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机电一体化车床用抓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4:03: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机电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机电一体化车床用抓取装置。


背景技术:

2.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工程,是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的一种,机电一体化车床能够自动对产品进行加工。之前的车床上料,都是通过人工进行上料,人工上料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且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操作,增加了劳动力成本,同时人工上料的速度极慢,降低了工件成型的速度,从而降低了零件生产速度,现在为了更好的上料设计了抓取装置。
3.现有的抓取装置结构功能比较简单,多数抓取装置的抓取效率较低,在抓取时经常脱爪;另外现有的抓取装置在进行调节操作时极其不便。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用于机电一体化车床用抓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机电一体化车床用抓取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抓取装置抓取效率较低的问题。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机电一体化车床用抓取装置,包括固定底板以及设置在固定底板一侧的抓取机构、转动轴、连接滑块、固定框和第一螺纹杆,所述固定底板顶部转动连接转动轴,所述转动轴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内部转动连接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表面一侧螺纹连接连接滑块,所述转动轴表面一侧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一侧啮合连接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内滑动连接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左侧与转动轴相插接,所述连接滑块右侧固定能够连接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部转动连接第二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表面螺纹连接螺纹滑块,所述螺纹滑块底部固定连接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部固定连接安装壳,所述抓取机构包括半齿轮,所述半齿轮一侧固定连接第三转动杆。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纹杆顶部贯穿第一固定杆与第一电机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杆右侧开设有与连接滑块相适配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部对称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外侧固定连接第一滑槽。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杆贯穿且转动连接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转动杆右侧固定连接转动盘,所述第二固定块底部固定连接转动座,所述转动座内部转动连接转动轴。
8.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上开设有若干个与限位杆适配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数量为四个,且所述限位孔均匀的分布在转动轴上。
9.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杆表面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左侧固定连接限位杆,所述弹簧右侧固定连接第一转动杆内部,其所述第一转动杆内部开设有与限位杆适配的通槽。
10.进一步地,所述螺纹滑块顶部滑动连接固定框,且所述固定框内部开设有与螺纹滑块适配的第二滑槽。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转动杆转动连接安装壳,所述第三转动杆另一侧转动连接第
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另一侧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杆。
12.进一步地,所述半齿轮一侧啮合连接齿条,所述齿条贯穿且滑动连接第三固定杆,所述第三固定杆两侧固定连接安装壳。
1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一侧固定连接液压推杆,所述液压推杆的输出端贯穿安装壳与第二固定杆固定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壳底部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抓爪,所述抓爪顶部固定连接齿条。
15.通过本技术上述实施例,采用了抓取机构,解决了抓取装置抓取效率较低的问题,同时保证了装置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7.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0.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图2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1.图中:1、固定底板,2、转动轴,3、转动座,4、第一固定杆,5、第一螺纹杆,6、第一电机,7、第一固定块,8、第一滑槽,9、连接滑块,10、固定框,11、第二电机,12、第二螺纹杆,13、螺纹滑块,14、第二滑槽,15、第一锥齿轮,16、第二锥齿轮,17、第一转动杆,18、固定板,19、液压推杆,20、第二转动杆,21、第二固定杆,22、限位杆,23、限位孔,24、弹簧,25、第二固定块,26、转动盘,27、第三转动杆,28、半齿轮,29、第三固定杆,30、齿条,31、第三滑槽,32、抓爪,33、安装壳。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4.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5.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6.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8.本实施例中的抓取机构可以适用于高炉的上料,例如,在本实施例提供了如下一种新型高炉上料装置,本实施例中的抓取机构可以用来对高炉上料时物料的抓取。
29.一种新型高炉上料装置,包括胶带机以及设置在胶带机两侧的立杆,立杆上端设有沿胶带机传输方向延伸的立板,立板靠近胶带机卸料口的位置开设有若干抽风孔,抽风孔靠近立板上端设置,避免物料进入抽风孔,立板内开设有与抽风孔连通的空腔,立板上设有与空腔连通的抽风机,抽风机出风口连通有排风管,排风管的管口设有覆盖排风管管口的无纺布层。立板的设置减小了物料从胶带机上掉落,便于物料的传输,此外立板在胶带机卸料口设置的抽风机工作时,使得抽风孔对胶带机卸料口产生的扬尘进行抽吸,减小扬尘影响周边环境,无纺布层对排风管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便于气体的排出。为了进一步调节立板与胶带机之间的距离,因此立板上螺纹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两端均穿出立板且在穿出靠近胶带机的一端设有抵触板,抵触板沿立板长度方向分布,抵触板与螺纹杆转动连接,抵触板上设有穿出立板的导向杆。此时转动螺纹杆,使得螺纹杆带动抵触板逐渐向胶带机方向移动,直至抵触,减小了立板与胶带机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减小了物料从胶带机上掉出。抵触板下端延伸出胶带机的下方且在延伸出的一端设有向胶带机方向延伸的承接盒,承接盒沿抵触板长度方向分布。承接盒将掉出胶带机上的物料接住,便于清理。承接盒盒底倾斜设置,且在盒底较低的一端开设有流出口,承接盒上设有封闭流出口的封闭塞,使得物料蓄积在承接盒的一侧,打开封闭塞,使得流出口被打开,便于物料的排出。当胶带机在室外使用或者传输的物料有味道时,两个相对立板之间设有位于胶带机上方的遮挡件,遮挡件位于抵触板上方。遮挡件包括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立板上的遮挡布,遮挡布远离与立板连接的一端设有磁铁,另一个立板上设有与磁铁相吸附的第一铁块。此时磁铁和第一铁块的设置,便于固定遮挡布的一端,进而将遮挡布撑开在胶带机上方。当不需要使用遮挡布时,设有遮挡布的立板在背离遮挡布的一端设有与磁铁相吸附的第二铁块。此时将遮挡布翻转至立板的背面并使得磁铁与第二铁块相对应,便于固定遮挡布,此时遮挡布可以为遮雨布或者弹性布。
30.当然本实施例的抓取机构也可以适用于车床用的零件抓取。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抓取装置进行介绍。
31.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用于机电一体化车床用抓取装置,包括固定底板1以及设
置在固定底板1一侧的抓取机构、转动轴2、连接滑块9、固定框10和第一螺纹杆5,所述固定底板1顶部转动连接转动轴2,所述转动轴2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杆4,所述第一固定杆4内部转动连接第一螺纹杆5,所述第一螺纹杆5表面一侧螺纹连接连接滑块9,所述转动轴2表面一侧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15,所述第一锥齿轮15一侧啮合连接第二锥齿轮16,第二锥齿轮16固定连接第一转动杆17,所述第一转动杆17内滑动连接限位杆22,所述限位杆22左侧与转动轴2相插接,所述连接滑块9右侧固定能够连接固定框10,所述固定框10内部转动连接第二螺纹杆12,所述螺纹杆12表面螺纹连接螺纹滑块13,所述螺纹滑块13底部固定连接固定板18,所述固定板18底部固定连接安装壳33,所述抓取机构包括半齿轮28,所述半齿轮28一侧固定连接第三转动杆27。
32.所述第一螺纹杆5顶部贯穿第一固定杆4与第一电机6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杆4右侧开设有与连接滑块9相适配的第一滑槽8,所述第一滑槽8内部对称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块7,所述第一固定块7外侧固定连接第一滑槽8;所述第一转动杆17贯穿且转动连接第二固定块25,所述第一转动杆17右侧固定连接转动盘26,所述第二固定块25底部固定连接转动座3,所述转动座3内部转动连接转动轴2;所述转动轴2上开设有若干个与限位杆22适配的限位孔23,所述限位孔23的数量为四个,且所述限位孔23均匀的分布在转动轴2上;所述限位杆22表面套设有弹簧24,所述弹簧24左侧固定连接限位杆22,所述弹簧24右侧固定连接第一转动杆17内部,其所述第一转动杆17内部开设有与限位杆22适配的通槽;所述螺纹滑块13顶部滑动连接固定框10,且所述固定框10内部开设有与螺纹滑块13适配的第二滑槽14;所述第三转动杆27转动连接安装壳33,所述第三转动杆27另一侧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杆20,所述第二转动杆20另一侧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杆21;所述半齿轮28一侧啮合连接齿条30,所述齿条30贯穿且滑动连接第三固定杆29,所述第三固定杆29两侧固定连接安装壳33;所述固定板18一侧固定连接液压推杆19,所述液压推杆19的输出端贯穿安装壳33与第二固定杆21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壳33底部开设有第三滑槽31,所述第三滑槽31内部滑动连接抓爪32,所述抓爪32顶部固定连接齿条30。
33.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本技术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在使用时均外接连通电源和控制开关,在使用抓取装置时,启动第一电机6,第一电机6的输出端带动与其固接的第一螺纹杆5转动,在第一滑槽8的作用下,第一螺纹杆5带动表面螺纹连接的连接滑块9在第一滑槽8内向下移动,同时连接滑块9通过固定框10带动安装壳33向下移动,根据待抓取零件的位置,启动第二电机11,第二电机11的输出端带动与其固接的第二螺纹杆12转动,第二螺纹杆12带动表面螺纹连接的螺纹滑块13在固定框10上开设的第二滑槽14内左右滑动,实现了便于调节的功能;接着启动液压推杆19,液压推杆19带动底部固接的第二固定杆21向下移动,第二固定杆21通过第二转动杆20带动第三转动杆27向内侧转动,同时第三转动杆27带动与其固接的半齿轮28转动,半齿轮28带动与其啮合的齿条30在第三固定杆29上向两侧滑动,同时齿条30另一侧带动与其固接的抓爪32在安装壳33上向两侧滑动,此时两个抓爪张开,将液压推杆19复位,齿条30带动抓爪32复位将待抓取件给抓取住,极大地提高了抓取的效果;当需要对抓取件进行转移时,向外侧拉动限位杆22,限位杆22在第一转动杆17内滑动,且挤压弹簧24,此时转动转动盘26,转动盘26通过第一转动杆17带动与其固接的第二锥齿轮16转动,第二锥齿轮16带动一侧啮合的第一锥齿轮15转动,第一锥齿轮15带动与其固接的转动轴2在固定底板1上转动,同时转动轴2带动顶部固接的第一固定杆4转动,当转动到所需
位置时,松开限位杆22,此时弹簧24复位插接在转动轴2上开设的限位孔23内,完成对第一固定杆4的固定,实现了对抓取件转移的功能,同时体现了结构的合理性。
34.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35.1.为了实现便于调节的功能,在使用抓取装置时,通过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带动与其固接的第一螺纹杆转动,在第一滑槽的作用下,第一螺纹杆带动表面螺纹连接的连接滑块在第一滑槽内向下移动,同时连接滑块通过固定框带动安装壳向下移动,根据待抓取零件的位置,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带动与其固接的第二螺纹杆转动,第二螺纹杆带动表面螺纹连接的螺纹滑块在固定框上开设的第二滑槽内左右滑动,实现了便于调节的功能;
36.2.为了提高便于抓取的效率,液压推杆带动底部固接的第二固定杆向下移动,第二固定杆通过第二转动杆带动第三转动杆向内侧转动,同时第三转动杆带动与其固接的半齿轮转动,半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齿条在第三固定杆上向两侧滑动,同时齿条另一侧带动与其固接的抓爪在安装壳上向两侧滑动,此时两个抓爪张开,将液压推杆复位,齿条带动抓爪复位将待抓取件给抓取住,极大地提高了抓取的效率;
37.3.本技术结构合理,当需要对抓取件进行转移时,向外侧拉动限位杆,限位杆在第一转动杆内滑动,且挤压弹簧,此时转动转动盘,转动盘通过第一转动杆带动与其固接的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带动一侧啮合的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带动与其固接的转动轴在固定底板上转动,同时转动轴带动顶部固接的第一固定杆转动,当转动到所需位置时,松开限位杆,此时弹簧复位插接在转动轴上开设的限位孔内,完成对第一固定杆的固定,实现了对抓取件转移的功能,同时体现了结构的合理性。
38.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技术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3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