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脱模的泡沫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20:38: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脱模的泡沫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2.泡沫板是由含有挥发性液体发泡剂的可发性聚苯乙烯珠粒,经加热发泡后在模具中加热成型的白色物体,其有微细闭孔的结构特点,主要用于建筑墙体,屋面保温,复合板保温,冷库、空调、车辆、船舶的保温隔热,地板采暖,包装、雕刻等,用途非常广泛。泡沫板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发泡、塑化、成型、烘干和包装。
3.现有的泡沫生产模具在成型过程中,在泡沫本身特性和内部压力的作用下很容易造成泡沫不便脱模,同时对泡沫脱模时,大都只通过模具内的顶杆将泡沫顶出,这样容易对泡沫表面造成损伤,从而降低了泡沫成型率和良品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脱模的泡沫成型模具,解决容易对泡沫表面造成损伤,降低了泡沫成型率和良品率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便于脱模的泡沫成型模具,包括底座,底座的上表面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四个支撑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矩形框架,矩形框架的四个内壁中部均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导向框,矩形框架的顶端内部固定连接有矩形框板,底座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下模板,下模板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模具主体,模具主体远离下模板的一端外侧与矩形框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模具主体的四个内壁中部均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板,相对移动板相互远离的一端且与两个导向框相对应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柱,两个导向柱远离移动板的一端贯穿模具主体并延伸至相对应的导向框的内部,且两个导向柱分别与模具主体呈滑动连接和导向框呈滑动连接,两个导向柱位于模具主体和矩形框架之间的一端下表面均开设有斜槽,两个导向柱的下方均设置有同一个推动组件。
7.进一步的,模具主体的上表面、矩形框板的上表面和矩形框架的上表面均在同一水平面上,模具主体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上模板,上模板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
8.进一步的,移动板与凹槽相适配,且移动板与凹槽的内底壁之间设置有多个呈对称分布的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移动板固定连接和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移动板远离弹簧的一端与模具主体的内壁相平齐。
9.进一步的,模具主体呈上下开口,下模板与移动板呈滑动连接,斜槽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且斜槽的斜边靠近导向框。
10.进一步的,推动组件包括升降框、两个斜块、l型连杆和连接柱,升降框套设在下方的导向柱的外侧,且升降框的顶部位于上方导向柱的下方,两个斜块分别固定连接在升降框的顶端中部和升降框的内壁中部,上方斜块滑动连接在上方的斜槽的内部,下方斜块滑
动连接在下方的斜槽的内部,l型连杆的一端与升降框的底部固定连接,l型连杆另一端位于下模板的下方并固定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远离l型连杆的一端与下模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2.液压缸带动下模板向上运动的同时下模板通过连接柱和l型连杆带动升降框向上运动,升降框带动其上的两个斜块向上运动,使得两个斜块进入相对应导向柱上的斜槽内,斜块能够挤压斜槽,使得导向柱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向导向框内移动,同时导向柱能够带动移动板相凹槽内移动并压缩弹簧,从而使移动板与产品脱离,使产品与模具主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便于脱模,同时下模板向上顶动产品,使产品向上运动并与模具主体脱离。
13.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推动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1-底座,2-支撑柱,3-矩形框架,301-导向框,4-矩形框板,5-液压缸,501-下模板,6-模具主体,601-凹槽,602-弹簧,7-移动板,701-导向柱,702-斜槽,8-升降框,801-斜块,802-l型连杆,803-连接柱,9-上模板,901-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参阅附图1-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脱模的泡沫成型模具,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四个支撑柱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矩形框架3,矩形框架3的四个内壁中部均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导向框301,矩形框架3的顶端内部固定连接有矩形框板4,底座1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5,液压缸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下模板501,下模板501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模具主体6,模具主体6远离下模板501的一端外侧与矩形框板4的内壁固定连接,模具主体6的四个内壁中部均开设有凹槽601,凹槽60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板7,相对移动板7相互远离的一端且与两个导向框301相对应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柱701,两个导向柱701远离移动板7的一端贯穿模具主体6并延伸至相对应的导向框301的内部,且两个导向柱701分别与模具主体6呈滑动连接和导向框301呈滑动连接,两个导向柱701位于模具主体6和矩形框架3之间的一端下表面均开设有斜槽702,两个导向柱701的下方均设置有同一个推动组件。
22.如图1和图2所示,模具主体6的上表面、矩形框板4的上表面和矩形框架3的上表面
均在同一水平面上,模具主体6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上模板9,上模板9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901,上模板9通过连接座901与外部动力组件相连接,便于对上模板9与模具主体6分离。
23.如图2和图3所示,移动板7与凹槽601相适配,且移动板7与凹槽601的内底壁之间设置有多个呈对称分布的弹簧602,弹簧602的两端分别与移动板7固定连接和凹槽601的内壁固定连接,移动板7远离弹簧602的一端与模具主体6的内壁相平齐,弹簧602能够克服模具主体6内部的压力,便于泡沫成型,同时弹簧602不仅能够使移动板7与模具主体6的内壁平齐,而且能够使斜槽702始终与斜块801接触。
24.如图2和图3所示,模具主体6呈上下开口,下模板501与移动板7呈滑动连接,斜槽702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且斜槽702的斜边靠近导向框301,模具主体6上下开口,使下模板501能够在模具主体6内进行运动,能够增加泡沫脱模的速度和脱模的质量。
25.如图2-5所示,推动组件包括升降框8、两个斜块801、l型连杆802和连接柱803,升降框8套设在下方的导向柱701的外侧,且升降框8的顶部位于上方导向柱701的下方,两个斜块801分别固定连接在升降框8的顶端中部和升降框8的内壁中部,上方斜块801滑动连接在上方的斜槽702的内部,下方斜块801滑动连接在下方的斜槽702的内部,l型连杆802的一端与升降框8的底部固定连接,l型连杆802另一端位于下模板501的下方并固定连接有连接柱803,连接柱803远离l型连杆802的一端与下模板50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下模板501带动连接柱803向上移动,连接柱803通过l型连杆802带动升降框8向上移动,升降框8带动其上的两个斜块801向上移动,使得两个斜块801与相对应的导向柱701上的斜槽702滑动连接,斜块801挤压斜槽702,使导向柱701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向导向框301的内部移动,便于对移动板7与泡沫脱离,减小泡沫与模具主体6之间的接触面积。
26.本实施例便于脱模的泡沫成型模具的工作原理:先将连接座901与外部动力组件连接,在当需要对泡沫进行脱模时,可以通过控制器(未画出)控制动力组件通过连接座901将上模板9向上移动,模具主体6的上端开口和泡沫露出,使模具主体6内部的压力得到释放,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液压缸5向上运动,液压缸5的输出端带动下模板501在模具主体6的内部向上移动,同时,下模板501带动连接柱803向上移动,连接柱803通过l型连杆802带动升降框8向上移动,升降框8带动其上的两个斜块801向上移动,使得两个斜块801与相对应的导向柱701上的斜槽702滑动连接,斜块801挤压斜槽702,使导向柱701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向导向框301的内部移动,同时两个导向柱701带动移动板7相凹槽601的内部移动并压缩弹簧602,使得移动板7与泡沫脱离,减少泡沫与模具主体6的接触面积,同时下模板501向上顶动泡沫,使泡沫脱离模具主体6,最后液压缸5复位的同时使斜块801向下移动,在弹簧602的作用下带动移动板7和导向柱701相远离导向框301方向移动,斜块801覅为完毕后,弹簧602能够使斜槽702始终与斜块801接触,便于后续脱模。
2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