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炉内旋流飞灰再燃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13:3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环保排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炉内旋流飞灰再燃装置。


背景技术:

2.由于国家对锅炉尾部烟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的要求,现有的锅炉普遍采取相应措施降硫抑氮。而随着国家对污染物排放环保指标的日益严苛,对脱硫脱硝等环保措施的要求也在提高。
3.目前采用较多的是燃烧后进行烟气的环保处理。按布置位置,主要分为炉内和炉外。但是现有的炉内脱硫脱硝的方案效率不高,而炉外脱硫脱硝的环保成本比较大,综上所述急需解决上述尾气环保处理的高效且成本低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炉内旋流飞灰再燃装置,解决了以上所述的炉内脱硫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炉内旋流飞灰再燃装置,包括:筒体及二次风装置,所述二次风装置的进风口与所述筒体的出风口密封连接,所述筒体的进风口与凝渣管的出风口密封连接,所述筒体内设有叶片,所述叶片与从所述凝渣管出来的飞灰的流动方向呈夹角。
6.可选的,所述筒体内设有中心轴,所述叶片的根部与所述中心轴焊接,所述叶片的边缘与所述筒体的内壁抵接。
7.可选的,所述叶片为扇形平板,所述扇形平板的窄边与所述中心轴焊接,宽边与所述筒体内壁抵接。
8.可选的,多个所述叶片绕所述中心轴环形对称分布形成一层过烟混合层,相邻两个叶片之间留有间隙。
9.可选的,多个所述过烟混合层沿着所述中心轴纵向排列,且相邻两层过烟层的间隙沿纵向错位。
10.可选的,所述叶片为螺旋上升式叶片,所述螺旋上升式叶片的边沿与所述筒体内壁焊接。
11.可选的,所述叶片的材料为钢板。
12.可选的,所述凝渣管的进风口与锅炉炉膛后的燃烬室的出风口密封连接,所述锅炉炉膛后的燃烬室内设有脱硫脱硝反应剂的喷入装置。
13.可选的,所述筒体下方设有两个进气口,一个进气口与凝渣管的出风口密封连接,另一个进气口与大气接通。
14.可选的,所述叶片与从所述凝渣管出来的飞灰的流动方向呈夹角,多个所述叶片呈点缀碎片化形式的星点缀焊接在内壁上,且沿着筒体的轴线方向呈螺旋上升式。
15.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炉内旋流飞灰再燃装置,包括:筒体及二次风装
置,所述二次风装置的进风口与所述筒体的出风口密封连接,所述筒体的进风口与凝渣管的出风口密封连接,所述筒体内设有叶片,所述叶片与从所述凝渣管出来的飞灰的流动方向呈夹角。该方案有效解决了解决炉内脱硫效率不高的问题,提高炉内脱硫脱硝的效率;另一方面,二次风与飞灰混合均匀,有利于飞灰再燃,且整个结构经过流体分析软件模拟,实际应用效果好。
16.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炉内旋流飞灰再燃装置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19.图2位图1的俯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炉内旋流飞灰再燃装置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炉内旋流飞灰再燃装置的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中心轴1,叶片2,筒体3,凝渣管4。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24.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6.实施例一:
27.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炉内旋流飞灰再燃装置,包括:筒体3及二次风装置,所述二次风装置的进风口与所述筒体3的出风口密封连接,所述筒体3的进风口与凝渣管4的出风口密封连接,所述筒体3内设有叶片2,所述叶片2与从所述凝渣管4出来的飞灰的流动方向呈夹角。炉膛的热烟气携带着未燃尽的飞灰和煤粒,经过凝渣管4,进入
炉内旋流飞灰再燃装置进行再次燃烬。该方案有效解决了解决炉内脱硫效率不高的问题,提高炉内脱硫脱硝的效率;另一方面,二次风与飞灰混合均匀,有利于飞灰再燃,且整个结构经过流体分析软件模拟,实际应用效果好。
28.其中,二次风装置在图上没有示出,二次风装置为普通的风扇,安装筒体3的末端出风口处,通过风扇的负压作用下,炉膛内的烟气和飞灰经过凝渣管4后到达筒体3内,在筒体3内的叶片2作用下,烟气发生进一步的混合,由于此处筒体3内的烟气温度在800

900℃之间,有利于脱硫脱硝反应剂的作用,以及可以让飞灰再燃,提高煤的燃尽率。
29.可选的方案,所述筒体3内设有中心轴1,所述叶片2的根部与所述中心轴1焊接,所述叶片2的边缘与所述筒体3的内壁抵接。筒体3与凝渣管4上,中心轴1位于筒体3中心,可以通过加强筋与筒体3内壁焊接,或者通过叶片2与筒体3内壁的焊接或抵接来固定中心轴1。
30.可选的方案,所述叶片2为扇形平板,所述扇形平板的窄边与所述中心轴1焊接,宽边与所述筒体3内壁抵接。扇形平板与中心轴1的纵向有倾斜角,便于烟气的混合。
31.可选的方案,多个所述叶片2绕所述中心轴1环形对称分布形成一层过烟混合层,相邻两个叶片2之间留有间隙。混合烟气从间隙通过,叶片2对混合烟气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使得混合更加均匀。
32.可选的方案,多个所述过烟混合层沿着所述中心轴1纵向排列,且相邻两层过烟层的间隙沿纵向错位。多层过烟混合层加长了烟道的路径,使得烟气、飞灰等混合更加均匀。
33.实施例二:
34.如图3所示,炉内旋流飞灰再燃装置,包括:筒体3及二次风装置,所述二次风装置的进风口与所述筒体3的出风口密封连接,所述筒体3的进风口与凝渣管4的出风口密封连接,所述筒体3内设有叶片2,所述叶片2与从所述凝渣管4出来的飞灰的流动方向呈夹角,所述叶片2为螺旋上升式叶片,所述螺旋上升式叶片的边沿与所述筒体3内壁焊接。螺旋上升式叶片为一体式结构,便于安装,且对混合烟气具有较好的充分混合均匀作用。
35.可选的方案,所示叶片2的材料为钢板。不锈钢板便于与不锈钢的筒体3进行焊接,且强度高,使用寿命高。
36.可选的方案,所述凝渣管4的进风口与锅炉炉膛后的燃烬室的出风口密封连接,所述锅炉炉膛后的燃烬室内设有脱硫脱硝反应剂的喷入装置。炉内旋流飞灰再燃装置设置在锅炉炉膛后的燃烬室的上部,再凝渣管4位置的下部,在它上部还设有二次风装置。炉膛内有脱硫脱硝反应剂的喷入装置。
37.可选的方案,所述筒体3下方设有两个进气口,一个进气口与凝渣管4的出风口密封连接,另一个进气口与大气接通。炉内旋流飞灰再燃装置中的叶片2起到让烟气、飞灰、二次风、脱硫脱硝反应剂混合均匀的作用。即,在炉膛后的燃烬室增加炉内旋流飞灰再燃装置,使烟气与脱硫脱硝剂混合均匀,飞灰与二次风中的氧气混合均匀,达到良好的脱硫脱硝效果。
38.实施例三:
39.如图4所示,炉内旋流飞灰再燃装置,包括:筒体3及二次风装置,所述二次风装置的进风口与所述筒体3的出风口密封连接,所述筒体3的进风口与凝渣管4的出风口密封连接,所述筒体3内设有叶片2,所述叶片2与从所述凝渣管4出来的飞灰的流动方向呈夹角,所述叶片2为点缀碎片化的叶片,多个叶片零星点缀焊接在内壁上,且沿着筒体3的轴线方向
呈螺旋上升式,叶片2的边沿与所述筒体3内壁焊接,便于安装,且对混合烟气具有较好的充分混合均匀作用。
40.可选的方案,所示叶片2的材料为钢板。不锈钢板便于与不锈钢的筒体3进行焊接,且强度高,使用寿命高。
41.可选的方案,所述凝渣管4的进风口与锅炉炉膛后的燃烬室的出风口密封连接,所述锅炉炉膛后的燃烬室内设有脱硫脱硝反应剂的喷入装置。炉内旋流飞灰再燃装置设置在锅炉炉膛后的燃烬室的上部,再凝渣管4位置的下部,在它上部还设有二次风装置。炉膛内有脱硫脱硝反应剂的喷入装置。
42.可选的方案,所述筒体3下方设有两个进气口,一个进气口与凝渣管4的出风口密封连接,另一个进气口与大气接通。炉内旋流飞灰再燃装置中的叶片2起到让烟气、飞灰、二次风、脱硫脱硝反应剂混合均匀的作用。即,在炉膛后的燃烬室增加炉内旋流飞灰再燃装置,使烟气与脱硫脱硝剂混合均匀,飞灰与二次风中的氧气混合均匀,达到良好的脱硫脱硝效果。
43.有益效果:
44.(1)提高炉内脱硫脱硝的效率。
45.(2)二次风与飞灰混合均匀,有利于飞灰再燃。
46.(3)结构经过流体分析软件模拟,效果好。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