实施例中的侧剖示意图的局部放大图。
11.图4显示为图1中服务器的热交换器的第一腔体于一实施例中的侧剖示意图。
12.图5显示为图1中热交换器的毛细结构于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13.图6显示为图1中热交换器于一实施例中的侧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14.图7显示为图1中热交换器于一实施例中的侧剖示意图的局部放大图。
15.符号说明
16.10
ꢀꢀꢀꢀꢀꢀꢀꢀꢀꢀꢀꢀꢀꢀꢀꢀꢀꢀ
服务器
17.100
ꢀꢀꢀꢀꢀꢀꢀꢀꢀꢀꢀꢀꢀꢀꢀꢀꢀ
机壳
18.200
ꢀꢀꢀꢀꢀꢀꢀꢀꢀꢀꢀꢀꢀꢀꢀꢀꢀ
主板
19.300
ꢀꢀꢀꢀꢀꢀꢀꢀꢀꢀꢀꢀꢀꢀꢀꢀꢀ
热源
20.400
ꢀꢀꢀꢀꢀꢀꢀꢀꢀꢀꢀꢀꢀꢀꢀꢀꢀ
热交换器
21.410
ꢀꢀꢀꢀꢀꢀꢀꢀꢀꢀꢀꢀꢀꢀꢀꢀꢀ
第一腔体
22.411
ꢀꢀꢀꢀꢀꢀꢀꢀꢀꢀꢀꢀꢀꢀꢀꢀꢀ
第一流道
23.412
ꢀꢀꢀꢀꢀꢀꢀꢀꢀꢀꢀꢀꢀꢀꢀꢀꢀ
散热面
24.413
ꢀꢀꢀꢀꢀꢀꢀꢀꢀꢀꢀꢀꢀꢀꢀꢀꢀ
吸热面
25.414
ꢀꢀꢀꢀꢀꢀꢀꢀꢀꢀꢀꢀꢀꢀꢀꢀꢀ
侧周面
26.415
ꢀꢀꢀꢀꢀꢀꢀꢀꢀꢀꢀꢀꢀꢀꢀꢀꢀ
第一插槽
27.416
ꢀꢀꢀꢀꢀꢀꢀꢀꢀꢀꢀꢀꢀꢀꢀꢀꢀ
开孔
28.417
ꢀꢀꢀꢀꢀꢀꢀꢀꢀꢀꢀꢀꢀꢀꢀꢀꢀ
第一螺孔
29.420
ꢀꢀꢀꢀꢀꢀꢀꢀꢀꢀꢀꢀꢀꢀꢀꢀꢀ
散热板
30.421
ꢀꢀꢀꢀꢀꢀꢀꢀꢀꢀꢀꢀꢀꢀꢀꢀꢀ
第二流道
31.430
ꢀꢀꢀꢀꢀꢀꢀꢀꢀꢀꢀꢀꢀꢀꢀꢀꢀ
散热鳍片
32.440
ꢀꢀꢀꢀꢀꢀꢀꢀꢀꢀꢀꢀꢀꢀꢀꢀꢀ
第二腔体
33.441
ꢀꢀꢀꢀꢀꢀꢀꢀꢀꢀꢀꢀꢀꢀꢀꢀꢀ
第三流道
34.442
ꢀꢀꢀꢀꢀꢀꢀꢀꢀꢀꢀꢀꢀꢀꢀꢀꢀ
第二插槽
35.445
ꢀꢀꢀꢀꢀꢀꢀꢀꢀꢀꢀꢀꢀꢀꢀꢀꢀ
翅片结构
36.446
ꢀꢀꢀꢀꢀꢀꢀꢀꢀꢀꢀꢀꢀꢀꢀꢀꢀ
毛细结构
37.450
ꢀꢀꢀꢀꢀꢀꢀꢀꢀꢀꢀꢀꢀꢀꢀꢀꢀ
安装板
38.451
ꢀꢀꢀꢀꢀꢀꢀꢀꢀꢀꢀꢀꢀꢀꢀꢀꢀ
第一表面
39.452
ꢀꢀꢀꢀꢀꢀꢀꢀꢀꢀꢀꢀꢀꢀꢀꢀꢀ
第二表面
40.453
ꢀꢀꢀꢀꢀꢀꢀꢀꢀꢀꢀꢀꢀꢀꢀꢀꢀ
安装孔
41.454
ꢀꢀꢀꢀꢀꢀꢀꢀꢀꢀꢀꢀꢀꢀꢀꢀꢀ
连通孔
42.455
ꢀꢀꢀꢀꢀꢀꢀꢀꢀꢀꢀꢀꢀꢀꢀꢀꢀ
第二螺孔
43.456
ꢀꢀꢀꢀꢀꢀꢀꢀꢀꢀꢀꢀꢀꢀꢀꢀꢀ
环形凹槽
44.460
ꢀꢀꢀꢀꢀꢀꢀꢀꢀꢀꢀꢀꢀꢀꢀꢀꢀ
流管
45.465
ꢀꢀꢀꢀꢀꢀꢀꢀꢀꢀꢀꢀꢀꢀꢀꢀꢀ
螺丝
46.468
ꢀꢀꢀꢀꢀꢀꢀꢀꢀꢀꢀꢀꢀꢀꢀꢀꢀ
密封环
47.470
ꢀꢀꢀꢀꢀꢀꢀꢀꢀꢀꢀꢀꢀꢀꢀꢀꢀ
阀件
48.475
ꢀꢀꢀꢀꢀꢀꢀꢀꢀꢀꢀꢀꢀꢀꢀꢀꢀ
接头
49.480
ꢀꢀꢀꢀꢀꢀꢀꢀꢀꢀꢀꢀꢀꢀꢀꢀꢀ
螺帽
50.485
ꢀꢀꢀꢀꢀꢀꢀꢀꢀꢀꢀꢀꢀꢀꢀꢀꢀ
套管
51.e
ꢀꢀꢀꢀꢀꢀꢀꢀꢀꢀꢀꢀꢀꢀꢀꢀꢀꢀꢀ
延伸方向
52.d1、d2、d3
ꢀꢀꢀꢀꢀꢀꢀꢀꢀꢀ
直径
具体实施方式
53.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中具通常知识者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图示,任何本领域中具通常知识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发明的范畴。
54.请参阅图1及图2,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服务器于一实施例中的侧剖示意图,图2显示为图1中服务器的热交换器于一实施例中的立体图的局部放大图。于本实施例中,服务器10包含一机壳100、一主板200、一热源300以及一热交换器400。主板200设置于机壳100中。热源300设置并电性连接于主板200。热源300例如为中央处理器(cpu)或图形处理器(gpu)。
55.请参阅图1至图5。图3显示为图1中服务器的热交换器于一实施例中的侧剖示意图的局部放大图。图4显示为图1中服务器的热交换器的第一腔体于一实施例中的侧剖示意图。图5显示为图1中热交换器的毛细结构于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56.热交换器400包含一第一腔体410、多个散热板420以及多个散热鳍片430。第一腔体410热接触于热源300并具有一第一流道411。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腔体410还具有背对第一流道411的一散热面412、一吸热面413以及一侧周面414。散热面412以及吸热面413彼此背对。侧周面414连接散热面412以及吸热面413。吸热面413热接触热源300。散热板420热接触于第一腔体410的散热面412并插设于第一腔体410。散热板420各自具有一第二流道421。第一腔体410的第一流道411连通于散热板420的第二流道421。散热鳍片430热接触于散热板420。此外,于本实施例中,散热板420例如呈平板状。
57.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腔体410还具有多个第一插槽415。第一插槽415位于散热面412并连通于第一流道411。这些散热板420分别插设于这些第一插槽415。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插槽也可位于侧周面并从侧周面延伸到散热面远离吸热面的一侧。或者,再于其他实施例中,散热板也可插设于第一插槽以及第一流道中并接触第一腔体中形成第一流道的表面,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散热板中与第一腔体中形成第一流道的表面接触的一侧可具有与第一流道连通的开孔。
58.于本实施例中,散热板420沿远离第一腔体410的散热面412的一延伸方向e延伸,且散热鳍片430介于这些散热板420之间并沿延伸方向e设置。于其他实施例中,散热鳍片也可沿与散热板的延伸方向不平行的方向设置。
59.于本实施例中,热交换器400还包含一第二腔体440。第二腔体440具有彼此连通的一第三流道441以及多个第二插槽442。散热板420远离第一腔体410的一侧热接触第二腔体440,并分别插设于第二腔体440的这些第二插槽442。第三流道441通过散热板420的第二流道421连通于第一腔体410的第一流道411。于其他实施例中,热交换器也可无需包含第二腔体440,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散热板远离第一腔体的一侧可为封闭端。于其他实施例中,散热板也可插设于第二插槽以及第三流道中并接触第二腔体中形成第三流道的表面,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散热板中与第二腔体中形成第三流道的表面接触的一侧可具有与第三流道连通
的开孔。
60.需注意的是,分别根据不同的剖面绘示图3及图4中呈现的剖面示意图。如图3及图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热交换器400还包含一翅片结构445,翅片结构445位于第一腔体410的第一流道411中。翅片结构445例如呈波浪状。于其他实施例中,热交换器也可无需包含翅片结构445。
61.并且,如图3至图5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热交换器400还包含多个毛细结构446。这些毛细结构446分别位于散热板420的第二流道421中。如图5所示,这些毛细结构446例如呈多孔状并例如为通过铜粉烧结而成的烧结式结构。于其他实施例中,热交换器也可无需包含毛细结构446。
62.请参阅图6及图7,图6显示为图1中热交换器于一实施例中的侧视图的局部放大图。图7显示为图1中热交换器于一实施例中的侧剖示意图的局部放大图。
63.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腔体410还具有一开孔416,且热交换器400还包含一安装板450、一流管460以及一阀件470。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腔体410的开孔416连通于第一流道411并位于侧周面414。于本实施例中,安装板450固定于第一腔体410的侧周面414。安装板450具有一第一表面451、一第二表面452、一安装孔453以及一连通孔454。第一表面451以及第二表面452彼此背对。第一表面451较第二表面452靠近第一腔体410。连通孔454位于第一表面451。安装孔453位于第二表面452并连通于连通孔454。流管460的一端容置于安装孔453并连通于连通孔454。阀件470安装于流管460的另一端并连通于流管460。也就是说,于本实施例中,阀件470通过安装板450以及流管460安装于第一腔体410且连通于第一腔体410的开孔416。于本实施例中,阀件470例如为三向阀。
64.于本实施例中,请再次参阅图2,热交换器400还包含两个螺丝465,第一腔体410还具有彼此分离的两个第一螺孔417,且安装板450还具有两个第二螺孔455。两个第一螺孔417位于侧周面414。两个第二螺孔455位于第一表面451且分离于连通孔454。两个螺丝465分别螺设于两个第一螺孔417以及两个第二螺孔455而将安装板450固定于第一腔体410。于其他实施例中,热交换器也可仅包含一个螺丝,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一腔体仅具有一个第一螺孔且安装板仅具有一个第二螺孔。或者,于在其他实施例中,热交换器也可无需包含螺丝465,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一腔体无需具有第一螺孔417,安装板无需具有第二螺孔455,且安装板也可通过黏着剂固定于第一腔体的侧周面。
65.请再次参阅图6及图7,于本实施例中,流管460的一端例如通过焊接固定于安装板450,但并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中,流管的一端也可通过黏着剂固定于安装板。
66.于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热交换器400还包含一密封环468,且安装板450还具有一环形凹槽456。环形凹槽456从第一表面451凹陷。环形凹槽456环绕连通孔454且不连通于连通孔454。密封环468容纳于环形凹槽456中以提升安装板450的连通孔454以及第一腔体410的开孔416之间的密封度。于其他实施例中,热交换器也可无需包含密封环468,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安装板便无需具有环形凹槽456。
67.于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安装孔453的直径d1大于流管460的直径d2,且流管460的直径d2大于连通孔454的直径d3。具体来说,于本实施例中,流管460的直径d2是指流管的内径。如此一来,便能提升安装板450及流管460之间的密封性。于其他实施例中,安装板的安装孔的直径、流管的直径以及安装板的连通孔的直径也可彼此相同。
68.于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热交换器400还包含一接头475,接头475包含一螺帽480以及一套管485,流管460的另一端通过螺帽480以及套管485安装于阀件470以提升流管460与阀件470之间的密封性。于其他实施例中,热交换器也可无需包含接头475。
69.需注意的是,于其他实施例中,只要流管不会与其他组件干涉,安装板便可固定于第一腔体的散热面或是吸热面。于其他实施例中,热交换器也可无需包含安装板450以及流管460,而将阀件直接安装于第一腔体。于在其他实施例中,热交换器也可无需包含安装板450、流管460以及阀件470。
70.于本实施例中,热交换器400用以容纳一工作流体(未绘示),工作流体例如为水或冷媒。请再次参照图2、图3及图6,第一腔体410的第一流道411、这些散热板420的第二流道421以及第二腔体440的第三流道441用以容纳工作流体。工作流体于第一腔体410的第一流道411中吸收热源300产生的热而蒸发成气态。蒸发成气态的工作流体会通过压力差及位于第一流道411中的翅片结构445的协助从第一流道411流动到散热板420的第二流道421中而通过散热鳍片430的协助而凝结成液态。在第二流道421中凝结成液态的工作流体会流动到第三流道441中并再次回到第一腔体410的第一流道411中。当阀件47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流道411、第二流道421及第三流道441会共同构成独立封闭回路而使工作流体于此独立封闭回路中循环并产生相变化。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400并不具有与外界连通的流出口以及流入口。第一腔体410的开孔416仅在阀件470处于开启状态时用于更换工作流体或是调整热交换器400中的工作流体的量。
71.由于阀件470通过第一腔体410的开孔416连通于第一腔体410的第一流道411,因此仅需将阀件470开启便得以更换工作流体或是调整热交换器400中的工作流体的量。如此一来,便不需要为了更换工作流体或是调整热交换器400中的工作流体的量而拆装安装板450及螺丝465,进而防止工作流体从热交换器400漏出。
72.根据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服务器以及热交换器,由于第一腔体的第一流道连通于散热板的第二流道,且散热鳍片热接触于散热板,因此第一腔体的第一流道中的工作流体在吸收热源所产生的热之后能于散热板的第二流道中通过散热鳍片的协助更有效地进行散热。如此一来,热交换器便能在有限的空间中更有效地逸散热源所产生的热。
73.虽然本发明以前述的诸项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需视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