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钳体双面自动化加工的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11:02: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钳子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钳体双面自动化加工的机构。


背景技术:

2.钳子是一种使用场合非常广泛的五金工具,用于夹持、固定加工工件或者扭转、弯曲、剪断金属丝线的手工工具。钳子由两个钳体组成,钳体通常包括手柄和钳头两个部分,钳头正反面功能区一般包含以下四个要素:内刃口、外刃口、方口、磨盘。如图1-图2所示,钳子80由左右中心对称的两个钳体组成,其分别包括钳头81、钳柄82;在钳头81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剪切的外刃口802、内刃口803和方口804,以及用于装配的磨盘801。钳子一般用碳素结构钢制造,先锻压轧制成钳胚形状,然后经过磨铣、抛光等金属切削加工,最后进行热处理。
3.在现有的钳头加工技术中,在制造钳子时,钳头上的这四个要素是分别由两道工序分八个加工工位完成的,左钳体做四次装夹、四个加工工位;右钳体做四次装夹、四个加工工位;而且现有的技术多为人工装夹,人工运输至下一个加工装置,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
4.对于成熟的五金工具,售价比较低,如何提高加工工艺,提升产品质量以及减少加工成本是所有加工厂商的重要目标,而在加工中如何实现自动送料、定位、卸料,如何提高加工效率是高效生产的必要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钳体双面自动化加工的机构,实现钳体的自动化双面加工,代替原有的人工翻面或者人工替换刀头,大大提高加工效率。
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用于钳体双面自动化加工的机构,包括:
8.机座组件(1),用于安装装夹组件(7)、第一驱动组件(3)和第二驱动组件(5);
9.装夹组件(7),用于装夹待加工工件;
10.第一加工组件(2),用于加工装夹组件(7)上的待加工工件;
11.第二加工组件(4),用于加工装夹组件(7)上的待加工工件;
12.第一驱动组件(3),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加工组件(2)沿竖直方向移动;
13.第二驱动组件(5),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加工组件(4)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14.第三驱动组件(9),用于控制第二驱动组件(5)沿弧形移动;
15.控制组件(6),用于控制第一驱动组件(3)、第二驱动组件(5)、第三驱动组件(9)、第一加工组件(2)、第二加工组件(4)和装夹组件(7)。
16.优选的,所述机座组件(1)包括底座(101)和动力安装座(102);所述动力安装座(102)设置在底座(101)上;所述装夹组件(7)位于动力安装座(102)的一侧,且安装在底座
(101)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设置在动力安装座(102)的一侧面;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和第三驱动组件(9)设置在动力安装座(102)的另一侧面;所述控制组件(6)通过连接管道(103)安装在动力安装座(102)上。
17.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包括中间连接板(503)和移动角板(504);所述移动角板(504)的顶部安装有第三驱动装置(502);所述中间连接板(503)的底部通过第三连接块(5043)与第三驱动装置(50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中间连接板(50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501);所述第二加工组件(4)通过第二连接块(5033)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501)的输出端连接。
18.优选的,所述移动角板(504)的顶部安装有第三滑轨(5042),所述第三滑轨(5042)位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502)的两侧;所述中间连接板(503)的底部设置有第三滑块(5041);所述第三滑块(5041)可沿第三滑轨(5042)移动;所述中间连接板(50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滑轨(5032);所述第二滑轨(5032)位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501)的两侧;所述第二加工组件(4)上设置有第二滑块(5031);所述第二滑块(5031)可沿第二滑轨(5032)移动。
19.优选的,所述中间连接板(503)靠近第二驱动装置(50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位置感应器(5035);所述第二滑轨(5032)远离第二驱动装置(50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块(5034);所述移动角板(504)靠近第三驱动装置(502)的一端设置有第三位置感应器(5045);所述第三滑轨(5042)远离第三驱动装置(502)一端设置有第三限位块(5044)。
20.优选的,所述动力安装座(102)上设置有多个弧形槽(104);所述第三驱动组件(9)包括第四驱动装置(903)和旋转轴(902),所述第四驱动装置(903)通过旋转轴(902)可转动安装在动力安装座(102)上;所述移动角板(504)的底部设置有与弧形槽(104)相配合的角度滑块(505);所述第四驱动装置(903)的输出端与移动角板(504)连接,用于控制移动角板(504)沿动力安装座(102)的弧形槽(104)移动。
21.优选的,所述第二加工组件(4)包括第二动力箱(401)、第二传动装置(402)、第二电机(403)和第二加工头(404);所述第二电机(403)安装在第二动力箱(401)上;所述第二加工头(404)的一端位于第二动力箱(401)内;所述第二电机(403)的输出端通过第二传动装置(402)与第二加工头(404)上位于第二动力箱(401)内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动力箱(401)通过第二连接块(5033)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50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动力箱(401)通过第二滑块(5031)沿第二滑轨(5032)移动。
22.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包括第一驱动装置(301)和第一滑轨(302);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01)和所述第一滑轨(302)安装在动力安装座(102)上;所述第一滑轨(302)位于第一驱动装置(301)的两侧;所述第一加工组件(2)通过第一连接块(304)与第一驱动装置(30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加工组件(2)通过第一滑块(303)沿第一滑轨(302)移动。
23.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工组件(2)包括第一动力箱(201)、第一电机(204)、第一传动装置(205)和第一加工头(206);所述第一电机(204)安装在第一动力箱(201)上;所述第一加工头(206)的一端位于第一动力箱(201)内;所述第一电机(204)的输出端通过第一传动装置(205)与第一加工头(206)上位于第一动力箱(201)内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一动力箱(201)通过第一连接块(304)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0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动力箱(201)通过第一滑块(303)沿第一滑轨(302)移动。
24.本发明结构紧凑,操作简单便捷,实用性强,通过设置多个可移动的加工组件,可
同时对钳头的方口、外刃口和内刃口进行加工,无需替换加工头,节约加工时间,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25.图1为待加工钳子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中左半边钳子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机座组件和第一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省略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第一加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第二加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8为第二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9为第二驱动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4.图10为第二驱动组件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1为第二动力箱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2为加工外刃口的流程图。
37.图13为加工内刃口的流程图。
38.图14为加工方口的流程图。
39.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
40.1、机座组件;2、第一加工组件;3、第一驱动组件;4、第二加工组件;5、第二驱动组件;6、控制组件;7、装夹组件;101、底座;102、动力安装座;103、连接管道;104、角度滑槽;201、第一动力箱;203、第一安装槽;204、第一电机;205、第一传动装置;206、第一加工头;301、第一驱动装置;302、第一滑轨;303、第一滑块;304、第一连接块;305、第一限位块;306、第一位置感应器;401、第二动力箱;402、第二传动装置;403、第二电机;404、第二加工头;4013、第一安装槽;4012、安装面;501、第二驱动装置;502、第三驱动装置;503、中间连接板;504、移动角板;505、角度滑块;5031、第二滑块;5032、第二滑轨;5033、第二连接块;5034、第二限位块;5035、第二位置感应器;5041、第三滑块;5042、第三滑轨;5043、第三连接块;5044、第三限位块;5045、第三位置感应器;80、钳子;81、钳头;82、钳柄;801、磨盘;802、外刃口;803、内刃口;804、方口;9、第三驱动组件;901、弧形量角器;902、旋转轴;903、第四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42.如图3、图5所示,一种用于钳体双面自动化加工的机构,包括:机座组件1,用于安装装夹组件7、第一驱动组件3和第二驱动组件5;装夹组件7,用于装夹待加工工件;第一加工组件2,用于加工装夹组件7上的待加工工件;第二加工组件4,用于加工装夹组件7上的待加工工件;第一驱动组件3,用于控制第一加工组件2沿竖直方向移动;第二驱动组件5,用于
控制第二加工组件4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第三驱动组件9,用于控制第二驱动组件5沿弧形移动;控制组件6,用于控制第一驱动组件3、第二驱动组件5、第三驱动组件9、第一加工组件2、第二加工组件4和装夹组件7。其中,控制组件6包括控制箱601,控制箱601上设置有显示屏602和控制按钮603。
43.在具体操作中,第一方向可以是控制第二加工组件4沿右上、右下方移动,第二方向可以是控制第二加工组件4沿左上、左下方移动,两个方向之间保持垂直;第三驱动组件9与第二驱动组件5位于同一面,第三驱动组件9通过控制第二驱动组件5沿弧形运动,目的是为了调整第二驱动组件5的旋转角度,进而控制第二加工组件4相对于装夹组件7的倾斜角。
44.如图4所示,在具体实施例中,机座组件1包括底座101和动力安装座102;动力安装座102设置在底座101上;装夹组件7位于动力安装座102的一侧,且安装在底座101上;第一驱动组件3设置在动力安装座102的一侧面;第二驱动组件5和第三驱动组件9设置在动力安装座102的另一侧面,控制组件6通过连接管道103安装在动力安装座102上。
45.其中,动力安装座102为长方体形状,用于安装第一驱动组件3和第二驱动组件5的两侧面为相邻面,且装夹组件7位于动力安装座102的前面,因而,第一驱动组件3可以控制第一加工组件2相对于装夹组件7在竖直方向移动,从而实现靠近和远离待加工工件的效果,第二驱动组件5可以控制第二加工组件4相对于装夹组件7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移动,从而实现靠近和远离待加工工件的效果。
46.如图7、图8所示,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5包括中间连接板503和移动角板504;移动角板504的顶部安装有第三驱动装置502;中间连接板503的底部通过第三连接块5043与第三驱动装置502的输出端连接;中间连接板50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501;第二加工组件4通过第二连接块5033与第二驱动装置501的输出端连接。在具体操作中,第二驱动装置501和第三驱动装置502可以为伺服马达、步进电机等动力装置,第二连接块5033和第三连接块5043设置在伺服马达或者步进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通过动力输出轴控制第二连接块5033和第三连接块5043移动,进而实现中间连接板503和第二加工组件4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
47.如图8、图9所示,在具体实施例中,移动角板504的顶部安装有第三滑轨5042,第三滑轨5042位于第三驱动装置502的两侧;中间连接板503的底部设置有第三滑块5041;第三滑块5041可沿第三滑轨5042移动;中间连接板50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滑轨5032;第二滑轨5032位于第二驱动装置501的两侧;第二加工组件4上设置有第二滑块5031;第二滑块5031可沿第二滑轨5032移动。
48.如图7所示,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加工组件4包括第二动力箱401、第二传动装置402、第二电机403和第二加工头404;第二电机403安装在第二动力箱401上;第二加工头404的一端位于第二动力箱401内;第二电机403的输出端通过第二传动装置402与第二加工头404上位于第二动力箱401内的端部连接;第二动力箱401通过第二连接块5033与第二驱动装置50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动力箱401通过第二滑块5031沿第二滑轨5032移动。其中,第二动力箱401为箱体结构,其外部的一侧壁为可拆卸结构,其余几个侧壁为一体式结构,第二传动装置402、第二电机403和第二加工头404均设置在第二动力箱401上,通过控制第二动力箱401移动可实现第二加工头404的移动。如图11所示,第二动力箱40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滑块303的第一安装槽4013和用于安装第二连接块5033的安装面4012。
49.如图8、图9所示,在具体实施例中,中间连接板503靠近第二驱动装置50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位置感应器5035;第二滑轨5032远离第二驱动装置50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块5034,也可以在第二滑轨5032的两端都设置第二限位块5034;移动角板504靠近第三驱动装置502的一端设置有第三位置感应器5045;第三滑轨5042远离第三驱动装置502一端设置有第三限位块5044,也可以在第三滑轨5042的两端都设置第二限位块5034,其中,位置感应器和限位块用于限制第二动力箱401和中间连接板503的移动位置。
50.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动力安装座102上设置有多个弧形槽104;第三驱动组件9包括第四驱动装置903和旋转轴902,第四驱动装置903通过旋转轴902可转动安装在动力安装座102上;如图10所示,移动角板504的底部设置有与弧形槽104相配合的角度滑块505;第四驱动装置903的输出端与移动角板504连接,用于控制移动角板504沿动力安装座102的弧形槽104移动。其中,第四驱动装置903为步进电机,其动力输出轴与移动角板504连接,在动力安装座102上还设置有一个弧形量角器901,用于量取移动角板504的旋转角度;旋转轴902用于调整第四驱动装置903的倾斜角度从而完成移动角板504的旋转,进而调整第二加工头404相对于装夹组件7之间的夹角。
51.如图4所示,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3包括第一驱动装置301和第一滑轨302;第一驱动装置301和第一滑轨302安装在动力安装座102上;第一滑轨302位于第一驱动装置301的两侧;第一加工组件2通过第一连接块304与第一驱动装置30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加工组件2通过第一滑块303沿第一滑轨302移动。在具体操作中,第一驱动装置301可以为伺服马达、步进电机等动力装置,第一连接块304设置在伺服马达或者步进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通过动力输出轴控制第一连接块304移动,进而实现第一加工组件2沿竖直方向移动。
52.如图6所示,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加工组件2包括第一动力箱201、第一电机204、第一传动装置205和第一加工头206;第一电机204安装在第一动力箱201上;第一加工头206的一端位于第一动力箱201内;第一电机204的输出端通过第一传动装置205与第一加工头206上位于第一动力箱201内的端部连接;第一动力箱201通过第一连接块304与第一驱动装置30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动力箱201通过第一滑块303沿第一滑轨302移动。其中,第一动力箱201为箱体结构,其外部的一侧壁为可拆卸结构,其余几个侧壁为一体式结构,第一电机204、第一传动装置205和第一加工头206均设置在第一动力箱201上,通过控制第一动力箱201移动可实现第一加工头206的移动。
53.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54.如图12所示,启动第一驱动装置301,控制第一加工头206向下移动,完成钳头81的外刃口802加工;启动第一驱动装置301,控制第一加工头206向上移动,为第二加工头404避位。
55.如图13所示,启动第二驱动装置501和第三驱动装置502,用于控制第二加工头404向下移动,完成钳头81的内刃口803加工;启动第二驱动装置501和第三驱动装置502,用于控制第二加工头404向上移动。
56.如图14所示,启动第四驱动装置903,用于调整第二加工头404的旋转角度,然后启动第二驱动装置501和第三驱动装置502,用于控制第二加工头404向下移动,完成钳头81的方口804加工;启动第二驱动装置501和第三驱动装置502,用于控制第二加工头404向上移
动。
5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58.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