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间色可分离型异形电缆挤塑外模套的制作方法

2021-12-03 23:2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缆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间色可分离型异形电缆挤塑外模套。


背景技术:

2.需要设计一款二芯(8字形)或多芯的可分离型电缆,要求其中一芯具有间色色条线。而要实现间色的生产,原本的模具设计是在模套正上方(即对应机头上方的间色挤塑机)的位置开引流槽,将间色胶料通过引流槽引流到主色胶料中,与主色胶料共同经过模套廊挤出,形成间色色条。
3.但是该方案存在两个个缺点:(1)当异形(非圆形)电缆的挤塑模具调节偏心时,不仅需要上下左右的调节模套,有时还需要通过旋转模套的方式进行调节,由于原模套上仅一个位置开槽,一旦旋转,间色挤塑机注料位置与槽口发生偏移,无法正常挤塑间色胶料;(2)原本模套的引流槽是直接自上而下导入到模套廊里侧,出口处使得间色胶料先与主色胶料混合后,再经过模套廊进行挤出,间色色条的宽度和位置会受到间色机与主机胶料压力的影响而变化,导致无法精准调节间色色条的宽度、比例和位置,且该方式更加浪费间色胶料,时而因为挤出压力控制不匹配造成间色消失或过深。
4.此外,要实现二芯(或多芯)可分离,原模具是靠降低二芯(或多芯)连接处的宽度,实际分离时采用刀片划开连接处,沿着开口方向撕开。但是,该方案存在三个缺点:(1)连接处若较窄,连接不稳定,生产过程易出现外观不良等现象,连接处若较宽,不易撕开;(2)撕裂前,需用刀片划开10cm以上开口后,用手撕裂,操作繁琐费力且存在危险;(3)撕裂时存在毛边、不整齐、甚至损坏缆芯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间色可分离型异形电缆挤塑外模套,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间色可分离型异形电缆挤塑外模套,包括:
7.模套主体,内具有一端开口的外模腔;
8.出料单元,包括出料主体,所述出料主体与所述模套主体相连,所述出料主体上设有若干模套廊,相邻所述模套廊之间具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的一侧具有向内突出的凸起部,所述模套廊和所述连接通道贯穿所述出料主体并与所述外模腔连通;
9.间色环道槽,呈环形设于所述模套主体的外表面;
10.引流槽,具有引流槽入口和引流槽出口,所述引流槽入口位于所述间色环道槽的内壁上,所述引流槽出口位于所述模套廊的内壁上,所述间色环道槽、所述引流槽、所述模套廊连通;其中,所述模套廊具有进料口,所述引流槽出口远离所述进料口。
11.可选地,所述出料主体的前端面上还具有向内凹陷的旋转定位孔。
12.可选地,所述凸起部的截面为三角形。
13.可选地,所述模套廊为圆柱形。
14.可选地,所述引流槽出口呈弧形。
15.可选地,所述模套主体与所述外模腔均为圆台形,所述模套主体与所述外模腔的外径从所述开口处向所述出料单元递减。
16.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通过在模套主体的外表面设置间色环道槽,将引流槽与间色环道槽、模套廊连通,使得模套在调整偏心时可以360
°
旋转,而间色胶料始终位于间色环道槽内,再通过引流槽挤出,保证了模具的生产效率。
18.2、将引流槽的出口设置在模套廊内壁远离进料口的位置,使得引流槽出口前后均有一定长度的模套廊,那么在主色胶料经过引流槽前方的模套廊挤出后,通过引流槽将间色胶料挤到主色胶料表面,使得间色厚度更加均匀可控,节约了间色胶料。
19.3、通过在连接通道上设置向内突出的凸起部,使得相邻缆芯之间的连接处存在凹槽,便于撕裂,且撕裂口边缘整齐、均匀对称、不伤及两侧缆芯。
20.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间色可分离型异形电缆挤塑外模套的侧面示意图;
22.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间色可分离型异形电缆挤塑外模套的侧面透视图;
23.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间色可分离型异形电缆挤塑外模套的正面示意图;
24.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间色可分离型异形电缆挤塑外模套的后侧示意图。
25.其中:100

间色可分离型异形电缆挤塑外模套,1

模套主体,11

外模腔,111

开口,2

出料单元,21

出料主体,22

模套廊,221

进料口,23

连接通道,231

凸起部,24

旋转定位孔,3

间色环道槽,4

引流槽,41

引流槽入口,42

引流槽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
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9.请参考图1至图4,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间色可分离型异形电缆挤塑外模套100,该外模套100至少包括模套主体1、出料单元2、间色环道槽3以及引流槽4。其中,模套主体1内具有一端开口111的外模腔11,外模腔11用于容置模芯(未图示)。在本实施例中,模套主体1与外模腔11均为圆台形,且模套主体1与外模腔11的外径从开口111处向出料单元2递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模套主体1与外模腔11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比如圆柱形或者不规则形,本技术不对此作限定。
30.常规的间色电缆的生产,是在模套正上方(即对应间色挤塑机)的位置开引流槽,将间色胶料通过引流槽引流到主色胶料中,与主色胶料共同经过模套廊挤出,形成间色色条。若电缆为异形电缆,则当挤塑模具需要调节偏心而旋转模套时,由于原模套上仅一个位置开槽,一旦旋转,间色挤塑机注料位置与槽口发生偏移,就会无法正常挤塑间色胶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模套主体1外表面靠近出料单元2处设置间色环道槽3,使得间色环道槽3呈环形设于模套主体1的外表面上。在实际生产时,间色环道槽3与间色挤塑机(未图示)的注料位置相连,间色胶料从注料位置挤到间色环道槽3内,这样可以确保当模套100旋转时,间色挤塑机注料位置时刻在间色环道槽3内,保证了模套100360
°
旋转也不影响间色色条挤出。
31.除此以外,通过增加了间色环道槽3,使得间色胶料在注入到引流槽4内时压力更加均匀,保证了间色色条的均匀性。
32.出料单元2包括出料主体21,出料主体21位于模套主体1的前端并与模套主体1相连,主色胶料经由模套主体1的外模腔11、间色胶料经由间色环道槽3以及引流槽4后一起从出料主体21上挤出,形成间色电缆。具体的,出料主体21上设有若干模套廊22,模套廊22贯穿出料主体21并与外模腔11连通,与此同时,模套廊22还与引流槽4以及间色环道槽3连通,主色胶料和间色胶料从模套廊22中挤出。可选地,模套廊22的数量不唯一,可以为两个,也可以为两个以上。当模套廊22的数量为两个时,间色电缆为二芯电缆;当模套廊22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间色电缆为多芯电缆。在本实施例中,模套廊22为圆柱形,使得从模套廊22内挤出的胶料更加均匀。
33.相邻模套廊22之间具有连接通道23,当生产完成后,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将相邻缆芯撕开。为了方便将相邻缆芯撕开,传统的做法是降低相邻缆芯之间的连接脖子的宽度,在实际分离时采用刀片划开连接脖子,沿着开口方向撕开即可。但是,上述做法存在以下缺陷:(1)若连接脖子的宽度较窄,则会导致连接不稳定,生产过程易出现外观不良等现象;若连接脖子的宽度较宽,则不易撕开;(2)撕裂前,需用刀片划开10cm以上开口后,用手撕裂,操作繁琐费力且存在危险;(3)撕裂时可能会存在毛边、不整齐、甚至损坏缆芯的风险。为了
解决上述缺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连接通道23的一侧设有向内突出的凸起部231,连接通道23贯穿出料主体21并与外模腔11连通,对应的,成型后的连接脖子上就会具有向内凹陷的凹槽,如此,只需在凹槽处对电缆进行撕裂,即可轻松撕开。
34.可选地,为了能够更加轻松的撕裂电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凸起部231的截面设置为三角形。
35.引流槽4具有引流槽入口41和引流槽出口42,引流槽入口41位于间色环道槽3的内壁上,引流槽出口42位于模套廊22的内壁上,间色环道槽3、引流槽4、模套廊22连通,用于将间色胶料从间色环道槽3,经过引流槽4,最终挤出到模套廊22内。引流槽出口42呈弧形设置在模套廊22的内壁上。在本实施例中,引流槽出口42的宽度可根据具体需求具体设置,引流槽出口42的宽度较宽,对应的,间色色条的宽度就会较宽,引流槽出口42的宽度较窄,对应的,间色色条的宽度就会较窄。除此之外,引流槽出口42的位置也不唯一,可根据具体需求具体设置,本技术不对此作限定。
36.为了保证间色胶料与主色胶料不会混合,提高产品的合格率,以及更加精准的控制间色色条的宽度、厚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模套廊22具有进料口221,将引流槽出口42设置在远离进料口221处,使得引流槽出口42前后均有一定长度的模套廊22,那么在主色胶料经过引流槽出口42前方的模套廊22挤出后,通过引流槽出口42将间色胶料挤到主色胶料表面薄薄一层。
37.传统的调整模套和模芯偏芯的方法只能通过旋转模芯或者在安装时注意,而不能旋转模套,使得偏芯的调整过程多余繁琐。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出料主体21的前端面上设有向内凹陷的旋转定位孔24,在调整偏芯时,只需要使用工具卡在旋转定位孔24内,就可以轻松对模套100进行旋转,从而进行偏芯的调整。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定位孔24的数量设置为两个。
38.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9.1、通过在模套主体的外表面设置间色环道槽,将引流槽与间色环道槽、模套廊连通,使得模套在调整偏心时可以360
°
旋转,而间色胶料始终位于间色环道槽内,再通过引流槽挤出,保证了模具的生产效率。
40.2、将引流槽的出口设置在模套廊内壁远离进料口的位置,使得引流槽出口前后均有一定长度的模套廊,那么在主色胶料经过引流槽前方的模套廊挤出后,通过引流槽将间色胶料挤到主色胶料表面,使得间色厚度更加均匀可控,节约了间色胶料。
41.3、通过在连接通道上设置向内突出的凸起部,使得相邻缆芯之间的连接处存在凹槽,便于撕裂,且撕裂口边缘整齐、均匀对称、不伤及两侧缆芯。
42.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