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盖梁分体模具称重装置及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21:43: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浇筑称重测量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盖梁分体模具称重装置及生产线。


背景技术:

2.盖梁指的是为支承、分布和传递上部结构的荷载,在排架桩墩顶部设置的横梁,又称帽梁。
3.在桥墩(台)或在排桩上设置钢筋混凝土或少筋混凝土的横梁。主要作用是支撑桥梁上部结构,并将全部荷载传到下部结构。有桥桩直接连接盖梁的,也有桥桩接立柱后再连接盖梁的。
4.预制盖梁由于具有较大的截面抗扭强度,抗弯强度,因其结构简单、施工简便、造价低廉、节省工期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了十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5.然而,在实际作业过程当中,传统的盖梁的浇筑,均在施工现场进行,将所需重量的混凝土直接进行浇筑成型。
6.本技术的盖梁浇筑,与传统的施工现场浇筑方式不同,本技术主要考虑的是生产线或智能工厂形式的盖梁的批量生产加工,因此,传统的盖梁浇筑的方式并不适用工厂形式的盖梁浇筑。
7.本技术采用将混凝土浇筑到所需形状的盖梁分体模具中进行浇筑成型,由于混凝土浇筑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证盖梁规格是否达标,因此,需要准确的知道盖梁分体模具中的混凝土浇筑量的多少,现有技术中,并没有一种能直接对盖梁分体模具浇筑的混凝土量进行直接称重的装置,因此,只能将混凝土浇筑完毕的盖梁分体模具从混凝土浇筑工位移动到称重设备上进行称重,如果称重以后发现盖梁分体模具中混凝土的浇筑量没有达到应有重量,还需要将盖梁分体模具返回混凝土浇筑工位继续浇筑,浪费人力和时间,导致盖梁分体模具的混凝土浇筑效率较低,不适合工厂式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盖梁分体模具称重装置及生产线,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9.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0.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盖梁分体模具称重装置,包括模具运输车、称重平台和缓冲装置;
11.所述称重平台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称重平台相对设置在所述模具运输车上,每个所述称重平台与所述模具运输车之间分别安装有多个所述缓冲装置,两个所述称重平台用于承托盖梁分体模具。
12.进一步地,所述称重平台包括底架、支撑板、承载架、称重传感器和模具承托板;
13.所述底架上安装有多个所述支撑板,多个所述支撑板组成支撑结构,所述承载架
安装在所述支撑结构上,所述称重传感器为多个,多个所述称重传感器分别安装在所述承载架上,每个所述称重传感器上分别安装所述模具承托板,所述底架与所述模具运输车之间分别安装有多个所述缓冲装置。
14.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承载臂,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承载臂之间安装有多个称重传感器安装板,每个所述称重传感器安装板上均对应安装有一个所述称重传感器。
15.进一步地,所述缓冲装置包括上连接板、固定连接座、下连接板、弹性伸缩机构和连杆机构;
16.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称重平台底部连接,所述固定连接座安装在所述模具运输车上,所述下连接板安装在所述固定连接座上,所述弹性伸缩机构为多个,多个所述弹性伸缩机构分别安装在所述下连接板与所述上连接板之间,所述连杆机构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杆机构一端分别与所述上连接板底部连接,多个所述连杆机构另一端分别穿过所述下连接板与所述固定连接座铰接。
17.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伸缩机构包括导向杆和弹簧,所述导向杆一端与所述上连接板的底面连接,所述下连接板上对应所述导向杆的位置设有与所述导向杆的轴线方向一致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杆另一端与所述导向孔为间隙配合,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之间并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
18.进一步地,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
19.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上连接板的底面连接,所述下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下连接板外侧连通的通槽,所述第三连接杆穿过所述通槽与所述固定连接座铰接,所述第三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杆为上下错位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三连接杆。
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杆为l形,所述l形第三连接杆的竖杆穿过所述通槽与所述第二连接杆铰接,所述l形第三连接杆的横杆朝向远离所述固定座的方向设置,所述l形第三连接杆的横杆与所述固定连接座铰接。
2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连接座上设有凸耳部,所述凸耳部的前端设有连接槽,所述l形第三连接杆的横杆底部设有凸起连接部,所述凸起连接部铰接设置在所述连接槽内。
22.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伸缩机构与所述连杆机构的数量相同设置。
23.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产线,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盖梁分体模具称重装置。
2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5.本技术的盖梁分体模具称重装置,通过模具运输车对盖梁分体模具进行灵活移动,模具运输车上相对安装有两个称重平台,两个称重平台能够对盖梁分体模具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保证对盖梁分体模具支撑的稳定性,防止盖梁分体模具在称重平台上发生滑动,保证称重平台对盖梁分体模具中的混凝土浇筑量的称重数据的准确性,如果通过称重平台称重以后发现盖梁分体模具中混凝土的浇筑量没有达到应有重量,继续向盖梁分体模具中浇筑混凝土即可,无需移动盖梁分体模具,节省人力和时间,提高盖梁分体模具的混凝土浇筑效率,适合工厂式作业。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盖梁分体模具称重装置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盖梁分体模具称重装置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称重平台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称重平台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缓冲装置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缓冲装置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33.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盖梁分体模具与盖梁分体模具称重装置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34.附图标记:1-模具运输车;2-称重平台;3-缓冲装置;4-盖梁分体模具;21-底架;22-支撑板;23-承载架;24-称重传感器;25-模具承托板;231-承载臂;232-称重传感器安装板;31-上连接板;32-固定连接座;33-下连接板;34-弹性伸缩机构;35-连杆机构;341-导向杆;342-弹簧;343-导向孔;351-第一连接杆;352-第二连接杆;353-第三连接杆;354-通槽;3531-竖杆;3532-横杆;3533-凸起连接部;321-凸耳部;322-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7.如图1-图7所示,本技术盖梁分体模具称重装置,包括模具运输车1、称重平台2和缓冲装置3;
38.称重平台2设置为两个,两个称重平台2相对设置在模具运输车1上,每个称重平台2与模具运输车1之间分别安装有多个缓冲装置3,两个称重平台2用于承托盖梁分体模具4。
39.本技术的盖梁分体模具称重装置,通过模具运输车1对盖梁分体模具4进行灵活移动(模具运输车1的车轮上设有刹车装置(刹车装置采用现有刹车结构,模具运输车1可以采用agv小车),在向盖梁分体模具4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通过刹车装置对模具运输车1进行限位固定,防止模具运输车1发生移动,保证盖梁分体模具4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避免出现盖梁分体模具4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具运输车1发生移动,引发安全事故的情况),通过模具运输车1将盖梁分体模具4运输到混凝土浇筑工位,模具运输车1上
相对安装有两个称重平台2,两个称重平台2能够对盖梁分体模具4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保证对盖梁分体模具4支撑的稳定性,防止盖梁分体模具4在称重平台2上发生滑动,保证称重平台2对盖梁分体模具4中的混凝土的称重数据的准确性,如果通过称重平台2称重以后发现盖梁分体模具4中混凝土没有达到应有的混凝土浇筑量,继续向盖梁分体模具4中浇筑混凝土即可,在这个过程中,盖梁分体模具4是不需要移动的,节省人力和时间,提高盖梁分体模具4的混凝土浇筑效率,适合工厂式作业。
40.具体地,称重平台2包括底架21、支撑板22、承载架23、称重传感器24和模具承托板25;
41.底架21上安装有多个支撑板22,多个支撑板22组成支撑结构,承载架23安装在支撑结构上,称重传感器24为多个,多个称重传感器24分别安装在承载架23上,每个称重传感器24上分别安装模具承托板25,底架21与模具运输车1之间分别安装有多个缓冲装置3。
42.通过多个支撑板22对承载架23提供一定的支撑强度,防止出现盖梁分体模具4中的混凝土越来越多,盖梁分体模具4的重量越来越重,导致承载架23发生形变的问题;底架21与模具运输车1之间分别安装有多个缓冲装置3,多个缓冲装置3的设置目的是,进一步降低本技术的盖梁分体模具4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着进入盖梁分体模具4中的混凝土越来越多,盖梁分体模具4的重量越来越重,承载架23受到的盖梁分体模具4向下的冲击力越来越大,承载架23长期在高负荷的情况下工作,容易出现损坏,引发安全事故的问题。
43.为了解决上述这些问题,本技术在底架21与模具运输车1之间安装了多个缓冲装置3,通过设置多个缓冲装置3,对承载架23受到的盖梁分体模具4的向下冲击力进行一定程度的缓解,从而使得盖梁分体模具4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承载架23的向下冲击力,可以被多个缓冲装置3进行分摊,避免承载架23受力过于集中的问题,进而提升承载架23能够正常使用的时间,降低使用成本,保证盖梁分体模具4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使用安全性。并且,通过承载架23上安装的多个称重传感器24,可以快速、准确的得到盖梁分体模具4中的混凝土的浇筑量,同时有效地消除人为误差,非常方便盖梁分体模具4的混凝土浇筑量的计量管理和工业生产。
44.具体地,承载架23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承载臂231,两个相对设置的承载臂231之间安装有多个称重传感器安装板232,每个称重传感器安装板232上均对应安装有一个称重传感器24(即称重传感器24与称重传感器安装板232是一一对应关系)。
45.具体地,缓冲装置3包括上连接板31、固定连接座32、下连接板33、弹性伸缩机构34和连杆机构35;
46.上连接板31与称重平台2的底架21底部连接,固定连接座32安装在模具运输车1上,下连接板33安装在固定连接座32上,弹性伸缩机构34为多个,多个弹性伸缩机构34分别安装在下连接板33与上连接板31之间;同时连杆机构35为多个,多个连杆机构35一端分别与上连接板31的底面连接,多个连杆机构35另一端分别穿过下连接板33与固定连接座32铰接。
47.具体地,上述弹性伸缩机构34包括导向杆341和弹簧342,导向杆341一端与上连接板31的底面连接,下连接板33上对应导向杆341的位置设有与导向杆341的轴线方向一致的导向孔343,导向杆341另一端与导向孔343为间隙配合,弹簧342设置在上连接板31和下连接板33之间并套设在导向杆341上。
48.随着盖梁分体模具4中的混凝土浇筑量的逐渐增加,上连接板31会逐渐带动导向杆341沿着下连接板33上的导向孔343移动,使上连接板31和下连接板33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由于上连接板31和下连接板33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会对上连接板31和下连接板33之间的弹簧342进行压缩,弹簧342的压缩会对称重平台2受到盖梁分体模具4的冲击力起到一定程度的缓冲作用。
49.具体地,上述连杆机构35包括第一连接杆351、第二连接杆352和第三连接杆353;
50.第一连接杆351与上连接板31的底面连接,下连接板33上设有与下连接板33外侧连通的通槽354,第三连接杆353穿过通槽354与固定连接座32铰接,第三连接杆353与第一连接杆351为上下错位设置(参考附图5,附图5上的第一连接杆351设置在第三连接杆353的内侧从而形成上下错位设置,这样,第二连接杆352铰接第一连接杆351和第三连接杆353时,第二连接杆352为倾斜设置,如此,为第二连接杆352留出一定的活动空间),第二连接杆352铰接连接第一连接杆351和第三连接杆353。
51.具体地,第三连接杆353为l形,l形第三连接杆353的竖杆3531穿过通槽354与第二连接杆352铰接,l形第三连接杆353的横杆3532朝向远离固定连接座32的方向设置,l形第三连接杆353的横杆3532与固定连接座32铰接。
52.第三连接杆353为l形,其中,横杆3532与固定连接座32铰接,如此设置,使得横杆3532与固定连接座32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固定连接座32对第三连接杆353的支撑作用,进而提高对连杆机构35的整体支撑作用。
53.具体地,上述固定连接座32上设有凸耳部321,凸耳部321的前端设有连接槽322,l形第三连接杆353的横杆3532底部设有凸起连接部3533,凸起连接部3533铰接设置在连接槽322内。
54.横杆3532底部通过凸起连接部3533与固定连接座32的凸耳部321的连接槽322铰接连接,为第三连接杆353与固定连接座32的之间的连接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连接可靠的结构。
55.本技术的盖梁分体模具称重装置的工作原理是:
56.首先将两个称重平台2通过多个缓冲装置3安装在模具运输车1上,盖梁分体模具4放置在两个称重平台2上(这样可以得到盖梁分体模具4的重量,然后将预计的混凝土浇筑量加上盖梁分体模具4的重量就是盖梁分体模具4浇筑后应达到的混凝土浇筑量),通过移动模具运输车1将盖梁分体模具4移动到混凝土浇筑工位(将模具运输车1通过刹车装置进行限位固定,防止在盖梁分体模具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具运输车1发生移动),向盖梁分体模具4中浇筑混凝土,盖梁分体模具4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着进入盖梁分体模具4中的混凝土越来越多,盖梁分体模具4的重量越来越大,盖梁分体模具4的重力通过两个称重平台2进行分摊,每个称重平台2直接作用于多个缓冲装置3,缓冲装置3的导向杆341沿着导向孔343向下移动,从而将上连接板31和下连接板33之间的弹簧342压缩,与此同时,以固定连接座32上的凸耳部321为支撑,依次通过第三连接杆353、第二连接杆352和第一连接杆351,对上连接板31起到一个与盖梁分体模具4向下的冲击力反向的顶推力,对盖梁分体模具4向下的冲击力起到一定程度的的缓解,本技术的缓冲装置3,利用弹性伸缩机构34和连杆机构35,对盖梁分体模具4的向下冲击力起到伸缩缓冲的作用,结构简单实用,设计巧妙合理。
57.具体地,弹性伸缩机构34与连杆机构35的数量相同设置。
58.本技术中,弹性伸缩机构34与连杆机构35的数量设置为三个。
59.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弹性伸缩机构34和连杆机构35的数量设置为三个,只是用于举例说明,本技术的弹性伸缩机构34和连杆机构35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过程中的需要进行灵活调整,比如,弹性伸缩机构34和连杆机构35的数量设置为四个、五个或六个。
60.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生产线,包括上述的盖梁分体模具称重装置。
6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