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生态再生资源城市道路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5:17: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道路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生态再生资源城市道路。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基础建设越来越频繁,城市道路也越来越多。一般在建设城市道路的时候需要在城市道路同时建设有管网、排水设施等。例如铺设通信光缆、燃气管道、电力光缆等。为了解决道路雨水等的排泄,需要在道路底下铺设下水管道以将雨水等收集并排放。而对于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等,往往都是通过特定的管道引流至污水厂或做出简单的处理后排放到河道,这就造成的巨大的污染;同时由于污染源不同,采用集中收集处理,导致污水处理成本高昂。
3.因此,上述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生态再生资源城市道路,解决现有城市水污染无法实现分类处理导致无法控制污染源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基本技术方案为:
6.一种生态再生资源城市道路,包括道路本体;
7.所述道路本体底下具有沿道路本体长度设置的排水涵洞;
8.所述道路本体两侧周边区域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水净化节点,所述水净化节点具有水净化装置和储水装置,所述水净化装置的污水接入端连通所述区域的污水源,其净化水输出端连接所述储水装置的输入端,所述储水装置的溢水口与所述排水涵洞连通;所述储水装置与设置在道路本体路面的浇灌系统连通。
9.进一步的,所述净水装置和所述储水装置掩埋在所述道路本体下。
10.进一步的,所述道路本体下具有数量与所述水净化节点数量匹配的地下室,每个净化节点的水净化装置和储水装置设置在该地下室内;其中,每个地下室通过一个通道与道路本体的路面连通。
11.进一步的,所述储水装置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排水涵洞连通,该第一管路上连通一个抽水泵,该抽水泵电连接至一个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与设置在所述储水装置内的水位传感器电连接;
12.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在获得的水位传感信号表征为水位低于特定高度时启动所述抽水泵以将排水涵洞的水抽到所述储水装置内,在获得的水位传感信号表征水位达到预设高度时控制抽水泵停止工作。
13.进一步的,所述净水装置和所述储水装置埋于所述道路本体的绿化带下方。
14.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区域包括三个所述水净化节点,该三个所述水净化节点包括用于对工业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第一水净化节点、用于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第二水
净化节点以及用于对餐饮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第三水净化节点。
15.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涵洞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排水涵洞和第二排水涵洞,所述第一水净化节点的溢水口与所述第一排水涵洞连通,所述第二水净化节点的溢水口和所述第三水净化节点的溢水口均连通至所述第二排水涵洞。
16.进一步的,所述道路本体由若干层生态砖层堆叠而成;
17.其中,每一层生态砖层包括紧密贴合拼装的若干固体废弃物生态砖。
18.进一步的,每个固体废弃物生态砖均具有贯穿前后端面的贯穿孔,同一层前后布置的固体废弃物生态砖的贯穿孔相互依序相互连通形成用于铺设城市七通一平管路的管廊通道。
19.进一步的,所述道路本体每间隔特定距离具有由所述固体废弃物生态砖错开铺设形成的沿厚度方向布置的第二通道。
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出一种生态再生资源城市道路,包括道路本体;所述道路本体底下具有沿道路本体长度设置的排水涵洞;所述道路本体两侧周边区域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水净化节点,所述水净化节点具有水净化装置和储水装置,所述水净化装置的污水接入端连通所述区域的污水源,其净化水输出端连接所述储水装置的输入端,所述储水装置的溢水口与所述排水涵洞连通;所述储水装置与设置在道路本体路面的浇灌系统连通。本方案中,通过对道路本体周边地方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内设置至少一个水净化节点,该水净化节点能够对所在区域内输入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存储部分净化后的水以供道路浇灌使用,另一部分输入值排水涵洞供排放,这样能够对城市每个水污染源头进行单独的处理然后再排放,有利于对污染源的控制;且得到的净化水能够供城市绿化浇灌使用。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一种生态再生资源城市道路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一种生态再生资源城市道路的剖视图;
24.图3为水净化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地下室与水净化节点的装配示意图;
26.图5为每个区域采用三个水净化节点时的示意图;
27.图6为拼装式道路本体的剖视图;
28.图7为拼装式道路本体的拼装方式示意图;
29.图8为固体废弃物生态砖的结构示意图;
30.图9为管廊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0为第二通道的设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附图10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3.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的方向以附图所展示的为准。如果某一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4.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提出一种生态再生资源城市道路,包括道路本体1;所述道路本体1底下具有沿道路本体1长度设置的排水涵洞2;所述道路本体1两侧周边区域分为若干个区域11,每个区域11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水净化节点3,所述水净化节点3具有水净化装置31和储水装置32,所述水净化装置31的污水接入端连通所述区域11的污水源,其净化水输出端连接所述储水装置32的输入端,所述储水装置32的溢水口与所述排水涵洞2连通;所述储水装置32与设置在道路本体1路面的浇灌系统4连通。
35.即本技术中,通过将每个区域11的污水导入至水净化装置31内,由该水净化装置31对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输出至所述储水装置32内存储,所述浇灌系统4能够抽取所述储水装置32处的净化水对道路本体1上的绿化带进行浇灌。一方面,由于每个区域11都具有特定的至少一个水净化节点3,其能够对该区域11内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排放出达到排放标准的净化水,对城市污水的源头进行净化;另一方面,采用一个区域11至少一个水净化节点3,能够对每个区域11输出的净化水进行监控,能够实现对城市各个污水污染源的排放监控,满足智慧城市的要求;再者,由于污水被净化后得到的净化水被存储起来,能够被用于对道路本体1上的绿植进行浇灌,达到灌溉功能,减少城市用水,起到节能资源的目的。
36.参见图1,所述区域11指的是位于道路本体1两侧的空间部分,该区域的划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设定。例如图1中所示的城市空间部分被分为五个区域11,该五个区域11可以根据土地面积来划分,或根据城市空间布局功能来区分;或者以一个工业园区、一栋楼或一个大型企业来划分。例如在道路本体1的左侧具有五个工业园区,则该五个工业园区则划分为五个区域11;而每个工业园区具有十家同类的化工企业、员工宿舍、商业中心,则每个园区设置三个水净化节点3,一个水净化节点3用于对十家化工企业的工业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一个水净化节点3用于员工宿舍的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最后一个水净化节点3用于对商业中心排放的污水进行处理。当然,如果工业园区的十家企业的工业污水排放量巨大,也可以针对该十家企业设定多个水净化节点3,例如每一家化工企业设定一个水净化节点3。如此类推,在城市规划时,可以按照特定的排放设计来安排水净化节点3的数量,因此任意的仅仅改变水净化节点3的数量以及改变不同标准来设定水净化节点3的方案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即根据不同的污染源和排放量设定多个独立运作的水净化节点3。
37.具体的,在一般情况下,每个所述区域11包括三个所述水净化节点3,该三个所述水净化节点3包括用于对工业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第一水净化节点301、用于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第二水净化节点302以及用于对餐饮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第三水净化节点303。即根据不同的污水类型实现了不同的污水净化处理,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38.其中,针对不同的污染源,所述排水涵洞2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排水涵洞21和第二排水涵洞22,所述第一水净化节点301的溢水口与所述第一排水涵洞21连通,所述第二水净化节点302的溢水口和所述第三水净化节点303的溢水口均连通至所述第二排水涵洞22。即将不同污染源的污水净化后得到的净化水排放至不同的排水涵洞处,以满足后续不同的用水需求,例如通过第二排水涵洞22的净化水用来浇灌城市绿植,第一排水涵洞21的净化水用于统一回收后做进一步的净化处理,如图5所示。
39.在本技术中,所述排水涵洞2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实现,或通过管道实现。
40.参见图3,每个水净化节点3包括水净化装置31和储水装置32;其中水净化装置31根据不同的污水类型选择不同的净化器,当然这些净化器均采用对应领域公知的净化设备实现,例如对应化工企业的工业污水采用对应的净水器,对于生活污水则采用对应的生活污水净化器;由于采用现有的设备实现,因此此处不对这些净化器的具体技术进行描述,但不应认为本技术方案公开不充分。其中,储水装置32可以采用不锈钢储水罐或塑料储水罐或采用混凝土钢筋结构实现。该储水装置32配置具有溢水口和输入端,水净化装置31处理后的净化水通过管道输入值储水装置32内,溢水口通过管道与排水涵洞2连通用于向排水涵洞2输送多余的净化水。具体的,储水装置32的溢水口和进水端都设置在所述储水装置32的上部;当水净化装置31的净化水在储水装置32的水位高于所述溢水口的时候,这些净化水便通过该溢水口流向排水涵洞2。通过设置储水装置32,实现存储部分净化水,这些净化水向所述浇灌系统4提供用水以实现对道路本体1上的绿植带实现浇灌,这样实现了城市绿化用水的供应,起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具体来说,所述浇灌系统4采用现有的城市浇灌系统来实现,本技术方案向该浇灌系统提供用水。具体的,为了增加水流的压力,可以在浇灌系统4连通储水装置32的管道上设置有增压泵。
41.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解决水净化节点3占用过多的土地资源问题,本方案所述净水装置31和所述储水装置32掩埋在所述道路本体1下。即通过将净水装置31和储水装置32埋于道路本体1下,完全解决了占用城市土地的问题,节约了土地成本。详细的,所述净水装置31和所述储水装置32埋于所述道路本体1的绿化带下方。通过设置在绿化带下方一方面解决了城市用地的问题,另一方面在进行对设备进行更换时不会占用行车道人行道等,实现在维修、更换等过程不会阻碍道路的正常使用。
42.具体的,参见图2和图4,所述道路本体1下具有数量与所述水净化节点3数量匹配的地下室4,每个净化节点3的水净化装置31和储水装置32设置在该地下室4内;其中,每个地下室4通过一个通道12与道路本体1的路面连通。即为了方便安装所述水净化装置31和储水装置32,本方案在道路本体1下方建设有地下室4,将水净化装置31和储水装置32直接吊装都地下室4内然后连接管道便可。应当理解,为了方便对水净化装置31和储水装置32进行维修,在道路本体1上设置有通道12,即通过通道12可以进入到地下室4对设备进行维修,同时,该通道12兼顾地下室4的通风作用。同时,为了方便将净水装置31和储水装置32拆装,所述地下室4的顶部是可拆卸结构,具体来说,在所述地下室4的顶部设置一个可翻转的翻盖41,该翻盖41在于地下室4配合时是密封连接的,这样能够防止水的进入;在翻盖41的顶部可以铺设草地。
43.进一步的,所述储水装置32通过第一管路33与所述排水涵洞2连通,该第一管路33上连通一个抽水泵34,该抽水泵34电连接至一个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与设置在所述储水装置32内的水位传感器36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在获得的水位传感信号表征为水位低于特定高度时启动所述抽水泵34以将排水涵洞2的水抽到所述储水装置32内,在获得的水位传感信号表征水位达到预设高度时控制抽水泵34停止工作。应当理解,此处第一管路33的目的在于连通排水管2以获得该排水管2内的净化水。由于在一些情况下,部分水净化节点3的储水装置32内没有足够的净化水供对应的浇灌系统4用水,因此通过抽水泵34抽取排水涵洞2内的净化储存到储水装置32内,以供使用。其中,应当理解,所述控制装置和抽水泵
34以及水位传感器36采用现有的技术实现,此处不进行祥述。本技术手段,旨在解决了在对应的区域11没有排放污水时导致储水装置32处无水可用的技术难题。
44.参见图6和图7,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道路本体1由若干层生态砖层13堆叠而成;其中,每一层生态砖层13包括紧密贴合拼装的若干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1。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道路本体1采用模块化堆叠的道路设计。该道路本体1是在路基上以此堆叠多层生态砖层13来达到道路的铺设。其中,每一层生态砖层13均是由固体废物生态圈131按照紧密贴合的方式铺设的。具体来说,当铺设第一块固体废物生态砖131时,其临近的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1是与该第一块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1贴合在一起的。
45.应当理解,所述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1含有固体废弃物组分;该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1是采用现有的参杂有垃圾组分的模块砖实现,其抗压强度等指标是满足公路铺设要求的,因此不能因为未详细阐述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的组分而认为本发明的技术公开不充分。仅仅作为一种说明,例如,固体废弃物组分可以包括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工业垃圾固体废弃物、建筑垃圾固体废弃物、垃圾填埋场陈腐垃圾固体废弃物、自来水厂固体废弃物、污水处理厂固体废弃物、河道治理固体废弃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在具体加工该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1时,将上述的固体废弃物组分添加水泥、砂石以及钢筋等制成块状结构。通过这种设计能够将垃圾融入到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1内,达到处理垃圾的作用,减少城市垃圾现存量,进而解决垃圾占用土地面积大以及垃圾焚烧污染空气等技术问题。具体制备时,将固体废弃物组分添加水泥、砂石和水混合成流质混凝土,然后浇筑至方形模型中,并在浇筑过程放入钢筋以增加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1的强度。其中,该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1的尺寸可以1米
×
1米
×
1.5米的长方体结构。
46.应当理解,当采用模块化拼装道路设计时,本技术方案上文中提到的通道12、地下室4等的设置是通过在对应位置不铺设所述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1形成镂空而得到的。
47.参见图8和图9,每个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1均具有贯穿前后端面的贯穿孔1311,同一层前后布置的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1的贯穿孔1311相互依序相互连通形成用于铺设城市七通一平管路的管廊通道14。
48.即按照长度方向,不同的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1沿长度方向铺设并将对应的贯穿孔1311连通形成所述管廊通道14。由于每个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具有至少一个贯穿孔131,因此在截面方向上管廊通道14的数量至少与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的数量相同,每个管廊通道14可以用来铺设一种市政管路,例如铺设电缆。这样方便了市政七通一平的铺设,不需要额外在道路1中挖掘不同的深槽来铺设管路。
49.同时,应当理解,参见图10,所述道路本体1每间隔特定距离具有由所述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1错开铺设形成的沿厚度方向布置的第二通道15。
50.具体的,对于铺设有七通一平的管廊通道14的部分,沿着道路1的长度方向每间隔一段距离(例如100米或200米)设置一个供人员进出的第三通道15,该第三通道15由道路1的上表面向下延伸形成。具体该第三通道15由沿长度方向的前后两个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间隔设置形成的,这样不同层的固体废弃物生态砖13在同一位置错开铺设便形成所述第三通道15,方便人员进出实现七通一平管路的铺设、维修、更换等操作。
51.在其他实施例中,应当明确,每个储水装置32处均设置一个水质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水中的指标,该水质检测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用于将检测得到的指标参数发送给控制
装置,而控制装置是接入到网络中的,其将指标参数等上传至后台服务器,由后台服务器对这些指标参数进行分析、管理以及监控,当出现由异常时即发出警报。通过该手段,能够实现对净化水水至的监控,达到对每个污染源的水至进行跟踪,以实现有针对性的治污管理。当然,其中,所述水质检测装置采用现有的技术实现,根据不同类型的污水源可采用不同类型物质的检测装置,例如汞离子检测器、铅离子检测器、微生物检测器等。
52.总之,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对道路本体1周边区域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等实现了源头上的净化处理,能够避免不同污染程度的污水混合造成后续净化难度大的问题;且实现了在污染源头上对污水的监控,满足智慧城市的布局要求。
53.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