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医用冲洗头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3:41: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医用冲洗头。


背景技术:

2.目前耳道类疾病频发,如中耳炎、外耳道炎及耳膜炎等极易引发破脓流水、脓性分泌物渗出等现象,一般需要配合药液进行清洁冲洗,以及进行局部小面积清创。
3.现在一般是患者侧躺使患病耳道朝上,由医护人员直接将药液从储存袋内倒入患者耳道内,待一定时间后,由患者调整侧躺方向,使患病耳道朝下,由医护人员配合清水对患病耳道进行清洗,从而将患病耳道内的异物取出。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上述冲洗方式在冲洗过程中难以控制倒入耳道内药液的量,且难以控制药液的倒入位置,极易使患者面部粘附药液,且取出异物的过程需要患者调整角度,此过程极易使耳道内的药液流出至患者面部或身体上,清洗过程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操作的便利性,本技术提供一种医用冲洗头。
6.本技术提供一种医用冲洗头,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医用冲洗头,包括瓶体和吸管,所述瓶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胶头滴管,胶头滴管固设有瓶盖,瓶盖与瓶体螺纹连接,胶头滴管一端延伸至瓶体内。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将瓶体内的药液抽至胶头滴管内,然后移动至患者耳道上方,挤压胶头滴管即可向耳道内滴入药液,使用者较易控制药液滴入的位置及药量,然后利用吸管将耳道内的异物吸出,不需患者调整位置,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9.可选的,所述瓶体固设有卡块,卡块背离瓶体的一端开设有与吸管适配的卡槽,卡槽的开口宽度小于吸管的直径。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将吸管卡入卡块的卡槽内,进而将吸管暂时固定在瓶体上,吸管不易丢失,存取较为便利。
11.可选的,所述胶头滴管外套设有防护帽,防护帽内壁固设有若干凸块,瓶盖开设有若干与凸块适配的凹槽。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将防护帽扣在瓶盖外,利用凸块嵌入凹槽内进行暂时固定,对胶头滴管进行防护,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
13.可选的,所述瓶体采用棕色塑料且透明材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明的瓶体便于使用者确认内部药液的剩余量,同时棕色可有效减少外界光线对药液的影响,进而保障存放过程中的药液质量。
15.可选的,所述吸管采用透明材质,吸管一端螺纹连接有挡盖。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明材质的吸管便于使用者观察异物是否被吸出,使用者打开挡盖即可将异物排出,便于清洗后重复使用。
17.可选的,所述瓶盖固设有第一锥形管,第一锥形管背离瓶体的一端开口,瓶体固设有气囊,气囊与瓶体内连通。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按压气囊即可控制药液从第一锥形管内滴出,便于控制药液滴入的位置及药量,同时不需将瓶盖打开,药液不易被污染。
19.可选的,所述吸管与瓶体背离第一锥形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吸管背离瓶体的一端设有第二锥形管,第二锥形管与吸管螺纹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倒转瓶体即可控制吸管吸出异物,打开第二锥形管即可将异物排出,操作较为便利。
21.可选的,所述吸管采用波纹管。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拉扯波纹管来加快吸出异物的速度且操作较为便利。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通过设置胶头滴管和吸管,使用者将瓶体内的药液抽至胶头滴管内,然后移动至患者耳道上方,挤压胶头滴管即可向耳道内滴入药液,使用者较易控制药液滴入的位置及药量,然后利用吸管将耳道内的异物吸出,不需患者调整位置,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25.通过设置卡块及卡槽,使用者可将吸管卡入卡块的卡槽内,进而将吸管暂时固定在瓶体上,吸管不易丢失,存取较为便利;
26.通过设置气囊和第一锥形管,使用者按压气囊即可控制药液从第一锥形管内滴出,便于控制药液滴入的位置及药量,同时不需将瓶盖打开,药液不易被污染。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瓶体;2、吸管;3、瓶盖;31、胶头滴管;11、卡块;111、卡槽;4、防护帽;21、挡盖;32、第一锥形管;5、气囊;22、第二锥形管;41、凸块;33、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医用冲洗头。
32.实施例1:
33.参照图1,一种医用冲洗头,包括瓶体1和吸管2,使用者将一定量的药液存储在瓶体1内,瓶体1一端安装有胶头滴管31,治疗时使用者利用胶头滴管31将药液吸出至胶头滴管31内,然后手动将胶头滴管31移动至患者耳道上方距耳道较近的位置,然后按压胶头滴管31将药液挤出即可较为准确的将药液通入患者耳道内。
34.参照图1,瓶体1呈圆柱状且一端开口,瓶体1开口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瓶盖3,治疗时使用者将瓶盖3从瓶体1上拧下,胶头滴管31固定安装在瓶盖3的中间位置,且胶头滴管31的两端分别位于瓶盖3的两侧,使用者将瓶盖3拧下后,手动按压胶头滴管31的橡胶头然后松开,药液在气压作用下被抽入胶头滴管31内。
35.参照图1,使用者捏住瓶盖3将胶头滴管31位于瓶体1内的一端从瓶体1内抽出,然
后将其移动至患者耳道上方较近的位置,此时胶头滴管31内的药液在气压及液体张力的作用下不易流出至胶头滴管31外,由于胶头滴管31的端部较细,使用者较易将其对准患者的耳道。
36.参照图1,使用者手动按压胶头滴管31的橡胶头,将其内药液挤压至患者耳道内,使用者按压胶头滴管31的力道即可控制药液流出的速度,药液足够时,使用者可及时停止挤压,药液即可停止流出,不易发生药液漫延粘附至患者面部的现象,使用较为便利。
37.参照图1,若胶头滴管31的药液不足,使用者可将胶头滴管31端部插入瓶体1内重新抽取药液;当药液添加完毕后,使用者将胶头滴管31端部重新插入瓶体1内;瓶体1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卡块11,卡块11采用与瓶体1相同的塑料材质,卡块11开设有与吸管2适配的卡槽111,吸管2竖直安装在卡槽111内,卡槽111的开口宽度小于吸管2的直径,吸管2不易意外脱离卡槽111,不易发生吸管2丢失的现象。
38.参照图1,使用者将吸管2自下至上从卡槽111内取抽出,然后将吸管2的开口端插入患者耳道内,然后挤压吸管2将患者耳道内脓液等异物吸取至吸管2内,吸管2采用透明材质,使用者可观察到吸管2内抽取的异物的量,不需患者调整侧躺的角度,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39.参照图1,使用者将吸出异物后的吸管2从患者耳道内取出,吸管2背离开口的一端螺纹连接有挡盖21,使用者将转动挡盖21使其脱离吸管2,然后倒置吸管2将异物排出,进而进行清洗等处理,便于下次使用;使用者将清洗后的吸管2重新插入卡槽111内,吸管2的拿取都较为方便。
40.参照图1,使用者将瓶盖3旋转,利用螺纹使其固定在瓶体1上,瓶盖3内安装有密封圈,密封圈受挤压变形将瓶盖3与瓶体1之间的缝隙填满,药液不易意外洒出;瓶盖3外安装有防护帽4,使用者将防护帽4套在胶头滴管31的橡胶头外,防护帽4内壁沿自身周向等间距固定安装有三个凸块41,瓶盖3沿自身周向等间距开设有三个与凸块41适配的凹槽33,三个凸块41分别嵌入三个凹槽33内,凸块41及凹槽33增大瓶盖3与防护帽4的摩擦力,进而使防护帽4不易与瓶盖3脱离。
41.参照图1,然后使用者将瓶体1置于阴凉处,瓶体1采用棕色透明材质,棕色的瓶体1可吸收部分光线,进而有利于保障药液的质量,使用者可透过瓶体1观察瓶体1内药液剩余的量,便于及时添加药液。
4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医用冲洗头的实施原理为:治疗时使用者将瓶盖3从瓶体1上拧下,手动按压胶头滴管31的橡胶头然后松开,药液在气压作用下被抽入胶头滴管31内,然后将胶头滴管31位于瓶体1内的一端从瓶体1内抽出,由于胶头滴管31的端部较细,使用者较易将其对准患者的耳道;使用者按压胶头滴管31的力道即可控制药液流出的速度,药液足够时,使用者可及时停止挤压,药液即可停止流出,不易发生药液漫延粘附至患者面部的现象;使用者将吸管2的开口端插入患者耳道内,然后挤压吸管2将患者耳道内脓液等异物吸取至吸管2内,不需患者调整侧躺的角度,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43.实施例2:
44.参照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瓶盖3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形管32,第一锥形管32背离瓶体1的一端开口,使用者将瓶体1安装有第一锥形管32的一端朝下对准患者耳道,药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动至第一锥形管32内;瓶体1固定安装有气囊5,气囊5
与瓶体1内部连通,使用者将防护帽4取下后,手动按压气囊5,即可改变瓶体1内的气压,进而将药液从开口处挤出至患者耳道内,过程中不需将瓶盖3拧下,不易污染药液。
45.参照图2,吸管2采用波纹管且固定安装在瓶体1背离第一锥形管32的一端,使用者将瓶体1倒置,然后将吸管2压缩使其背离瓶体1的一端对准患者耳道,吸管2背离瓶体1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锥形管22,使用者将第二锥形管22插入患者耳道内,然后将吸管2拉长,即可快速将患者耳道内的异物吸出,第二锥形管22与吸管2螺纹连接,使用者拧动第二锥形管22使其与吸管2脱离,即可将异物排出,然后对齐进行清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