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超声辅助适应性进化选育的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7:25: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超声辅助适应性进化选育的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多肽是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形成的、大小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化合物。近年来,生物活性多肽因具有安全性、功能性、易吸收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和药品等医药健康领域。
3.目前多肽的主要制备方法包括合成法和水解法,其中水解法中的微生物发酵法是直接利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蛋白酶系降解蛋白,将产酶、酶解及脱苦步骤同步进行,不仅能大幅简化生产工艺和降低成本,还能有效降解硫苷、蛋白酶抑制剂等抗营养因子。但是,微生物发酵法选用的菌株多数是高产蛋白酶的芽孢菌株,该类菌种对蛋白质的利用能力强,在发酵过程中细胞膜上发达的肽转运蛋白体会将产物中的多肽转运至细胞内作为氮源合成菌体蛋白,或者经脱氨作为碳源以满足自身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导致发酵产物中总体多肽得率远低于理论值,这是行业的瓶颈问题,也是限制发酵法生产多肽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选育高产蛋白酶、低消耗多肽的菌株,对于提高其发酵产多肽的生产性能,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4.近年来,适应性实验室进化(adaptive laboratory evolution,ale)技术已成为工业微生物诱变育种的强大工具,通过连续传代培养获得正突变体的数量富集,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基因正突变以获得质量富集,从而达到改变菌株的某些表型或生理特性(如菌体生长速度,底物消耗速度等)的方法。ale的本质是内在的基因突变和外在的环境筛选,进化的速度取决于基因突变率和筛选条件,但是一般基因的自然突变率为10-6
~10-10
,存在突变效率较低、时间成本较高的不足。因此,需要将ale与细胞分选技术、基因组建模技术等技术结合,来快速获取有益突变表型,但这些技术对实验设备和操作水平要求较高,不利于工业化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发明提供了超声辅助适应性进化选育的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应用。在本发明中,将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b.velezensis cicc23571)作为出发菌株,利用超声辅助适应性进化的方法,通过不断减少培养基中有机氮比例,增加无机氮和糖源比例,获得了高产多肽的贝莱斯芽孢杆菌突变菌株,该突变菌株强化了不同的代谢通路,使菌体能高效利用无机氮转变成有机氮或者降低对有机氮的脱氨作用,最终使得多肽的产量大幅度增加。
6.本发明中首先提供了超声辅助适应性进化选育的高产多肽的贝莱斯芽孢杆菌;具体的,所述贝莱斯芽孢杆菌包括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us-ale-bv3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us-ale-bv22;
7.所述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us-ale-bv3于2021年7月8 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中国北京,保藏编号为cgmcc no.22846;
8.所述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us-ale-bv22于2021年7月8 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中国北京,保藏编号为cgmcc no.22847。
9.本发明中还提供了上述超声辅助适应性进化选育的贝莱斯芽孢杆菌在食品和/或饲料中的应用。
10.进一步的,所述应用为使用超声辅助适应性进化选育的贝莱斯芽孢杆菌发酵生产多肽。
11.本发明中还提供了超声辅助适应性进化选育上述贝莱斯芽孢杆菌的方法,具体包括:
12.将培养到对数中期的贝莱斯芽孢杆菌在10~60w/ml下进行低强度超声,超声结束后冷激处理0.5~5min,接着继续培养达到超声辅助适应性进化选育的目的。
13.进一步的,所述低强度超声,超声结束后冷激处理包括条件1和条件2:
14.条件1:20w/ml、40khz条件下超声5min,立刻置于冰水混合物中冷激 1.5min,再于37℃条件静置培养40min;
15.条件2:40w/ml、35khz条件下超声10min,立刻置于冰水混合物中冷激 2.5min,再于37℃条件静置培养40min;
16.超声选育过程中条件1和条件2交替进行,共交替20次。
17.本发明中还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制剂,所述微生物制剂含有所述贝莱斯芽孢杆菌,具体的所述贝莱斯芽孢杆菌为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3或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22。
18.进一步的,所述微生物制剂为固态制剂或液态制剂。
19.本发明中还提供了上述微生物制剂在食品和/或饲料中的应用。
20.进一步的,所述应用为使用微生物制剂发酵生产多肽。
21.本发明中还提供了一种发酵生产多肽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将上述超声辅助适应性进化选育的贝莱斯芽孢杆菌的细胞液体培养物以2~4%(v/v)的接种量接种在发酵培养基中,在30~35℃、150r/min摇床培养条件下发酵培养24h。
22.进一步的,所述发酵培养基成分为豆粕或玉米黄粉40~60g/l;nacl 0.1~ 1.0g/l;k2hpo
4 0.1~1.0g/l;mgso
4 0.1~1.0g/l;feso
4 0.01~0.05g/l。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4.本发明中利用具有很强的机械效应和生物学效应的超声波来辅助适应性进化选育贝莱斯芽孢杆菌,该方法具有如下优点:(1)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不会污染发酵液;(2)可连续诱变,无诱变剂和放射性残留,安全性高;(3) 设备易放大和改造,适合连续化工业操作;(4)超声的产生和终止迅速,便于控制。并且,超声诱变属于一种弱诱变,将其作为一种外加物理场应用于ale 技术,构建高效、易操作的富集筛选体系,对获得高产、低耗、优质菌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5.在本发明中,利用超声辅助适应性进化选育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发酵含蛋白质和多糖类的培养基,大幅度提高多肽产量,相对于原始菌株,发酵豆粕产多肽得率提高3倍以上,发酵玉米黄粉多肽得率提高5倍以上。
26.本发明提供的两株诱变菌株利用培养基产多肽的代谢途径侧重点不同,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培养基。另外,由于诱变菌株生长速度快,大大缩短发酵周期,节约时间成本,能够应用于工业化发酵生产,作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生产菌株。
附图说明
27.图1为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3在营养琼脂上的菌落形态图。
28.图2为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3和原始菌株bv0在正常生长条件下的生长曲线图。
29.图3为本发明的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3和原始菌株bv0发酵豆粕生产多肽的产量比较图。
30.图4为本发明的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3和原始菌株bv0发酵玉米黄粉生产多肽的产量比较图。
31.图5为本发明的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22在营养琼脂上的菌落形态图。
32.图6为本发明的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22和原始菌株bv0在正常生长条件下的生长曲线图。
33.图7为本发明的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22和原始菌株bv0发酵豆粕生产多肽的产量比较图。
34.图8为本发明的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22和原始菌株bv0发酵玉米黄粉生产多肽的产量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36.本发明中所述超声辅助适应性进化选育对超声设备不做任何限制。在以下的实施例中,未详细描述的各种过程和方法均是本领域中公知的常规方法。所用试剂的来源、商品名以及有必要列出其组成成分者,均在首次出现时表明,其后所用相同试剂无特殊说明,均以首次表明的内容相同。
37.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培养基配方如下:
38.lb平板:胰蛋白胨(英国oxoid公司)10g/l、酵母提取物(英国oxoid 公司)5g/l、氯化钠10g/l及琼脂粉20g/l。
39.lb液体培养基:胰蛋白胨(英国oxoid公司)10g/l、酵母提取物(英国 oxoid公司)5g/l和氯化钠10g/l。
40.酪蛋白培养基:na2hpo4·
12h2o 1.43g/l、酪蛋白5g/l和kh2po
4 0.36g/l。
41.淀粉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g/l、kno
3 1.0g/l、nacl 0.5g/l、k2hpo
4 0.5 g/l,mgso
4 0.5g/l、feso
4 0.01g/l。
42.cm50培养基、cm20培养基和cm0.5培养基分别是酪蛋白培养基和淀粉培养基按体积比5:5、2.8和0.5:9.5组成的混合培养基。
43.实施例1.贝莱斯芽孢杆菌的超声辅助适应性进化选育
44.以菌株b.velezensis cicc 23571(购自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为出发菌株(并将其记为原始菌株bv0),同时做三个平行样,按照2%(v/v) 的接种量将培养24h的种子液转接到cm50培养基中于33℃、150r/min摇床培养至对数中期(6h),然后进行低强度超声(10~60w/ml) 短时间冷激处理 (0.5~5min)来实施超声辅助适应性进化选育,经试验参数优化,得到最优的超声 冷激处理条件。
45.所述最优的超声 冷激处理的条件包括条件1和条件2:
46.条件1:20w/ml、40khz条件下超声5min,立刻置于冰水混合物中冷激 1.5min,再于37℃条件静置培养40min;
47.条件2:40w/ml、35khz条件下超声10min,立刻置于冰水混合物中冷激 2.5min,再于37℃条件静置培养40min。
48.超声辅助适应性进化选育过程中,第1天按条件1处理,第2天按条件2 处理,第3天按条件1处理,第4天按条件2处理,此后隔天循环交替进行,即奇数天按上述条件1进行超声 冷激处理,偶数天按上述条件2进行超声 冷激处理,总共40天,包括三个阶段:
49.第一阶段:第1天将cm50培养液按条件1进行超声 冷激处理,随后将该培养液置于33℃、150r/min摇床继续培养至24h;第2天将第1天的菌液(接种量2%,v/v)接到新鲜cm50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中期(6h),按条件2 进行超声 冷激处理,随后将该培养液置于33℃、150r/min摇床继续培养至24h;即将前一天的培养液作为后一天的种子液,如此反复操作,共8天(cm50培养基适应阶段)。
50.第二阶段:第9天将第8天的种子液(接种量2%,v/v)转接至cm20的新鲜液体培养基中,期间每天更换新鲜cm20培养基和进行超声 冷激处理,类似第一阶段的操作进行条件1和2的交替,共12天(cm20培养基适应阶段)。
51.第三阶段:第21天将第20天的种子液(接种量2%,v/v)接至cm0.5的新鲜液体培养基中,期间同样每天更换新鲜cm0.5培养基和进行超声 冷激处理,类似第一阶段的操作进行条件1和2的交替,共20天(cm0.5培养基适应阶段),直至40天进化诱变结束。
52.将最终筛选得到的诱变菌株划线培养于酪蛋白固体平板上,在33℃条件下静置培养24h,根据生长情况,选取产蛋白酶能力强(透明圈大)、生长态势良好且生长健壮的单菌落突变株,分别标记为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3和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22。
53.实施例2.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3的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菌种鉴定
54.(1)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3形态学观察
55.本实施例中对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3进行形态学观察,图1为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3在营养琼脂上的菌落形态图,从图中可以看出, us-ale-bv3菌落乳白色,半透明,有少量的隆起和皱褶;相对于原始菌株来说, us-ale-bv3的菌落变厚,菌落直径变小,锯齿状边缘变得不明显。
56.(2)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3的16s rdna菌种鉴定
57.本实施例中还对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3进行16s rdna菌种鉴定,具体步骤为:通过基因组试剂盒(takara primestar max premix)提取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3的全基因组,采用通用引物27f: 5'-agagtttgatcctggctcag-3'(seq id no.1)和1492r: 5'-tacggytaccttgttacgactt-3'(seq id no.2)调取该菌株的16s rdna 片段,测序结果于
ncbi上进行比对,与bacillus velezensis strain scgb 574匹配度达到99.87%,说明该突变菌为贝莱斯芽孢杆菌突变菌株,命名为us-ale-bv3,其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58.将上述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us-ale-bv3于2021年7月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中国北京,保藏编号为 cgmcc no.22846。
59.实施例3.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3和原始菌株bv0的生长情况比较
60.本实施例中分别考察了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3和原始菌株bv0(b. velezensis cicc 23571)的生长情况并进行了比较,具体步骤为:
61.(1)将贝莱斯芽孢杆菌原始菌株bv0和实施例1得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 us-ale-bv3分别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活化,置于33℃摇床中150r/m 培养过夜。
62.(2)分别以1%(v/v)的接种量将上述(1)中得到的种子液转接至50ml 的酪蛋白和淀粉混合培养基(3:1,v/v)中(250ml三角瓶),于33℃、150r/min 摇床培养。
63.(3)在步骤(2)的培养过程中,每隔3小时取样,测定600nm波长下的 od值,绘制生长曲线。
64.图2为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3和原始菌株bv0在正常生长条件下的生长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经生长性能试验分析,贝莱斯芽孢杆菌 us-ale-bv3与原始菌株bv0的生长曲线明显不同;与原始菌株bv0相比,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3对数期较长,稳定期较短,且发酵后期生长速度明显增快。
65.实施例4.利用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3和原始菌株bv0发酵豆粕生产多肽
66.本实施例中分别利用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3和原始菌株bv0发酵豆粕生产多肽,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67.(1)制备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3和原始菌株bv0的细胞液体培养物:
68.将贝莱斯芽孢杆菌原始菌株(bv0)和实施例1得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 us-ale-bv3分别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活化,置于33℃摇床中150r/m 培养过夜,得到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3和原始菌株bv0的细胞液体培养物。
69.(2)发酵实验:
70.将上述菌株的细胞液体培养物以2%(v/v)的接种量接种在装有已灭菌的 50ml发酵培养基的250ml锥形瓶中,于33℃、150r/min摇床培养24h,得发酵液。
71.其中,发酵培养基的成分及配比为豆粕40~60g/l;nacl 0.1~1.0g/l; k2hpo
4 0.1~1.0g/l;mgso
4 0.1~1.0g/l;feso
4 0.01~0.05g/l;121℃高压蒸汽下灭菌20min。
72.(3)多肽含量测定:
73.将上述步骤(2)中得到的发酵液于4000r/min离心10min,得到发酵上清液;再将15%(w/v)三氯乙酸溶液与发酵上清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静置10min,接着4000r/min离心10min后弃去沉淀,使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发酵上清液中的多肽含量,计算原始菌株bv0和诱变菌株us-ale-bv3的多肽得率,如图3所示。
74.从图3中可以看出,利用bv0和us-ale-bv3发酵豆粕的多肽得率分别是 12.44%和50.63%,与原始菌株bv0相比,利用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3来发酵豆粕的多肽得率提高了4.07倍。
75.实施例5.利用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3和原始菌株bv0发酵玉米黄粉生产多肽
76.(1)制备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3和原始菌株bv0的细胞液体培养物:
77.将贝莱斯芽孢杆菌原始菌株(bv0)和实施例1得到的诱变菌株us-ale-bv3 分别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活化,置于33℃摇床中150r/m培养过夜,得到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3和原始菌株bv0的细胞液体培养物。
78.(2)发酵实验:
79.将上述菌株的细胞液体培养物以2%(v/v)的接种量接种在装有已灭菌的 50ml发酵培养基的250ml锥形瓶中,于33℃、150r/min摇床培养24h,得发酵液。
80.其中,发酵培养基的成分及配比为:玉米黄粉40~60g/l;nacl 0.1~1.0g/l; k2hpo
4 0.1~1.0g/l;mgso
4 0.1~1.0g/l;feso
4 0.01~0.05g/l;121℃高压蒸汽下灭菌20min。
81.(3)多肽含量测定
82.将上述(2)中发酵液于4000r/min离心10min,得到发酵上清液;再将15% (w/v)三氯乙酸溶液与发酵上清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静置10min,接着4000 r/min离心10min后弃去沉淀,使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发酵上清液中的多肽含量,计算原始菌株bv0和诱变菌株us-ale-bv3的多肽得率,如图4所示。
83.从图4中可以看出,利用bv0和us-ale-bv3发酵玉米黄粉的多肽得率分别是3.34%和23.67%。与原始菌株bv0相比,利用诱变菌株us-ale-bv3来发酵玉米黄粉的多肽得率提高了7.09倍。
84.实施例6.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22的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菌种鉴定
85.(1)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22形态学观察
86.本实施例中对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22进行形态学观察,图5为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22在营养琼脂上的菌落形态图,从图中可以看出, us-ale-bv22菌落乳白色,半透明,有少量的隆起和皱褶;相对于原始菌株来说,us-ale-bv22的菌落变厚,菌落直径变小,锯齿状边缘变得不明显
87.(2)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22的16s rdna菌种鉴定:
88.本实施例中还对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22进行16s rdna菌种鉴定,具体步骤为:通过基因组试剂盒(takara primestar max premix)提取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22的全基因组,采用通用引物27f: 5'-agagtttgatcctggctcag-3'(seq id no.1)和1492r: 5'-tacggytaccttgttacgactt-3'(seq id no.2)调取该菌株的16s rdna 片段,测序结果于ncbi上进行比对,与bacillus velezensis strain scgb 574匹配度达到99.87%,说明该突变菌为贝莱斯芽孢杆菌突变菌株,命名为us-ale-bv22,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
89.将上述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us-ale-bv22于2021年7月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中国北京,保藏编号为 cgmcc no.22847。
90.实施例7.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22和原始菌株bv0的生长情况
91.本实施例中分别考察了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22和原始菌株bv0的生长情况并进行了比较,具体步骤为:
92.(1)将贝莱斯芽孢杆菌原始菌株bv0和实施例1得到的诱变菌株 us-ale-bv22分别
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活化,置于33℃摇床中150r/m 培养过夜;
93.(2)分别以1%(v/v)的接种量将上述(1)中得到的种子液转接至50ml 的酪蛋白和淀粉混合培养基(3:1)中(250ml三角瓶),于33℃、150r/min 摇床培养;
94.(3)在(2)的培养过程中,每隔3小时取样,测定600nm波长下的od 值,绘制生长曲线。
95.图6为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22和原始菌株bv0在正常生长条件下的生长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诱变菌株us-ale-bv22生长曲线趋势与原始菌株bv0基本一致,但其生长速度整体快于bv0。
96.实施例8.利用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22和原始菌株bv0发酵豆粕生产多肽
97.本实施例中分别利用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22和原始菌株bv0发酵豆粕生产多肽,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98.(1)制备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22和原始菌株bv0的细胞液体培养物:
99.将贝莱斯芽孢杆菌原始菌株(bv0)和实施例1得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 us-ale-bv22分别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活化,置于33℃摇床中150r/m 培养过夜,得到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22和原始菌株bv0的细胞液体培养物。
100.(2)发酵实验:
101.将上述菌株的细胞液体培养物以2%(v/v)的接种量接种在装有已灭菌的 50ml发酵培养基的250ml锥形瓶中,于33℃、150r/min摇床培养24h,得发酵液。
102.其中,发酵培养基的成分及配比为:豆粕40~60g/l;nacl 0.1~1.0g/l; k2hpo
4 0.1~1.0g/l;mgso
4 0.1~1.0g/l;feso
4 0.01~0.05g/l;121℃高压蒸汽下灭菌20min。
103.(3)多肽含量测定:
104.将上述(2)中发酵液于4000r/min离心10min,得到发酵上清液;再将15% (w/v)三氯乙酸溶液与发酵上清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静置10min,接着4000 r/min离心10min后弃去沉淀,使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发酵上清液中的多肽含量,计算原始菌株bv0和诱变菌株us-ale-bv22的多肽得率,如图7所示。
105.从图7中可以看出,利用bv0和us-ale-bv22发酵豆粕的多肽得率分别是 12.44%和41.67%。与原始菌株bv0相比,利用诱变菌株us-ale-bv22来发酵豆粕的多肽得率提高了3.35倍。
106.实施例9.利用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22和原始菌株bv0发酵玉米黄粉生产多肽
107.(1)制备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22和原始菌株bv0的细胞液体培养物
108.将贝莱斯芽孢杆菌原始菌株(bv0)和实施例1得到的诱变菌株 us-ale-bv22分别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活化,置于33℃摇床中150r/m 培养过夜,得到贝莱斯芽孢杆菌us-ale-bv22和原始菌株bv0细胞液体培养物。
109.(2)发酵实验:
110.将上述菌株的细胞液体培养物以2%(v/v)的接种量接种在装有已灭菌的 50ml发酵培养基的250ml锥形瓶中,于33℃、150r/min摇床培养24h,得发酵液。
111.其中,发酵培养基的成分及配比为:玉米黄粉40~60g/l;nacl 0.1~1.0g/l; k2hpo
4 0.1~1.0g/l;mgso
4 0.1~1.0g/l;feso
4 0.01~0.05g/l;121℃高压蒸汽下灭菌
20min。
112.(3)多肽含量测定
113.将上述(2)中发酵液于4000r/min离心10min,得到发酵上清液;再将15% (w/v)三氯乙酸溶液与发酵上清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静置10min,接着4000 r/min离心10min后弃去沉淀,使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发酵上清液中的多肽含量,计算原始菌株bv0和诱变菌株us-ale-bv22的多肽得率,如图8所示。
114.从图8中可以看出,利用bv0和us-ale-bv22发酵玉米黄粉的多肽得率分别是3.34%和18.33%。与原始菌株bv0相比,利用诱变菌株us-ale-bv22 来发酵玉米黄粉的多肽得率提高了5.49倍。
115.通过实验验证,使用本发明筛选的诱变菌株us-ale-bv3和us-ale-bv22 来发酵豆粕和玉米黄粉,可以大幅度提高多肽产量。相对于原始菌株,发酵豆粕产多肽得率提高3倍以上,发酵玉米黄粉多肽得率提高5倍以上。本发明提供的两株诱变菌株利用培养基产多肽的代谢途径侧重点不同,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培养基;另外,诱变菌株生长速度快,大大缩短发酵周期,节约时间成本,能够应用于工业化发酵生产,作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生产菌株。
116.所述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做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