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胎面辅机后压辊的制作方法

2021-11-30 00:1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轮胎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胎面辅机后压辊。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壮大,对轮胎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子午线轮胎在使用性能等方面具有的优越性能,使子午线轮胎市场的需求量大幅度的提高,从而国内各轮胎厂不断增大子午线轮胎的生产能力。随着子午线轮胎生产能力增大,子午线轮胎出现了一些严重影响质量的问题。其中,胎冠部位的气泡是严重影响子午线轮胎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胎冠部位是由不同的半成品部件组成,在压合过程中易产生气泡。
3.现有的辅机后压辊分为两种结构,一种为纺锤形,中间部位凸起且比较尖锐,压合时只是中间部位进行有效压合,边部气泡未得到压合,气体未排除。另一种后压辊宽度较宽,直接将胎面边部与带束层压合,胎面肩内点无法压合,气泡无法排出导致冠泡。此外,同一台成型机生产不同型号胎胚时,由于不同型号的胎面尺寸及形状差异大,导致后压辊无法满足排气要求,产生胎冠气泡。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胎面辅机后压辊。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胎面辅机后压辊,包括辊体,所述辊体包括中间体、第一调节体和第二调节体,所述第一调节体、第二调节体分别对称的位于中间体两侧,且第一调节体位于中间体与第二调节体之间,所述第一调节体由多个子调节体组件,所述第二调节体的端部设有倒角。
7.进一步,所述多个子调节体的宽度相同,相邻的子调节体之间相互贴合。
8.进一步,所述多个子调节体之间相互独立,便于增减子调节体的数量。
9.优选的,所述子调节体设为片状结构。
10.进一步,所述中间体与第一调节体的宽度和等于胎面中间平台的宽度。
11.进一步,所述倒角的角度等于胎面肩内斜坡角度,根据胎面肩内斜坡角度选择不同角度的第二调节体。
12.进一步,所述第二调节体远离中间体的一侧设有紧固螺母,用于将辊体固定于辊轴上。
13.进一步,所述中间体、第一调节体、第二调节体与辊轴均可拆卸连接。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辊体由一体式结构变为分体式结构,以匹配胎面中间平台和肩内斜坡,提高压合效果,避免产生冠泡现象。
16.2、通过调节子调节体的数量调整辊体宽度,通过选择不同角度的第二调节体调整辊体倒角角度,以满足不同型号的胎面压合要求,适用范围广。
17.3、仅需松开两侧的紧固螺母,便可以增减子调节体的数量、替换不同角度的第二
调节体,快速匹配胎面形状。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与胎面的压合装配示意图。
20.附图中:1

中间体、2

第一调节体、3

第二调节体、4

辊轴、5

紧固螺母、6

子调节体、7

倒角、8

胎面中间平台、9

胎面肩内斜坡。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词,例如“上”“下”“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词是用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创造。
22.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3.实施例一:
24.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胎面辅机后压辊,包括辊体,且辊体由一体式结构变为分体式结构。具体的,辊体包括中间体1、第一调节体2和第二调节体3,所述第一调节体2、第二调节体3分别对称的位于中间体1两侧,也就是说,第一调节体2、第二调节体3分别设有2个。同时,所述第一调节体2位于中间体1与第二调节体3之间。也就是说,辊体由左向右依次包括第二调节体、第一调节体、中间体、第一调节体、第二调节体。
25.所述第一调节体2由多个子调节体6组件,所述多个子调节体6的宽度相同,相邻的子调节体6之间相互贴合。同时,所述多个子调节体6之间相互独立,便于增减子调节体6的数量。也就是说,每个子调节体6均作为独立的个体,相邻的子调节体6之间不存在硬件连接,便于装配和装卸。优选的,所述子调节体6设为片状结构。为了匹配胎面形状,所述中间体1与第一调节体2的宽度和等于胎面中间平台8的宽度。
26.所述第二调节体3的端部设有倒角7,相应的,为了匹配胎面形状,所述倒角7的角度等于胎面肩内斜坡9角度,也就是说,可以根据胎面肩内斜坡9角度选择不同角度的第二调节体3。
27.此外,所述第二调节体3的外侧设有紧固螺母5,所述外侧为第二调节体3远离中间体1的一侧,也就是说,紧固螺母5相对称的设有2个。在2个紧固螺母5的夹持作用下,将中间体1、第一调节体2和第二调节体3集成为一体形成辊体,并将辊体固定于辊轴4上。相对应的,辊轴4表面设有与紧固螺母5相匹配的外螺纹。同时,为了便于装配和拆卸,所述中间体1、第一调节体2、第二调节体3与辊轴4均可拆卸连接。
28.综上所述,通过设置中间体1、第一调节体2和第二调节体3,以匹配胎面中间平台8和胎面肩内斜坡9,提高压合效果,避免产生冠泡现象。松开两侧的紧固螺母5,通过调节子调节体6的数量调整辊体宽度,通过选择不同角度的第二调节体3调整辊体倒角角度,快速匹配胎面形状,以满足不同型号的胎面压合要求,适用范围广。
29.实施例二:
3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不同的是:
31.胎面中间平台8的宽度为90mm,胎面肩内斜坡9的角度为7.6
°

32.为了匹配上述胎面形状,所述中间体1的宽度为60mm,子调节体6的宽度为15mm,子调节体6的数量为2,倒角7的角度为7.6
°

33.当后压辊压合其他型号的胎面时,通过增减子调节体6的数量调整辊体宽度,通过选择不同角度的第二调节体3调整辊体倒角角度,即可。
34.实施例三:
3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不同的是:
36.辊轴4开设多个通孔,通孔与定位销配合,将中间体1、第一调节体2和第二调节体3集成为一体形成辊体,并将辊体固定于辊轴4上。同时,为了提高辊体的整体性,当辊体和与其最近的通孔之间仍然存在间隙时,可在辊轴4上套设固定块,以填充补齐所述间隙。相对应的,固定块与辊轴4可滑动连接,并且保证固定块不与胎面接触,避免影响压合效果。
37.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胎面辅机后压辊,包括辊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辊体包括中间体、第一调节体和第二调节体,所述第一调节体、第二调节体分别对称的位于中间体两侧,且第一调节体位于中间体与第二调节体之间,所述第一调节体由多个子调节体组件,所述第二调节体的端部设有倒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面辅机后压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子调节体的宽度相同,相邻的子调节体之间相互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胎面辅机后压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子调节体之间相互独立,便于增减子调节体的数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胎面辅机后压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调节体设为片状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所述的胎面辅机后压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体与第一调节体的宽度和等于胎面中间平台的宽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胎面辅机后压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的角度等于胎面肩内斜坡角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胎面辅机后压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体远离中间体的一侧设有紧固螺母,用于将辊体固定于辊轴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胎面辅机后压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体、第一调节体、第二调节体与辊轴均可拆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胎面辅机后压辊,包括辊体,所述辊体包括中间体、第一调节体和第二调节体,所述第一调节体、第二调节体分别对称的位于中间体两侧,且第一调节体位于中间体与第二调节体之间,所述第一调节体由多个子调节体组件,所述第二调节体的端部设有倒角,本实用新型中辊体由一体式结构变为分体式结构,以匹配胎面中间平台和肩内斜坡,提高压合效果,避免产生冠泡现象。避免产生冠泡现象。避免产生冠泡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孙吉邦 孙小丹 勇乐 李金生 李嘉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23
技术公布日:2021/11/2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