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充气泵的顶部结构及电动充气泵的制作方法

2022-03-02 14:52: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充气泵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充气泵的顶部结构及电动充气泵。


背景技术:

2.电动充气泵是一种常用的产品,由于电动充气泵技术成熟,所以电动充气泵的结构已经较为稳定,再进一步改进较为困难,本技术人在该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究。
3.目前有一种电动充气泵,它包括风室和电动马达,该风室的顶部设有进气口,即充气泵的顶部结构设有进气口,风室的周向设有出气口,风室内设有风轮,风轮的上侧中部设置吸气口,风轮的周向为排气口,电动马达的输出端与风轮连接,电动马达带动风轮旋转,风轮的吸气口从进气口吸入空气,吸入的空气被风轮的叶片推动从排气口排出,排出的空气在风室内周壁的引导下从出气口排出,由于现有的电动充气泵,其在吸气口还设置有进气管,并且由于风室的结构限制,风室的顶部的上表面一般设置为平面或圆台侧面,所以进气管较凸出于所述的上表面,且一直以来无法改善,这样,一方面,凸出的进气管较为突兀,对电动充气泵整体外形的设计构成了结构限制,另一方面凸出的进气管容易挂到其它物品,对于使用便利性造成一定影响,本技术人提出一种新方案,该方案有利于降低进气管相对顶部的上表面的高度,同时还考虑了风室的结构设计,换句话说,在实现降低高度的同时,还保障了风室的性能,高度降低同时还避免牺牲风室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新型结构的充气泵的顶部结构,有利于降低进气管相对顶部结构的上表面的高度,同时还考虑了风室的结构设计,即高度降低同时还避免牺牲风室的性能;还提出一种电动充气泵,采用前述顶部结构。
5.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充气泵的顶部结构,包括进气管,该顶部结构用于与壳体的周向部和底部共同围成风室,风室用于设置风轮,进气管进入的气流经风轮带动从壳体的周向部的出气口排出,顶部结构的内表面对应风轮设有两个区域,分别为周边区域和中部区域,周边区域高于中部区域,周边区域位于风轮的周向,周边区域用于与底部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风室的周向扩大部分,风室的被周向扩大部分围绕的部分为中间部分,中间部分沿风轮轴向窄于周向扩大部分;顶部结构的上表面对应周边区域和中部区域的部分分别被定义为环形部分和中间部分,中间部分相对于环形部分凹陷设置,进气管设于中间部分中。
6.作为改进,顶部结构的内表面包括圆台面,圆台面的顶平面设置为中部区域,位于顶平面周向的外侧部分作为周向扩大部分的组成部分。
7.作为改进,环形部分和中间部分构成圆台状凹陷。
8.作为改进,进气管在顶部结构的内表面设有出气端,该出气端用于与风轮的的吸
气端转动套接配合。
9.作为改进,出气端设有环形槽,该环形槽与风轮的的吸气端转动套接配合。
10.作为改进,出气端设有凸出于顶部结构的内表面的第一环形部和第二环形部,第一环形部和第二环形部内外套接形成所述的环形槽。
11.作为改进,第二环形部的下端面相比第一环形部的下端面向上缩进。
12.作为改进,进气口设有螺旋分布的导流叶片。
13.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充气泵的顶部结构大致设置为上表面凹陷、内表面凸出的结构,并且进气管设于凹陷的中间部分中,这样,有利于降低进气管相对顶部的上表面的高度,另外,该顶部结构用于形成风室时,风室形成中间部分和扩大部分两部分,一方面,扩大部分有利于风轮的周向排气口出来的空气流入扩大部分,另外,从风轮的窄到扩大部分的宽的变化过程中有利于提高空气流速,另一方面,中间部分由于窄,所以使得风轮与中间部分上下表面之间的间隔的间距减小,使得这部分空间不利于风轮的周向排气口出来的空气流入该间隔,另外,也减小了这部分间隔内的空气对风轮的周向排气口出来的空气的影响,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有利于降低进气管相对顶部结构的上表面的高度,同时还考虑了风室的结构设计,即高度降低同时还避免牺牲风室的性能。
14.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动充气泵,包括电动马达、风室和风轮,风室由壳体围成,该壳体包括顶部结构、周向部和底部,电动马达位于风室的下侧,风轮设于风室中,电动马达的输出端向上插入风室中,并与风轮连接。
15.作为改进,包括圆柱形的主体,该主体的上端设置风室,该主体中设置电动马达和线路板;线路板采用机械开关式控制的线路板或者触摸开关式控制的线路板,对于机械开关式控制的线路板的情况,主体的周壁上设有开关、指示结构和电连接接口,对于触摸开关式控制的线路板的情况,主体的周壁上设有可操作触摸开关的透视窗和电连接接口,透视窗后面设有指示结构;指示结构采用指示灯和/或显示器;电连接接口采用供电接口,当供电接口采用充电接口时,主体中还设有可充电电池,可充电电池围绕电动马达的周向分布,可充电电池的数量为一节或一节以上。
16.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进气管相对顶部结构的上表面的高度能够降低,同时还考虑了风室的结构设计,即高度降低同时还避免牺牲风室的性能,凸出的进气管不明显,对电动充气泵整体外形的设计构成了较小的结构限制,另一方面不容易挂到其它物品,有利于提高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一种电动充气泵的立体示意图。
18.图2为另一种电动充气泵的立体示意图。
19.图3为图2的装配示意图。
20.图4为图2的俯视图。
21.图5为a-a向剖视图。
22.图6为a放大视图。
23.图7为上盖的立体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1-电动马达、2-线路板、3-显示器、4-触摸键、5-充电接口、 6-可充电电池、7-上盖、8-主体、9-底座、10-进气口、11-导流叶片、12-第一环形部、13-第二环形部、14-风轮、140-吸气端、15-环形槽、16-顶平面、17
‑ꢀ
侧面、18-底边缘、19-弧面、20-圆台状凹陷、21-进气管、22-开关、23-指示灯、 24-散热孔、25-出气管、26-出气口、27-透视窗、28-中间部分、29-周向扩大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26.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7.如图1所示为一种采用机械开关式控制的电动充气泵,其设有机械开关式控制的线路板2,相应的主体8的周壁上设有开关22、指示灯23和电连接接口。区别于图1,图2所示为采用触摸开关式控制的电动充气泵,其设有触摸开关式控制的线路板2,为了显示信息,触摸开关式控制的线路板2设有显示器3,对于图2所示的电动充气泵,主体8的周壁就比较简洁,即主体8的周壁上设有可操作触摸开关22的透视窗27和电连接接口,触摸键4一端与线路板2连接,触摸键4另一端位于透视窗27一侧,用户通过触摸透视窗27外表面来触发触摸键 4,触摸原理采用电容式触摸原理,为现有技术。
28.如图3所示为图2的装配示意图,可见,一个电动充气泵包括电动马达1和风轮14,电动马达1位于风室的下侧,风轮14设于风室中,电动马达1的输出端向上插入风室中,并与风轮14连接。
29.图1、2所示的电动充气泵均包括圆柱形的主体8,该主体8的上端设置风室,该主体8中设置电动马达1和线路板2;图3的线路板2采用触摸开关式控制的线路板2,主体8的周壁上设有可操作触摸开关22的透视窗27和电连接接口;电连接接口采用供电接口,本例中,供电接口采用充电接口5,主体8中还设有可充电电池6,可充电电池6围绕电动马达1的周向分布,可充电电池6的数量为一节或一节以上,本例中为两节,围绕电动马达1的周向均匀分布。
30.不管是图1的电动充气泵还是图2的电动充气泵,均采用了本技术提出的新型风室结构。
31.如图5所示,一种充气泵的风室,由壳体围成,该壳体包括顶部结构、周向部和底部,壳体的顶部结构设有进气口10,壳体的周向部设有出气口26,底部结构设有与风轮14的转轴进行转动配合的配合孔,顶部结构的内表面对应风轮 14设有两个区域,分别为周边区域和中部区域,周边区域高于中部区域,周边区域位于风轮14的周向,周边区域与底部结构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风室的周向扩大部分29,风室的被周向扩大部分29围绕的部分为中间部分28,中间部分28 窄于周向扩大部分29。本例中,底部结构的内表面采用平面,这样,结构简单。
32.为了便于装配和生产制造,壳体被分为上下两部分,即周向部被分为上下两部分,周向部的上部分与顶部结构一同形成上盖7,周向部的下部分与底部一同形成主体8的上
端,另外,壳体的周向部的出气口26由上盖7和主体8的上端上下拼接形成的出气管25提供。
33.本例中,主体8的下端连接有底座9,底座9设有散热孔24。
34.顶部结构的内表面包括圆台面,圆台面的顶平面16设置为中部区域,位于顶平面16周向的外侧部分作为周向扩大部分29的组成部分。这样,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另外,顶平面16与底部的内表面的平面可构成一平行的中间部分 28,有利于设置风轮14,额外的,这样的中间部分28比较规整。
35.如图5、7所示,周向部位于顶部结构一侧的部分设置为弧面19,该弧面19 的上端与圆台面的底边缘18连接,底边缘18与顶平面16之间为圆台面的侧面 17。这样,对于空气的引导效果更好。图5中省略了底座9。
36.顶部结构的上表面对应周边区域和中部区域的部分分别被定义为环形部分和中间部分,中间部分相对于环形部分凹陷设置,本例中为圆台状凹陷20。采用圆台状凹陷20,一方面有利于实现顶部结构的内表面的圆台面的设计,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材料的使用,同时令顶部结构壁厚均匀。
37.圆台状凹陷20中设置进气管21。
38.周向扩大部分29的上边缘与出气口26的上边缘持平,或者周向扩大部分29 的上边缘高于出气口26的上边缘,本例中采用高于出气口26的上边缘的设置。这样有利于排气量较大。本例中,周向扩大部分29的上边缘即底边缘18。
39.如图5、6所示,进气口10设有凸出于顶部的内表面的第一环形部12和第二环形部13,第一环形部12和第二环形部13内外套接形成一环形槽15,该环形槽15用于与风轮14的吸气端140转动套接配合。这样,有利于避免中间部分 28与进气口10发生串气的情况,从而有利于提升风轮14的工作效率,提升排气量。
40.如图6所示,第二环形部13的下端面相比第一环形部12的下端面向上缩进。这样有利于风轮14的吸气端140插入到环形槽15中,避免风轮14的吸气端140 的外周与第二环形部13碰撞干涉,另外,有利于避免第二环形部13的下端面对于风轮14的位于吸气端140周向的曲面设计构成限制。
41.进气口10设有螺旋分布的导流叶片11,即进气管21内设有螺旋分布的导流叶片11。这样能够更好地进气。
42.在理解本实用新型时,若有需要,上述结构可参考其它附图一并理解,这里不加赘述。
4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举例说明的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