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冲压模组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5:40: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冲压模组。


背景技术:

2.现代工业快速发展,为满足生产需要,当前冲压制品的结构和种类愈来愈多样化。受冲压制品的性能(如纹理方向)要求、制程需要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冲压制品局部成形方向与冲压模具冲压方向不平行的情况,造成最终形态的冲压制品在冲压模具开/合过程中局部小成形结构无法与冲压模具进行脱离,即产生侧向小成形脱料困难的问题。
3.在现有常规技术中对具有侧向局部成形冲压制品一般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脱离:
4.1、平行于侧向局部成形方向的滑动脱料。该方式在进行滑动脱料时,需要一个移动方向与冲压模具开/合方向一致的斜推冲子,使用斜推冲子推动冲压模具,使冲压模具在垂直于开/合方向上产生滑动,由此将冲压制品与冲压模具分离。但在滑动脱料过程中,冲压模具与冲压制品会产生滑动摩擦,进而会导致冲压制品出现划伤等问题。
5.2、沿冲压模具开/合方向对侧向局部成形整体避位。该方式使用的整体避位的避位空间比侧向小成形空间大很多,因此会降低模具零件强度。并且避位区域会与成形区域交叉影响到该区域成形受力状态,进而使得冲压制品发生变形,影响冲压制品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压模组,通过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的移动,对冲压制品侧向局部成形部分进行避让,从而实现与冲压制品的精准分离,提高冲压制品的质量。
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压模组,包括:第一凸模,所述第一凸模凸设有第一冲头;以及第二凸模,所述第二凸模凸设有第二冲头,所述第二凸模位于所述第一凸模的一侧,所述第二凸模相对于所述第一凸模横向水平移动;其中,所述第一凸模被配置为受控沿纵向移动并推动所述第二凸模沿横向水平移动,使得所述第二冲头与所述第一冲头贴合且沿纵向错位设置以脱模。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模包括第一延伸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一凸起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一凸起部之间形成开口向下的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冲头凸设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下方;所述第二凸模包括第二延伸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形成开口向上的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冲头凸设在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下方;其中,所述第一凸起部受控沿纵向移动插入到所述第二连接槽内,所述第一凸起部推动所述第二凸起部沿横向水平向所述第一延伸部所在的一侧移动,使得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贴合、所述第二冲头与所述第一冲头贴合以及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底面与所述第二连接槽的底面贴合。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部受控沿纵向从所述第二连接槽内移出,所述第
一凸起部推动所述第二延伸部沿横向水平向背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侧移动,使得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之间形成间隙且所述第二冲头与所述第一冲头底部贴合形成冲压成型工作面。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竖直面、第一斜面和第二竖直面,所述第一竖直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底面连接,所述第一斜面向背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侧倾斜向下延伸;所述第二凸起部包括连接的第三竖直面和第二斜面,所述第三竖直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底面连接,所述第二斜面向背向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一侧倾斜向上延伸,所述第二竖直面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三竖直面的高度。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部还包括连接的第四竖直面和第三斜面,所述第四竖直面和所述第三斜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凸起部背向所述第一延伸部一侧,所述第四竖直面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底面连接,所述第三斜面向朝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侧倾斜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包括连接的第五竖直面和第四斜面,所述第五竖直面与所述第二连接槽的底面连接,所述第四斜面向朝向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一侧倾斜向上延伸。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冲头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六竖直面和第五斜面,所述第六竖直面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延伸出,所述第五斜面向背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侧倾斜向下延伸;所述第二冲头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七竖直面和第六斜面,所述第七竖直面从所述第二凸起部延伸出,所述第六斜面向朝向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一侧倾斜向下延伸。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冲头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八竖直面、第七斜面和第一曲面,所述第八竖直面与所述第五斜面连接,所述第七斜面向背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侧倾斜向下延伸,所述第一曲面位于所述第一冲头背向所述第二冲头的一侧;所述第二冲头还包括第二曲面,所述第二曲面与所述第六斜面连接,且所述第二曲面位于所述第二冲头背向所述第一冲头的一侧;所述第一凸起部受控沿纵向向上移动,所述第五斜面推动所述第六斜面以带动所述第二冲头沿横向向背向所述第一冲头的一侧移动,至所述第七斜面与所述第六斜面贴合、所述第八竖直面与所述第七竖直面贴合,所述第六竖直面和所述第七竖直面之间具有间隙以及所述第一曲面与所述第二曲面连接形成冲压成型工作面。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部还包括连接的第八斜面和第九竖直面,所述第八斜面与所述第二竖直面连接,所述第八斜面向背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侧倾斜向下延伸;所述第二凸起部还包括连接的第十竖直面和第九斜面,所述第十竖直面与所述第二斜面连接,所述第九斜面向背向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一侧倾斜向上延伸。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部还包括连接的第十一竖直面和第十斜面,所述第十一竖直面与所述第三斜面连接,所述第十斜面向朝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侧倾斜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还包括连接的第十二竖直面和第十一斜面,所述第十二竖直面与所述第四斜面连接,所述第十一斜面向朝向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一侧倾斜向上延伸。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部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十三竖直面、第十二斜面、第十四竖直面和第十三斜面,所述第十三竖直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凸起部背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顶面连接,所述第十二斜面和所述第十三斜面向背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侧倾斜向下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还包括连接的第十五竖直面和第十四斜面,所述第十五竖直面设置于所述第二延伸部朝向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顶面连接,所述第十四斜面向背向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一侧倾斜向下延伸。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模具有横向移动通孔;所述冲压模组还包括:脱板主体,包括连通的移动通槽和连接通槽,所述第一凸模和所述第二凸模设置在所述移动通槽内,所述连接通槽与所述横向移动通孔连通;止挡块,所述第二凸模和所述脱板主体通过所述止挡块穿过所述连接通槽和所述横向移动通孔连接,所述横向移动通孔的宽度大于所述止挡块的宽度以使得所述第二凸模相对于所述第一凸模沿横向水平移动。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冲压模组还包括:顶杆,位于所述第一凸模的上方,所述顶杆被配置为受控推动所述第一凸模沿纵向移动;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顶杆上,所述弹性件被配置为通过所述顶杆驱动所述第一凸模复位以冲压;凹模,具有与所述冲压成型工作面配合的冲压凹槽,所述凹模位于所述第一凸模和所述第二凸模的下方。
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冲压模组,包括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第一凸模上设置有第一冲头,第二凸模上设置有第二冲头。第一冲头和第二冲头可以拼接成冲压成型工作面以对冲压制品进行冲压。冲压制品侧向具有局部凸起,进而可以通过第二冲头的移动实现避开局部凸起,从而将冲压制品脱落。第二冲头的移动可以通过第一冲头的上下移动实现,第一冲头沿纵上下移动,第一冲头通过与第二冲头的接触面对第二冲头产生推力,使第二冲头能够在横向水平方向上移动,进而可以与冲压制品中的局部凸起分离,由此可以完成对冲压制品的脱落。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压模组,在冲压制品有侧向凸起的情况下,可以实现与冲压制品的精准分离,进而可以提高冲压制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20.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21.图1为相关技术的脱料模组;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冲压模组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冲压模组的剖视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冲压模组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凸模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凸模的示意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冲压模组第一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冲压模组第二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29.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凸模的示意图;
30.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第二凸模的示意图;
31.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冲压模组第一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32.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冲压模组第二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33.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脱板主体的示意图;
34.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冲压制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在本领域中,由于待完成的冲压制品的某一面具有不平行的两个平面,因此冲压模具也需要具备与这类冲压制品相匹配的形态。但冲压模具具有两个不平行的面时,在脱
料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冲压制品脱离困难的情况。
36.在相关技术中,采用对侧向小成形整体避位的方法。如图1所示,图1为侧向局部成形脱料的相关技术示意图。在图1中,利用凸模2和凹模3对冲压制品1进行冲压,凸模2从如图1中所示的方向压向凹模3。冲压制品1的一侧存在有凸出于冲压制品1主体的侧向成形部11,由于侧向成形部11与同侧的另一部分12在垂直于凸模2的移动方向上存在前后位置差。因此,冲压模具在与冲压制品1脱离时,需要对侧向成形部11进行避位。
37.避位可以通过在凸模2与侧向成形部11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凹陷部21来实现。凹陷部21凹陷的深度与侧向成形部11与同侧的另一部分12在垂直于凸模2的移动方向上的前后位置差相同。凹陷部21在凸模2的移动方向上的长度与凸模2的冲头22的长度相同。进而,冲压模具在与冲压制品1分离时,由于设置有凹陷部21,所以冲压模具可以将凸模2向上移动,从而完成与冲压制品1的分离。
38.在使用如图1所示的凸模2进行脱料时,由于凹陷部21形成的避位空间比侧向成形部11所需的避位空间大,因此会降低模具零件的精度。并且由于存在多余的避位空间,凸模2和冲压制品1并不能完全贴合,不贴合的区域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冲压制品1相应的部分会发生变形,进而会影响冲压制品1的品质。
3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冲压模组,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压模组包括第一凸模1和第二凸模2。其中,第一凸模1上设置有第一冲头11,第二凸模2上设置有第二冲头21。
40.第二凸模2设置在第一凸模1的一侧,第二冲头21和第一冲头11相对设置。第一凸模1和第二凸模2之间可以滑动连接,在第一凸模1受控沿纵向移动的情况下,第二凸模2可以沿横向水平移动。即第一凸模1受控沿纵向移动,第一凸模1通过滑动连接装置推动第二凸模2沿横向水平移动。滑动连接装置可以是滑槽,例如,第一凸模1和第二凸模2之间通过倾斜的滑槽连接。
41.在一种情况下,第一凸模1受控向上移动,第一凸模1推动第二凸模2沿横向水平向远离第一凸模1的一侧移动。第一冲头11和第二冲头21分离相隔一定距离,且第一冲头11和第二冲头21的底部齐平以形成冲压成型工作面。
42.在另一种情况下,第一凸模1受控向下移动,第一凸模1推动第二凸模2沿横向水平向靠近第一凸模1的一侧移动。第一冲头11和第二冲头21贴合,且第一冲头11和第二冲头21的底部在纵向上错位分布。进而可以使冲压制品8脱落,脱离过程中,冲压模组与冲压制品8未产生相对滑动,进而冲压制品8不会产生划痕,也无需其他辅助工具,操作方便。
43.在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压模组进行脱料时,通过第一凸模1的上下移动带动第二凸模2沿横向水平移动,以使第一冲头11和第二冲头21在水平方向上可以相互贴合或者间隔一定距离,同时,在竖直方向上可以底部错位分布或者底部齐平分布。在第一冲头11和第二冲头21在水平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在竖直方向上底部齐平分布的情况下,可以完成对冲压制品8的成形。在第一冲头11和第二冲头21在水平方向上相互贴合,在竖直方向上底部错位分布的情况下,可以与冲压制品8脱落。
4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压模组,通过改变第一凸模1和第二凸模2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而改变第一冲头11和第二冲头21的相对位置关系,利用第一冲头11和第二冲头21的不同位置关系冲压或者脱离冲压制品8。与相关技术中需要在第一冲头11或第二冲头21上
设置较大范围的避位区域来对冲压制品8进行脱离不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压模组利用第一冲头11和第二冲头21的位置关系来对冲压制品8进行冲压或脱离,可以减小避位区域的范围,进一步可以提高冲压制品8与第一冲头11和第二冲头21的贴合度,进而提高冲压制品8的品质。
45.图4示意性示意出了第一凸模1和第二凸模2的主视图。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凸模1可以包括第一延伸部12、第一连接部13和第一凸起部14。第二凸模2可以包括第二延伸部22、第二连接部23和第二凸起部24。
46.第一延伸部12、第一连接部13和第一凸起部14为长方体,第一延伸部12和第一凸起部14通过第一连接部13连接为一体。第一延伸部12、第一连接部13和第一凸起部14在z轴上的长度相同,在x轴上的长度不做限制。第一延伸部12和第一凸起部14在y轴上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接部13在y轴上的长度,如图2所示。进一步,第一延伸部12和第一凸起部14之间形成开口向下的第一连接槽15。第一冲头11凸设在第一延伸部12的下方,优选地,第一冲头11凸设在第一延伸部12下方靠近第二凸模2的一侧,第一冲头11在z轴上的长度与第一延伸部12在z轴上的长度相同。
47.第二延伸部22、第二连接部23和第二凸起部24可以为长方体,第二延伸部22和第二凸起部24通过第二连接部23连接为一体。第二延伸部22、第二连接部23和第二凸起部24在z轴上的长度相同,其长度可以与第一延伸部12、第一连接部13和第一凸起部14在z轴上的长度相同。第二延伸部22、第二连接部23和第二凸起部24在x轴上的长度不做限制,三者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第二延伸部22和第二凸起部24在y轴上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部23在y轴上的长度,由此,第二延伸部22和第二凸起部24之间形成开口向上的第二连接槽25。
4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二延伸部22可以设置在与第一连接部13的同一竖直方向上,也就是说,第二延伸部22的部分可以位于第一连接槽15内。同时,第一凸起部14也可以设置在与第二连接部23的同一竖直方向上,即,第一凸起部14的部分位于第二连接槽25内。
4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二冲头21可以凸设在第二凸起部24的下方。优选地,第二冲头21可以凸设在第二凸起部24下方靠近第一凸模1的一侧,且第二冲头21在z轴上的长度与第二凸起部24在z轴上的长度相同。
5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凸起部14受控沿纵向移动插入到所述第二连接槽25内,第一凸起部14可以推动第二凸起部24沿横向水平向第一延伸部12所在的一侧移动,使得第二凸起部24与第一延伸部12贴合、第二冲头21与第一冲头11贴合以及第一凸起部14的底面与第二连接槽25的底面贴合。
5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凸起部14受控沿纵向从第二连接槽25内移出时,第一凸起部14推动第二延伸部22沿横向水平向背向第一延伸部12的一侧移动,使得第二凸起部24与第一延伸部12之间形成间隙且第二冲头21与第一冲头11底部贴合形成冲压成型工作面。
52.图5示意性示意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凸模1的主视图。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第一凸起部14靠近第一延伸部12的一侧,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竖直面141、第一斜面142和第二竖直面143。
53.其中,第一竖直面141可以与第一连接部13的底面连接,第一竖直面141朝向第一冲头11延伸。第一斜面142向背向第一延伸部12的一侧倾斜向下延伸。第二竖直面143通过第一斜面142与第一竖直面141连接,第二竖直面143朝向第一冲头11延伸。第一竖直面141、第一斜面142和第二竖直面143在y轴上的高度在此不作限制。第一斜面142倾斜的角度在此也不做限制。优选地,第一斜面142倾斜的角度介于30
°
到60
°
之间。
54.图6示意性示意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凸模2的主视图。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二凸起部24可以包括连接的第三竖直面241和第二斜面242。第三竖直面241与第二连接部25的底面连接,第三竖直面241与第一连接部13的顶面连接,第三竖直面241朝向第一连接部13延伸。第二斜面242向背向第二延伸部22的一侧倾斜向上延伸。第二斜面242倾斜的角度与第一斜面142倾斜的角度相同。
55.优选地,第一斜面142与第二斜面242的长度相同,以使第一斜面142和第二斜面242可以完全贴合。第二竖直面143的高度小于第三竖直面241的高度,在第一斜面142与第二斜面242完全贴合,第二竖直面143与第三竖直面241贴合的基础上,第一凸起部14受控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时,以便第二竖直面143可以有向下移动的空间。此外,第一斜面142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与第二竖直面143的高度之和可以与第三竖直面241的高度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5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凸起部14受控沿纵向移动插入到第二连接槽25内时,在第一斜面142与第二斜面242完全贴合,第二竖直面143与第三竖直面241贴合的基础上,第一斜面142受控沿纵向向下移动,第二斜面242受到第一斜面142的推力,由此第二斜面242可以带动第二凸起部24沿横向水平向第一延伸部12所在的一侧移动。
5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第一延伸部12与第二凸起部24之间可以设置有弹性元件,弹性元件例如可以是弹簧。例如,在第一凸起部14受控沿纵向移动插入到第二连接槽25内时,第二凸起部24沿横向水平向第一延伸部12所在的一侧移动,进而压缩弹簧。以及,在第一凸起部14受控沿纵向移动从第二连接槽25内移出时,弹簧产生弹力推动第二凸起部24沿横向水平向远离第一延伸部12的一侧移动。
58.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凸起部14还可以包括连接的第四竖直面144和第三斜面145。第四竖直面144和第三斜面145设置在第一凸起部14背向第一延伸部12一侧,即设置在第一凸起部14与第二延伸部22的接触面上。第四竖直面144与第一凸起部14的底面连接,第四竖直面144向朝向远离第二连接部23的一侧延伸。第三斜面145向朝向第一延伸部12的一侧倾斜向上延伸。第四竖直面144和第三斜面145的在y轴方向上的高度在此不做限制。第三斜面145倾斜的角度在此不作限制,优选地,第三斜面145倾斜的角度介于30
°
到60
°
之间。
59.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二延伸部22可以包括连接的第五竖直面221和第四斜面222。第五竖直面221与第二连接槽23的底面连接,第五竖直面221向朝向第一延伸部14的一侧延伸。第四斜面222向朝向第二凸起部24的一侧倾斜向上延伸。优选地,第五竖直面221的高度与第四竖直面144的高度相同,第四斜面222的长度和倾斜角度与第三斜面145的长度和倾斜角度相同。
6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7和图8所示,在第一凸起部14受控沿纵向移动插入到第二连接槽25内时,第二凸起部24沿横向水平向第一延伸部12所在的一侧移动,至第
四斜面222与第三斜面145完全贴合,以及第五竖直面221与第四竖直面144完全贴合。在第一凸起部14受控沿纵向移动从第二连接槽25内移出时,第三斜面145沿纵向向上移动,产生推力推动第四斜面222,第四斜面222带动第二延伸部22沿横向水平向远离第一延伸部12的一侧移动。
61.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冲头11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六竖直面111和第五斜面112。第六竖直面111可以从第一延伸部12靠近第一连接部13的一侧延伸出,即第六竖直面111与第一延伸部12靠近第一连接部13的一面可以连接成同一平面。第五斜面112一侧与第六竖直面111连接,另一侧向背向第一延伸部14的一侧倾斜向下延伸。第六竖直面111和第五斜面112在y轴上的高度在此不做限制,第五斜面112倾斜的角度在此不做限制。
62.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二冲头21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七竖直面211和第六斜面212。第七竖直面211可以从第二凸起部24靠近第一冲头11的一侧延伸出,即第七竖直面211与第二凸起部24靠近第一冲头11的一面可以连接成同一平面。第六斜面212向朝向第二延伸部22的一侧倾斜向下延伸。第七竖直面211和第六斜面212在y轴上的高度在此不做限制,第六斜面212倾斜的角度在此不做限制。优选地,第七竖直面211的高度与第六竖直面111的高度相同,第六斜面212的长度和倾斜角度与第五斜面112的长度和倾斜角度相同。
6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7所示,在第一凸起部14受控沿纵向移动插入到第二连接槽25内时,第二凸起部24沿横向水平向第一延伸部12所在的一侧移动,至第六竖直面111与第七竖直面211贴合,第五斜面112与第六斜面212贴合。
64.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冲头11还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八竖直面113、第七斜面114和第一曲面115。第八竖直面113与第五斜面112连接,第八竖直面113向背向第一延伸部12的一侧延伸。第七斜面114向背向第一延伸部12的一侧倾斜向下延伸。第一曲面115可以包括第一曲面部分和第一竖直部分,第一曲面部分的一侧与第七斜面114连接,第一曲面部分向背向第二冲头21的一侧延伸,第一曲面部分的另一侧与第一竖直部分的一侧连接,第一竖直部分的另一侧与第一延伸部12相交连接。第一曲面部分在竖直面上投影的形状可以是四分之一的圆弧,或者其他形状。
65.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二冲头21还可以包括第二曲面213。第二曲面213可以包括第二曲面部分和第二竖直部分,第二曲面部分的一侧与第六斜面212连接,第二曲面部分向背向第一冲头11的一侧延伸,第二曲面部分的另一侧与第二竖直部分的一侧连接,第二竖直部分的另一侧与第二凸起部24相交连接。第二曲面部分在竖直面上投影的形状可以是四分之一的圆弧,或者其他形状。第二曲面部分上设置有凹槽2131,凹槽1231可以用于放置冲压制品8中的侧向凹陷部81,凹槽1231的长、宽和深度与侧向凹陷部81向适配,如图14所示。
6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7和图8所示,在第一凸起部14受控沿纵向移动从第二连接槽25内移出时,第五斜面112受到沿纵向向上移动的力,进而推动第六斜面212向背向第一冲头11的一侧移动。第六斜面212带动第二冲头21向背向第一冲头11的一侧移动,直至第七斜面114与第六斜面212贴合、第八竖直面113与第七竖直面211贴合,第六竖直面111和第七竖直面211之间具有间隙以及第一曲面115与第二曲面213连接形成冲压成型工
作面。第一曲面115与第二曲面213连接,其连接后的形成部分在竖直面上投影的形状可以为二分之一圆弧。
6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二凸模2具有横向移动通孔26,横向移动通孔26可以为在z轴方向上贯穿第二凸模2的长方体,横向移动通孔26横截面的长和宽在此不做限制。
6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冲压模组还可以包括脱板主体3。图9为脱板主体3的立体图。如图9所示,脱板主体3的形状可以是中间镂空的长方体,脱板主体3可以包括移动通槽31和连接通槽32。
69.移动通槽31可以用于放置第一凸模1和第二凸模2,移动通槽31的形状与第一凸模1和第二凸模2相适配。移动通槽31在y轴上的高度可以与第一凸模1和第二凸模2在y轴上的高度相同。移动通槽31在z轴上的长度可以与第一凸模1和第二凸模2在z轴上的长度相同,以便固定第一凸模1和第二凸模2,避免第一凸模1和第二凸模2在z轴方向上产生位移。连接通槽32的位置与横向移动通孔26相对应。
7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冲压模组还可以包括止挡块4。连接通槽32与横向移动通孔26相对设置,以便止挡块4可以穿过连接通槽32和横向移动通孔26。止挡块4横截面的长和宽与连接通槽32横截面的长和宽相同。横向移动通孔26横截面的宽大于连接通槽32横截面的宽,以便第二凸模2可以相对于第一凸模1沿横向水平移动。
71.此外,移动通槽31在x轴上的长度大于第一凸模1和第二凸模2在x轴上的长度之和。进一步地,第一凸模1的第一延伸部12的一侧可以与移动通槽31的一侧贴紧放置,在第六竖直面111与第七竖直面211贴合的情况下,第二延伸部22的一侧与移动通槽31的另一侧之间可以具有一定间隙。间隙的宽度可以与止挡块4与横向移动通孔26在x轴上的长度差相同。间隙的宽度还可以与冲压制品8的侧向凹陷部81向第一冲头11一侧凹陷的深度相同,或者略大于侧向凹陷部81向第一冲头11一侧凹陷的深度。
7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冲压模组还可以包括顶杆5、弹性件6和凹模7。
73.顶杆5可以位于第一凸模1的上方。顶杆5用于受控推动第一凸模1沿纵向移动。顶杆5可以为圆柱,与第一凸模1固定连接。
74.弹性件6可以设置于顶杆5上,弹性件6可以通过顶杆5驱动第一凸模1复位以冲压。弹性件6例如可以是弹簧。弹性件6的顶端可以设置固定板,弹性件6在顶杆5和固定板的间距变小的情况下产生弹性变形,进而可以使顶杆5和固定板之间的间距复原。
75.凹模7位于第一凸模1和第二凸模2的下方,凹模7具有与冲压成型工作面配合的冲压凹槽。可以将冲压制品8放置于凹模7上,并利用第一凸模1和第凸模2对冲压制品8进行冲压。
76.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利用第一冲头11和第二冲头21形成的冲压成型工作面对冲压制品8进行冲压。在使用时,可以将待完成的冲压制品8放置于凹模7上。第一凸模1和第二凸模2初始状态如图7所示。弹性件6上端可以设置有控制件,控制件与弹性件6固定连接并可以带动第一凸模1、第二凸模2、顶杆5和弹性件6向下移动至凹模7,以对冲压制品8进行冲压。凹模7可以放置在固定平面上。在第二凸模2向下移动时,第一冲头接触到凹模7,便与凹模7保持相对静止状态,而第二凸模2、顶杆5、弹性件6控制件仍然继续向下移动,进而使控制件和第一凸模1之间的间距减小,从而压缩弹性件6。
77.第一凸模1与保持凹模7相对静止状态,而第二凸模2相对于凹模7向下移动,那么,
可以看作是第一凸模1相对于第二凸模2向上移动。在第一凸模1向上移动的情况下,第三斜面145沿纵向向上移动,产生推力推动第四斜面222,第五斜面112沿纵向向上移动推动第六斜面212。由于第二凸模2可以沿x轴方向移动,因此在第一凸模1上移的过程中,第一凸模1可以将第二凸模2向背向第一凸模1的一侧推动,直至第七斜面114和第六斜面212贴合、第八竖直面113与第七竖直面211贴合、第二竖直面143与第三竖直面241贴合、第一斜面142和第二斜面242贴合以及第一曲面115和第二曲面213的底部齐平。由此,可以利用第一曲面115和第二曲面213形成的冲压成型工作面对冲压制品8进行冲压。同时,在第二凸模2向背向第一凸模1的一侧移动的情况下,第二凸模2也可以完成对冲压制品8侧向的冲压,如图14所示。此时,第一凸模1和第二凸模2的状态如图8所示,弹性件6此时处于压缩状态。
78.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压模组进行脱料时,凹模7可以下移,与冲压制品8、第一冲头11和第二冲头21分离。或者,控制件可以带动第一凸模1、第二凸模2、顶杆5以及弹性件6向上移动。第一凸模1和第二凸模2与凹模7分离时,弹性件6复原,其产生的弹力使第一凸模1向下移动。
79.在第一凸模1向下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斜面142推动第二斜面242向朝向第一凸模1的一侧移动。即第一凸模1下移推动第二凸模2向朝向第一凸模1的一侧移动,直至第六竖直面111和第七竖直面211贴合、第五斜面112与第六斜面212贴合、第五竖直面221与第四竖直面144贴合以及第三斜面145与第四斜面222贴合。此时,由于第二凸模2向朝向第一凸模1的一侧移动一定距离,因此,第二冲头21的凹槽2131与冲压制品8中的侧向凹陷部81分离,由此冲压制品8可以从第一凸模1和第二凸模2上脱落。
80.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利用第一凸模1上下移动带动第二凸模2在横向水平方向上移动,进而完成对冲压制品8的冲压和分离。无需在冲头上设置较大范围的避位区域。并且,在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压模组进行脱料时,冲压制品8可以快速与冲头分离,不会产生长时间的滑动摩擦,进而可以保证冲压制品8的质量。
81.如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凸起部14还可以包括连接的第八斜面146和第九竖直面147,第八斜面146与第二竖直面143连接,第八斜面146向背向第一延伸部12的一侧倾斜向下延伸。第九竖直面147向背向第一延伸部14的一侧延伸。优选地,第八斜面146的长度和倾斜角度与第一斜面142的长度和倾斜角度相同。第九竖直面147的高度小于第三竖直面241的高度。
82.如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二凸起部24还可以包括连接的第十竖直面243和第九斜面244,第十竖直面243与第二斜面242连接,第十竖直面243向背向第二凸起部24的一侧延伸。第九斜面244向背向第二延伸部22的一侧倾斜向上延伸。优选地,第九斜面244的长度和倾斜角度可以与第二斜面242的长度和倾斜角度相同,且第一斜面142和第八斜面146的长度和倾斜角度也可以与第九斜面244的长度和倾斜角度相同。优选地,第十竖直面243的高度可以与第二竖直面143的高度相同,进一步地,第九竖直面147的高度可以与第十竖直面243的高度相同。
83.如图12和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第一凸起部14受控沿纵向移动插入到第二连接槽25内时,第八斜面146推动第二斜面242以及第一斜面142推动第九斜面244。由此,第二斜面242和第九斜面244可以带动第二凸起部24沿横向水平向第一延伸部12所在的一侧移动,直至第一延伸部14的底面与第二连接部23的顶面相贴合。
84.如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凸起部14还可以包括连接的第十一竖直面148和第十斜面149。第十一竖直面148与第三斜面145连接,第十一竖直面148向背向第二连接部23的一侧延伸。第十斜面149向朝向第一延伸部12的一侧倾斜向上延伸。第十一竖直面148的高度在此不做限制。优选地,第十斜面149的长度和倾斜角度与第三斜面145的长度和倾斜角度相同。
85.如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二延伸部22还可以包括连接的第十二竖直面223和第十一斜面224。第十二竖直面223与第四斜面222连接,第十二竖直面223向背向第二连接部23的一侧延伸。第十一斜面224向朝向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一侧倾斜向上延伸。优选地,第十二竖直面223的高度与第十一竖直面148的高度相同,且与第四竖直面144的高度相同。第十一斜面224的长度和倾斜角度与第十斜面149的长度和倾斜角度相同。
86.如图12和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第一凸起部14受控沿纵向移动从第二连接槽25内移出时,第三斜面145推动第四斜面222,第十斜面149推动第十一斜面224以带动第二延伸部22沿横向水平向背向第一延伸部12所在的一侧移动。
87.如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凸起部14还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十三竖直面1410、第十二斜面1411、第十四竖直面1412和第十三斜面1413。第十三竖直面1410设置在第一凸起部14背向第一延伸部12的一侧,并与第一凸起部14的顶面连接,第十三竖直面1410向朝向第二连接部23的一侧延伸。第十二斜面1411的一侧与第十三竖直面1410连接,并向背向第一延伸部12的一侧倾斜向下延伸,第十二斜面1411的另一侧与第十四竖直面1412连接。第十四竖直面1412向朝向第二连接部23的一侧延伸。第十三斜面1413的一侧与第十四竖直面1412连接,并向背向第一延伸部12的一侧倾斜向下延伸。
88.如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二延伸部22还可以包括连接的第十五竖直面225和第十四斜面226。第十五竖直面225设置于第二延伸部22朝向第二凸起部24的一侧,与第二延伸部22的顶面连接,并向朝向第二连接部23的一侧延伸。第十四斜面226向背向第二凸起部24的一侧倾斜向下延伸。
8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十二斜面1411和第十三斜面1413的倾斜角度可以相同。优选地,第十二斜面1411和第十三斜面1413的长度和倾斜角度相同。进一步地,第十四斜面226的倾斜角度与第十二斜面1411的倾斜角度相同,以及第十四斜面226的长度与第十二斜面1411和第十三斜面1413的长度之和相同,以便在第一凸起部14位于第二连接槽25内时,第十三竖直面1410可以与第十五竖直面225贴合,第十四斜面226的部分与第十二斜面1411贴合。或者,在第一凸起部14移出第二连接槽25时,第十五竖直面225与第十四竖直面1412贴合,以及第十四斜面226的部分与第十三斜面1413贴合。
9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第一凸起部14受控沿纵向移动从第二连接槽25内移出时,第十二斜面1411推动第十四斜面226。由此,十四斜面226可以带动第二凸起部24沿横向水平向背向第一延伸部12所在的一侧移动。
91.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可以利用第一冲头11和第二冲头21形成的冲压成型工作面对冲压制品8进行冲压。在使用时,可以将待完成的冲压制品8放置于凹模7上。第一凸模1和第二凸模2初始位置关系如图12所示,弹性件6上端可以设置有控制件,控制件与弹性件6固定并可以带动第一凸模1、第二凸模2、顶杆5和弹性件6向下移动至凹模7,以对冲压制品8进行冲压。凹模7可以放置在固定平面上。
92.第一凸模1向下移动时,在第一冲头接触到凹模7的情况下,第一凸模1与保持凹模7相对静止状态,而第二凸模2、顶杆5以及弹性件6仍然继续向下移动,进而使控制件和第一凸模1之间的间距减小,从而压缩弹性件6。
93.在第一凸模1向上移动的情况下,第三斜面145沿纵向向上移动产生推力推动第四斜面222、第十斜面149推动第十一斜面224、第十二斜面1411推动第十四斜面226以及第五斜面112推动第六斜面212。由此,第四斜面222、第十一斜面224、第十四斜面226以及第六斜面212可以带动第二凸模2向背向第一凸模1的一侧推动,直至第七斜面114和第六斜面212贴合、第八竖直面113与第七竖直面211贴合、第一曲面115和第二曲面213的底部齐平、第四竖直面144与第十二竖直面223贴合、第三斜面145与第十一斜面224贴合、第十三斜面1413与第十四斜面226贴合以及第十四竖直面1412与第十五竖直面225贴合,如图13所示。在第二凸模2向背向第一凸模1的一侧移动的情况下,可以完成对冲压制品8侧向的冲压,如图14所示。
94.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压模组进行脱料时,凹模7可以下移,与冲压制品8、第一冲头11和第二冲头21分离。弹性件6产生的弹力使第一凸模1向下移动。在第一凸模1向下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斜面142推动第九斜面244以及第八斜面146推动第二斜面242向朝向第一凸模1的一侧移动。直至第六竖直面111和第七竖直面211贴合、第五斜面112与第六斜面212贴合、第五竖直面221与第四竖直面144贴合、第三斜面145与第四斜面222贴合、第十二竖直面223与第十一竖直面148贴合、第十斜面149与第十一斜面224贴合、第十二斜面1411与第十四斜面226贴合以及第十三竖直面1410与第十五竖直面225贴合。进而,第二冲头21的凹槽2131与冲压制品8中的侧向凹陷部81分离,由此冲压制品8可以从第一凸模1和第二凸模2上脱落。
9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凸起部14还可以包括其他竖直面和其他斜面,则第二凸起部24可以包括相应的竖直面和斜面,以在第一凸起部14插入到第二连接槽25内时,第一凸起部14可以通过其他斜面推动第二凸起部24向朝向第一延伸部12的一侧移动。第一凸起部14还可以包括另外的竖直面和斜面,则第二延伸部22可以包括相应的竖直面和斜面,以在第一凸起部14移出到第二连接槽25时,第一凸起部14可以通过另外的斜面推动第二延伸部22向背向第一延伸部12的一侧移动。
9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凸模1的移动方向不限于沿纵向移动,第二凸模2的移动方向不限于沿横向水平移动。例如,第一凸模1还可以沿水平移动,同时可以推动第二凸模2沿纵向移动,以对冲压制品8进行冲压。第一凸模1和第二凸模2的移动方向在此不作限制。
9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冲压模组还可以包括其他凸模,其他凸模可以与第一凸模1和/或第二凸模2连接。并且,其他凸模也可以与第一凸模1和/或第二凸模2产生相对滑动,例如,第一凸模1向上移动,可以推动其他凸模向下移动,其他凸模再推动第二凸模2向背向第一凸模1的一侧移动。其他凸模的数量在此不作限制。
9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