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功能食品桶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10:1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快速消费品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食品桶。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速度的加快,速食受到大多数人们的喜爱,又因速食的快速及美味,尤其收到上班族的青睐,而盛放速食的工具在这其中尤为重要,速食中大多包括固体形态的食品及液体形态的饮品,而能将食品及饮品存放至一个整体中是速食工具生产商一直追求的。目前,现有盛放速食的工具一般为食品与饮品分开,而这种分开的方式大大削减了速食的特点,分开盛放束缚住了人们的双手,没有较好表现出速食的特点及优点,检索到专利号为cn201320143547.8 ,专利名称为一种多功能杯,通过分析该公开材料可知,虽然解决了将食品放置在一个整体内,即实现分开食用,但是,功能相对来说较少,且结构较为复杂,使用不方便;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有必要开发一种功能多、结构简单和使用方便的多功能食品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功能多、结构简单和使用方便的多功能食品桶。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功能食品桶,它包括外桶身,所述外桶身为空心杯体结构,所述外桶身的上端连接有桶盖沿,所述桶盖沿连接有桶盖,所述桶盖盖在外桶身的上端,所述外桶身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内筒上沿,所述内筒上沿连接有内桶,所述内桶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盛放食物的内桶底,所述内桶底上设置有贯穿内桶底的内桶底孔,所述内桶底为内桶的底部向内凹形成,且内凹后,与内桶的底部之间产生高度差。
5.所述内桶底的外侧设置有滤膜,所述滤膜设置在内桶底内凹后形成的槽内。
6.所述外桶身的上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外桶上沿,所述外桶上沿水平设置,所述外桶身上沿上设置有外桶身倒液口。
7.所述外桶上沿的上端面接触连接内桶上沿,用于支撑内桶。
8.所述桶盖沿为桶盖的边部向下延伸形成,结构形状为圆环形,与外桶上沿之间扣合连接。
9.所述滤膜与外桶底之间留有距离,用于盛放自发热物料。
10.所述外桶底上设置有外桶底部孔,通过拉环封堵,能拉开后,形成通孔。
11.所述外桶身的下端面设置有外桶支撑圈,与外桶身之间固定连接,结构形状为环形。
12.所述外桶支撑圈的外侧连接有桶底杯,所述桶底杯为杯体结构,上端开口。
13.所述桶底杯的上沿设置有倒液嘴,为v形槽结构,向外延伸。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多种组合使用,外桶身和桶盖可组合使用为带有盖子的茶杯,当然,外桶身也可以单独使用,另外,在外桶身上放置内桶,就
可以形成了带有内桶和外桶身的双层杯体,内桶中可以放置食品,在内桶和外桶身之间形成的空间内可以放置自发热物料包,可用于加热放置在内桶内的食品,其他有益效果在具体实施例中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食品桶的主视图。
16.图2是图1的俯视图。
17.图3是图1的仰视图。
18.图4是图1的立体图。
19.图5是图2中a

a的剖视图。
20.图6是图5中b的放大图。
21.图7是图5中c的放大图。
22.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食品桶的另一种实施例。
23.图9是图8的结构示意图。
24.图10是图8中沿着竖直中心线的剖视图。
25.图11是图10中d的放大图。
26.图12是图8中桶底杯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3是外桶身的另一种实施例。
28.图14是外桶身的俯视图。
29.图中:1、外桶身;101、外桶上沿;102、外桶底;103、外桶支撑圈;104、外桶底部孔;2、桶盖;201、桶盖沿;3、桶底杯;301、倒液嘴;4、内桶;401、内桶上沿;402、内桶底;403、内桶底孔;404、滤膜;5、镂空花纹。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如“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2.实施例1
33.如图1

5所示,一种多功能食品桶,它包括外桶身1,所述外桶身1为空心杯体结构,所述外桶身1的上端连接有桶盖沿201,所述桶盖沿201连接有桶盖2,所述桶盖2盖在外桶身1的上端,所述外桶身1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内筒上沿,所述内筒上沿连接有内桶4,所述内桶4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盛放食物的内桶底402,所述内桶底402上设置有贯穿内桶底402的内桶底孔403,所述内桶底402为内桶4的底部向内凹形成,且内凹后,与内桶4的底部之间产生高
度差。
34.本实施例中通过外桶身1、内桶4和桶盖2,组合成双层杯体,内桶4通过向外延伸的内桶4外沿放置在外桶身1的上端,此时,外桶身1的上端没有沿也可以实现,然后再盖上桶盖2,形成了双层结构的食品盛装桶,在内桶4的底部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内桶底402,内桶底402为整个内桶4的底部中的部分区域凸起即可,整体向上凸起也是可以实现的,另外,在内桶底402的区域内设置有内桶底孔403,且用拉环封堵,需要使用的时候,拉开拉环,就能开启该孔,类似于易拉罐上的拉环;另外,桶盖2的作用既能盖在外桶身1上,又能掀开后,充当托板的作用,外桶身1内放置小植物,外桶身1放置在桶盖2上,整体放置在桌面上,提高观赏性。
35.实施例2
36.所述内桶底402的外侧设置有滤膜404,所述滤膜404设置在内桶底402内凹后形成的槽内。
37.本实施例如图1

7所示,在内桶底402的下方设置滤膜404,滤膜404的作用是类似于蒸馒头,下方的自发热物料包起作用后,与水接触后,水会产生蒸汽,通过蒸汽透过滤膜404,对内桶4中的食物进行加热。
38.实施例3
39.所述外桶身1的上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外桶上沿101,所述外桶上沿101水平设置,所述外桶身上沿上设置有外桶身倒液口。
40.本实施例如图6所示,外桶身1的上端设置了向外延伸的外桶上沿101,且水平设置,好处在于方便内桶上沿401直接放置在上面,还能利用向外延伸的上沿与桶盖2形成扣合,方便固定;在外桶身上沿101上设置有v形的外桶身倒液口105,比如在吃拌面的时候,泡完后,需要将水倒出,这时候,开设有外桶身倒液口的好处是方便水流出,如图14所示。
41.实施例4
42.所述外桶上沿101的上端面接触连接内桶上沿401,用于支撑内桶4。
43.本实施例如图6所示,外桶上沿101的上端面与内桶上沿401的下端面接触连接,大小的选择标准为能够放置在外桶上沿101上为宜。
44.实施例5
45.所述桶盖沿201为桶盖2的边部向下延伸形成,结构形状为圆环形,与外桶上沿101之间扣合连接。
46.本实施例如图6所示,桶盖沿201向下延伸,可在桶盖沿201的下端面设计凸缘结构,用于与外桶上沿101扣合。
47.实施例6
48.所述滤膜404与外桶底102之间留有距离,用于盛放自发热物料。
49.本实施例如图7所示,滤膜404与外桶底102之间留有距离,在此空间内放置自发热物料包。
50.实施例7
51.所述外桶底102部孔通过拉环封堵,能拉开后,形成通孔。
52.本实施例如图11所示,在外桶底102上设置有拉环结构的外桶底102部孔,使用的时候,可拉开拉环后使用,另外,拉环拉开后,可通过吸水绳,一端深入到桶底杯3中,一端深
入到外桶身1的内部,此处应用时,是为了方便在外桶身1的内部种植小植物,可通过吸水绳进行吸水。
53.实施例8
54.所述外桶身1的下端面设置有外桶支撑圈103,与外桶身1之间固定连接,结构形状为环形。
55.本实施例如图11所示,外桶身1的下端面设置有外桶支撑圈103,与外桶之间一体成型,或者外桶支撑圈103通过粘接与外桶身1的下端固定连接。
56.实施例9
57.所述外桶支撑圈103的外侧连接有桶底杯3,所述桶底杯3为杯体结构,上端开口。
58.本实施例如图8

11所示,外桶支撑圈103的外侧面设置有桶底杯3,两者可通过扣合的方式连接,例如两个凸缘即可实现扣合连接,或者螺纹方式固定连接。
59.实施例10
60.所述桶底杯3的上沿设置有倒液嘴301,为v形槽结构,向外延伸。
61.本实施例如图12所示,桶底杯3的上沿处设置有倒液嘴301,用于方便喝汤;另外桶底102杯为透明材质,内部盛了水后,可以在里面养小鱼,提高观赏性。
62.实施例11
63.本实施例中在外桶身1的上部设置一些镂孔花纹,如图13所示,是利用机器事先按照花型压制而成,制成外桶身1后,在使用完毕后,如果感觉无聊或者没事做的时候,人工轻轻一捅,即可将压制的花型去掉,形成了镂孔花纹5,可用于消磨时间,具有治愈性。
64.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而非限制,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内容的情况下对结构做进一步变换,而所有这些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