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两用清洁器具的制作方法

2021-12-04 11:5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两用清洁器具。


背景技术:

2.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小轿车已经成为每个家庭必备的生活用品,随之而来的就是小轿车的清洗,从而产生了一系列清洁器具:传统清洗机,手持清洗机,车载吸尘器,传统吸尘器,两用清洁器具等产品。
3.随着时代的变化,产品趋于便携式时代。但现有两用清洁器具产品体积太大,存储和携带都不方便,从而大大限制了产品的用途。而且现有双用型产品一般都是独立系统,而且风道弯曲和风道太长,大大降低了效率和空间浪费。
4.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用清洁器具,该清洁器具的电机与尘杯单元上下布局,尘杯单元与电机泵前后布局,这种布局节约空间,减小壳体体积。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用清洁器具,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风机、尘杯单元及电机泵;所述壳体上设有和所述风机连通的吹风口以及和所述尘杯单元连通的吸尘口,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和所述电机泵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风机的进风口和所述尘杯单元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尘杯单元和所述风机在高度方向上下布局,所述尘杯单元和所述电机泵在前后方向上前后布局。
7.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还安装有伸缩手柄,所述风机的重心与所述尘杯单元和所述电机泵的组合形成的重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直线和所述伸缩手柄平行。
8.进一步地,所述风机和所述尘杯单元之间设有使所述风机和所述尘杯单元连通的第一风道,所述吸尘口和所述尘杯单元之间设有使所述吸尘口和所述尘杯单元连通的第二风道,所述风机和所述吹风口之间设有使所述风机和所述吹风口连通的第三风道,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和第三风道均为直线型,所述第二风道和所述第三风道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风道。
9.进一步地,所述尘杯单元的出风口、所述第一风道及所述第三风道的入风口位于同一直线上。
1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还设有第一冷却进风口和第二冷却进风口,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容纳所述风机的电机腔以及容纳所述电机泵的电机泵腔;所述第一冷却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冷却进风口均与所述电机腔及所述电机泵腔连通。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却进风口、所述第二冷却进风口和所述吹风口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右侧、所述壳体的顶部及所述壳体的前端。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却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冷却进风口分别靠近所述电机泵。
13.进一步地,所述两用清洁器具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和所述风机及所述
电机泵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上设置有模式调节开关。
14.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口上连接有水枪杆,所述水枪杆上连接有喷头。
15.进一步地,所述两用清洁器具还包括水枪,所述水枪连接在所述喷头上或插接在所述壳体上。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用清洁器具中,尘杯单元和所述电机在两用清洁器具的高度方向上下布局,尘杯单元和所述电机泵在两用清洁器具的前后方向上前后布局;这种布局节约壳体内部的空间,进而减小壳体的体积,便于两用清洁器具的放置收纳和携带。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两用清洁器具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两用清洁器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1中两用清洁器具的冷却进风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1中两用清洁器具的伸缩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图1中两用清洁器具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22.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23.1、壳体
24.11、吹风口
25.12、吸尘口
26.121、伸缩软管
27.13、进水口
28.14、出水口
29.141、水枪杆
30.142、喷头
31.143、水枪
32.15、伸缩手柄
33.151、按键
34.152、手柄
35.153、伸缩机构
36.16、第一风道
37.17、第二风道
38.18、第三风道
39.19、第一冷却进风口
40.190、第二冷却进风口
41.2、风机
42.3、尘杯单元
43.31、尘杯上单元
44.32、过滤单元
45.33、储灰单元
46.4、电机泵
47.5、滚轮
48.6、控制系统
49.61、模式调节开关
50.7、附件
具体实施方式
5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52.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5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两用清洁器具的截面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两用清洁器具,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于壳体1内部的风机2、尘杯单元3及电机泵4;壳体1上设有和风机2连通的吹风口11以及和尘杯单元3连通的吸尘口12,壳体1上还设有和电机泵4连通的进水口13和出水口14;风机2的进风口和尘杯单元3的出风口连通;尘杯单元3和风机2在高度方向上下布局,尘杯单元3和电机泵4在前后方向上前后布局。
54.具体地,风机2为干湿两用电机,这种上下和前后的布局节约壳体1内部的空间,进而减小壳体的体积,便于两用清洁器具的放置收纳和携带。
55.如图1所示,壳体1上还安装有伸缩手柄15,风机2的重心(图1中风机2上黑点位置)与尘杯单元3和电机泵4的组合形成的重心(图1中尘杯单元3和电机泵4之间的黑点位置)位于同一直线上,直线和伸缩手柄15平行。当通过伸缩手柄15拉动两用清洁器具时,两个重心相连的直线位于手柄15的上方,同时由于直线和伸缩手柄15平行使得重量均集中在手柄15上,不会发生重量偏移,拉动时更加稳定省力。
56.如图1所示,伸缩手柄15包括按键151、手柄152及伸缩机构153,按键151设于手柄152上用于控制伸缩机构153的长度,手柄152连接于伸缩机构153的端部。两用清洁器具还包括滚轮5,在壳体1上远离手柄152的一端可转动的设有两个滚轮5,两个滚轮5关于伸缩机构153对称。使用时,拉动伸缩手柄15,可带动两用清洁器具通过两个滚轮5在地面上行走,类似于拖动行李箱,实现便携式存储和搬运。同时伸缩手柄15的可伸缩设计,进一步可以节约两用清洁器具占用的空间,便于放置收纳和携带。
57.如图1所示,风机2和尘杯单元3之间设有使风机2和尘杯单元3连通的第一风道16,吸尘口12和尘杯单元3之间设有使吸尘口12和尘杯单元3连通的第二风道17,风机2和吹风口11之间设有使风机2和吹风口11连通的第三风道18,第一风道16、第二风道17和第三风道18均为直线型,第二风道17和第三风道18分别垂直于第一风道16。
58.需要说明的是,吸尘口12和尘杯单元3之间的第二风道17为直线型,没有多余的结构阻碍空气流动,形成了直吸式结构,这种结构提高吸入效率。此外,风机2和尘杯单元3之间的第一风道16为直线型,没有多余的结构阻碍空气流动,形成了直吸式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吸入效率。风机2和吹风口11之间的第三风道18为直线型,没有多余的结构阻碍空气流出,提高了吹风效率。
59.如图1所示,尘杯单元3的出风口、第一风道16及第三风道18的入风口位于同一直线上。使得气流沿直线流动,吸尘效率更高。
60.图4为图1中两用清洁器具的伸缩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两用清洁器具的拆分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4、图5,尘杯单元3包括尘杯上单元31、过滤单元32及储灰单元33,过滤单元32安装在储灰单元33内部,尘杯上单元31盖设于储灰单元33的开口处并和风机2连通,储灰单元33上设有吸尘口12,吸尘口12上连接有伸缩软管121。需要说明的是,尘杯上单元31、过滤单32和储灰单元33都是采用旋入旋出结构,具体地,在过滤单32的边口处设有外螺纹,储灰单元33的内壁设有内螺纹,通过螺纹结合实现过滤单32旋入安装和旋出拆卸。尘杯上单元31采用按键和壳体1固定,具体地,尘杯上单元31上设有卡头按键,壳体1上设有固定孔,当尘杯上单元31安装在壳体1上上时,卡头按键卡在固定孔中。伸缩软管121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和吸尘口12固定。此外,吸尘所需的附件7采用插入式和伸缩软管121固定,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具体地,当需要吸引角落灰尘时,可以使用在伸缩软管121的头部插入一个头部口径较小细长型附件7(如图4所示),具体插入式指将附件7尾部的插入口直接套在伸缩软管121的头部,更换附件7时直接拔下即可。
61.图3为图1中两用清洁器具的冷却进风的截面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3,壳体1上还设有第一冷却进风口19和第二冷却进风口190,壳体1的内部设有容纳风机2的电机腔以及容纳电机泵4的电机泵腔;第一冷却进风口19和第二冷却进风口190均与电机腔及电机泵腔连通。
62.如图3所示,空心箭头为第一冷却进风口19进风路径,实心箭头为第二冷却进风口190进风路径。当风机2工作时有两部分风道,实心和空心部分同时进入电机腔冷却风机2;当电机泵4工作时有两部分风道,实心和空心部分同时进入电机泵腔冷却电机泵4。
63.如图3所示,当两用清洁器具站立放置,使用者位于伸缩手柄15一侧,此时第一冷却进风口19、第二冷却进风口190和吹风口11分别位于壳体1的右侧、壳体1的顶部及壳体1的前端。
64.进一步地,第一冷却进风口19、第二冷却进风口190均靠近于吹风口11,进而使得吹风口11吹出的部分空气可以进入第一冷却进风口19和第二冷却进风口190加快了冷却速度。
65.如图3所示,第一冷却进风口19和二冷却进风口190分别靠近电机泵4。由于电机泵4用于吸水和排水,从而使得电机泵4附近水汽较多,进而电机泵4附近气流温度较低,将第一冷却进风口19和二冷却进风口190分别靠近电机泵4的设置,使得进入第一冷却进风口19和二冷却进风口190的空气温度较低,冷却效果更佳。
66.图2为图1中两用清洁器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2,两用清洁器具还包括控制系统6,控制系统6和风机2及电机泵4电性连接,控制系统6上设置有模式调节开关61。用于控制两用清洁器具为吸尘模式或者冲洗模式。出水口14上连接有水枪杆141,水枪杆141上连接有喷头142。两用清洁器具还包括水枪143,当需要高压喷水时,水枪143连接在喷头142上进行高压冲洗;水枪143平时收纳在壳体1上。
67.本实施例提供的两用清洁器具的使用过程:
68.使用时,首先将两用清洁器具上的插头和电源插板连接,当需要清洗时,旋转模式调节开关61,将两用清洁器具调为冲洗模式,进水口13通过管道和水源连通,在电机泵4的作用下,水流通过管道进入电机泵4再由出水口14经水枪杆141,从喷头142喷出,进而对物品进行清洗,当需要进行高压清洗顽固污渍时,就会把水枪143连接在喷头142上进行高压
冲洗。
69.当需要吸尘时,旋转模式调节开关61,将两用清洁器具调为吸尘模式,在风机2的作用下,储灰单元33内部会形成真空,灰尘会通过伸缩软管121经吸尘口12进入储灰单元33;当需要吸引角落灰尘时,可以在伸缩软管121的头部插入一个头部口径较小细长型附件7(如图4所示),通过附件7进行灰尘吸引。
70.基于上文的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7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用清洁器具,尘杯单元3和风机2在两用清洁器具的高度方向上下布局,尘杯单元3和电机泵4在两用清洁器具的前后方向上前后布局;这种布局节约壳体1内部的空间,进而减小壳体的体积,便于两用清洁器具的放置收纳和携带。
7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用清洁器具,吸尘口12和尘杯单元3之间的第二风道17为直线型,没有多余的结构阻碍空气流动,形成了直吸式结构,这种结构提高吸入效率;此外,风机2和尘杯单元3之间的第一风道16为直线型,没有多余的结构阻碍空气流动,形成了直吸式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吸入效率;风机2和吹风口11之间的第三风道18为直线型,没有多余的结构阻碍空气流出,提高了吹风效率。
73.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用清洁器具,壳体1上还设有第一冷却进风口19和第二冷却进风口190,当风机2工作时,第一冷却进风口19和第二冷却进风口190进入的冷却风同时冷却风机2;当电机泵4工作时,第一冷却进风口19和第二冷却进风口190进入的冷却风同时冷却电机泵4。
7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