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适用于敞开式驾驶室的座椅的制作方法

2021-11-30 00:1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敞开式驾驶室的座椅。


背景技术:

2.散装货物装载机又名行李传送车,是为航空器装卸行李、包裹等散件货物的机场专用地面设备。航空器的货舱门相对于机场地面普遍较高,机场地面的行李或包裹不便运送到航空器货舱内,航空器上的行李或包裹也不便卸载到地面,因此需要行李传送的专业设备。
3.为了使得散装货物装载机驾驶室的视野较广,因此会将驾驶室设计为敞开式的。驾驶室设计为敞开式后由于不具有防水功能,不能采用封闭式驾驶室那种软坐垫,因此需要重新设计一款适用于敞开式驾驶室的座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为了扩大散装货物装载机的视野将驾驶室设计成了敞开式的,但是现有的软坐垫座椅不具有防水功能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敞开式驾驶室的座椅。
5.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适用于敞开式驾驶室的座椅,包括本体、调节组件、减震组件和支架,所述减震组件安装在驾驶室底板上,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减震组件上,所述调节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本体安装在所述调节组件上,所述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本体的位置,所述减震组件包括下减震胶、上减震胶和减震压板,所述支架位于所述上减震胶与所述下减震胶之间,所述减震压板位于所述上减震胶上,所述减震组件通过螺栓安装在驾驶室底板上;所述本体包括骨架、背板和座板,所述骨架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背板和所述座板均安装在所述骨架上,所述背板和所述座板上均开设有漏水孔。
7.优选的,所述背板呈圆弧形,所述座板也呈圆弧形,且座板的中部比两侧位置低。背板的中部向后凸出,座板的中部向下凹陷,这样的设计更符合人体工学,也方便流水。
8.优选的,调节组件包括第一下滑轨、第二下滑轨和调节手柄,所述骨架的底部安装有第一上滑轨和第二上滑轨,所述第一上滑轨位于所述第一下滑轨内,所述第二上滑轨位于所述第二下滑轨内,所述调节手柄与所述第一上滑轨连接。通过调节手柄拉动第一上滑轨运动从而带动本体移动,通过在第一下滑轨上设置多个调节齿从而可以方便控制本体的位置。
9.优选的,所述骨架的两侧设有加强板。通过加强板将骨架的底部和后部连接,从而增加骨架的强度。
10.优选的,所述加强板上设有安装孔,通过安装孔可以安装安全带。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背板和座板上均设有漏水孔,这样就可以直接将水漏掉,同时为了使得座椅坐上去不会那个硬,因此在本体的底部安装了减震组件,支架穿过减震组件,然后通过螺栓将减震组件安装到驾驶室底板上,
从而使得本体没有那么硬,减震组件通过上减震胶、下减震胶本身具有的弹性使得本体具有一定的减震功能,增强驾乘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敞开式驾驶室的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图1的前视图;
14.图3为图1的右视图;
15.图4为图3中a的放大图;
16.图5为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标记:1

本体,2

第一下滑轨,3

支架,4

驾驶室底板,5

减震组件,6

第二下滑轨,7

骨架,8

背板,9

座板,10

加强板,11

下减震胶,12

上减震胶,13

减震压板,14

调节手柄,15

安装孔,16

第一上滑轨,17

第二上滑轨,18

漏水孔,19

卡槽,20

卡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2.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敞开式驾驶室的座椅,包括本体1、调节组件、减震组件5和支架3,所述减震组件5安装在驾驶室底板4上,所述支架3安装在所述减震组件5上,所述调节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架3上所述本体1安装在所述调节组件上。
23.所述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本体1的位置,所述减震组件5包括下减震胶11、上减震胶12和减震压板13,所述支架3位于所述上减震胶12与所述下减震胶11之间,所述减震压板13位于所述上减震胶12上,所述减震组件5通过螺栓安装在驾驶室底板4上。相当于下减震胶11与驾驶室底板4接触,支架3安装在下减震胶11上,然后在上面设有上减震胶12和减震压板13,螺栓依次穿过减震压板13、上减震胶12、支架3、下减震胶11和驾驶室底板4后固定。
24.所述本体1包括骨架7、背板8和座板9,所述骨架7安装在所述支架3上,所述背板8和所述座板9均安装在所述骨架7上,所述背板8和所述座板9上均开设有漏水孔18。背板8和底板均呈圆弧形设计,背板8是向后凸出的,座板9是向下凹陷的。在骨架7的两侧安装有加
强板10,通过加强板10将骨架7的底部和背部连接,这样可以增强骨架7的强度,通过还可以在两个加强板10上设置安装孔15,这样就可以通过安装孔15安装安全带了。
25.如图5所示,调节组件包括第一下滑轨2、第二下滑轨6和调节手柄14,所述骨架7的底部安装有第一上滑轨16和第二上滑轨17,所述第一上滑轨16位于所述第一下滑轨2内,所述第二上滑轨17位于所述第二下滑轨6内,所述调节手柄14与所述第一上滑轨16连接。在第一下滑轨2的侧面间隔设有多个卡槽19,在调剂手柄14上设有卡齿20,通过拨动调节手柄14后,卡齿20脱离卡槽19,从而第一上滑轨16和第二上滑轨17带动本体滑动,调节到位后卡齿20卡入到对应的卡槽19内进行限位固定。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