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具有防退功能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21:0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退功能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发品,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走进我们的生活,电子产品内部的电子元件通常通过连接器相连,连接器是一种以电气方式连接电线、电路板或其他电路元件的连接装置,其功能在于提供可分离的接口来连接电子系统内部的两个子系统,使其两者之间能够实现信号或电力传输,因此,连接器广泛地运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
3.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金属外壳,金属外壳套设在绝缘本体的外周,绝缘本体的每个侧壁上均设有凸台,金属外壳的各个侧壁上设置有所述凸台一一对应的卡孔,金属外壳上的卡孔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增加人力进行冶具压入,同时需要在金属外壳的制作模具上增加下料缺口形成卡孔结构、以及在绝缘本体的制作模具上增加与凸台结构对应的模具结构以形成凸台结构,从而导致连接器中的绝缘本体和金属外壳的模具结构复杂、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防退功能的连接器,用于解决现有的连接器中的绝缘本体和金属外壳的模具结构复杂、且成本高的问题。
5.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具有防退功能的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金属外壳、若干个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细长插槽、以及分别位于所述插槽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其中在所述第二侧壁上形成有若干端子收容槽,所述端子收容槽用于容纳并固定所述导电端子;所述金属外壳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外围,所述金属外壳对应所述第一侧壁处形成有一挂钩结构,所述挂钩结构挂设在所述第一侧壁上。
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挂钩结构为倒u型挂钩,所述第一侧壁位于所述倒u型挂钩形成的u型槽内。
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倒u型挂钩靠近所述插槽的侧壁上设置有一指状弹片,所述指状弹片的自由端朝上、且朝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倾斜。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朝向所述插槽的壁面上形成有一凹槽,所述指状弹片的自由端卡接于所述凹槽内。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壁的外壁面上设有一凸起,所述凸起的水平投影为t型,所述金属外壳设置有与所述t型凸起对应的缺口,所述缺口卡接于所述t型凸起的小端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均具有对接部、尾部、以及连接所述对接部与所述尾部的基部。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接部为u形弹性结构、且暴露于所述插槽中,所述尾部伸出所述绝缘本体外。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部呈l型,所述l型基部具有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竖直段远离所述水平段的一端与所述对接部连接,所述水平段远离所述竖直段的一端与所述尾部连接。
13.本技术中的连接器通过在金属外壳与绝缘本体的第一侧壁相对应的侧壁上设置挂钩结构,即仅在金属外壳的一个侧壁上设置挂钩结构,并且通过该挂钩结构进而将金属外壳挂设在第一侧壁上,相较于现有技术,无需在金属外壳的四周设置卡孔结构,同理,也无需在绝缘本体设置凸台结构,进而降低了金属外壳和绝缘本体的制作模具的结构复杂度,以及上述模具的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技术中的连接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中的a

a截面的截面图,以清楚的示出指状弹片与凹槽之间的配合关系;
16.图3为本技术连接器中绝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技术连接器中金属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技术连接器中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19.本技术说明书附图中的主要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0.10

绝缘本体;101

插槽;102

第一侧壁;1021

凹槽;1022

凸出部;103

第二侧壁;1031

凸起;20

金属外壳;201

挂钩;202

指状弹片;203

缺口;30

导电端子;301

对接部;302

尾部;303

基部。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3.图1为本技术中的连接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

a截面的截面图,以清楚的示出指状弹片与凹槽之间的配合关系;图3为本技术连接器中绝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连接器中金属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图4,本技术提供的具有防退功能的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0、金属外壳20、若干个导电端子30,所述绝缘本体10具有一细长插槽101、以及分别位于所述插槽101两侧的第一侧壁102和第二侧壁103,其中在所述第二侧壁103上形成有若干端子收容槽,所述端子收容槽用于容纳并固定所述导电端子30;所述金属外壳20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0的外围,所述金属外壳20对应所述第一侧壁102处形成有一挂钩结构,所述挂钩结构挂设在所述第一侧壁102上。
24.本技术中的连接器通过在金属外壳20与绝缘本体10的第一侧壁102相对应的侧壁上设置挂钩结构,即仅在金属外壳20的一个侧壁上设置挂钩结构,并且通过该挂钩结构进
而将金属外壳20挂设在第一侧壁102上,相较于现有技术,无需在金属外壳20的四周设置卡孔结构,同理,也无需在绝缘本体10设置凸台结构,进而降低了金属外壳20和绝缘本体10的制作模具的结构复杂度,以及上述模具的制作成本。
25.其中,上述若干导电端子30排成一排、且并列分布在若干端子收容槽中。
2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挂钩结构为倒u型挂钩201,所述第一侧壁102位于所述倒u型挂钩201形成的u型槽内,从而无需更改绝缘本体10的制作模具结构,只需要更改金属外壳20的制作模具结构即可实现,进一步降低了连接器的制作模具的结构复杂程度。
27.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挂钩201结构为u型挂钩201、且u型挂钩201的开口朝下。
28.其中,所述倒u型挂钩201具有一外侧壁、一内侧壁、以及一连接所述外侧壁和所述内侧壁的连接侧壁,所述内侧壁靠近所述插槽101,所述第一侧壁102位于所述倒u型挂钩201形成的u型槽内,所述外侧壁和所述内侧壁之间的水平距离等于或略小于所述第一侧壁102的厚度,以保证金属外壳20套设在绝缘本体10上时金属外壳20不会沿着第一侧壁102的厚度方向晃动,使得金属外壳20与绝缘本体10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可靠。
2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倒u型挂钩201靠近所述插槽101的侧壁上设置有一指状弹片202,所述指状弹片202的自由端朝上、且朝靠近所述第一侧壁102的方向倾斜,由于金属外壳20在安装时,是从绝缘本体10的上方开设逐渐套设于绝缘本体10的外周,即在安装时指状弹片202的固定端先于第一侧壁102接触,随着外力的介入,所述金属外壳20逐渐向下移动,所述指状弹片202在绝缘本体10的第一侧壁102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形变,向靠近插槽101的方向倾斜,进而保证指状弹片202不会在安装的过程中发生损坏。
30.基于上述实施例,为了保证指状弹片202的连接可靠性,所述第一侧壁102朝向所述插槽101的壁面上形成有一凹槽1021,所述指状弹片202的自由端卡接于所述凹槽1021内。
31.此外,由于绝缘本体10为一长条状结构,上述第一侧壁102和第二侧壁103均为所述绝缘本体10的长边,为了保证金属外壳20与绝缘本体10之间连接可靠,上述倒u型挂钩201有两个,对应的上述指状弹片202也有两个。
32.基于上述实施例,两个指状弹片202位于两个倒u型挂钩201之间,从而使得通过一个相对较大的凹槽1021即可实现两个指状弹片202的卡接,无需在第一侧壁102朝向所述插槽101的壁面上开设两个凹槽1021,以保证绝缘本体10的结构较为简单、且便于制作。
33.再者,在绝缘本体10的第一侧壁102上与凹槽1021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一凸出部1022,该凸出部1022能够隔开两个所述倒u型挂钩201,并且能够防止倒u型挂钩201沿着第一侧壁102左右移动。
34.示例地,上述凸出部1022设置在第一侧壁102的外表面上。
3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壁103的外壁面上设有一凸起1031,所述凸起1031的水平投影为t型,所述金属外壳20设置有与所述t型凸起1031对应的缺口203,所述缺口203卡接于所述t型凸起1031的小端和所述第二侧壁103之间,以保证金属外壳20的安装更加稳固可靠。
36.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缺口203的宽度与所述t型凸起1031的小端的宽度相适应,保证金属外壳20不会左右移动,再者,上述缺口203所在的侧壁的厚度与所述t型凸起1031的小端凸出于第二侧壁103的距离相等,进而保证金属外壳20不会沿着凸起1031的延伸方向
移动。
37.此外,由于绝缘本体10为一长条状结构,上述第一侧壁102和第二侧壁103均为所述绝缘本体10的长边,为了保证金属外壳20与绝缘本体10之间连接可靠,上述t型凸起1031有两个,对应的上述缺口203也有两个。
38.图5为本技术连接器中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5,每一所述导电端子30均具有一对接部301、尾部302、以及连接所述对接部301与所述尾部302的基部303。
39.参照图1和图5,所述对接部301为u形弹性结构、且暴露于所述插槽101中,以实现对接部301和对接连接器之间的对接;所述尾部302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0外,便于将尾部302与外部器件之间的连接。
4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部303呈l型,所述l型基部303具有竖直段和水平段,竖直段远离水平段的一端与所述对接部301连接,水平段远离竖直段的一端与所述尾部302连接。
4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