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定型芯轴的制作方法

2021-12-03 23:3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螺纹型血管的定型芯轴。


背景技术:

2.人造血管是治疗血管发生病变时用于替换的常用医疗器械,目前现有的人造血管主要有pet纱线编织制备得到和膨体聚四氟乙烯制备得到。其中pet纱线编织的人造血管由于织物柔软的特性,其伸缩性和支撑力较差,易折扁或吸瘪。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波纹化处理,波纹化处理即把原来平整的管状织物在模具上定型成高低起伏的螺纹形人工血管。波纹化后的螺纹形人工血管具有较好的弯曲性和纵向伸缩率,可以作为人造血管来使用。
3.目前,现有的波纹化处理方法采用像螺丝一样的芯轴,其表面有螺旋形的螺纹,将编织好的管状织物套在芯轴上,再利用纱线缠绕、定型等,最后将管状织物从芯轴上旋拧下来得到螺纹型的人造血管;但是现有技术有以下几点缺陷:(一)螺纹的形状只能是螺旋型,不能做平行圈型等其他形状;(二)旋拧过程耗时较长;(三)旋拧过程会有磨损织物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定型芯轴。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发明可以实现制作不同螺纹类型的人造血管,且拆卸过程方便,不易磨损织物。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定型芯轴,所述定型芯轴包括轴部、定型部及至少一对固定部,所述定型部,所述定型部由至少两瓣单体结构拼接构成,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定型部可拆卸地相连接,用于使所述至少两瓣单体结构围绕所述轴部外表面契合形成一体。
7.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8.优选的,所述轴部包括第一部、第二部和过渡部,在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部的连接处形成所述过渡部。
9.优选的,所述第一部为一锥台结构,所述第一部的锥角不大于5
°
;所述第一部最大直径端与所述第二部的连接处形成所述过渡部,所述第一部的最小直径端为自由端。
10.优选的,所述第一部为柱体结构;所述第一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部的连接处形成所述过渡部,所述第一部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11.优选的,所述定型部包括塑型部和两个非塑型部,所述两个非塑型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塑型部的两端,所述定型部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内腔。
12.优选的,所述塑型部为表面具有螺纹的中空柱体,所述螺纹的螺高为0.1~2mm,螺距为0.5~5mm,所述塑型部的长度为5~150cm。
13.优选的,所述塑型部为外表面具有平行线圈的中空圆柱体,所述线圈的高为0.1~2mm,线圈的间距为0.5~5mm所述线圈的间距为0.5~5mm,所述塑型部的长度为5~150cm。
14.优选的,每个所述非塑型部为一中空锥台结构,每个所述非塑型部的锥角不大于5
°
,每个所述非塑型部的最大外径小于等于所述塑型部的外径,每个所述非塑型部的长度
为5~10cm。
15.优选的,每个所述非塑型部为一中空柱体结构,每个所述非塑型部的外径小于等于所述塑型部的外径,每个所述非塑型部的长度为5~10cm。
16.优选的,当所述第一部为一锥台结构时,至少每个所述非塑型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部的最小直径,且小于所述第一部的最大直径。
17.优选的,当所述第一部为一柱体结构时,至少每个所述非塑型部的内径与所述第一部的直径相同。
18.优选的,所述固定部为两个中空紧固装置,每个所述中空紧固装置至少与所述每个非塑型部可拆卸连接,所述中空紧固装置的内径大于等于所述非塑型部的最小外径,小于等于所述非塑型部的最大外径。
19.优选的,所述固定部为两个中空紧固装置,每个所述中空紧固装置至少与所述每个非塑型部可拆卸连接,所述中空紧固装置的内径等于所述非塑型部的外径。
20.优选的,所述紧固装置为锥形套管。
21.优选的,所述紧固装置为环形卡箍。优选的,所述紧固装置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部的直径。
22.优选的,所述过渡部为锥台过渡,所述过渡部的最大直径与所述第二部的直径相同。
23.优选的,所述过渡部为柱形过渡,所述过渡部的直径与所述第二部的直径相同。
24.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25.本发明中定型部通过线切割的方式切割成多瓣单体结构,其具有塑型部和非塑型部,塑型部可以设置成螺旋型、平行线圈型等不同的螺纹,且均可拼接成整体或拆卸,打破了人造血管的螺纹结构的限制。
26.本发明的拆卸过程方便,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长时间的旋拧方式,利用固定部及各契合点依次实现固定部、定型部与轴部之间的相互契合,其不会对织物造成伤害,拆卸时间由现有技术中的15min缩短至1min,节省了大量时间。
附图说明
27.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定型芯轴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定型芯轴中定型部切割后的剖视示意图。
29.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定型芯轴中固定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0.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定型芯轴中轴部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定型芯轴中定型部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定型芯轴中轴部、定型部及固定部的安装示意图。
33.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定型芯轴中轴部的结构示意图。
34.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定型芯轴中定型部的结构示意图。
35.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定型芯轴中轴部、定型部及固定部的安装示意图。
36.附图中标记:1、轴部;11、第一部;12、第二部;13、过渡部;2、定型部;21、塑型部;
22、非塑型部;23、第一单体结构;24、第二单体结构;25、第三单体结构;26、第四单体结构;3、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附图1至图7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提出的定型芯轴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3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9.如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定型芯轴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定型芯轴包括轴部1、定型部2及至少一对固定部3,所述定型部2由至少两瓣单体结构拼接构成,所述固定部3与所述定型部2可拆卸地相连接,用于使至少两瓣单体结构在所述轴部1外表面契合形成一体。
40.下面结合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对定型芯轴作进一步的理解。
41.实施例一:
42.如图1所示,定型芯轴包括轴部1、定型部2及一对固定部3。所述定型部2包括塑型部21,所述定型部2由至少两瓣单体结构拼接构成,所述固定部3与所述定型部2可拆卸地相连接,用于使所述至少两瓣单体结构在所述轴部1外表面契合形成一体。
43.如图4所示,下面详细介绍轴部的具体结构:
44.所述轴部包括第一部11、第二部12和过渡部13,在所述第一部11与所述第二部12的连接处形成所述过渡部13。所述第二部12为手柄用以握持,所述轴部由金属材料或塑材材质制成,优选的,本实施例一中轴部1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45.如图4所示,所述过渡部13为锥台过渡,所述过渡部13的最大直径与所述第二部12的直径相同。
46.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部11为锥台结构,所述第一部11的锥角不大于5
°
。所述第一部11的锥角为第一部11轴截面(经过第一部11中轴的截面)的两条母线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一部11最大直径端与所述第二部12的连接处形成所述过渡部13,所述第一部11的最小直径端为自由端。优选的,本实施例一中所述第一部11的长度为100cm,所述过渡部13与第二部12共长15cm,第一部11的锥角为0.15
°
。所述第一部11的锥角可以让拆卸时更加方便的抽出
轴部1。
47.下面详细介绍定型部2的具体结构:
48.如图2所示,所述定型部2采用线切割的方式切割成四瓣单体结构并互相拼接构成,该四瓣单体结构分别为第一单体结构23、第二单体结构24、第三单体结构25及第四单体结构26,通过标记数字以实现在轴部1上的按序拼接。
49.如图5所示,所述定型部2包括塑型部21和两个非塑型部22,所述两个非塑型部22分别设置于所述塑型部21的两端,所述定型部2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内腔。
50.如图5所示,所述塑型部21为表面具有螺纹的中空柱体,所述螺纹的螺高为0.1~2mm,螺距为0.5~5mm,所述塑型部21的长度为5~150cm。优选的,本实施例一中塑型部21的长度为50cm,螺高0.5mm,螺距1mm,螺纹外径为22mm。
51.如图5所示,每个所述非塑型部22为一中空锥台结构,每个所述非塑型部22的锥角不大于5
°
,每个所述非塑型部22的最大外径小于等于所述塑型部21的外径,每个所述非塑型部22的长度为5~10cm。本实施例一中非塑型部22的锥角为2
°
,本实施例一中设置在塑型部21左右两端的每个非塑型部22的长度为10cm,非塑型部22的最大直径为21m。
52.如图4至图7所示,当所述第一部11为一锥台结构时,至少每个所述非塑型部21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部11的最小直径,且小于所述第一部11的最大直径,以保证第一部11能够贯穿所述塑型部21并与所述塑型部21契合。
53.如图4至图7所示,在所述第一部11右端起向左20~50cm处形成第一契合点(图中未示出),由于非塑型部21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部11的最小直径,且小于所述第一部11的最大直径,在所述第一契合点,所述非塑型部21的内径与所述第一部11在此处的直径相同,因此所述第一部11与所述非塑型部21在所述第一契合点处契合。优选的,所述第一契合点位于第一部11最右端起向左20cm处,第一部11最右端右侧5cm为过渡部13,第一契合点处第一部11的直径为12mm,第一契合点左侧的第一部11总长为80cm。根据不同的工况第一契合点相对于第一部11上的距离是可以改变的,其只要保证2不会沿轴部1向右滑动即可。
54.上述中定型部2采用整体金属棒或塑料棒切割而成,将棒材中心掏空,使定型部2的内部形成空心结构,其中在非塑型部22与塑型部21的交界处形成第二契合点。
55.下面介绍固定部3的具体结构如下:
56.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部3为两个中空紧固装置3,所述中空紧固装置3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部12的直径。每个所述中空紧固装置3至少与所述每个非塑型部21可拆卸连接,所述中空紧固装置3的内径大于等于所述非塑型部21的最小外径,小于等于所述非塑型部21的最大外径。优选的,本实施例一中上述中空紧固装置3选用锥形套管3,该锥形套管3的内部带有锥角,所述锥形套管3内部的锥角为2
°
,锥形套管的厚度为1~10mm。
57.本实施例一中所述锥形套管3内部的锥角与所述非塑型部22的锥角相同,所述锥形套管3与所述定型部2在第二契合点契合,以使得所述固定部3通过所述非塑型部22将定型部2各单体结构固定。
58.根据不同的工况,所述固定部3也可以选用两个环形卡箍,每个所述环形卡箍与所述非塑型部21可拆卸连,所述环形卡箍的内径大于等于所述非塑型部的最小外径,小于等于所述非塑型部21的最大外径。
59.如图6所示,实施例一的组装过程如下;
60.使用时候将定型部2的第一单体结构23、第二单体结构24、第三单体结构25及第四单体结构26按数字顺序拼接在轴部1中第一部11的外表面,拼接时上述单体结构均位于第一契合点左侧。拼接完成后,将右侧的锥形套管3套在定型部2右侧的非塑型部22处,即锥形套管3在第二契合点处与定型部2契合,保证螺纹对齐,然后再将左侧锥形套管3采用同样的方式套在定型部2左侧的非塑型部22处,此时由于定型部2未到达第一契合点,因此会有松动,将左右两个锥形套管3卡紧,向左推进第二部12,使定型部2推至第一契合点即完成整体的组装。
61.组装完成后,将管状织物套在组装好的实施例一的定型芯轴上,用纱线勒入塑型部21的波谷,全部缠绕完成后,经过热定型即可将织物固定成螺纹形状。
62.拆卸时,将缠绕线取下,将两侧锥形套管取出,然后抽出轴部1,此时第一部11为锥台结构,使得轴部1更加方便抽出,定型部2的各单体结构失去支撑会塌陷然后再将各瓣单体结构一一抽取出来,此过程操作方便,易于取出且不会伤害织物。
63.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并也具备轴部1、定型部2及一对固定部3,且其定型部2也由四瓣单体结构拼接构成,但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如下:
64.如图7所示,下面介绍实施例二中轴部的具体结构:
65.本实施例二中轴部1采用尼龙材质,轴部1的长度为80cm。过渡部13为柱形过渡,所述过渡部13的直径与所述第二部12的直径形同。所述第一部11为柱体结构;所述第一部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部12的连接处形成所述过渡部13,所述第一部11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66.下面介绍实施例二中定型部2的具体结构:
67.如图8所示,所述定型部2还包括两个非塑型部22,所述两个非塑型部22分别设置于所述塑型部21的两端,所述定型部2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内腔。
68.如图8所示,所述塑型部21为表面具有平行线圈的中空柱体,所述线圈的高为0.1~2mm,线圈的间距为0.5~5mm,所述线圈的间距为0.5~5mm,所述塑型部的长度为5~150cm。优选的,本实施例二中塑型部21的长度为55cm,线圈高0.75mm,间距距3mm,线圈外径为18mm。
69.每个所述非塑型部22为一中空柱体结构,每个所述非塑型部22的外径小于等于所述塑型部21的外径,每个所述非塑型部21的长度为5~10cm。优选的,本实施例二中非塑型部22的长度分别为5cm,非塑型部22的直径为16.5mm。
70.当上述第一部11为一柱体结构时,至少每个所述非塑型部22的内径与所述第一部11的直径相同。本实施例二中第一契合点也位于第一部11最右端起向左20cm处,第一部11最右端右侧5cm为过渡部13,第一契合点处第一部11的直径为8mm,第一契合点左侧的第一部11的总长为50cm,在该实施例二中,由于第一部11为柱体结构,非塑型部22也为柱体结构,每个所述非塑型部22的内径与所述第一部11的直径相同,用以防止定型部2从轴部1滑出。根据不同的工况,也可以采用非塑型部22、塑型部21的内径全部与柱体结构直径相同。
71.下面介绍实施例二中固定部3的具体结构:
72.所述固定部3为两个紧固装置3,每个所述紧固装置3与所述非塑型部22可拆卸连,所述紧固装置3的内径等于所述非塑型部22的外径,采用紧固装置3的固定部3可以为环形卡箍,该环形卡箍的内径为16.5mm,所述环形卡箍紧固于非塑型部22,使得定型部2不会坍塌。
73.根据不同的工况,所述固定部3也可以为两个锥形套管,每个所述锥形套管至少与所述每个非塑型部22可拆卸连接,所述锥形套管的内径等于所述非塑型部22的外径。
74.如图7所示,实施例二的组装过程如下;
75.使用时候将定型部2的第一单体结构23、第二单体结构24、第三单体结构25及第四单体结构26按数字顺序拼接在轴部1中第一部11的外表面,拼接时上述单体结构均位于第一契合点左侧一点。拼接完成后,将右侧的环形卡箍通过第二契合点套在非塑型部22处,保证平行线圈对齐,然后再将左侧环形卡箍采用同样的方式套在非塑型部22处对齐,此时由于定型部2未到达第一契合点,因此会有松动,将环形卡箍的左右两卡扣向里挤压保证平行圈螺纹对齐,向左推进第二部12,使定型部2推至第一契合点即完成整体的组装。
76.组装完成后,将直径18mm、长度为50cm的管状织物套在组装好的实施例二上,用纱线勒入塑型部21的波谷,全部缠绕完成后,经过热定型即可将织物固定成平行线圈形状。
77.拆卸时,将缠绕线取下,将两侧卡扣取出,然后抽出轴部1,定型部2的各单体结构失去支撑会塌陷,然后再将各瓣单体结构一一抽取出来,此过程操作方便,易于取出且不会伤害织物。
78.在本发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提及的锥角均是指圆锥的轴截面(经过圆锥的轴的截面)的两条母线之间的角。
79.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8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