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批量操作的医疗检验袋的制作方法

2021-11-29 19:3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检验袋领域,具体指有一种可批量操作的医疗检验袋。


背景技术:

2.在医疗检测领域中,需要用医疗检验袋来装待测组织样品。现有的医疗检验袋大都是所述袋口处热压有用于封口区的锁紧骨条,用手将锁紧骨条压紧即可将袋口密封。同时,医疗检测袋还设置有易撕开口,便于后续工作人员直接将检测袋撕开即可取出待测组织样品。
3.随着待检测组织样品的增多,工作人员每天要撕开的检测袋也日益增多,传统的医疗检测袋一次只能撕开一个,如果需要多个检测袋一同撕开,则需要工作人员将检测袋的易撕开口对其再施力,影响工作效率。
4.针对上述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可批量操作的医疗检验袋是本实用新型研究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可批量操作的医疗检验袋,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可批量操作的医疗检验袋,包含第一袋体,所述第一袋体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密封机构,
8.所述第一袋体设置有第一易撕开口,所述第一袋体对应所述第一易撕开口的外围设置封口区,所述封口区的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一袋体的边缘,所述封口区将所述第一易撕开口与所述第一袋体的内部隔离。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易撕开口为锯齿形,所述封口区为u字形,且所述封口区的开口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袋体的边缘。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易撕开口对应锯齿形的侧端与所述封口区对应u字形的侧端之间的距离定义为d1,d1为2

5mm。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易撕开口对应锯齿形的顶端与所述封口区对应u字形的底端之间的距离定义为d2,d2>d1。
12.进一步地,d2为5

10mm。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袋体的一面设置有第二袋体,所述第二袋体对应所述第一易撕开口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易撕开口,所述第二易撕开口的顶端处设置撕开引导线。
14.进一步地,所述撕开引导线为点断线。
15.进一步地,所述撕开引导线为直线结构。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袋体包含上袋面和下袋面,所述上袋面的下部分覆盖所述下袋面的上端。
17.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效果和/或优点:
18.操作人员只需要简单的对准若干个第一袋体,并且对第一袋体对应第一易撕开口的上下两部分施力,由于封口区设置于第一易撕开口的外围,因此多个第一袋体的受力点容易汇集在封口区的开口部;并且,开口部大于第一易撕开口,因此第一袋体的受力点会在封口区汇集后再次集中到第一易撕开口处。操作人员施力撕开多个第一袋体时,多个第一袋体先分别从第一易撕开口处裂开,再向封口区的闭合端延伸,最终冲破封口的闭合端从而将多个第一袋体同时撕开,取出内部的物品。
19.本实用新型封口区的开口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袋体的边缘,可以与相应的模具一起直接将上袋面和下袋面组合开设第一易撕开口并烫设封口区以及密封烫设上袋面和下袋面的三个边形成袋体,只需要一次工序即可完成。
20.本实用新型的引导线可以在撕开的过程中引导撕开的裂痕沿着引导线的方向延伸,使撕开痕迹整齐。
21.应当明白,本实用新型的上文的概述和下面的详细说明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且意在提供对如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22.图1为第一袋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第一易撕开口和封口区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第二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实施例一的结构拆分图。
26.图5为实施例一的工作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现将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8.参考图1

4,一种可批量操作的医疗检验袋,包含第一袋体1,所述第一袋1体设置有开口101,所述开口101处设置有密封机构102,本实施例中,第一袋体1的三边热封形成具有容纳功能的袋体结构,第一袋体1的第四边留有所述开口101,用于装入物品。
29.所述第一袋体1设置有第一易撕开口103,所述第一袋体1对应所述第一易撕开口103的外围设置封口区104,所述封口区104的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一袋体1的边缘,所述封口区104将所述第一易撕开口103与所述第一袋体1的内部隔离。
30.参考图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易撕开口103为锯齿形,所述封口区104为u字形,且所述封口区104的开口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袋体1的边缘。所述第一易撕开口103对应锯齿形的侧端与所述封口区104对应u字形的侧端之间的距离定义为d1,d1为2

5mm。所述第一易撕开口103对应锯齿形的顶端与所述封口区104对应u字形的底端之间的距离定义为d2,d2>d1,d2为5

10mm。具体地,本实施例中,d1为3mm,d2为8mm。
31.本实施例中,第一易撕开口103为锯齿形,可以方便操作人员撕开,同时所述封口区104的开口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袋体1的边缘,可以与相应的模具一起直接将上袋面和下袋面组合开设第一易撕开口103并烫设封口区104以及密封烫设上袋面和下袋面的三个边形
成袋体,只需要一次工序即可完成。
32.同时,封口区4是围设在第一易撕开口103的外围的,通过第一易撕开口103对应锯齿形的侧端与所述封口区104对应u字形的侧端之间的距离定义为d1且d1为2

5mm这样的结构特征,操作人员可以更好地在撕裂的过程中,先将多个第一袋体的受力分散到封口区104的开口处,再汇聚到第一易撕开口103的顶端处。同时,使用者在打开第一袋体1往内部装入物品时,封口区4的d2>d1,d2为3

8mm这样的结构还能防止使用者打开速度过快将封口区104撑破,又能保证封口区104又足够的空间热封在第一易撕开口103的外围,防止出现泄露等情况。
3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袋体1的一面设置有第二袋体2,所述第二袋体2对应所述第一易撕开口103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易撕开口201,所述第二易撕开口201的顶端处设置撕开引导线202。
34.进一步地,所述撕开引导线202为点断线。
35.进一步地,所述撕开引导线202为直线结构。
3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袋体2包含上袋面21和下袋面22,所述上袋面21的下部分覆盖所述下袋面22的上端。
37.本实施例中,第二袋体2是一层薄膜,其与第一袋体1的边缘贴合在一起,与第一袋体1其中的一面一同组成第二袋体2。第二袋体2设置的引导线202可以在撕开的过程中引导撕开的裂痕沿着引导线202的方向延伸。
38.本实施例中,第一易撕开口103的结构较小,且设置于第一袋体1的上半部分靠近密封机构102的位置,更具体地,设置于密封机构102下端4

5cm处,此距离范围内,沿着引导线202撕开第一袋体1时,所述密封机构102可以作为第一袋体1受力的一个施力点,更容易撕开。
39.封口区104将第一易撕开口103围挡,并且封口区104将第一袋体1的两面密封贴合,从而围挡在第一易撕开口103的外围并且密封第一袋体1的内部,防止第一袋体1内部的空气或物品从第一易撕开口103泄漏。参考图5,操作人员只需要简单的对准若干个第一袋体1,并且对第一袋体1对应第一易撕开口103的上下两部分施力,由于封口区104设置于第一易撕开口103的外围,因此多个第一袋体1的受力点容易汇集在封口区104的开口部;并且,开口部大于第一易撕开口103,因此第一袋体1的受力点会在封口区104汇集后再次集中到第一易撕开口103处。操作人员施力撕开多个第一袋体1时,多个第一袋体1先分别从第一易撕开口103处裂开,再向封口区104的闭合端延伸,最终冲破封口区104的闭合端从而将多个第一袋体1同时撕开,取出内部的物品。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