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棒材线粗轧后切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8 02:1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轧钢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棒材线粗轧后切头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轧钢生产中,棒材在经过粗轧轧机轧制过后其头部因轧制过程中挤压变形,容易造成头部开衩和产生裂纹,因此,在进入精轧轧制之前需要对红钢头部进行切头,切头是保证生产正常运行的一项工艺要求,根据工艺要求,粗轧后的红钢棒材必须依靠固定斜切液压剪完成切头,用以保证开衩、裂纹去除干净,从而保证表面质量。
3.现有对棒材切割采用人工切头的方法,具有以下缺陷:1、人工切头后棒材的端部表面质量不高,切头后棒材端部参差不齐,有时还有夹渣存在,在后续的轧制过程中会对棒材的质量产生影响;2、用乙炔割刀切头危险性太高,容易发生安全事故;3、人工切头棒材温度太高,对工人身体健康影响太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传统的棒材采用人工切头的方式效率低、质量差、危险性高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棒材线粗轧后切头装置,包括呈上下相对布置的上剪刃和下剪刃,所述上剪刃固定,所述下剪刃通过第一油缸驱动,其运行方向与水平面呈45
°‑
50
°
角。
6.本实用新型取代人工操作,实现了棒材切头的自动化,不急效率高、质量高,还降低了危险性;下剪刃运行方向的设置,使第一油缸远离被剪红热棒材,剪切时剥落的氧化皮不会落在第一油缸上,即使发生液压油泄漏,也不会造成重大事故,保证设备安全。
7.进一步地,所述一种棒材线粗轧后切头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与水平面呈45
°‑
50
°
角,所述底座上端安装有机架,所述第一油缸、所述上剪刃和所述下剪刃安装在所述机架上。通过底座上端的倾斜设置实现下剪刃的运行方向,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8.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两侧设有构成l形且对称布置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与所述机架构成导向槽,用于安装所述下剪刃的移动板两端卡接所述导向槽,实现所述下剪刃移动导向。如此设置,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9.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端还设有驱动所述机架升降的第二油缸。当本实用新型不工作时,第二油缸驱动机架上升,使剪刃位于非剪切位置,从而提高生产安全性。
10.进一步地,所述上剪刃与所述下剪刃的剪切面均呈l形,且构成94
°‑
98
°
夹角。如此设置,剪刃刃口强度更高,抗冲击能力强,不易损坏。
11.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还安装有倾斜布置的溜槽,所述溜槽位置与所述上剪刃相对应,位于棒材切割后落料的正下方。棒材切割后,切割料自动落入溜槽,并顺着溜槽落入收集处,避免人工操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图1中h向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上剪刃;2、下剪刃;3、第一油缸;4、底座;5、机架;6、第二油缸;7、溜槽;51、导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16.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17.实施例一:
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棒材线粗轧后切头装置,包括底座4,底座4上端与水平面呈45
°
角,底座4上端安装有机架5,机架5上安装有第一油缸3、上剪刃1和下剪刃2,上剪刃1固定,下剪刃2通过第一油缸3驱动。上剪刃1与下剪刃2的剪切面均呈l形,且构成94
°
夹角。如此设置,剪刃刃口强度更高,抗冲击能力强,不易损坏。通过底座4上端的倾斜设置实现下剪刃2的运行方向,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19.机架5两侧设有构成l形且对称布置的导向板51,导向板51与机架5构成导向槽,用于安装下剪刃2的移动板两端卡接导向槽,实现下剪刃2移动导向。如此设置,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20.如图2所示,底座4上端还设有驱动机架5升降的第二油缸6。当本实用新型不工作时,第二油缸6驱动机架5上升,使剪刃位于非剪切位置,从而提高生产安全性。
21.底座4上还安装有倾斜布置的溜槽7,溜槽7位置与上剪刃1相对应,位于棒材切割后落料的正下方。棒材切割后,切割料自动落入溜槽7,并顺着溜槽7落入收集处,避免人工操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提高了安全性。
22.本实用新型取代人工操作,实现了棒材切头的自动化,不急效率高、质量高,还降低了危险性;下剪刃2运行方向的设置,使第一油缸3远离被剪红热棒材,剪切时剥落的氧化皮不会落在第一油缸3上,即使发生液压油泄漏,也不会造成重大事故,保证设备安全。
23.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相比,其区别之处为:底座4上端与水平面呈50
°
角;上剪刃1与下剪刃2的剪切面构成98
°
夹角。
24.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棒材线粗轧后切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上下相对布置的上剪刃(1)和下剪刃(2),所述上剪刃(1)固定,所述下剪刃(2)通过第一油缸(3)驱动,其运行方向与水平面呈45
°‑
50
°
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材线粗轧后切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4),所述底座(4)上端与水平面呈45
°‑
50
°
角,所述底座(4)上端安装有机架(5),所述第一油缸(3)、所述上剪刃(1)和所述下剪刃(2)安装在所述机架(5)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棒材线粗轧后切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5)两侧设有构成l形且对称布置的导向板(51),所述导向板(51)与所述机架(5)构成导向槽,用于安装所述下剪刃(2)的移动板两端卡接所述导向槽,实现所述下剪刃(2)移动导向。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棒材线粗轧后切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上端还设有驱动所述机架(5)升降的第二油缸(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材线粗轧后切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剪刃(1)与所述下剪刃(2)的剪切面均呈l形,且构成94
°‑
98
°
夹角。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棒材线粗轧后切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上还安装有倾斜布置的溜槽(7),所述溜槽(7)位置与所述上剪刃(1)相对应,位于棒材切割后落料的正下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棒材线粗轧后切头装置,包括呈上下相对布置的上剪刃和下剪刃,所述上剪刃固定,所述下剪刃通过第一油缸驱动,其运行方向与水平面呈45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军 陈忠年 吴静仁 金锋 袁树宝 顾吉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20
技术公布日:2021/12/1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