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发动机冷却水套及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2021-12-01 10:1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具体涉及发动机冷却水套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2.发动机的可靠性影响着车辆的可靠性,热负荷是影响发动机可靠性和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发动机受热零部件的温度过高,就可能发生烧蚀、变形、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下降。因此,发送机高温零部件的冷却是极其必要的,水套内冷却水的流动会将高温零部件的热量带走,冷却液的流动方式直接影响发动机温度分布。为了防止局部受热部件温度过高,应该让水套内冷却液分布达到最优,在高温部件附近流速要保持较大水平,而冷却需求较小的部位则不需要追求较大流速,其他部位温度要均匀分布。水套流阻的大小直接影响冷却系统流量需求,如果流阻偏大,系统所需流量较大,进而需要的水泵功率较大,最终会增加发动机油耗。
3.现有的冷却水套在缸体水套与缸盖水套之间一般只开设一个冷却水水道用于将缸体水套内的冷却水输送至缸盖水套,该设计方案导致冷却水的流阻偏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水套,解决的技术问题:传统水套的冷却水流阻大。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冷却水套,包括缸体水套、缸盖水套以及设在所述缸体水套与缸盖水套之间的气缸垫;
6.所述缸体水套在靠近发动机前端的部位设有缸体水套进水口,在靠近所述缸体水套进水口的部位设有缸体水套主出水口,所述缸体水套在靠近发动机后端的部位设有缸体水套后端出水口,所述缸体水套还另设有多个缸体水套副出水口;
7.所述气缸垫在靠近发动机前端的部位设有气缸垫前端主水孔,所述气缸垫在靠近发动机后端的部位设有气缸垫后端水孔,所述气缸垫还另设有多个气缸垫副水孔;
8.所述缸盖水套包括缸盖水套下层水套和缸盖水套上层水套;
9.所述缸盖水套下层水套在靠近发动机前端的部位设有缸盖水套下层前端主进水口,在靠近发动机后端的部位设有缸盖水套下层后端进水口,所述缸盖水套下层水套还另设有缸盖水套下层副进水口;
10.所述缸盖水套上层水套在靠近发动机后端的部位设有缸盖水套出水口;
11.所述缸体水套主出水口与气缸垫前端主水孔相互对应配合,并与所述缸盖水套下层前端主进水口连通;所述缸体水套后端出水口与气缸垫后端水孔相互对应配合,并与所述缸盖水套下层后端进水口连通;所述缸体水套副出水口与气缸垫副水孔相互对应配合,并与所述缸盖水套下层副进水口一一对应连通;
12.在靠近所述缸盖水套的碗堵位置处开设有用于将所述缸盖水套下层水套的冷却水输送至所述缸盖水套上层水套的缸盖水套过水孔。
13.优选地,所述缸体水套副出水口、气缸垫副水孔、缸盖水套下层副进水口皆开设在靠发动机进气侧。
14.优选地,所述缸盖水套上层水套在靠近发动机排气侧的部位开设有多个缸盖水套导流孔。
15.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的发动机冷却水套。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达到的有益技术效果陈述如下:由于在缸体水套、气缸垫、缸盖水套下层水套分别新增设了多个缸体水套副出水口、气缸垫副水孔、缸盖水套下层副进水口,有效降低冷却水的流阻,降低了整个冷却系统的水流量,提高了发动机功率,降低发动机油耗;另外,缸盖水套上层水套在靠近发动机排气侧的部位开设有多个缸盖水套导流孔,可有效引导冷却水靠近缸盖水套上层水套中间位置由发动机前端流至发动机后端。
附图说明
17.图1为缸体水套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气缸垫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缸盖水套下层水套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缸盖水套侧向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缸盖水套上层水套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缸体水套;2—气缸垫;3—缸盖水套下层水套;4—缸盖水套上层水套;11—缸体水套进水口;12—缸体水套后端出水口;13—缸体水套副出水口;14—缸体水套主出水口;21—气缸垫前端主水孔;22—气缸垫后端水孔;23—气缸垫副水孔;31—缸盖水套下层前端主进水口;32—缸盖水套下层后端进水口;33—缸盖水套下层副进水口;34—火花塞冷却区;35—鼻梁冷却区;41—碗堵;42—碗堵;43—排气歧管冷却区;44—缸盖水套导流孔;45—缸盖水套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4.首先对附图中的字母代表的含义进行说明:a—发动机前端;b—发动机后端;c—发动机进气侧;d—发动机排气侧。
25.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发哦登记冷却水套,包括缸体水套1、缸盖水套以及设在缸体水套与缸盖水套之间的气缸垫2;
26.缸体水套1在靠近发动机前端的部位设有缸体水套进水口11,在靠近缸体水套进水口11的部位设有缸体水套主出水口14,缸体水套1在靠近发动机后端的部位设有缸体水套后端出水口12,缸体水套1还另设有多个缸体水套副出水口13;
27.气缸垫1在靠近发动机前端的部位设有气缸垫前端主水孔21,气缸垫1在靠近发动机后端的部位设有气缸垫后端水孔22,气缸垫1还另设有多个气缸垫副水孔23;
28.缸盖水套包括缸盖水套下层水套3和缸盖水套上层水套4;
29.缸盖水套下层水套3在靠近发动机前端的部位设有缸盖水套下层前端主进水口31,在靠近发动机后端的部位设有缸盖水套下层后端进水口32,缸盖水套下层水套3还另设
有缸盖水套下层副进水口33;
30.缸盖水套上层水套4在靠近发动机后端的部位设有缸盖水套出水口45;
31.缸体水套主出水口14与气缸垫前端主水孔21相互对应配合,并与缸盖水套下层前端主进水口31连通;缸体水套后端出水口12与气缸垫后端水孔22相互对应配合,并与缸盖水套下层后端进水口32连通;缸体水套副出水口13与气缸垫副水孔23相互对应配合,并与缸盖水套下层副进水口33一一对应连通;
32.在靠近缸盖水套的碗堵41,42位置处开设有用于将所述缸盖水套下层水套3的冷却水输送至缸盖水套上层水套4的缸盖水套过水孔。
33.在本实施例中,缸体水套副出水口13、气缸垫副水孔23、缸盖水套下层副进水口33皆开设在靠发动机进气侧。
34.在本实施例中,缸盖水套上层水套4在靠近发动机排气侧的部位开设有多个缸盖水套导流孔44。
35.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的发动机冷却水套。
36.冷却水通过缸体水套进水口11进入缸体水套1,经过环形结构的水道冷却缸体,从缸体水套主出水口14、缸体水套副出水口13、缸体水套后端出水口12分别对应经过气缸垫2的气缸垫前端主水孔21、气缸垫副水孔23、气缸垫后端水孔22进入缸盖水套;缸体水套主出水口14、缸体水套副出水口13、缸体水套后端出水口12的冷却水分别对应流向缸盖水套下层水套3的缸盖水套下层前端主进水口31、缸盖水套下层副进水口33、缸盖水套下层后端进水口32,然后通过缸盖水套过水孔流入缸盖水套上层水套4,并最终从缸盖水套出水口45流出。
37.缸体水套1的冷却水主要流向为发动机前端至后端,缸盖水套下层的冷却水主要流向为发动机后端至前端,缸盖水套上层的冷却水主要流向为发动机前端至后端,最终从缸盖上层的缸盖水套出水口45流出,缸盖水套下层水套3的冷却水经过缸盖水套过水孔流向缸盖水套上层水套4。
38.本实施例中的发动机为三缸增压、集成排气歧管发动机,本冷却水套主要的冷却区域为鼻梁冷却区35、火花塞冷却区34、排气歧管冷却区43、发动机排气侧、发动机进气侧。
39.整个水套流阻很低,常规三缸机水套流阻大约60kpa,本实用新型的流阻水套流阻约为21kpa,是常规三缸机水套流阻德 30%,降低了水套的总流量,减少了冷却系统循环所需要的输入功,且降低水泵的扬程,同时提高了水套的进出水温差,加快冷机热车,提高发动机功率,改善冷启动排放,且各缸的流速均匀,发动机不会出现局部的高温。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