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交叉带分拣系统的移动分拣设备及交叉带分拣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2-04 00:0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物流分拣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交叉带分拣系统的移动分拣设备及交叉带分拣系统。


背景技术:

2.在物流分拣行业中,交叉带分拣系统是物流配送中心对物流包裹进行分类、分流的关键设备之一。交叉带分拣系统,由主驱动带式输送机和载有小型带式输送机的移动设备联接在一起,其中,主驱动带式输送机与移动设备所载的小型带式输送机呈交叉状。交叉带分拣系统工作时,利用移动设备载运物流包裹移动到所规定的分拣位置,然后通过移动设备所载的小型带式输送机上的输送带的转动将物流包裹分拣送出。
3.在一些相关技术中,通常是使用电动滚筒为交叉带分拣系统中的移动设备提供动力,以驱动移动设备所载的小型带式输送机上的输送带转动,但由于电动滚筒的经济成本较高且其结构复杂不便于维护,因此,如何提高交叉带分拣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交叉带分拣系统的移动分拣设备及交叉带分拣系统,以提高交叉带分拣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5.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交叉带分拣系统的移动分拣设备,包括:
6.输送机组件,所述输送机组件包括机体架、驱动滚筒和输送带,所述机体架形成有容纳腔,所述驱动滚筒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输送带张紧于所述驱动滚筒的外表面、以及所述机体架的外表面;
7.行走架组件,所述行走架组件包括行走架、以及设置在所述行走架的两侧的行走轮;
8.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摩擦驱动轮、主动伞齿轮和被动伞齿轮,所述主动伞齿轮与所述摩擦驱动轮同轴安装于所述行走架上,所述主动伞齿轮位于所述行走架的上方,所述摩擦驱动轮位于所述行走架的下方,所述被动伞齿轮与所述主动伞齿轮相适配且与所述驱动滚筒同轴连接。
9.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交叉带分拣系统的移动分拣设备,其输送机组件的机体架所形成的容纳腔中设置有驱动滚筒,输送带张紧于驱动滚筒的外表面、以及机体架的外表面,可以理解的,驱动滚筒转动即可带动输送带转动。而驱动滚筒与驱动组件的被动伞齿轮同轴连接,被动伞齿轮与安装于行走架上方的主动伞齿轮相适配,主动伞齿轮与摩擦驱动轮同轴连接,且摩擦驱动轮安装于行走架的下方,举例来说,可以在预设的物流包裹输送路径的各分拣位置处设置可与摩擦驱动轮产生摩擦的摩擦板,也就是在移动分拣设备沿该输送路径行进的过程中,如到达分拣位置,则摩擦驱动轮会与该分拣位置
处所设置的摩擦板产生摩擦,进而使得摩擦驱动轮在受到摩擦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此时,与摩擦驱动轮同轴连接的主动伞齿轮也会跟随着一起转动,进一步地,被动伞齿轮与主动伞齿轮以齿轮啮合的形式传动,使得与被动伞齿轮同轴连接的驱动滚筒也跟随着一起转动,由此可见,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分拣设备,通过机械结构即可实现在预设的物流包裹输送路径的各分拣位置处驱动输送带转动,从而将物流包裹分拣送出。相比于相关技术中通过电动滚筒来驱动输送带转动的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分拣设备不需要用到经济成本较高电动滚筒,减少了耗电量且结构简单更便于维护,因此提高了交叉带分拣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走架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行走架的所述两侧的水平限位轮。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机组件还包括一对改向滚筒,所述一对改向滚筒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机体架的一端,所述一对改向滚筒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所述机体架的另一端,所述输送带还张紧于所述一对改向滚筒的外表面。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机组件还包括一对张紧滚筒,所述一对张紧滚筒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一对张紧滚筒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驱动滚筒的一侧,所述一对张紧滚筒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所述驱动滚筒的另一侧,所述输送带还张紧于所述一对张紧滚筒的外表面。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输送机组件的高度方向上,所述驱动滚筒的最高点高于所述一对张紧滚筒的最高点,所述一对张紧滚筒与所述输送带的内表面接触,所述驱动滚筒与所述输送带的外表面接触。
14.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叉带分拣系统,包括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分拣设备。
15.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交叉带分拣系统,其包括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分拣设备,该移动分拣设备的输送机组件的机体架所形成的容纳腔中设置有驱动滚筒,输送带张紧于驱动滚筒的外表面、以及机体架的外表面,可以理解的,驱动滚筒转动即可带动输送带转动。而驱动滚筒与驱动组件的被动伞齿轮33同轴连接,被动伞齿轮与安装于行走架上方的主动伞齿轮相适配,主动伞齿轮与摩擦驱动轮同轴连接,且摩擦驱动轮安装于行走架的下方,举例来说,可以在预设的物流包裹输送路径的各分拣位置处设置可与摩擦驱动轮产生摩擦的摩擦板,也就是在移动分拣设备沿该输送路径行进的过程中,如到达分拣位置,则摩擦驱动轮会与该分拣位置处所设置的摩擦板产生摩擦,进而使得摩擦驱动轮在受到摩擦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此时,与摩擦驱动轮同轴连接的主动伞齿轮也会跟随着一起转动,进一步地,被动伞齿轮与主动伞齿轮以齿轮啮合的形式传动,使得与被动伞齿轮同轴连接的驱动滚筒也跟随着一起转动,由此可见,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交叉带分拣系统,通过机械结构即可实现在预设的物流包裹输送路径的各分拣位置处驱动输送带转动,从而将物流包裹分拣送出。相比于相关技术中通过电动滚筒来驱动输送带转动的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交叉带分拣系统减少了耗电量且结构简单更便于维护,提高了交叉带分拣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交叉带分拣系统还包括输送轨道,所述输送轨道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移动分拣设备的驱动组件所包括的摩擦驱动轮位于所述第
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有可与所述摩擦驱动轮产生摩擦的第一摩擦板,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有可与所述摩擦驱动轮产生摩擦的第二摩擦板。
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交叉带分拣系统还包括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摩擦板或所述第二摩擦板在所述摩擦驱动轮的径向上的移动。
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交叉带分拣系统还包括限位凹槽条,所述移动分拣设备的行走架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行走架上的水平限位轮,所述水平限位轮限制于所述限位凹槽条的内部。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交叉带分拣系统的移动分拣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交叉带分拣系统的移动分拣设备中的输送机组件与被动伞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交叉带分拣系统的移动分拣设备中的驱动滚筒与被动伞齿轮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交叉带分拣系统的移动分拣设备中的摩擦驱动轮与主动伞齿轮安装于行走架组件上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图4的俯视图;
2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叉带分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技术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参考图1

图5所示,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交叉带分拣系统的移动分拣设备100,包括:输送机组件10、行走架组件20和驱动组件30。其中,输送机组件10中包括机体架11、驱动滚筒12和输送带13,机体架11形成有容纳腔,驱动滚筒12设置在该容纳腔内,输送带张紧于驱动滚筒12的外表面、以及机体架11的外表面;行走架组件20包括行走架21、以及设置在行走架21的两侧的行走轮22;驱动组件30包括摩擦驱动轮31、主动伞齿轮32和被动伞齿轮33,主动伞齿轮32与摩擦驱动轮31同轴安装于行走架21上,主动伞齿轮32位于行走架21的上方,摩擦驱动轮31位于行走架21的下方,被动伞齿轮33与主动伞齿轮32相适配且与驱动滚筒12同轴连接。
28.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交叉带分拣系统的移动分拣设备100,其输送机组件10的机体架11所形成的容纳腔中设置有驱动滚筒12,输送带13张紧于驱动滚
筒12的外表面、以及机体架11的外表面,可以理解的,驱动滚筒12转动即可带动输送带13转动。而驱动滚筒12与驱动组件30的被动伞齿轮33同轴连接,被动伞齿轮33与安装于行走架21上方的主动伞齿轮32相适配,主动伞齿轮32与摩擦驱动轮31同轴连接,且摩擦驱动轮31安装于行走架21的下方,举例来说,可以在预设的物流包裹输送路径的各分拣位置处设置可与摩擦驱动轮31产生摩擦的摩擦板,也就是在移动分拣设备100沿该输送路径行进的过程中,如到达分拣位置,则摩擦驱动轮31会与该分拣位置处所设置的摩擦板产生摩擦,进而使得摩擦驱动轮31在受到摩擦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此时,与摩擦驱动轮31同轴连接的主动伞齿轮32也会跟随着一起转动,进一步地,被动伞齿轮33与主动伞齿轮32以齿轮啮合的形式传动,使得与被动伞齿轮33同轴连接的驱动滚筒12也跟随着一起转动,由此可见,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分拣设备100,通过机械结构即可实现在预设的物流包裹输送路径的各分拣位置处驱动输送带13转动,从而将物流包裹分拣送出。相比于相关技术中通过电动滚筒来驱动输送带转动的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分拣设备100不需要用到经济成本较高电动滚筒,减少了耗电量且结构简单更便于维护,因此提高了交叉带分拣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2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行走架21的每一侧可以设置至少两个行走轮,以提高行走架组件20的移动平稳性。参考图5所示,行走架21的两侧的行走轮可以呈对称分布,以使得行走架组件20在移动过程中能够保持两侧平衡,从而进一步提高移动平稳性。
3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5所示,行走架组件20还包括设置在行走架21的两侧的水平限位轮23。举例来说,沿预设的物流包裹输送路径可以设置有与水平限位轮23相适配的限位凹槽条,水平限位轮23限制于限位凹槽条的内部,以使得行走轮22在行进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平衡且能够更稳定地沿着预设的物流包裹输送路径行进。
3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所示,输送机组件10还包括一对改向滚筒14,该一对改向滚筒14中的一个设置在机体架11的一端,该一对改向滚筒14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机体架11的另一端,输送带13还张紧于该一对改向滚筒14的外表面。通过在机体架11的两端设置一对改向滚筒14,当驱动滚筒12带动输送带13转动后,改向滚筒14可以更好地助力输送带13从机体架11所形成的容纳腔中转动至机体架11的外表面或从机体架11的外表面转动至该容纳腔中。
3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所示,输送机组件10还包括一对张紧滚筒15,该一对张紧滚筒15设置在机体架11所形成的容纳腔内,该一对张紧滚筒15中的一个设置在驱动滚筒12的一侧,该一对张紧滚筒15中的另一个设置在驱动滚筒12的另一侧,输送带13还张紧于该一对张紧滚筒15的外表面。由于输送带13是在与驱动滚筒12的摩擦作用下实现转动,就需要保证输送带13在与驱动滚筒12分离的位置具有足够的张力,通过在驱动滚筒12的两侧设置一对张紧滚筒15来拉紧输送带13,使得输送带13具有可以满足滚筒摩擦传动要求的张紧力,以提高输送带13与驱动滚筒12之间的传动可靠性。
33.进一步地,参考图2所示,在输送机组件20的高度方向上,驱动滚筒12的最高点高于一对张紧滚筒15的最高点,一对张紧滚筒15与输送带13的内表面接触,驱动滚筒12与输送带13的外表面接触。可以理解的,输送带13为封闭结构,朝向封闭结构内侧的一面为输送带13的内表面,朝向封闭结构外侧的一面为输送带13的外表面。通过在驱动滚筒12的两侧设置一对张紧滚筒15,使输送带13绕于驱动滚筒12的上方及两侧,可以增大输送带13与驱
动滚筒12之间的摩擦接触面面积,这样,驱动滚筒12对输送带13作用的驱动力更大,可以分拣更重的物流包裹。
34.参考图1

图6所示,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叉带分拣系统,包括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分拣设备100。
35.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交叉带分拣系统,其包括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分拣设备100,该移动分拣设备100的输送机组件10的机体架11所形成的容纳腔中设置有驱动滚筒12,输送带13张紧于驱动滚筒12的外表面、以及机体架11的外表面,可以理解的,驱动滚筒12转动即可带动输送带13转动。而驱动滚筒12与驱动组件30的被动伞齿轮33同轴连接,被动伞齿轮33与安装于行走架21上方的主动伞齿轮32相适配,主动伞齿轮32与摩擦驱动轮31同轴连接,且摩擦驱动轮31安装于行走架21的下方,举例来说,可以在预设的物流包裹输送路径的各分拣位置处设置可与摩擦驱动轮31产生摩擦的摩擦板,也就是在移动分拣设备100沿该输送路径行进的过程中,如到达分拣位置,则摩擦驱动轮31会与该分拣位置处所设置的摩擦板产生摩擦,进而使得摩擦驱动轮31在受到摩擦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此时,与摩擦驱动轮31同轴连接的主动伞齿轮32也会跟随着一起转动,进一步地,被动伞齿轮33与主动伞齿轮32以齿轮啮合的形式传动,使得与被动伞齿轮33同轴连接的驱动滚筒12也跟随着一起转动,由此可见,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交叉带分拣系统,通过机械结构即可实现在预设的物流包裹输送路径的各分拣位置处驱动输送带13转动,从而将物流包裹分拣送出。相比于相关技术中通过电动滚筒来驱动输送带转动的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交叉带分拣系统减少了耗电量且结构简单更便于维护,提高了交叉带分拣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3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6所示,交叉带分拣系统还包括输送轨道200,输送轨道200包括第一侧板201和第二侧板202,移动分拣设备100的驱动组件30所包括的摩擦驱动轮31位于第一侧板201与第二侧板202之间,第一侧板201上设置有可与摩擦驱动轮31产生摩擦的第一摩擦板210,第二侧板202上设置有可与摩擦驱动轮31产生摩擦的第二摩擦板220。
37.举例来说,可以根据预设的物流包裹输送路径设置输送轨道200,然后在输送轨道200上设置与预设的分拣位置一一对应的第一摩擦板210或第二摩擦板220,例如,当移动分拣设备100移动到第一分拣位置处,若该第一分拣位置位于第一侧板201的远离第二侧板202的一侧,则可以在第一侧板201的与该第一分拣位置对应的部位设置第一摩擦板210,可以理解的,移动分拣设备100到达第一分拣位置后继续行进的过程中,摩擦驱动轮31与该第一分拣位置所对应设置的第一摩擦板210会产生摩擦,且摩擦驱动轮31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与移动分拣设备100的行进方向相反,也就是摩擦驱动轮31相对第一摩擦板210向与移动分拣设备100的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进而通过主动伞齿轮32和被动伞齿轮33的传动使得驱动滚筒12带动输送带13逆时针转动,以实现在摩擦驱动轮31相对第一摩擦板210摩擦转动的过程中,将移动分拣设备100所载运的物流包裹向第一侧板201的远离第二侧板202的一侧(第一方向)传送,即向第一分拣位置的方向传送。同理,若第二分拣位置位于第二侧板202的远离第一侧板201的一侧,则可以在第二侧板202的与该第二分拣位置对应的部位设置第二摩擦板220,以实现在摩擦驱动轮31相对第二摩擦板220摩擦转动的过程中,将移动分拣设备100所载运的物流包裹向第二侧板202的远离第一侧板201的一侧(第二方向)传
送,即向第二分拣位置的方向传送。由此可见,根据实际分拣场景,通过设置输送轨道200,并在输送轨道200的第一侧板201上设置第一摩擦板210、在输送轨道200的第二侧板202上设置第二摩擦板220,可以使移动分拣设备100更稳定地按照预设轨迹行进并完成分拣任务。
38.进一步地,参考图6所示,该交叉带分拣系统还可以包括控制机构300,控制机构300用于控制第一摩擦板210或第二摩擦板220在摩擦驱动轮31的径向上的移动。通过设置控制机构300,举例来说,可以在第一侧板201上铺满第一摩擦板210、在第二侧板202上铺满第二摩擦板220,当需要移动分拣设备100在行进过程中将其运载的物流包裹向第一侧板201的远离第二侧板202的一侧(第一方向)进行分拣时,可以利用控制机构300控制第一摩擦板210沿摩擦驱动轮31的径向向靠近摩擦驱动轮31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一摩擦板210与摩擦驱动轮31接触摩擦,从而通过驱动组件30的传动使输送带13将移动分拣设备100所载运的物流包裹向第一方向传送,以完成分拣;同理,当需要移动分拣设备100在行进过程中将其运载的物流包裹向第二侧板202的远离第一侧板201的一侧(第二方向)进行分拣时,可以利用控制机构300控制第二摩擦板220沿摩擦驱动轮31的径向向靠近摩擦驱动轮31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二摩擦板220与摩擦驱动轮31接触摩擦,从而通过驱动组件30的传动使输送带13将移动分拣设备100所载运的物流包裹向第二方向传送,以完成分拣。由此可见,通过操作控制机构300,使得移动分拣设备100在沿预设的物流包裹输送路径行进的过程中,可以在任意位置处将物流包裹向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进行分拣,这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交叉带分拣系统可以应用的分拣场景也就更加灵活。
39.其中,一种情况下,控制机构300对第一摩擦板210或第二摩擦板220在摩擦驱动轮31的径向上的移动的控制可以利用直线气缸来实现。
4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5所示,该交叉带分拣系统还可以包括限位凹槽条,移动分拣设备100的行走架组件20还包括设置在行走架21上的水平限位轮23,水平限位轮23限制于限位凹槽条的内部。举例来说,可以根据预设的物流包裹输送路径设置限位凹槽条,通过在移动分拣设备100的行走架21上设置限制于限位凹槽条的内部的水平限位轮23,可以使得移动分拣设备100在行进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平衡且能够更稳定地沿着预设的物流包裹输送路径行进。
4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2.本技术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4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